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理性的光芒
15046000000039

第39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道德建设问题研究(2)

(1)与社会主义本质相适应的原则。思想道德是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有什么样的社会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思想道德。历史上任何类型的道德,都只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联系中,才能表明其现实性和合理性。构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必须与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和基本经济、政治制度相适应;必须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相适应。一方面,只有从社会主义经济关系出发,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出发,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规范体系;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条件和组成部分。正如邓小平同志所指出的那样:“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因此,构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持集体主义原则;坚持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五爱”精神。要提倡革命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精神;倡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道德信念;倡导为社会主义、为祖国、为人民多作奉献的道德理想。这是因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以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相结合,整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为基本含义的集体主义原则,是与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相一致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以建立一个没有阶级、没有剥削、人人幸福的美好社会为目标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相一致。

(2)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无疑要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奠定基础。因此,要提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思想道德准则,来约束共产党员和先进分子的言行,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同时又要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较低,市场经济不发达,经济文化相对落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现实状况出发,提出、制定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们的思想特点和水平的、能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的、具有现实可操作性的道德规范,来规范一般群众的言行。比如,我们既要提倡、弘扬积极奉献乃至大公无私的精神,但又要承认人们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来追求自己利益的合理性,以不损人或合理利己为基准去评价人们的行为,要求人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切忌脱离实际,超越社会发展阶段和人们的觉悟水平,提出过高的道德要求,使思想道德流于空谈和脱离实际。对社会全体成员提出的道德规范要求,越切合实际越能收到好的效果。总之,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要从实际出发,体现出层次性,反映不同层次的道德要求。

(3)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要求相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之上的市场经济。求利、自由、平等、公正、竞争、等价交换、优胜劣汰等等,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动作义理。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应当在坚持集体主义和“五爱”精神的基础上,用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原则引导人们的经济活动和行为,确认市场经济活动中合理利己、正当求利、勤劳致富、公平竞争等原则的合理性,并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基本道德要求。与此同时,要根据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生活变化、发展的特点,制定既具有普遍性、广泛性,又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道德准则、规范,引导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的健康发展,限制市场经济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观念的负面影响。只有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同时,建立能够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理论和道德规范体系,才能有效地引导、匡正市场经济活动,维系社会主义生活的正常秩序。

(4)与人类社会文明进步潮流相一致的原则。社会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社会最为进步、合理和高级的社会形态,是在继承人类社会一切文明成果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必须也能够继承人类社会在道德进步中的一切优秀成果。构建新时期社会主义道德,要注意吸收各国各民族社会道德中的文明成果。西方文化伦理中的人本主义、公正观念、主体意识、讲文明礼貌、恪守社会公德等等,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科学与文明、自由与民主的精神,要大胆地借鉴、吸取。我们只有善于批判地吸取一切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思想成果,才能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潮流相一致,并走在人类文明进步的前列。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思路。第一、要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和真诚性。首先,思想道德教育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强调针对性。这就要求所开展的一系列思想道德教育活动必须从实际出发,围绕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经常遇到的客观问题,围绕受教育者的现实思想反映、表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在教育的内容上要坚持“四有新人”的要求,在教育的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力避脱离实际、言之无物的空泛说教,坚决摒弃“假、大、空”,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实针对性来吸引和感染受教育者。其次,作为思想道德教育者,在思想作风上必须做到真诚。为人之师,要讲“师德”,传道、授业、解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待人以诚。为此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以诚待人、以诚感人、言行一致、严于律己,这样才能使受教育者对所谈信任、信服,思想道德教育才能具有巨大的感召力。

第二、要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努力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基础。公民是国家的主体,是人们最基本的、共同的社会角色。江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前不久,中央又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视。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重在建设、以人为本,在全民族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努力提高公民道德素质。通过公民道德建设的不断深化和拓展,积极倡导一切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思想道德,逐步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建设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时期里,我们必须按照《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要求,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努力建设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一是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当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引导全体人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前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我们尤其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作指导。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道德观,又注重吸纳和借鉴古今中外的优秀的道德成果。因此,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吸取中华民族蓄积绵延几千年的传统美德,赋予社会主义道德以民族特色,更容易为广大群众所接受。

二是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集中体现,它真实反映了社会主义人际关系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的具体贯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决奉行党的根本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还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在全体人民中提倡为人民服务和集体主义精神,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热心公益、扶贫济困、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多办实事。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三是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集体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导向的基本原则,中心内容就是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社会,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的一致,使集体主义成为调节三者利益关系的重要原则。要把集体主义精神渗入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铲除形形色色的个人主义,引导人们关心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与那种不惜牺牲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来谋取本地方、本单位小团体利益以及个人利益的现象作坚决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