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院团委——大学生形势政策宣讲队
一 活动创意
学院通过“教师指导、集体备课、学生主讲、专家点评”的方式开展形势政策宣讲,将以往被动接受的形势政策理论课程转变为大学生自主学习、解读和宣讲的实践活动。这种形势政策课的宣讲模式以大学生为主体,突破了传统说教,充分整合了教师与学生的力量,创新大学生思想引导的途径,吸引大学生主动参与,通过自主性的思想交流,启发思考、厘清思路、解决思想困惑。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药学院团委从2008年开始在学院范围内开展以党情、世情、国情、民情、校情为核心内容的“五情”教育。学院在每年4月份选拔一批优秀大学生,在系统培训的基础上,兼顾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分组,一般每组人数控制在五人左右。在形势政策课专任教师的指导下,参照当年度形势政策宣讲的要点,选择大学生关注的主题,开展集体备课。每个小组的大学生发挥各自的优势,检索信息、剪辑图片、撰写文字,发挥集体的智慧制作形势政策宣讲专题的备课材料。学院团委牵头组织小范围的试讲,由学生主讲、教师指导,多次修改并完善宣讲材料和宣讲过程中出现的细节问题。6月下旬,学院团委组织召开在全院范围内的宣讲活动,由学生形势政策宣讲队的同学为广大团员上一堂形势政策课。
每位听取形势政策课的大学生会领到一份意见反馈和信息记录纸,用于将参加本次形势政策课的个人想法和意见建议反馈给学院,也便于大学生在听取的过程中带着个人的思考共同参与。学院回收学生反馈,用于指导下一次学生形势政策宣讲活动的开展。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学生形势政策主题宣讲活动已举行两期,共有25位学生骨干参与宣讲活动,邀请了相关专家、老师给予指导和现场点评,合计共有300多人次学生参与形势政策听讲。形势政策宣讲活动不仅帮助大学生提升关注时事热点的政治意识,加强对社会的观察和自我主体的思考,提升全面多维分析判断的能力,同时也使思政工作者从大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及表述方式中及时掌握大学生思想意识的关键点,为探索青年思想引导创新途径奠定了扎实基础。
四 活动实施心得
“自主性”、“互动式”的形势政策宣讲课,实现了从灌输性的课堂到学生以主人翁意识关注问题的转变,将以往被动接受的学生推上了主讲舞台,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药学院学生形势政策宣讲活动将课前广泛调研学生热切关注的主题、吸引研究生参与宣讲、创新课堂宣讲模式、课后充分吸取宣讲意见等方面有机衔接起来,引领大学生客观观察、理性思考。活动实施以来,学生大大提高了对“五情”的关注度,在班团、党支部等会议中经常会有主题性的发言和辩论,引领了一种很好的学习氛围。
专家点评
青年思想引导工作不单单是教师的专务,如能在教师的指导和规划下,使相关项目更多地贴近学生、发动学生、感染学生,则能另辟蹊径,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形势政策课的教学主体由学生来担任,在教师指导下集体备课,学生主讲,专家点评,课后反馈,使课程内容在同学中更好地加以熏陶、加以激励、加以提升,应该说是一种有益的探索。
浙江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 许翾
求是学院蓝田学园分团委——书信往来递真情,家校互动共引领
一 活动创意
如何帮助大一新生顺利度过由高中生向大学生的思想转变和心理过渡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即新生的父母。对于离家求学的孩子,父母的教导和牵挂仍是他们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动力。由此,求是学院蓝田学园分团委发起“书信往来递真情,家校互动共引领”的新生教育特色项目,用传统的书信交流,与学生家长进行深层次、心与心的沟通,建立家校互动机制,让家长了解学校的管理制度和培养计划,提升学园学生工作在家长心目中的重要性。同时,促进辅导员对学生个性特点及成长历程的掌握,方便辅导员开展引导教育工作,为新生搭建顺利过渡、走向独立的育人平台。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每个学期末学生考试期间,学园每位辅导员都给新生家长写信,将学生在校的基本情况和学校学园相关工作介绍给家长。2009年冬学期末,蓝田学园七位辅导员亲笔给3135名学生家长各写了一封书信,信中内容基本包括:学生的大学生活现状与表现;新生入学后遭遇的挫折和常见问题;学生学期成绩;学校的大类培养新体制;学园学生工作概况;预防诈骗安全提醒等,提醒新生家长多与孩子交流沟通,与学园一起引导学生共同成长。信件里辅导员对每位新生半年的大学生活都作了客观评述,将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家长,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知家长,通过信件、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多种沟通渠道,与家长建立长期的沟通交流机制。