业师麻瑞亭(1903—1997年),山东省安丘市人,清代名医黄元御第五代传人,主任医师,著名中医内科专家。麻瑞亭幼年聪慧好学,8岁入私塾,学业优异。15岁时乡里时疫流行,荼毒生灵,死亡者众,他亦染之,病至危笃。幸得黄元御四代传人、其舅祖李鼎臣先生精心救治,方化险为夷。痛定思痛,遂拜李氏为师,习医8年。
李氏三代业医,均宗黄氏之学,其祖父受业于黄氏门人于癤,因之业师尽得黄氏医术之密髓,李氏家传之微言为其日后之医学建树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0年,业师随时任杨虎城将军部队某团团长的父亲迁居西安,并开始其业医生涯。初以善治麻疹、斑疹伤寒、猩红热、大头瘟、霍乱等急危重症闻名于西安古城。同时进一步研习黄氏医籍、“四圣”
(黄帝、岐伯、越人、仲景)典籍及历代医哲名著,汲取精蕴,熔为一炉,使其医术日臻提高。1937年,业师参加陕西省中医师考试,名冠榜首,遂悬壶于西安东大街。除继续研习急危重症的诊疗外,潜心于内伤杂病的诊疗,使其医术愈加提高,求诊者络绎不绝。
1955年,西安市中医医院始创,业师被西安市卫生局遴选到该院内科任中医师。当时业师虽年仅五十有二,然因其医术精湛,医名甚高,已是医界同仁、广大患者公认的该院“十老”之一。自此他专心于内伤杂病及疑难重症的研习与诊疗,经数十年的刻苦钻研,精心临床,建树甚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结石、前列腺肥大、冠心病、肺心病、风心病、心肌炎、高血压病、胆囊炎及胆结石、肝硬化、萎缩性胃炎、慢性结肠炎、不明原因发热、经带疾患、乳腺增生、不孕(育)症等疑难杂病的诊疗上成绩显著,求诊者涌涌不退。与此同时,逐渐形成了他的具有鲜明的黄氏医术特色的诊疗体系,辨证、诊断、遣方、用药诸端配套成龙,施之临床,得心应手。业师敦厚谦和,为人诚恳,医术精湛,医德高尚,为同道所公认,备受患者称颂,医名遍及三秦及临近省区,甚至远播海外。在诊疗中,他总是心系患者,急患者之所急,痛患者之所痛,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且数十年如一日。即使年届九十高龄,诊病仍一丝不苟,每每加班加点,使每个求诊者抱希望而来,满意而归。其事例屡见于报端。
1978年业师破格晋升为当时西安市唯一的中医主任医师,并当选为西安市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学会副主任委员暨内科分会主任委员。1963—1977年当选为西安市人大代表,1977—1987年当选为陕西省人大代表。
搜集、整理、出版黄元御医书,将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心得编著成册,并出版发行,为中医药事业稍尽绵薄是业师数十年的夙愿。在1980年之前,因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为了抢救名老中医经验,1979年西安市卫生局确定我为麻瑞亭的学术继承人。自此,我除随业师门诊,继承其临床经验外,还在业师的口授下,执笔编著其临床经验集,并于1982年底脱稿。业师习医至此已整整50年,因之此书定名为《医林五十年》,于1986年10月由陕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当年脱销。
黄元御医书问世以来,由于诸多原因,历代刻刊较少,极难寻觅,且仅见《黄氏医书八种》,《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仅见于文献记载,论者多谓已失传,从未出版过全集,直接影响了黄氏医术的传习,诚为憾事。欲整理出版此书,首要的工作是尽可能多地搜集此书版本,尤其是精、善、孤本。为此,早在1963年,我在西安市中医学徒班求学之时,业师便委托我与国内各大图书馆及中医药院校图书馆联系,了解黄氏医书的馆藏情况。数月之内即了解到诸多珍本、善本的馆藏之地,尤为可喜的是,获知南京中医学院(现南京中医药大学)图书馆藏有《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三悬解”孤本。业师闻此,惊喜之情无以言表,直欲即刻见到“三悬解”。由于受当时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未能如愿以偿。未几“文革”开始,我毕业后被分配到陕北榆林工作,一呆就是十余年,这一准备工作被迫中断。1982年完成《医林五十年》撰写工作之后,业师决定继续进行黄氏医书的搜集、整理工作,并想方设法出版“黄氏医书全集”。在西安市中医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于1983年春天赴南京复制了《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至此,《四库全书》存目所著录的黄元御医书的11种版本已全部拥有。在业师的指导下,由我执笔,开始了此书的试校工作。
天遂人愿,全国性的中医古籍整理出版工作此时全面展开,卫生部将上述11种黄元御医书列于196种重点中医古籍整理出版书目之中,征求承担任务者。业师喜出望外,即刻向卫生部申请承担此书的校勘整理任务,并获批准。自此,根据《中医古籍校注通则》等规定,我又对黄氏医书的诸多珍本、善本进行了调研与复制,参加了短期的中医古籍校勘培训班等专业学习,于1983年秋天,仍在业师的指导下,由我执笔,正式开始此书的校勘、训诂、标点等整理工作。
