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解放军横扫千军的40大战役
1463200000111

第111章 漳厦金战役渡海登陆作战的序曲(1)

1、 蒋介石亲自部署漳厦金地区防务

★作战时间 1949年9月19日至10月28日

★作战地区 福建省漳州、厦门、金门岛地区

★作战目的

解放军 福州解放区第三野战军第10兵团为贯彻解放福建全境的决心,决定乘胜歼灭漳州、厦门、金门岛之残敌。

国民党军 国民党军汤恩伯残兵,为屏障台湾,企图固守以漳州、厦门、金门岛为重点的福建省沿海地区。

渡江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军江防部队除被歼者和逃到台湾者外,其余大部逃往福建及舟山群岛等沿海岛屿,其中逃至福建的有第6兵团李延年兵团残部,第8兵团刘汝明部第55、第68、第96军残部,第17兵团侯镜如部第106军残部,第7绥靖区张世希部第20、第88军残部,第9编练司令部张雪中部第73、第74、第85军残部;逃至舟山群岛的有第45、第21、第75军残部及暂编第1军残部。

蒋介石仍企图依靠这些残部和原在福建的第22兵团、原在浙东地区的第87军等部,重新组织防御,以便控制东南沿海地带及近海岛屿,屏障台湾,待机反攻。

在东南沿海地带,漳厦金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漳州是福建沿海的重要城市;厦门是个重要港口,与金门岛并列,拱卫着闽南大陆,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厦、金两岛的战略地位,国民党在喉舌《中央日报》说得很清楚:“金厦的得失,对台湾国军进守之势,均有莫大的影响,本省(指台湾)应该尽一切的力量,来支援金厦战役,以保全这一个重要的反攻基地。”

因此,早在福州战役之前,蒋介石就在7月22日亲自到厦门,部署加强漳、厦、金地区的防务。福州战役之后,国民党军又采取一系列措施固守漳、厦、金地区。

一是调整指挥机构,撤换头目。撤销福州绥署6兵团,由汤恩伯任福建省主席和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统一指挥刘汝明第8、胡琏第12和李良荣第22兵团;

二是改编残部和调整兵力部署。令原6兵团残部约8000人守平潭岛。将22兵团所属部队整编成第5军(下辖200、166师)、第25军(下辖40、45师)。除166师留在厦门岛外,其余3个师及台湾调来的201师驻守大小金门岛。将第8兵团的55军从漳州调驻厦门,该兵团68军、原6兵团96军残部及独立37师、福建省保安纵队的4个团,防守漳州同安地区。将12兵团所属部队整编成76军、18军和19军,从闽西南及闽粤边境退守广东潮汕地区,作为漳厦地区的预备队。除平潭和潮汕地区外,漳州、厦门、金门地区的国民党军共有2个兵团5个军12个师的番号,总兵力6.5万余人;

三是加修防御工事和阵地。国民党特意拨给银元1万元,金元券120亿元,加紧扩建厦门、金门要塞工事,还派高级参谋技师,精心勘察、设计和施工;

四是加强海空军力量,力图形成立体防御。空军直接由台湾派出部分作战飞机利用高崎、金门机场,侵入内陆袭扰。海军派来“太湖”、“大昭”、“南安”号等10多艘大小炮艇,穿梭游弋,封锁海面。

2、 中央军委指示提前入闽

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兼第二副政治委员粟裕,参谋长张震根据中央军委赋予第三野战军解放和经营东南诸省的任务,于5月22日致电中央军委,提出:依据整个战局观察,国民党军已全线溃退,福建守敌不多,如此我入闽部队是否可能提早出动,何时出动,请军委决定,以便上海解放后能迅速调整部署。

23日,中央军委复电指出:“你们应当迅速准备提早入闽,争取于六七两月内占领福州、泉州、漳州及其他要点,并准备相机夺取厦门。入闽部队只待上海解放,即可出动。”(《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591页)

