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5009900000057

第57章 21世纪中美博弈的收益上(1)

代价和战略协同

在中美关系博弈中需要有这样的思维,即在国际关系博弈中,当事国往往都会从自己的视角出发,以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制定其行动的战略和策略,都不同程度地想让对方和国际社会适应自己的价值观、想法和利益需求。当然,这种意志通过当事国自己的实力、位势和努力,会在不同程度上得到实现。但是,从长期的趋势看,在许多发展阶段上,还存在一些违背趋势和规律的事情,是当事国不能任意妄为的。违背客观趋势而制定的战略、采取的行动,都必将会付出巨大的代价。中国有句古话,叫当事者迷,旁观者清。其意正是如此。当然,当事国的战略和行动,会带来某种收益,关键是这种收益大于成本,还是小于代价?因此,在制定国际战略和采取行动之前,需要考虑的是,为了得到主观追求的目标和利益,而要付出的客观成本值得吗?因此,我们需要在前面两章讨论的中美各自的国家利益,这种利益的冲突,以及基于这些利益的冲突形成的博弈。这一章,我们需要冷静地分析,我们追求的利益可以长期实现吗?哪些是符合趋势的,哪些是不符合趋势的?我们为采取这些利益付出的代价值得吗?

前面两章我们分析了中美按照自己的国家利益,在双方的博弈中,使用对自己有利的战略和行动。其无疑会给各自带来相应的利益,或者达到一定的目的。但是,任何一种战略及其行动,都需要投入,即成本,并且有时可能带来负面效果,当然还需要考虑实现战略目的的可能性有多大。事前成本和事后的负效果,形成战略及其行动的总成本,当这种总成本较大时实现战略目的的可能性就会非常小。如果总成本大于总收益,战略行动难以完成战略任务,这种战略及其行动则需要重新考虑和调整。

一、美对中非合作博弈战略的收益和结果

任何一种博弈战略,都是为某种目的和收益而进行的。但是,在国与国关系的博弈中,一方投入一种成本的结果如何,即收益如何,不仅仅取决于投入的大小,还取决于各种复杂的条件。我们先来看前述美国对中博弈战略的可能收益和结果。

实际上,说********会威胁美国本土的国家安全利益,这是连美国人自己也不相信,甚至觉得可笑的预言。而抑制中国复兴,保证美国在21世纪全球领导地位,这的确是美国政治家、军界和一些学者们极力想维护的最重要的国家利益。根据前面美国对中博弈的战略及其行动,可能给美国带来这样一些收益和结果。但是,有的结果到底是正效果,还是负效果,暂时并不能确定。

(一)将中国经济规模长期抑制在第二位的可能性

从经济实力决定国家全球政治和军事地位的道理讲,最好的办法是,通过种种战略博弈及其行动,给中国经济发展制造一系列的困难,使中国经济增长放慢速度,并且长期陷入低迷通道,以使美国经济规模和竞争力更久,甚至永远保持第一的地位。比如:用军事威胁使中国将更多的资源用于防务,用于军事技术装备的研发,用于军备;用挑动第三国开战的方式,消耗中国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利用中国国内社会的动荡,迫使中国政府将更多的资源,用于维持社会稳定,并且以维持稳定增加经济成长的负担;利用美国在货币和资本市场娴熟的操作技术,以及所控制的信用评级机构等,对中国的金融体系进行打击;美国“再工业化”,重振制造业,实施贸易保护主义,压缩中国的出口贸易规模。

美国通过打压,使强劲增长有可能超过自己的国家,长期陷入低增长,以保证美国经济第一的地位,这已有20世纪80年代美国遏制日本的先例。其过程为:美国先放出压日元升值的信息,投机者买入炒作日元升值,加上“广场协议”压迫日元升值,使投机者进入日元计价的股市、债券和房地产等领域,使这些领域的资产价格猛烈上涨,形成泡沫;后由于日元升值导致经济竞争力下降,出口减少,实体经济遭受重创,以及美元贬值后美国出口增长,投机者又看好美国经济,而看空日本经济,于是大量抛售日元,以及以日元计价的股票、债券和房地产等资产,使资产急剧缩水,金融体系中坏账急剧上升,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而泡沫破裂,使得日本投资能力下降,实体经济外移,金融体系内部长期消化坏账成本,经济增长长期陷入低迷阶段。

