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益街是益阳古城一条南北走向的城市主干道。它南起大码头资江防洪大堤,北连由迎春北路命名的319国道,全长约五里。
60多年前的三益街,仅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小巷子。后经拓宽修建,与二堡的古道街相连,成为贯穿鹅羊池南北的便捷通道。20世纪90年代,破长春大堤后,三益街往北延伸,与常益公路联结,稍后敷设成水泥路面。以长春西路为界,三益街分为三益南路和三益北路,其中临河的三益南街是中心城区商业最繁华的路段之一。
三益街的建成,有一段不凡的经历。
1941年,一位小学教员出身的湘潭人王秉丞当上了益阳县长。据说这位五短身材、葫芦脑瓜且笑露龅牙的中年人,是因为裙带关系谋到这份肥差的。作为省参议长的小舅子,他完成从教员到县府的小科员再到被薛岳委以益阳县长重任的三级跳,用时不足三年。虽然从政经验不够,但志向和魄力十足,且深谙敛财之术。上任不久,他就狠抓体育和城市卫生并立竿见影,同时,大兴土木,对城市道路进行改造扩建。整修街道本是一件好事,老百姓理当拍手称快。可是,时值抗战时期,长沙会战正酣,湖南沦陷在即,经济萧条,物价飞涨,民生困顿,修街便成了一个巨大的包袱。在资金无着的情况下,王秉丞把眼光瞄准了益阳的城墙。之前几年,益阳古城墙因疏于管理,毁损日渐严重。许多城砖被拆,每块青砖可卖到银洋五分。王秉丞先一年拆除了东、南、西门城楼及城上的栅栏,修建了环城马路和著名的大码头,如今要扩建三益街,钱从何来?除了继续拆除城砖以出手外,县府还决定对临街店铺进行硬性摊派。
当时,益阳商会的会长名叫蔡润卿,在王秉丞的授意下,他出面找到旅益的江苏、福建和安徽三个商会,商讨筹款修路事宜。此三帮的商客早在1935年就已在这条小巷旁翻修了各自的会馆。起初,筹资并不顺利。因为时局紧张,生意冷清,许多临街的商客根本无力出资。但县府采取勒索和敲诈的手段强力推进,并且一度封锁和压制了新闻舆论的声音。基于修街以江苏、福建和安徽三家的商铺涉利居多,会馆都集中在此,又由于当局的威逼利诱,外埠商人哪敢不低头?虽经三家帮会多次激烈抗争,最后还是不得不答应下来。于是,这条小巷从原先的一丈左右拓宽为约两丈的一条横街。
在给兴修的街道命名时,大多数人认为三方筹集了修街的大部分资金,也多由三帮所开设的店铺共同受益,就取名为三益街。然而,有人却从文献典籍里找到命名的依据。《论语·季氏》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是为三益。”显然,人们在尊重现实的同时,更愿意赋予这条艰难修建的街道更深的文化内涵。
三益街的修建,也确实加速了益阳古城商业饮食一条街的发育。几乎与扩街同步,街道两旁的酒楼饭馆就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崛起。酒楼有小蓬莱、泌香居、醉月楼;小吃有汉长春、喜相逢。另有数家肉店、茶馆、粉面馆、小点油店、卤菜店以及各种诸如茶盐蛋、油炸臭干子和鲜鱼馄饨的摊点。这些琳琅满目的店面和摊点都是特色鲜明,且色味香俱全,聚集了各自的一班食客。由于顾客不断,通宵达旦营业便是家常便饭。不到一年时间,三益街就成了益阳城里最负盛名的饮食一条街。当年其热闹繁忙的景况,至今还都有人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