据此,第三野战军于5月27日中午电示第10兵团领导人:第10兵团全部立即撤离上海市区,进行入闽准备。

第10兵团司令员叶飞、政治委员韦国清,根据福建地区国民党军的情况,以及第10兵团在上海战役中伤亡较大,部队相当疲劳,急需休整补充,调整组织,配备干部,并进行入闽的准备工作等情况,建议推迟1个月开始进军。

中共华东局、总前委同意了叶飞的提议,于5月29日报告中央军委:“叶飞第10兵团3个军拟休整1个月,于7月初开动,以便迅速夺取福建全省。”6月2日中央军委复电:“同意以叶飞3个军入闽,行动时间如能提早至本月下旬更好”。(《毛泽东军事文集》第5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607页)

14日,中央军委又指出:如果准备工作尚未做好,进军时间延至7月上旬亦可。同时指出:请开始注意研究夺取台湾的问题,台湾是否有可能在较快的时间内夺取,用什么方法去夺取,有何办法分化台湾敌军,争取其一部分站在我们方面实行里应外合,请着手研究,并将初步意见电告。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和华东地区的情况,第三野战军在攻击上海之前和上海解放后相继决定:以第8兵团继续担任南京、镇江地区的警备任务并清剿苏南、皖南地区的散匪;以第7兵团主力担任解放浙东、浙南和舟山群岛的任务,一部担任海防和城市警备;第9兵团任上海市的警备及淞沪地区海防,并准备解放台湾;第10兵团指挥第28、第29、第31军于7月上旬开始进军福建;以山东军区部队解放青岛和长山列岛。

3、 叶飞的谋略

根据军委命令,第10兵团在叶飞司令员的带领下立即展开了进军福建的准备工作。7月2日,叶飞率第10兵团由苏州冒暑南进。7月26日,抵达福建的建阳、建瓯、南平。

此时,福建全境敌军共有15万之众。其中龟缩在福州地区的有:福州绥靖公署第6兵团朱绍良、李延年所辖的第25军、第96军(位于城西北闽江西侧地区)、第73军(位于福清及平潭岛)、第74军(位于连江、官头一线)、第106军(防守福州市区)等5个军,共14个师6万余人。

蒋介石企图坚守福州、厦门,以确保台湾。他的战略意图是想将美国拖下水。也有人说,他想保住台湾,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反扑。

朱绍良自知兵力有限,不仅士气低落,而且多是些残兵败将,战斗力特别差。因此,他主张放弃福州,力保海上的退路。敌方内部对守不守福州发生分歧。朱绍良虽不想坚守福州,可也不敢违抗老蒋命令。

根据上述情况,叶飞考虑了两个方案。一是采取大迂回战术,断敌陆上、海上退路。向南迂回,占领福州以南的福清、宏路,截断福厦公路,割断福州朱绍良兵团和厦门方向汤恩伯兵团之联系,截断福州之敌从福厦公路南逃的退路。可是,要实行这一方案,困难较大。因为,向南迂回的部队,从尤溪出发,要翻越百余公里的崇山峻岭,然后从永泰钻出来,攻占东张,才能夺取福清、宏路。

这一路全程是200多公里,且都是高山和山间小径,无公路、大路可走,大炮、山炮无法携带。这是一着险棋,险在部队在酷暑天气,经5天长途跋涉,到达福清、宏路时已是疲惫之师,如再遭敌人南北夹击,危险性很大。

叶飞考虑的第二个方案是向东迂回,攻占马尾,断敌海上退路。这样,部队只需2天路程。这是个比较稳妥的方案。可是,叶飞和其他领导分析,这个方案虽有优点,但由于没有大迂回占领福清、宏路,就不能断敌陆上退路。我军即使追得再快,也不能顺利通过闽江桥,渡过乌江。可能变成赶鸭子,达不到全歼敌人的目的,使福州之敌漏网由陆路沿福厦公路向南逃窜。权衡再三,他们决定采取第一方案,以求全歼敌人。

