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5009900000010

第10章 发展:人口位势与资源平衡的国际战略下(1)

三、********的人口和资源国际战略

从国内资源的供应,国土面积等因素看,中国人口规模在5亿到7亿规模可能较为合适。但是,地球上不只是中国一个国家,世界各国之间通过资源和产品贸易,以及人口流动和人员往来,形成紧密的经济联系。并且,国家之间,也存在着发展水平、国际市场、资源利用,甚至国防军事等方面的竞争。因此,一个国家合适人口规模的确定,资源供给与需求的平衡,不仅需要从国内人口与资源之间关系方面考虑,也需要从国家人口和经济发展的历史方面考虑,还需要从该国与世界各国的关系等方面分析。

(一)从计划生育国策转向鼓励生育战略

人口规模和素质,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在世界关系中生存、竞争和发展的最有活力和最基本的要素。

1.人口与历史

中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根据有关文献资料,公元0年左右,中国就有近6000万人口,占世界人口30%;清1850年时中国人口43000万人,占世界人口的百分比达35%左右;由于战乱和旱灾,到清末的1911年,下降到37767万人;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口规模达到54877万人;而到2012年时,人口规模为135404万,是世界总人口的19.1%。

人口规模、结构及变动与经济态势之间有这样三个关系:从静态看,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乘以其人均GDP水平,决定了在世界各国中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实力;从人口年龄结构看,青年人越少,老年人越多,这个国家的效率越低下,活力越缺乏,竞争力越弱;从动态看,一个国家的人口规模越下降,其经济规模会越呈萎缩走势,其经济增长将长期陷入低迷。

从世界历史看,最早兴起并在世界上争夺霸权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样海运技术和装备发达的国家;后来被人口多于他们的英国所超越,英国凭借综合的技术进步和工业文明打败了单纯的海洋运输文明,成为18和19世纪的世界霸主国家;中国在19世纪中叶,有着世界30%多的人口和32%的GDP,为什么被欧洲和日美等列强所打败?主要是工业文明征服了农业文明,开放和技术进步的民族,打败了封闭和技术落后的民族;就吸收接纳英国等欧洲国家人口、技术和产业转移,并在全世界吸纳人口的美国,则在20世纪超越了英国,逐步变成了全球领导国家。科学技术及工业文明,与人口规模相结合,是国家竞争的重要力量。世界上不乏一些科技发达和工业文明,但人口规模较小的国家,其在世界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并不占优势地位。

2.********的人口国际关系

********保持一个什么样的人口规模?短期看,确实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什么影响,相反可能还会缓解人口与资源生态的矛盾。然而,从长期看,对中华民族在未来世界上的地位,有着重大的不利和危害:(1)未来形成对中国的人口围堵态势。如果未来印度人口达到17亿左右;美国人口持续增长,从3亿到5亿;俄罗斯人口保持平衡,甚至微弱到中速增长;韩国、日本人口规模保持不变,或者微弱增长;而越南、菲律宾等国人口快速增长。最后中国的国际人口关系将表现为:人口年轻化的周边各国,以及东太平洋美国,对人口极度老龄化、并且日益减少的中国,形成围堵格局。(2)在21世纪的竞争中,在经济及其他各方面从辉煌迅速变为失败国家。俄罗斯在20世纪的崛起,有赖于其版图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而今不再成为美国的对手,除了其他因素之外,俄罗斯解体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非常重要的原因还是版图的缩小和人口规模因解体而萎缩,并且人口负增长带动经济增长乏力。2020年后,想在经济方面与美国在GDP上并驾齐驱、甚至超越美国,而且人民币抗衡美元在世界崛起,这些愿望都会因为中国人口的急剧老龄化和减少、经济走向下行趋势、贸易额比例下降,成为泡影。并且由于人口急剧老龄化和规模缩减趋势比日本和俄罗斯严重得多,因此国运颓势可能比日本的经济衰落和俄罗斯今天的处境还要糟糕。(3)人口老龄化、独生子女、负债率高和经济下行,********战争中失败的风险很大。未来世界会没有战争吗,国家与国家之间不再会以战争的方式解决利益冲突和历史恩怨吗?谁也不敢保证。而核技术的扩散,外太空领域中的军事竞争,各国武器装备技术越来越先进,周边印度、越南等军备开支大量增加,日本也拟变成正常拥有和运用核武的国家,并且核武技术及原料的储备随时可以变成核打击力量。而遍观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虽然中国在战后的划界方面,对有的国家做了重大的让步,但是个别国家得寸进尺,还对中国的领土提出主权要求;而且与一些国家的历史恩怨不仅没有化解,还有越来越深的趋势。一旦战争爆发,一个老年人比例很大,年轻人都是独生子女,经济处于萎缩下行,财政养老等负债率很高的国家,能应对和打赢可能爆发的战争吗?失败的概率很高。