开学后,辅导员收到了很多家长的回信和电话,许多家长与辅导员交流孩子的成长经历。薄薄的一封书信,换来了家长对学园工作的高度肯定和评价,也让辅导员充分了解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引导学生成长起到良好作用。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这项活动已成为求是学院蓝田学园的传统工作项目。有些新生家长收到信件后会心情激动地给辅导员打电话,他们觉得辅导员很亲切,工作很认真,将自己的孩子交给浙江大学很放心。在蓝田学园成立两年的时间内,共寄出4500多封信件,总计达350万字,收到家长信件、电子邮件、电话、短信等回复4000余次。通过多渠道的交流沟通,让新生家长参与到学园学生管理培养工作当中,使其育人意识和理念有了进一步的转变和提升,家长们对学园工作方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也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蓝田学园正是通过“家校互动”的特色项目,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平台,创建引领学生思想、引导学生行为的全方位、立体式的学生工作渠道。
四 活动实施心得
教育的真谛,是为了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但是要真正让大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的配合和支持。唯有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才能构建引领学生成长成才的和谐氛围,才能为大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才能帮助他们学会生存、学会独立、学会做人,最终实现真正的全面发展。
专家点评
引导青年离不开沟通,离不开情感、友谊、支持和信任。
依托传统通信方式加强和增进青年培养教育大环境的建设,主动搭台,拉近家庭和学校两大育人主体的距离,共同构建大学生坚实而统一的社会支持系统,是此活动的一大着力点和贡献。希望今后在促进学生与家长的沟通方面可以有更好的举措,共同推进感恩教育和责任教育。
浙江大学团委书记 刘艳辉
社会实践体验
校团委——“青马”学员赴贵州湄潭暑期社会实践
一 活动创意
走进西部,走进农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践行******给浙大学生回信中“对大学生来说,无论将来从事什么工作,了解农村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课”重要精神的广阔平台。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社会实践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2009年暑期社会实践共选拔校院两级优秀“青马”学员前往浙江大学第二故乡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在当地县政府和团县委的帮助配合下,学员分别前往湄江镇、兴隆镇、马山镇、鱼泉镇和黄家坝镇进行蹲点挂职锻炼。挂职锻炼过程中,学员们以小组形式开展了主题调研、撰写“湄潭日志”、实施“浙大学长辅导计划”、进行科学发展观宣传等一系列活动。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本次实践活动历时16天,51名学员深入基层农村,担任村主任助理、社区主任助理,协助各挂职乡镇积极开展工作。结合湄潭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就“经济发展”、“医疗改革”、“城乡建设”、“文化教育”和“法律法规”五项内容认真开展了调研。学员深入农户,共走访行政村100余个,农户300余户,完成调查问卷1000余份。与此同时,实践团成员协助各挂职乡镇开展“支农、支教、支医”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医疗组成员远赴湄潭县国家级贫困乡西河乡开展义诊活动,为当地村民发放医疗宣传册,传播医药常识;文化教育组成员多次前往马山镇马山中学、湄江镇求是高级中学,与中学教师及学生亲切座谈,交流学习感受。
实践活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了团省委、省教育厅举办的暑期青春行动一等奖、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十佳团队,一名学员荣获浙江省暑期青春行动优秀个人称号,六名学员荣获浙江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称号。实践成果最终汇编成册,编印成《践行科学发展,情系第二故乡——2009年暑期赴贵州湄潭社会实践成果汇编》。
四 活动实施心得
