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现代新闻写作:框架与修辞
15000000000051

第51章 通讯写作(2)

“要买份时报?”他会这样回答,声音粗得像是从沙石上蹦出来的一样刮耳。

有一次,罗伊从《自由新闻》的电梯上走下来,正好赶上采编人员在那里开会。也许是由于他视力不佳,也许是由于他脾气倔强,反正他把报纸都分发给了在场的记者。会议只好中断,直到罗伊把报纸分完。

“两毛五?”一个记者有一次在罗伊对他说了《芝加哥论坛报》的价钱以后提出了抗议,“见鬼,罗伊,我花一毛五就能买到一份。”

“是喽,不过你得上芝加哥去。”

有些记者在收报费的日子没有钱付款就躲着罗伊,这是大伙都知道的。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因为罗伊瞎得很厉害。只要订户的位子上有人坐着,他就去摧讨,不管那人是谁。有一次罗伊误把一个女记者当作一个长着胡子的男记者,因为他往常就是坐在那张桌子后边的。

还有一个记者在刚参加《自由新闻》工作的时候,发现他桌上每天都有一份《纽约时报》,感到很诧异,但他以为这是由于工作需要而发给他的。然而到了月底,他终于发现这是怎么回事。“一共六块二毛五。”罗伊粗声粗气地对他说。

罗伊死后留下一个女儿,德乐勒斯·塔尔曼夫人,还有一个妹妹和一个孙儿。追悼会将于星期一午后二时在红河区西杰弗逊街一○七八三号格尔巴赫殡仪馆举行。他将安葬在河景区费思代尔公墓。

这篇稿件能使人激动,而且持久地反思,它是一所极好的人道的学校,可以教我们如何由生活、生命的体味来挖掘人物的命运感。这样的深度便可获致诗的况味。

还有许许多多的通讯是这样做的。范长江的“西北通讯”让人觉察到历史命运在西北的延庚,彭子冈的通讯让人觉悟平淡生活给人类造成的艰涩与酸楚……只不过风格稍有差异而已。

二、热情地写作

通讯是一种深入的挖掘,因而,它的操作者必须有“西西弗斯王”的精神,不停地与乏味、荒谬开战;必须有普罗米修斯的姿态,为人间树起正义的目标,挥洒冲天的火光;必须有浮士德的精神,勇于探索。

可这一切的获取,必须由热情调动起材料、生活经验,使个人责任与良心运作配合无隙,使充实与绚丽相合作,使幽默与批判相会通,好的就是好的,坏的就是坏的。向反人性者开战,向新世界召唤。

例如,在名记者彭子冈的笔下,追寻万全之爱及由“健全的心理”来理解一切,因而才把一个冰心女士写得柔婉清透,让人心神向往。

三、由个性与细节写去

例如《快乐的巨人》一通讯,即由穆铁柱的特征(个头“高”、性格“快乐”、“温厚”)用笔,使读者如临其面。

例如《外交部之厨子》其作,黄远生由余厨子“声势浩大,家产宏富,亦在奕勖涛洵之间。其所管家产,有民政部街之高大洋房一幢,有万牲园中之宴春园,有石头胡同中之天和玉,皆京中之巨观也”。“与中外赫赫之李鸿章对抗”,左右外交部使之满院跑狗……来交代余厨子的形象,并深入社会面貌之剖白。

滴水可以映大海。细节可以使叙述“事半功倍”。

四、由人物肖像写去

你尽可以于此多费力气,因为人类对形象永远充满兴趣。而且,它也能使一切刻画形象、生动,感人肺腑。《“老报童”罗伊去世了》即有此功效。它写罗伊“声音粗得像是从沙石上蹦出来的一样刮耳”;“双目几乎失明,戴着一副像定量酒杯的底那样厚的眼镜,要把头往后仰起才能看得见东西”;“他形容枯槁,白发苍苍,体弱多病,吃力地背着笨重的帆布报兜,背带深深勒进瘦削的肩头”——一种历尽沧桑,于生活中苦苦挣扎的“报童”形象活画而出,不仅昭明了他的个人特征,而且由一种肖像描摹,营造了悲剧人生、幽默人生的体验,让故事见出命运之种种浮想,使文章于“无言”处“言说”了一种不可忽视也无法忽视的震心之力。