经过5年夜以继日的精校细勘,始告完成。研究成果定名为《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校勘本),1990年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繁体竖排精装本,170余万字。此书1991年获陕西省中医药科研成果二等奖,卫生部中医药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获新闻出版署全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丛书奖(获此奖励的中医同类书籍仅9部,西北五省区仅此1部)。此书之出版,是黄氏医籍首次全部面世,且远播海外,社会效益明显。年届九十高龄的业师高兴异常,数十年的夙愿终于实现,其愉悦之情可想而知。
纵观业师60余年的医学建树,可见他是一位全面继承并发展了黄元御医术的佼佼者。其医学理论、辨证诊断、处方用药诸端,均具有鲜明的黄氏医术特色。他深谙黄氏医术精蕴,尤其对黄氏的气化学说领悟至深,临床应用甚广,收效至大。他深明五脏六腑气机的升降之理,辨治内伤杂病,以脏腑辨证为主,结合经络辨证、气血辨证。
因切中内伤杂病的发病机理,所以辨证准确,疗效甚高。以黄氏创制的载于其所著的《四圣心源》之“下气汤”为主方,灵活加减化裁,用治绝大部分内伤杂病及疑难重症,屡收出乎意料的神效。所以然者,平人体健无病,则脏腑气机升降依序,病则脏腑气机紊乱失序,升降反作,诸病因而丛生。“下气汤”功能拨乱反正,使脏腑气机复其常序,故疗效卓著,乃至神奇。
黄氏认为,平人脏气和平,脾升,肝肾随之亦升,胃降,心肺随之亦降。心肾交泰,龙虎回环,阴平阳秘,气血和平,下温而上清,所以健康无病。一旦为“八风”所感、饮食情志所伤而为病,则脾气下陷而胃气上逆,脾陷则遏肝肾升达之路,致使肝肾下陷;胃逆则阻心肺沉降之路,致使心肺逆升,心肾不交,气血紊乱,上热而下寒。
由此可见,上热下寒之因,乃脾胃升降失常,欲复心肾交泰、龙虎!环、阴平阳秘、气血和平之常,首当调理脾胃,复其升降之常。业师深谙黄氏此理,临床治诸内伤杂病,首调中气,必用茯苓健脾渗湿,使脾气复其上升之常;必用半夏和胃降逆,使胃气复其下降之常。中焦畅通无阻,更以温升肝肾之药使肝肾之气升达,以降心肺之药使心肺之气潜降,则心肾自然交泰,龙虎自能回环,阴平阳秘,气血调和,诸病向愈。
此法可谓“调中法”,与以大小建中汤为代表的建中法、以补中益气汤为代表的补中法不同。建中汤为脾胃虚寒、木郁贼土而设;补中益气汤为中气虚寒、阳气下陷而设,能温中下,助肝脾肾之气上升,用于中下虚寒之疾甚效,因方中不含清降肺胃之品,所以对兼有上热之疾疗效不著。“调中法”则是在调理脾胃的基础上,左升肝肾之清阳,右降心肺之浊阴,既温中下之虚寒,又清上焦之虚热,法圆而方周,故而疗效显著。
黄氏乃经方派大师,脉诊尤为精湛。其载于《四圣心源》之脉法解,对《伤寒论·脉法篇》之诠释,以及对《素问悬解》、《灵枢悬解》中有关脉法的诠释,均十分精湛。业师承其学,脉诊造诣甚高,并在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了“滞脉”和“浑脉”,用之诊断辨证,准确而实用。“滞脉”系脉现壅滞不通之象的一种脉象,寸关明显,主心肺胆胃气滞不降,甚至因郁而生上热者。“浑脉”系脉象含混不清,寸关尺同等,浮中沉无异,虚泛而无神,状如黏粥之象的一种脉象,主正气虚极而病危重,败血症、癌症等多见此脉象。业师诊病,首先诊脉,平心静气,必脉满六十动而方罢,往往不等病人开口,即一一道出其所苦症状及所患何疾,患者常常惊诧不已。
业师谦虚好学,除至老而不倦地研读黄氏医籍、“四圣”典籍、历代医哲名著外,还向同道学习,并学习西医基础知识。如此数十年持之以恒,受益匪浅,加之过目不忘的记性,临证时相机用之,甚有裨益。通过数十年的临床实践,业师发现芡实能消除尿液中的蛋白,炒蒲黄、泽兰叶能消除尿液中的红细胞,鹿角胶能促进血小板再生,红参能促进红细胞再生,北沙参能促进白细胞再生。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根据现代医学的诊断与理化检查结果,方中加用对应之药,疗效极佳。此实为辨证论治与辨病施治相结合,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之一。这种移他山之石为我所用的方法,对于生于光绪年间年已耄耋的业师来说,确实难能可贵。
业师60余年的诊疗经验,我认为是甚为宝贵的。将其编著成册,公之于世,既可供中医医、教、研工作者参考之用,也有助于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为振兴中医药事业添砖加瓦。基于此,我于1994年将业师60余年的诊疗经验编著成册,名之曰《麻瑞亭治验集》,1995年西安出版社出版,当年脱销。十余年来,求此书者甚众,每为无处寻觅而遗憾,因之我早有再版此书之心愿。去年我将此心愿奉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喜得该社允准,在该社出版。于是将原书加以订正,重新编辑,仍名为《麻瑞亭治验集》。
书中所载70余种病证之原始要终,均根据业师讲述整理而成,所附病案,也系业师亲诊病案。
因我的水平有限,虽竭尽全力,尽量原本原貌地反映业师的医术,然仍难免有漏误之处,诚请方家正之。
孙洽熙201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