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风思猛士:吴佩孚传
15487400000001

第1章 自序

我自十五岁在长沙明德中学的时代,即与新闻界结下不解之缘。民国七八年间,一方在本省办报,因地方报纸顾忌太多,不能畅所欲言,所以又在上海《新闻报》、《申报》、《时报》用各种化名写长篇通信。后来越写越勤,有联络的报馆越多,到民国十七八年间尚在天津《大公报》一度作驻汉“客串记者”。

民国七年(1918年)张敬尧入长沙,湘人陷于水火。吴是攻湘先锋,所以我对他的印象开始异常恶劣,视之为北洋军阀之爪牙。九年(1920年)吴师撤防北上,湘军乘势驱张,我的感想为之一变。直皖之役,我站在火线外数千里的长沙暗中替吴使着劲,闻吴师胜利则喜,像我自己参加了那次战事一样。此后吴的行动与我所预期的渐渐不合,我的同情心因之递减,然而他兼有“不要钱、不怕死”之两长,再加上“不卖国”的主张,所以我在失望中对之尚未绝望,以为他是革命军人,其错误只是一时的错误,终有返本还源之望。在这一时期之中,我暗中替他惋惜,他的错误像是我自己的错误,他的失败像是我自己的失败。

吴的一生与湖南结有不解之缘:始而在衡阳发迹,继而在岳阳避难,他的事业湘人所知最多,我所写亦最多,所写与吴有关的各种通讯稿前后无虑数十万字,有一时期几至一手包办,即其练兵洛阳之时亦常从北方归客口中得着他的详细消息。我与之无一面之缘,虽然寄迹岳阳时有友人约我同往访问,我听得他的脾气很古怪,对客人高谈阔论时颇像“训词”口吻,认为无前往“聆训”之必要。

二十一年(1932年)吴由川北上后,他的消息在报上几于“鱼沉雁渺”,而我从北方归客口中所得愈多,甚至他每天喝几盅老酒,发些什么怪议论都有人传到我的耳里。这时华北谣言甚炽,我不禁怦怦然,惴惴然,替他捏着一把冷汗。对于一个一面不相识的失败军人,与本身痛痒不关,而关心如此之切,这种莫名其妙的心理,我只能以“莫知其然而然”一语来作自己的解答。

二十八年(1939年)吴的噩耗传来,我的心灵上像遇了一次莫大的打击,戚戚然,惘惘然,若闻亲戚故旧之丧,为之不怡者累日。回头一想,又不禁为之释然。他过去是个不畏难、不畏死的军人,因在北洋系传统观念之下,因其刚愎自用的个性,对现代政治理解不足,对人生体验亦有不足,不知不觉地走到“一意孤行”的路线上,然而他的心地是光明的,志行是皎洁的,他果然返本还源而不负国人之所期了!他始终不“下野”,一般攀龙附凤之徒还望他“东山再起”。而在明眼人看起来,他的时代性相去日远,哪里还有化腐朽为神奇之一日?然而他毕竟再起了,他的死较之政治地位之成功其得失简直不可以道里计。

他死后我想为之写一长传,以疏懒已久,迟至一年后才下了握管的决心。可是疏懒者终于疏懒,报上登出一段,我就写一段,而《新闻报》“地盘”之艰贵谅为阅者所知,登一天停两天,阅者来函质询,苦难一一作答。我凭着有限的记忆力,断而复续地写,其中材料之大部分为报纸所未载。当初原无印行单册之意,在友人与阅者交相鼓励之下,才决定将原稿大加整理,把年月日及若干与政治有关的电文大意补进去,包括民七(1918年)至民十六(1927年)的北方军阀政治斗争史,这是本书问世的一个动机。

我决定穷半月之力完成这工作,下午至少翻阅半年以上的旧报,上午把翻来的材料一口气写完,平均每日写四五千字,写倒不觉吃力,而翻报工作每日伛背俯身达七八小时之久,忙得气都喘不过来,自叹为三十年报人生活中最忙之一次,较之吴在四照堂点将五官并用时有过无不及。谚云“浪子回头金不换”,一个懒人一旦发奋做起吃重工作来,比终日孜孜不懈者亦往往有过而无不及。在这一时期中,脑子里昏昏然,茫茫然,吃饭时脑子里是《吴传》,睡觉时脑子里是《吴传》,与人谈话时颠三倒四不知所云,这与吴困于天津车站时或正相同。

本书采取客观态度-是则是、非则非的态度,对吴的一切错误丝毫不加掩饰。其中有数段情节诡奇的描写,要皆“传之以真”,我所写是绝对有所本的《吴传》,不是面壁虚构的小说。不过吴到北平后还有不少可泣可歌的史料,因时间仓猝,未克一一写入,将来或有搜集补充之必要。感谢阅者和友人的鼓励,尤其是二十五年前在湘一度共同办报的新城先生的赞助,使我完成了这部带有历史性的写作,了却一桩心愿。

民国三十年四月十日

菊隐

吴佩孚(1871~1939)

字子玉,山东蓬莱人。

1871年生。

1898年投入淮军聂士成部当兵。

1902年入开平武备学堂。

1906年任北洋军第三镇曹锟部管带,以后历任团长、师部副官长。

1915年随曹锟入川同护国军作战。

1917年升任第三师师长,驻衡阳。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电战”北京政府,颇得舆论好评。

1920年直皖战争爆发,打败皖系。

1921年任两湖巡阅使。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打败奉系。

1923年任直鲁豫巡阅使,驻洛阳。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冯玉祥北京兵变,吴佩孚败退湖北。

1926年联合奉系,进攻冯玉祥的国民军。同年北伐开始,吴佩孚兵败退出历史舞台。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居住北平。1937年北平陷落后拒绝与日本合作。

1939年12月4日卒于北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