实际上,国际社会中的各国关系,与中国农村中的邻居关系,道理上没有什么不同。一个村庄中,如果一户人家人丁兴旺,儿子不少,话语权较大,在村庄中敢惹这家人的邻居会少一些;而另一户人家儿子很少,甚至没有儿女,在村中基本上没有话语权,基本上会长期受欺负。中国村庄中还有政府、村组织来协调这些关系。而国际社会中,联合国的协调能力很弱,弱者受欺和强者得利的格局则更加严重。

从限制人口增长的计划生育国策转向鼓励人口积极生育的战略,以应付未来人口规模急剧萎缩的风险。从中国21世纪的国际关系考虑,从中华民族未来的处境看,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结论都应当是立即停止计划生育的国策,而转向实行鼓励生育的人口战略。

3.加强对转基因农产品大规模生产和销售的管制

显然,对转基因生物不能作出简单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判断。事实上,目前各国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性的分歧,除了科技的因素,更多的是政治、经济、文化方面冲突的考量,近年来各国竞相开展生物技术研究的事实说明了各自国家对待转基因生物及其相关技术的真实态度。由于转基因技术本身的诱惑力以及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估和防范体系的完善,转基因技术在生物、医药、化工和农业等领域的广泛运用,将是一个不可阻挡的潮流。而对人口素质和生育率可能存在较大风险的转基因农业产品,需要从粮食安全与人口安全关系的角度来审视。因此,必须对转基因农产品的研究、实验和生产进行科学合理的控制,才能有效控制其给中华民族可能带来的威胁。从世界主要生物技术开发较早的国家来看,对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应用以及转基因农产品产业化进行包括法律在内的管制已成惯例。这一点我们要引起足够重视。从战略上讲,农业科技进步的投入,应当坚持技术无风险原则,积极采取非转基因农产品增产技术路线,而谨慎对待农业增产的转基因技术,特别是严格控制其产业化、市场化和食品化。从研发方面讲,控制转基因农产品的试验,特别严格控制利用人群进行食用试验,禁止国外研发机构到中国农村土地和城乡人群中,进行转基因农产品研发试验;政府同时加大对转基因农产品危害研究的投入力度,给以经费,支持持续性的试验,搞清楚转基因产品为什么能抗杂草,能杀死害虫,能损害老鼠健康和抑制其生育等机理,这些功能到底对人类有无害处。从生产方面讲,转基因农产品生产规模严格限制在试验范围,并且禁止流向市场和食品加工领域,禁止在风险没有探讨清楚的情况下,进行转基因农业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严格管理农产品种子培育及普及,禁止在风险没有探讨清楚的情况下,发展和扩大转基因产品种子;紧急清理和压缩转基因农产品生产规模,对已经形成规模化生产的转基因产品,采取紧急行政强制措施,进行封存、替换和禁止流向种子市场和农业生产领域;采取补贴等措施,紧急抢救中国原生态农产品种子。在国内外贸易和销售领域,禁止食用转基因农产品的进口,要求转基因农产品销售必须标示,对转基因农业产品冒充非转基因的,采取最严厉的法律措施予以打击。从消费信息方面,凡食品除了必须明确标示转基因外,允许自由讨论转基因农产品的危害与否,各种观点可以自由表达,科学和学术自由,政府不予干预;并且,对转基因农产品对人类有害与否,其科学研究成果,不同专家的意见,可以在报纸、互联网、电视等各种媒体进行表达和宣传,消费者根据自己的判断选择转基因产品消费,还是非转基因产品消费。

我们的目标是,在2100年,中国人口规模争取保持在13亿,在世界总人口中的比例不低于15%。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持续繁衍、人丁兴旺、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