人物通讯的肖像描写必须特别注意不可处处拾人牙慧,袭取老而陈之做法。要在具体把握中创生一种新的境界。

它通常由两种方法来支持:集中描绘及分散表示法。

集中描绘法则以密集笔墨为特征,由多种角度展开,所处空间也较为集中,例如:范长江笔下的******:“他有一双精神而朴质的眼睛,黑而粗的须发,现在虽已经剃得很光,他的皮肤中所藏浓黑的发根,还清晰的表露在外面。穿的灰布棉衣,士兵式的小皮带,脚缠绑腿,口音夹杂着长江流域各省的土音,如果照普通谈话的口音判断,很有点像江西人”即此一方法之典型示范。

分散表示法则是随写作需要将对人物的肖像描绘分布于不同段、句之中,所谓穿插式描绘。例如《“老报童”罗伊去世了》即拥有这种特色。

不管我们使用何种手法,关键在于如何使它们的能量在“关系”中增殖。

五、由叙述、对话等写开去

我们来看看黄钢的《开麦拉之前的汪精卫》一文:

他的肖像是这样的不宁!

“你看汪精卫底手。”我的这位工作的同伴,又用肘撞着我。

年龄是残酷的。汪先生的手和我们底有很大差异。他的苍白,枯瘦.,紫色的脉管巳在手背上,像地图上的三大河流:珠江,扬子,黄河。

我想到战局,武汉危急,敌人急谋华南。

“那是一双签字的手!”我的同伴鄙视的说。

我是一个正义感的人。我记得起汪精卫先生的手,曾经向摄政王的马车抛出过炸弹。

“我觉得你应该忍耐一点,尊重他们。”我向同伴辩论,

“汪先生的愁容,未尝不是关系着我们多数人的命运。”

“正因为如此,他的愁容是关系着我们多数人的命运。”

我的同伴倔强的措辞——“所以我不大尊重他那一双不坚定的手,不大喜欢他那副愁容。”

作者借叙述铺展笔轨,而又巧用对话代己抒意,巧妙绝人。

六、引用奇闻、轶事追求特别效果

这也是一种有力的技巧,它们被实践证明不但有效,而且可反复使用。《现代巨毋霸》一文能够证明这一点。为了说明巨人安德烈这位角力师之高、之大,文章用了“他的戒指可容一枚银元穿过”;“打电话必须用铅笔杆拨号码,因为手指太粗,伸不进转盘上的小洞”;“他的一个朋友失口说1969年有一天安德烈在法国木路斯市喝了一百一十七瓶德国啤酒”;安德烈一次在一家二流小餐馆中叫女侍“把菜单上所有的菜一道一道送上来,我一共吃了四个小时才全部吃光”等趣闻,并以此来支持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性格的判断,使人物形象更为丰富。

另外,埃德加·斯诺这位认为新闻与文学精神相通的报告大师也是善用趣闻轶事之高手,他曾由******当着他的面捉虱子这一轶事写活了******本人。

轶事奇闻比什么样的形容词都管用,读者极容易接受它。

当然,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人物通讯写作技巧。例如,杰克·海敦正告道:“千万不可拘泥于枯燥无味的长篇大论。它们应当像‘歌儿’一般一就像好的新闻报道那样”,也“可以选择不同的笔法”。或者是让人惊讶、感动的开头,让人回味悠长的结尾。通向成功的路不止一条。

第三节 事件通讯写作

一、概念及特点

事件通讯是以新闻事件为报道对象的通讯。它的主要使命是记述新闻事件的始末过程,并艺术性地呈示其意义与影响。

它所表现出来的特征有:

具备真实、准确、客观、系统、形象、快捷等新闻要素。

②对事件的叙述具有完整性,头尾具足。

③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它广披政治、经济、军事、科技、外交、交通等方面。而且,可以是正面的具有建设意味的,也可以是对具有破坏意义的反面消极事件进行报道。例如《“旧金山毁灭了!”》写了1906年旧金山地震所造成的毁灭性破坏;《巴黎陷落后的一个月》写了德军占领巴黎后所犯的滔天罪行。正面的写作,为的是经由作品反映并传布人类在生命途程中所做的努力及其成功,反面的写作为的是反映、暴露与批判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弱点及环境的敌意,也为提示与警醒。