美国政府,包括国会中,多次提出中国操纵汇率的问题,一直拟通过法案,要求中国人民币升值。但是,已经有日本的前车之鉴,中国不可能再陷入曾经给日本设计的圈套中。实际上中国已经在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成功狙击了国际炒家对中国香港金融体系的攻击,获得了货币战的胜利。中国的金融业中,已经有相当多知识基础雄厚、熟悉国际金融博弈历史、具有掌控和操纵国际金融市场经验的高水平的各种形势分析、方案设计和实战操作人才。而且,中国目前还有规模较大的国家主权投资基金,其将形成未来控制、保卫和狙击对中货币战争的主要金融力量。当然,美国还有什么样的战略,什么样的实施方案,使中国经济增长处于低速度状态,这必将是中美博弈中美国所考虑的战略重点。

然而,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打压下来,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的增长模式与日本存在诸多区别:(1)中国的人口规模是日本的10倍以上,以此决定的经济规模,即使受到一定的冲击,人均增长的集中,其规模扩大,不可阻挡;(2)中国目前的城市化远低于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水平,如果按照实际在城市中有较为固定住所、有社会保障等标准看,实际上只完成了35%左右,而不断推进的城市化,是********强劲增长的最重要动力;(3)中国超过日本10倍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近20%,其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完全有能力在出口需求下滑的情况下,从国内需求中得到持续强劲的增长动力;(4)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积累了大量经历本土教育或海外教育的各类人力资本,特别是每年源源不断地从各院校毕业的工程技术类人才,其规模为世界之最,再加上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为未来30多年的强劲增长,提供了雄厚的人力资本资源;(5)中国民间蕴藏着巨大的资本投资动力,加上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方面进行攀比和竞赛,********的经济增长,从要素的投入和推动能力的形成方面看,无论是要素的来源,还是组织效率,都有较强的规模和体制优势。中国经济增长有如此多的优势因素,美国要想谋求像对曾经的日本一样将中国经济增长抑制下来,可行性很小。

(二)中国政权更替的可能性不大

在北非和中东的“阿拉伯之春”中,一些国家发生了政权的更替,如******、利比亚、也门、埃及等国家,原来由强势人物执政长达数十年的政权,被新的民选政权所替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权与“阿拉伯之春”这些政权有着重大的区别。

这些国家的领导人实际上是终身制,而中国从“**********”结束后,国家领导人就实行任期制,一般任期不超过两届。如在“阿拉伯之春”中政权更替和目前在动荡的国家中,许多领导人被推翻或者替代:利比亚卡扎菲执政42年,埃及穆巴拉克执政30年,也门总统萨利赫执政33年,当时75岁的******总统扎因·阿比丁·本·阿里执政23年。而目前动荡中的叙利亚,其总统巴沙尔也已经执政了12年。

“阿拉伯之春”中发生动荡的上述国家,其政权体系明显带有深厚的家族和部族色彩,而且家族和部族制的政权,给其腐败提供了便利的政权条件。在中国,国家领导人通过党内民主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和两院的领导,也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推荐,通过法定程序选举产生。这与“阿拉伯之春”国家的家族和部族政权,有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共产党自身也在进行着改革,推进党内民主,逐步深化民主选人、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和民主问责等制度。中国共产党会逐步地发育和发展党内民主,以此形成其多党合作政治制度的优势,而避免弊端。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占中国总人口的6%,中华民族的精英人才,基本上都在中国共产党内。中国共产党,有着规模巨大的精英人才,有其自身强大的学习、纠错和正确选择的能力。这些,是“阿拉伯之春”诸国所无法比拟的。中国会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之下,逐步地进行改革和完善,向着现代民主政治的国家迈进。

