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艰难的复兴:中国21世纪国际战略
15009900000087

第87章 和平发展道路与民族复兴下(2)

东盟是中国东南周边国家的区域性组织。未来八年中,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异常重要。东盟中,有些国家与中国存在领土和领海边界纠纷,如菲律宾、越南等。这些国家对中国的发展和崛起,有恐惧感。东盟国家中也有与中国已经解决边界问题,以及与中国不毗邻的友好国家。同时东盟自身也在寻求与美国、日本和中国等大国的关系平衡。就区域经济合作而言,东亚自由贸易区建设与美国主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关系。从政治军事关系上讲,东盟一些国家采取的是远交美国而近攻(防)中国的策略。

然而,中国的经济影响力越来越大,投资和贸易的东亚区域化将越来越密切;同时人民币在区域内的经济地位正不断上升,并开始扮演一定的货币锚角色,因此与中国合作总体而言是利大于弊的。

但中国的确不能再在国际关系中仅仅强调经济利益,而需要在区域间逐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并主动承担一些维护区域稳定与安全的国际责任;同时对于那些想通过与美国结盟、在遏制中国的小动作中浑水摸鱼的国家,也需要及时对其亮以颜色,从而在区域国际政治格局中,逐步展现中国新的大国形象,从过去的被动式外交和经济外交开始向全面主动外交转变。

从工业化发展阶段看,欧洲已处于下降期。其社会福利成本和产业成本高企,目前已经在很多制造业领域失去了竞争力。同时,欧洲的一体化进程困难重重;未来将是其无奈和失去的八年。而成长中的中国,对欧洲而言,将是其未来巨大的投资市场。同时欧洲各国远在大西洋,与中国没有领土和领海之争。欧洲对中国的发展,虽然心中不悦,但多少也事不关己。因此,中国与欧洲各国未来八年的战略关系是:加强经济合作、促进文化交流,淡化意识形态但输出思想理念,同时在军事上则采取远交近防的战略。

2.应对国内的多个难题和发展与改革的任务艰巨

除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外,对内方面,我国同样需要应对一些重大的难题,譬如如何避免跌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防止政权交接时可能出现社会运动或混乱状态,如何缓解贫富差距等社会矛盾,等等。对此,我们在序言中已经进行了讨论,这里不再细述。

未来八年中,我国改革和发展的任务也十分繁重。一方面我们需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走改革的道路、挖掘“改革红利”的潜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完成经济发展的既定规划、为后续规划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发展总量也不能轻视人均增长和有质量的增长。

按照党的******和十七大提出的目标,我国计划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而******报告又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相比2010年要翻一番。国家统计局根据2008年确定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方案》对我国目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程度进行了统计,最新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我国已经完成了80%以上的工作。但在接下来的八年中要完成剩余的工作,其难度和挑战依旧是巨大的。

目前世界上较为权威的非GDP发展水平衡量指标则是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出的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根据最新人类发展报告(Human Development Report)中截至2011年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的评价,中国的考虑不平等因素修正排名为101位,在中等发展水平国家中处于第7位。

中国的人类发展指数显示的发展水平在最近的30年中持续改善,且改善速度超过了所处的中等发达国家梯队、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平均发展速度。如果能够保持目前的趋势,那么在未来的八年中,中国将有望进入高人类发展水平国家的梯队。

然而,中国如果不能解决好中等收入陷阱问题,不能继续推进改革,并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全面推进社会公平与公民保障、福利体系建设,在目前人口红利行将消失、国内外各种矛盾压力较大的现实情况下,是难以保持此前的发展势头的。

经过30多年,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目前也进入了深水区。目前形成的一批既得利益者会安于其目前在各种灰色地带所获取的垄断地位和超额利润,同时形成对进一步改革的较强阻力。因此,在未来的八年中,中国也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和完成改革,打破各种可能的阻力,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平稳有序地推动政治体制等各方面改革,向改革的最终目标继续挺进。

(二)蓬勃发展的十年(2021—2030)

再过十年,即2030年时,即使按最保守的增长速度和汇率变动估计,世界经济格局也发生重大的变化:中国经济总量实力位于第一位,达到40万亿美元左右,美国为25万亿,大约为中国经济总量的六成。而印度的GDP将达12万亿,超过日本9万亿左右的规模,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三大国。而俄罗斯GDP规模只有约4.5万亿,为中国经济总量的11%。

在这蓬勃发展的十年中,中国所面临的摩擦和围堵将会缓解,发展的国际环境总体转好。由于综合经济总量和实力对比的明显改变,世界战略格局将从美国单一经济政治军事强权,向中美两极、欧盟和其他新兴国家居中的新格局变动。在这十年中,经过多年的勤奋追赶与踏实积累,中国的科技和经济实力将逐步赶上并开始超越美国,而由科技和经济实力作为基础的国防能力和外交话语权,也将得到极大的增强与提高。事实上,由于总体实力相当且逐步弱于对手,美国若与远在太平洋西岸的中国发生冲突、爆发战争,成本与代价都是极其高昂的,同时也未必能够得到其希冀的结果。由此,美国将更倾向于和平而非战争的选项。但与此同时,由于印度的实力增强,加上印度的人口红利、发展潜力相对较高,中国周边届时面临的主要威胁来自于中印可能的边界摩擦,及印度对中国的追赶与竞争。而此时美国也很可能采取与印度结盟的战略手段。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亚洲届时将会形成中国两岸四地、中日韩、中国与东盟等多个、甚至规模更大的以中国为中心的自由贸易区;中国与欧盟和新兴经济体的经贸关系也将进一步深入发展。更加广泛与深入的经贸合作不仅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更大的利益,同时也为中国在区域中占据经济主导权和区域话语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在区域经济合作深入发展的基础上,人民币也将进一步走向世界。人民币势必不仅在亚洲将作为主要交易、结算和储备货币,同时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份额和占SDR比重、在IMF的投票权等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比也将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将越来越举足轻重,而美元的地位则将会进一步下降,逐步形成美元、欧元、人民币等主要货币共同领导的多极化全球货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