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探索与实践:浙江工业大学干部理论学习文选
14856900000051

第51章 试论我校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构建与探索(1)

陈浚

学生工作是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承担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引领、行为品德的塑造、日常事务的管理等多项职能。而传统型学生工作过于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过于刚性的管理模式正面临着挑战。同时,2009年6月我校成为省部共建高校后,“有特色、高水平、示范性”的发展目标也需要学生管理部门亟须更新管理理念,改变管理方式,完善管理内容和管理体系。服务型学生工作的提出既是客观形势的要求,也是适应新要求下学生工作的必由之路。

一、服务型学生工作产生的背景

自上而下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曾是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方式,对高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障教学科研秩序的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保障和支撑作用。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一步深入,目前高校的学生管理也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变化而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传统的以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刚性的行为管理为主的学生工作模式已很难满足社会发展、教育发展和学生主体性发展的需要。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的提出既来源于目前传统管理型模式效率的日渐低下,也来源于社会发展带来的高等教育观念的改变,教育主体(学生群体)特征的多元化变化。

(一)社会多元化发展带来的高等教育观念的改变

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进一步深入,我国的高等教育观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新近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了“把提高质量作为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明确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高等教育今后努力的重中之重。而传统刚性的管理方式,过于强调学生的共性,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妨碍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特别是对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只有改革原有的学生工作模式,确立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服务的管理理念才能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一种宽松的环境,创造一种有利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条件与环境。

(二)高校与学生关系的变化

随着与高等教育改革相关的系列制度实施,高校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变化。如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的改革,高等教育消费观念的提出,使得学校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学生不再仅仅是高校隶属的产品,同时也是高校的客户,获得高质量的服务日益成为学生的消费需求。因此,为学生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已成为高校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方式,转变原有的学生管理模式已迫在眉睫。

(三)大学生群体特征的变化

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国内社会、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变革,使得在此环境中成长的当代大学生具有与之前学生相比更多的不同特点。从去年开始,大批90后大学生已经开始入校,他们所表现出的特质与独生子女、80后等群体既有相同点,又有众多的不同点。如在认知上,一方面他们对新事物的理解和判断有着他们独特的认识,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存在着过分自我、最求个性、功利意识强等问题;在情感上,一方面他们有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弱;在行为上,一方面他们敢于反抗父母、学校的一些不合理的说法和规定,另一方面尚未成熟的价值观往往导致他们会出现一些偏激的行为。目前大学生的这些特点对高校的学生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时俱进地改变学生工作模式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四)大学生发展需求与期望的变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的需求:生理、安全、社会、尊敬和自我实现。当代大学生的发展需求更着重于社会的需求和尊敬的需求,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应以学生的高层次需求为导向,树立新型的服务型管理理念,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成才的环境。

二、服务型学生工作的特征

服务型学生工作是相对于传统的学生管理工作模式而言的,更是一种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寓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着眼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成功的学生工作模式。服务型学生工作是在服务中进行管理、在服务中进行教育,同时也在教育和管理中开展服务,而且这种服务是“关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全方位、多维度、深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它是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并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未来的服务。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

(一)人本化特征

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工作的定位是在思想上、行为上纠正学生的偏差,工作的导向和评价是学生不出问题或少出问题,形成了以“问题管理”和“抓两头促中间”为重点的工作模式,因此淡化了教育效果,忽视了学生主体意识。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要尊重学生、研究学生、服务学生、发展学生,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就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生的成长轨迹来确定服务型学生工作的内容、目标和方式,分类、分层地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自由发展的统一。

(二)教育渗透化

根据目前大学生的特征,思想教育工作必须在内容、形式、方式、手段、机制等方面根据时代的要求和教育对象的特征进行创新和改进,特别要在增强时代感,加强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上下工夫。服务型学生工作要跳出利用权力或权威将学生管住的模式,要致力于将学生教育、管理融入一系列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的活动中,在服务中教育、管理、引导和发展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教育功能以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寓教于学生的方式渗透至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和环节。

(三)选择方式多样化

目前80末、90后大学生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自我性比较强,因此对于教育接受方式我们必须根据他们的特点来设计。服务型学生工作把学生的需要与学生主体性发展结合起来,一方面既要改变那种千人一面的目标模式和整齐划一的工作观念,尊重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充分满足学生主体性发展需要,实施选择教育,还权于学生,让学生自主选择,自我负责,自我设计学习、生活及发展目标。

(四)服务方式多样化

当前学生工作的服务方式、方法不断创新,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多样化方式的服务满足了学生各种学习、生活及发展的需要,克服了以往重心偏高、游移性大、多数学生成为工作盲区的状况,以贴近学生、服务学生、方便学生为工作思路,有针对性地将相关职能工作及工作服务点分布在学生较为集中,处理事务和解决问题比较及时、方便的地方,如宿舍、食堂、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等。

(五)服务内容系统化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教育的系统化程度就越高,学生工作所承担的教育服务的内容也越来越丰富,项目将越来越多。服务内容的系统化就是要在服务型的学生工作中逐步充实有利于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系列教育服务内容,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

(六)服务队伍专家化

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阶段,学生工作的内容越来越呈现精细化的特点,因此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是一种必然。工作队伍的专家化是职业化的更高层次,是由服务内容的专业化所决定的,只有培养和形成了一批专家化的工作队伍才能满足学生工作专业化服务的需要,才能完善服务型学生工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