本次实践活动,为实践团全体成员带来了“在实践中成长,在奉献中快乐”的深刻感受和体会,使大家对浙大第二故乡有了一个鲜活认识,也对西部发展现状有了感性的体验。16天的亲身体验,为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农村搭建了一个真实的平台,进一步加强了大学生“面向实际、扎根基层”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了大学生艰苦奋斗、服务社会的奉献精神。
专家点评
一所大学的学子和一座县城的多通道互动,是推进校地双方科学发展的生动实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的有效探索,是浙江大学追寻西迁文脉,弘扬求是精神,培育百年大学经典文化品牌的又一次成功范例。浙江大学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学院的本次赴贵州湄潭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创意好、内容实、成效明显,值得推广和可持续开展。
浙江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 彭凤仪
外语学院团委——传播志愿服务引领青年思想
一 活动创意
随着奥运会、世博会等一系列全国性大型活动的举办,以及杭城西湖烟花节、太子湾早春花卉展等公众性活动的开展,社会工作对志愿者的需求逐步增多,大学生的志愿者服务意识也日益增强。外语学院团委结合专业特色积极组织开展了系列志愿者活动,在志愿服务中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为了高质量地开展每一次志愿者活动,外语学院团委对志愿者工作的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一是进行分年级管理志愿者,并完善对志愿者资料的收集和保存,建立长期志愿服务小组。二是针对在读的低年级学生,建立飞信联系群。通过这一方便流行的通讯方式,配合“校讯通”、内网邮箱及“CC98”论坛使用,及时地让同学们了解志愿者活动。三是在活动内容方面,力图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实际,讲求活动实效,使活动丰富多彩、更有吸引力。例如,联系发生在身边的大事件,组织西湖烟花节志愿服务活动;结合外院学科特色,在山桥小学开展以外语教学为主的支教活动;针对上海世博会,积极号召同学们参与世博志愿服务工作。
三 开展情况及效果
通过志愿者管理体制的优化、活动内容的创新,以及每次活动前期充分的组织策划等工作,外语学院志愿者活动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一是活动规模和层次明显上升。截至2009年12月,累计注册志愿者超过1800人,建立长期志愿服务队2支,仅2009年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就达30余次。二是活动质量及成效也不断提高。不仅学院的党政领导和教师对活动表示了认可和鼓励,而且活动的主体参与者,每一位志愿者和每一位接受服务的对象也都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 活动实施心得
志愿者活动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提高了大学生的素质,培养了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在今后的活动中,要进一步发挥外语专业优势,突出特色,加大宣传;进一步开阔视野,整合校内外资源,丰富活动内容,提升活动层次;确保经费投入,搭建好爱国精神、时代精神和求是精神的思想引导平台;加强对活动成效的评估,吸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
专家点评
该项目是发挥学生主体特长服务社会的优秀品牌活动,可见基层团委在弘扬服务青年、服务社会的志愿者精神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体现了朴实光辉的基层团工作精神。对运作方式的表述体现了基层团组织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工作的优势与便捷,是值得借鉴与推广的。
浙江大学党委学工部副部长 颜鹂
经济学院团委——走进社区 实践成才
一 活动创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区成为社会组成的基本单元。一方面,社区的管理和完善需要高素质人才的加入以求开拓和创新;另一方面,到社区进行挂职锻炼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进行社会观察的有效途径。为此,从2007年开始,经济学院与文新街道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选派优秀大学生到文新街道挂职锻炼,使大学生更好地观察社会、了解社会,在参与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
二 主要内容及运作模式
在全院范围内选拔有兴趣、热心为社区居民服务的优秀大学生到文新街道进行挂职锻炼。在挂职锻炼期间,每位成员每周到街道下辖社区挂职一天。在暑期,则会进行为期约一个月的集中挂职锻炼,辅助社区工作,积累工作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