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15046000000030

第30章 试论发挥乡镇领导班子的整体效应(1)

张福

乡镇一级是我国最基层的农村政权组织,而乡镇领导班子则肩负着致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的光荣而艰巨的历史重任。班子的整体效应能否充分发挥,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政权基础是否牢固和既定工作目标能否顺利实现的大事。笔者根据领导科学的理论和自己多年在乡镇任职的经验,结合当前乡镇领导班子建设的实际状况,试就如何通过领导班子的群体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领导班子整体功能,使班子成员之间协调一致,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持领导班子的最佳运作状态,实现“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任人唯贤,选好党委书记

领导班子都是由若干领导成员组成的领导群体,每个成员虽然都处在这个领导群体中,但其中一把手和其他班子成员相比,所处的地位、作用,所负的责任都有很大差别。俗话说得好:“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千军易得,一帅难求”。乡镇作为最基层的政权组织,它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它的每一个决策、每一项工作都直接面对人民群众,是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思想的最基层实践者。乡镇领导班子的党委书记担负着“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重任,对整体工作实行统筹协调、全面领导。实践证明,一个乡镇党委书记如果德才兼备,公正廉明,能力高强,这个乡镇的工作就出色,政绩就突出,群众就满意。反之,则工作无绪,杂乱无章,群众不满。有的甚至贻误时机,胡乱指挥,形成后患。因此,选配党委书记应当从下面几点出发加以把握。

(一)乡镇领导班子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党委书记是这个班子的“班长”,是“主心骨”,处在核心地位。当领导班子以整体形象与外部发生工作联系时,其内部的各种角色的分工就显现出来,党委书记正是这些角色组合的核心人物。领导班子肩负的任务与领导班子整体职能都赋予了他高度集中的指挥、协调和决策的权力和责任。而这些权力和责任的正确行使和全面履行,是实现班子群体效应最基本的因素。党委书记的作用就在于促使班子群体各尽其能,齐心协力,步调一致地为完成共同事业而无私奉献,勤奋工作。因此,党委书记作为“一班之长”,既是整个班子的“协同作战”者,又是整体工作的“拍板定案”者,处于驾驭全局的统帅地位。近几年虽然在诸多资料上见到了“乡镇两个一把手”的提法,但笔者认为,由于乡镇党委对乡镇各方面的工作实行全面领导,自然作为党委一班之长的党委书记真正应该处在核心地位。

(二)党委书记是灵活协调全体成员实现班子整体效能的“关键部位”和“中心环节”。在同处乡镇领导班子群体的各成员之间,由于职位、阅历、年龄、性格、能力、兴趣爱好、生活习惯、文化素养、思想作风等方面的差异,必然形成认识问题的角度、方法、水平的差异,并产生认识上的不一致,有时甚至出现较严重的分歧和矛盾,影响到领导班子整体效能的发挥。而这些分歧的统一,矛盾的化解必须靠党委书记的积极引导和协调处断。如何能够巧妙地协调内部各成员之间的个体差异,集思广益,成功地将积极可靠的“个人意见”转换成为统一意志和集体决定,从而使班子成员认识一致,协同作战,使班子发挥最大的整体效应,是每个乡镇党委书记必须面对的课题和面临的考验,也是一个党委书记要努力具备的素质要求。