写作手法亦可自由多姿地发挥各自能量,营造出富于风格的每个空间。它可以是第一人称或任意人称,也可以是自由叙述,也可以是穿插批判,也可以综合各种共成手法。

二、写作的途径

事件性报道因着其反映构成我们世界的一种复杂而又各具特色的元素——事件,从而交给我们的与我们所见的多少有些类似。它的优越性与艰难性都来自于此。它来自于生活,又类于我们在街上见的、听的,因而具有绝对的吸引力;但也因为来自于生活,它的写作要求也高,只有这样,它的独立成分才可能显示

出来,它的创造性、启迪性、批判性才能得以勾画。看来,掌握技巧十分重要。

(一)包含更多

事件通讯应能让它的读者由自身来享受他们时代的、从生产劳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以之来保证他们人性的尊严。

因之,它应尽可能“跳出自身”。

但它又须以尊重自身来符合新闻的原则。

这就是一种矛盾。它让事件报道处于既不可浪费时空,诱人走人歧途,又必须使每一点都与人生相通的境地。一句话,它要求诗人布莱克所描述的境界:“在一粒沙中窥见大干世界,/一朵

野花中看到整个天国,/把‘无限’捏在你的掌心里……”注定要有一种抉择来保存这种独立性。

广阔的视界。外在世界的风云是我们人类的生息空间,我们对此充满着理解的冲动。因此,事件通讯必须满足这一点。

1981年美国《读者文摘》4月号上刊登的《人质归来》一文使用的结构特征即已包含了这一点,它以美国七家报纸的分别描述组织了一个饱蕴时间、空间二重世界极其复杂变化的世界,透出了人类构成系统的大空间。

而日本记者本多胜一的《死在故乡》,围绕9月15日的“敬老日”写出了T子之死背后的人生世相。他写了日本老年女子自杀率居世界第一,写了日本以子女为中心的“核家族”对老人的排斥的种种事端,从而,将T子之死放在广阔的人生社会剖白上来演化成批判的活剧。

事件通讯要求以小写大,以小粘连大观,从而状写出人生的问题来。

②人生意识。如上所述,一切的事件都环着人生命运来组织,因此,每一笔下都会有另一层深潜的人生意识在暗线上进行。换言之,事件往往被写成了一种对人性进行剖析的隐喻,仿如一首诗所做的那样。联结许多“画面”的基础是一种抽象,通过它,自然中的事物变成了在文章内部产生出的隐喻。例如威廉·L·劳伦斯所采访的《“末日即将来临!”》这一报道,对原子弹爆炸时的情景进行了传神的描述,并借他人之口传达出“这幅景象不啻是‘人们想象中的世界末日”’。记者由此取得了对这种威力无比的科技能的人类学写照。《一小步,一大步——人类登陆月球记》是美国《读者文摘》杂志的得意之作。在这篇二万五千多字的报道中,记者写出了人类对太空的征服,人类对现有状态特别是空间状态的不满足,奋斗与反抗就如此的赋予了人类。

(二)叙说清晰

一切的深入开掘同时又必须清晰、透明。新闻不是文学,不是猜谜,因而,深刻性在此并不排斥简洁明快。

1.情节交代的清晰。无论何因何况,每篇事件通讯的情节都要能经得起可读性的测量。例如事件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事件中关涉的人物、时间、地点等亦应说明道白,绝对不可语焉不详,含混塞责。

2.叙事线索的清晰。对于叙事中的主轴线、辅助线、叙说顺序,亦需有通盘考虑。是按事件的历时线索来叙说,还是先叙结局倒叙发生,抑或是以事件发展为主线,又杂以情节之多头铺写……应由具体的组织情境来选定。

3.文字的朴实、实在。文字的特点是我们叙事中的因素之一,为使事件通讯具备可读性,一般而言,语言应自然、透亮,不可含糊,亦尽可能不夸张。含糊、夸张往往能引人注目,亦少费力气,这种诱惑往往难以抗拒。但明显的添枝加叶、夸大其词会毁掉事实本身的力量,例如一个月内三四起交通事故被写成“大量”交通事故;一次事故被写成“创造历史”“改变历史”的事故就是这样的表现。朴实是桥与门,可以使力量自然走出,含糊、夸张是陷阱,可以使一切功亏于一时。

(三)艺术地处理

艺术地处理使材料、观点、命运共融一体,推演出多种诗意来,让一切弹奏出炫人的音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