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湘西诡事
1545500000001

第1章 探险作家徐晓光序言:

尚武与侠义是每个男人的终极理想

中国人喜好野史,酷爱传奇,这和中国人的文化心理有关,因为正史晦涩枯燥,野史可以想象和杜撰,野史好看,野史是老百姓的故事,武侠是野史中的代表,尚武与侠义,官兵与强盗,构筑着中国特有的武侠文化智慧。

大漠落日,美女奇侠,再加上奇遇,是每一个人都有过的潜在愿望,我儿时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愿望,遇到一个高手,被收留做徒弟,长大后进入杀富济贫的行当,被官军追捕,遁入山林,又遇到某个古怪老汉,他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儿……

对于武侠小说,我实属是一个门外汉,武侠小说的读者与评论早已构成一个庞大的文化群落,无数的武侠小说迷,其造诣有的都可以出书立传了。

我在小学3年级的时候,蹲在街头读完了小人书版的《水浒传》,之后和小伙伴们折根木棒在城墙上挥舞,在小树林里呼啸奔走,幻想着自己就是手持哨棒的武松,是鲁提辖。80万禁军教头林冲,那是自己心中最神圣的偶像。带着这种潜藏在基因里的情结,入伍参军,后来又进入警界任职,担当着一个捕快的角色,终日乐此不疲地与盗贼打起交道,演绎着现实版的官兵捉强盗。

当金庸的武侠小说开始流行大陆的时候,严格地说,我读得很少,不是对金庸老人家的不屑,实在是太忙,金庸的文笔很流畅,虽然没有什么经典理论,但书好读,故事套路多,好玩。侠与盗、官与兵之间纠缠不清的恩恩怨怨,构成了此类武侠小说的基本套路,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匡扶社会正义的一种寄托和诠释。传递着一种老百姓骨子里天生及具有的诉求——杀富济贫!

武侠小说大师的作品中,奇遇和修炼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道作料,但从学艺再加上打出山门这类过程描述实在太长,一关打过一关,挨打后再经过不断的修炼,再出山获得武功秘笈、一把宝剑之类,实在没有功力去读完。但这不妨碍我对武侠大师仍然充满着崇敬之情。

作者杨阳讲述的是一份尘封一百五十年的盗匪档案,展示的是一个真实的南北两地盗匪传奇。之所以传奇是因为故事的本身真实的张力,诠释着一个侠义的梦想。

中国的武侠故事,无不把一个宝物的归属放在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变革之中,一块失传了上百年的“掌眼”令牌,一个小小的令牌也就具备了不同凡响的身价。围绕着它,展开了恩怨情仇刀光剑影的传奇。

90后的作者有着他们年代的特点,结构紧凑,文字新颖,节奏快。更加注重读者的阅读习惯,有着蒙太奇的视觉特点。杨阳说书式的写作方式,使这些故事更具传奇性。

说实话,在金庸和梁羽生之后,中国就没有出现过大师级的武侠作家,各种现代媒介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干预,海量信息的充斥,使得书面语言的位置变得有些落寞,武侠小说面临断代和青黄不接的尴尬局面。杨阳,一个90后的年轻人对武侠有着如此的研究和把握,其背后深厚的功力,我自叹不如。

一个民族需要尚武精神,否则没有脊梁;一个人要有侠肝义肠,否则是行尸走肉。武侠故事造就传奇,也传承着侠义精神。杨阳吾辈的努力,担当着侠义精神承上启下的重任,欣甚。

2011 4 17日 于湖北长阳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