(三)美对中战争可能逼迫中国扩张军力

据称,在******总统今年早些时候呼吁美国军方把重点转移到亚洲地区时,91岁的未来学家安德鲁·马歇尔设想了未来战争的做法。美国国防部的一个不大的部门在过去20年里一直在规划针对中国的被称为“海空一体战”的战争,研究与中国打大仗的预案。主要是,如遭受侵犯,先摧毁中国的雷达和导弹系统,进行“致盲战役”后,由美国的隐形轰炸机和潜艇开战,然后从海上和空中展开更大规模的打击。总之,将展开海战和空战。五角大楼的有关部门最近几个月按照预案进行了约200次演练,它加紧工作与美国军事战略的变化有关。

美国会向中国发动核战争,会从地球上抹掉中华民族吗?根据目前看到的文献,美国对华的核战争是有预案的。美国统一作战行动计划(Single Integrated Operational Plan,以下简称SIOP),是冷战时期美国政府制定的针对中苏国家的全面核战争计划,SIOP堪称美国国家最高机密,其核心文件单独享有一个信息级——“极端敏感信息”(ESI)。从1991年到1996年,美国军方出台了几份非常有影响的研究报告,重要部分是为制定新的对华统一作战行动计划做准备,新的打击计划中美国确定的敌对国家目标,300—400个在中国。1999年10月生效的SIOP—00“继续扩大了对中国的打击定位”。核打击容易起动的是,在美国军方一旦一个计划选项被确定,一般要完成其所有的打击目标后作战才能终止。更为严酷的现实是,唯一有权发出战争指令的总统接到警报后的决定时间不到10分钟,对于警报性质的解释则要完全依赖军方,而从军方的倾向来看,他们往往会推动总统做出重大攻击的选项。

中美都不应当忘记双方发生在20世纪的战争恩怨和军事冲突给各自带来的巨大损失和代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不久,中美就在朝鲜进行过较量,当时中国的军事装备在技术和数量上与美国相比,落后得不能再落后。战争的结局,美国作为在曾经战争中的常胜国,最后还是以三八线为界,与中国打了个平手。在后来的越南战争中,美国支持南越,中国支持北越,同样美国的军事技术和装备要比中越先进得多,结局仍然是以美国的撤出和南越的失败而告终。

从一个学者研究的角度看:一是中国首先将对美国太空卫星、空间站等一系列设施发起摧毁性打击,致使美国卫星定位、信息传输、太空指挥等系统瘫痪,对美进行“反致盲战”。在美国对中国进行致盲战役时,中国在技术和装备方面,有能力对美国高科技战争依赖的太空信息设施进行报复性打击。二是对美国进行信息网络战争,破坏美国的信息网络传输系统。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信息网络技术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而且,在防范网络进攻,寻找和截获敌方信息,紧急时刻攻击对方信息网络系统等方面,有着数量巨大的人才,包括许多高水平的尖端人才。在这些方面,策划和技术能力并不比美国的人才差,而人才数量要比美国多得多。三是中国海空军目前可能比美国的海空军在技术和装备方面,要落后一些,但是,由于中国周边的安全局势的恶化,加上美国对中国的军事围堵和威胁,中国21世纪以来,不得不在海空军技术和装备方面,投入大量的研发、制造和实战训练资源。拿20世纪看中国海空军力量的眼光,来看待今天中国的海空军事实力,可能有些轻视中国。

即使美国在核战争中胜利,只要美国不能从地球上彻底消灭中华民族,只要有人在,中国将会更加强劲地复兴,最终还是会成为世界强国。我认为,即使发动核战争,将中华民族近14亿人从地球上彻底消灭的可能性也极小:容易受到攻击的大城市可能伤亡较大,而小城镇和农村会生存下来很多人;大城市中,如果美方对平民也实施灭绝战争,则道义上失败,犯了******罪;大城市中掩护设施发挥作用,平民的生存,战后的繁育,即使大城市中的中国人也会更多地生存下来;美军不可能再像纳粹一样,将世界各国的中国人全部消灭掉,而且即使最惨烈的核战争,在中国的山区等不易受核攻击的地区,中国人还是会保存下来。作为一个民族,将永远生存于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