接着,叶飞发布战斗命令:第31军为左路军,由古田出发,攻占马尾,断敌海上之路,得手后即由马尾向福州攻击前进;第29军为右路军,由南平出发翻越沙县、永泰大山,攻占福清、宏路,截断福州朱绍良与厦门方向汤恩伯部的联系,断敌陆上南逃之路;第28军为中路军,担任由古田向福州正面进攻任务。

各路大军受命后,立即出击。

左路军于8月13日晨向丹阳守敌施行攻击,10时占领丹阳;继而向连江方向攻击,16日攻取连江城,歼敌第74军一部、第15军大部;继而攻下闽安、马尾,歼敌第23师、第201师一部,完全控制了闽江北岸,以炮火封锁闽江,断敌水上逃路,并立即由马尾向福州攻击前进。

右路军由南平出发,翻越沙县、永泰大山,攻占福清、宏路,切断敌南逃陆路,并向南构筑工事,实施警戒。

中路军16日下午攻取福州外围的徐家村,勇猛迫近市区,由西郊西洪门向市区攻击。3路大军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打得敌人无路可逃。

福州战役我军共歼敌1个兵团部、5个军部、14个师,计5万余人;自己伤亡不足500人。叶飞率部于8月17日占领福州。这就是后来将福州市大街命名为“八一七路”的由来。遗憾的是,只差半个小时,让朱绍良、李延年乘飞机溜了。

事实证明,叶飞果断采取第一方案是正确的。福州战役的胜利,使我军控制了福建中部,打开了局面,然后可乘胜南下,继续歼灭泉州、漳州、厦门之敌,从而为迅速解放福建全省创造了有利条件。

部队进入福州,成立了福州市军管会,韦国清任主任,负责接管工作。叶飞率兵团主力继续南下,拟肃清闽南漳泉地区之敌后,向厦门、金门两岛进击。

福州战役后,为迅速解放福建全省,第10兵团决定除以一部担任新区城市警备及剿匪任务外,兵团主力由司令员叶飞率领,乘胜南下,实施第二阶段和战,攻歼退守闽南漳州、厦门、金门地区的国民党军。

叶飞根据闽南地区地形特点和国民党军的分布情况,决心分两步实施漳厦战役:第一步首先夺取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大陆,控制攻取厦门、金门的有利阵地;第二步进行渡海登陆作战,攻取厦门、金门两岛。

具体部署是:以第31军分两路向漳州进攻,一路沿南安、同安、角尾向漳州进攻,一路沿安溪、枫洋、长泰及举溪、南靖向漳州进攻,而后乘胜向东发展,攻占海澄、港尾、屿仔尾、嵩屿等沿海要点;以第29军主力攻占厦门以北集美、刘五店、澳头等地。以上2个军完成上述任务后,加紧进行攻击厦门岛的准备。第28军以1个加强师进至金井、石井、莲河、永宁地区,进行渡海攻取金门的准备。第二步,以第31军和第29军主力攻取厦门岛;以第28军主力和第29军一部攻取金门岛。

为保证战役的胜利实施,第10兵团政治部发出了关于争取战役全胜的政治工作指示,要求全体指战员要保持和提高战斗情绪,力戒轻敌松懈,消除急躁情绪,认真做好渡海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研究克服困难的办法,消除渡海作战的思想顾虑,坚定胜利信心,争当海岛作战的英雄模范。

4、 以少胜多,巧取漳州

9月19日,第29、第31军根据兵团的作战部署,采取多路正面突击与左右两翼迂回攻击的战法,对漳州地区发起进攻。

漳州市位于厦门西面,离厦门岛约50公里。蜿蜒的九龙江绕城而过,流向厦门。沿江两岸地势平坦,物产丰富,为闽南的经济、军事要地。国民党68军3个师和96军残部在这里设防。其主力部署在漳州城内,将部分兵力配置在外围的长泰、南靖、石码、海澄、云霄、诏安等地。