(三)党委书记是整个班子的主导,是组织、协调、控制、指挥班子整体运作的中枢。一个乡镇的工作绩效如何,关键取决于领导班子的工作状况,而一个班子团结协调和高效运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党委书记在该班子中所发挥的作用。在客观现实中,凡是团结协作、政绩突出、战斗力强的领导班子,必然有一个坚强而富有凝聚力的党委书记。党委书记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客观上要求他在班子中应具有一定的权威,班子其他成员在不违背原则的前提下,应维护这一权威。但目前乡镇班子结构以及工作状况中,仍有一些乡镇的领导班子,或由于党委书记素质差,缺乏统揽能力;或由于班子其他成员不按职行事,用权上越位,工作上不到位,出现无核心或多核心,致使班子一盘散沙,难以形成坚强的战斗力;或由于部分班子成员身在其位,不谋其政,无所作为,不思进取;或以不违法乱纪而自我陶醉,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而自我安慰,工作懈怠;更有甚者一些不学无术,心术不正,华而不实,靠种种关系混进领导班子的人,往往以结帮派、划圈子、论亲疏为能事,致使班子不能正常运作,工作不能有序开展。凡此种种,都与党委书记核心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有直接关系。实践充分表明,选配德才兼备的党委书记并使其成为巩固而又坚强的核心,对班子整体功能的发挥具有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优化组合,注重整体素质

任何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必须是每个领导成员都能自觉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充分发挥个人才干,并且能够互相补充,协调一致。也就是说领导班子建设既要注意个体能力的提高,又要注意班子中各成员之间的互补。班子成员中的个体各有长短,要使领导班子实现高质、有效的组合,就要在确保班子成员的基本素质符合领导工作需要的基础上,根据用人所长,扬长避短的原则,科学合理地进行搭配,使其结构合理,群体优化,适人适位,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合理配置。因此,领导班子的优化组合就显得特别重要。

第一,实现领导班子结构合理是关键环节。只有将帅搭配,情感相融才是群体结构合理,班子才能够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状态,班子成员才能够心情舒畅地去工作,否则不但影响班子整体效应,甚至会造成不良后果。在配备乡镇领导干部时,如果只注重其个体能力,而忽视对群体气质性格的搭配,就容易造成因领导性格不合,志趣不投而导致思想消极、人心不齐、互不服气、产生内耗,使班子成员的心理处于一种压抑状态,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受到相应的阻碍,影响班子的整体功能的发挥。有的班子成员虽然个体能力都较强,个人素质也都比较好,但因志趣不投,各行其是,互相掣肘,出现“顶牛”现象,造成的危害性更大。鉴此,选配乡镇领导班子时,必须重视五个方面的结构,形成合理配置。一是知识结构要合理。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乡镇领导成员必须具有相当的文化程度,并在知识结构上形成互补,使班子整体具有驾驭全局工作的能力。二是专业结构要全面。乡镇虽小,但“五脏”俱全,小政府、大社会的服务功能更加明显,领导班子应该由各类专业或经过专业培训的人才搭配而成。主要领导应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而其他成员中要同时有负责农业、工业(乡镇企业)、财贸、科技、文教卫生等工作的专门人才。三是性格气质结构要协调。相投的性格、协调的气质有利于优化班子的整体配置。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其成员气质类型应该是多样而又相互协调的。既要有内向的,也要有外向的;既要有敏捷灵活的,又要有稳重深沉的;既要有谋略策划的,也要有冲锋陷阵的。这些不同气质类型的人员合理搭配起来的班子,互相补充,相互完善,协调一致,对于提高班子内部成员的相容共济,提高整体效能都会起到积极地促进作用。四是智能结构要互补。乡镇班子中应该有各种不同类型智能的成员,在班子成员搭配中,强弱相济,谋断合一,行知统一,把睿智精深的谋略者、一呼百应的组织者和兢兢业业的实干者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功能齐全、适应性强的领导群体。近几年,一些地方对所谓的大乡大镇配备班子时采取的“强强搭配”,因忽视了个体职能互补,所以形成强干部弱班子。五是年龄结构梯次化。乡镇领导班子在目前的新形势下,更具有承上启下的纽带功能,处于基层,大量的是落实工作、群众工作和具体任务,客观上要求班子整体上既要有知识,又要有经验;既要有敢于创新的胆识,又要有驾驭全局的谋略。在配备时,要老、中、青结合,各有一定比例,形成一定的梯次结构。要防止在班子年轻化过程中出现片面性、绝对化,走向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