奉命攻打漳州的我92师,战斗的组织和指挥是非常周密和机灵的。他们决心首先以276团攻占长泰,275团攻占南靖,得手后,再集中全师兵力会攻漳州。

9月18日,该师由安溪官桥、仙苑地区出发,翻高山,穿密林,直奔漳州。左路的276团于19日4时到达长泰县城,4时30分向防守在这里的县自卫大队发起攻击,6时攻占了县城,歼敌300余人,而后向漳州疾进。

中路的师部带274团,经岩溪、长泰向漳州急进。右路的275团19日6时许赶到南靖县城以北的月岭,驻守在这里的县保安团闻风而逃。275团命令2营沿路追击,俘其城防副司令、参谋长以下500余人。而后迅速渡过九龙江,插到漳州市的南面,控制漳州通往漳浦、石码的2座大桥。1营、3营沿南靖通往漳州公路追歼逃敌,18时许进至漳州北郊的林内,发现敌人可能要逃跑,于是决定:不等上级命令,不待师的另外2个团赶到,立即发起攻击。

19日18时30分许,275团沿公路向漳州发起攻击,首先占领小山头的集团工事,继而突入市区,发现敌68军军部已在黄昏前撤离漳州,81师大部正在过桥向东逃窜。该团急令3营直插桥头阻击逃敌。3营刚到桥头,国民党军用重机枪向堆放在北桥头的汽油桶猛烈扫射,顿时桥上烈焰冲天,弹雨交织。3营在迫击炮和重机枪的火力支援下,迅速过桥沿漳州至石码公路,飞速向东南追击。与此同时,274团也进抵漳州,同275团协力清扫残敌,漳州即告解放。

由漳州弃城东逃的国民党68军军部、军特务营、81师师部及所属的2个团,全部涌集到石码镇,仓促组织防御,等待船只逃向厦门。20日2时许,275团团长王亚明、政治委员林凤率领300余人追至石码,与十几倍于己的国民党军对峙。王团长、林政委为了不让国民党军逃掉,决定不待师主力到达,以现有兵力,用偷袭的手段,立即攻入石码,拖住敌人。他们一边设法同师和兄弟单位沟通联系,一边认真组织战斗。在军事攻击和政治瓦解的双重攻势下,9时30分,国民党第68军参谋长张星伯被迫率部投降,俘敌1500余人,仅少数乘船东逃厦门,打了个以少胜多的漂亮仗。

5、 第10兵团泉州作战会议

9月25日,第10兵团完成了漳厦战役第一阶段的作战任务,解放了以漳州为中心的闽南大陆,共歼国民党军1.7万余人,厦门、金门国民党军暴露在解放军的攻击面前。28日,第28军主力到达厦门东北地区之石井集结。

9月26日,叶飞在泉州作战会议上提出了金厦同取、先金后厦、先厦后金3种方案。古往今来,军事上一直是金厦并称。因为两岛唇齿相依,相邻并列,扼台湾与大陆海上交通要冲,紧紧拱卫闽南大陆,是东南海防要地。

会上大家对3种方案一一作了分析。

第一是金厦同取。其利端是可造成国民党军指挥及兵力火力的分散,使其顾此失彼,可求全歼;但征集船只十分困难。

第二是先金后厦。这可形成对厦门的完全包围,暴露厦门的侧背防御弱点,便于我乘隙攻击;但厦门国民党军已有逃跑迹象,如先攻金门,厦门之敌极有可能逃跑而达不到全歼目的。

第三是先厦后金。其利端是当面之敌清楚,距离近,便于准备,攻击易于奏效;但一旦厦门攻下,金门之敌也可能逃跑,同样达不到全歼。

与会者点头称是。于是决定由第28军担任攻取金门,第29军和第31军担任攻取厦门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