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晋时归
1583700000356

第356章 决战前夜 (1)

第189章 决战前夜 (1)

晋军紧锣密鼓的前进,燕军却名义上节节败退,这未免增加了晋军骄狂的内心,使得桓温在寿春再也坐不住了,也不等着后续大军的到来,便将驻守寿春的十五万兵马,一股脑地压到了燕国的边境线上。可是,这场燕国和晋军的生死较量,却是三方面的,唐一明和其部下的士兵都枕戈待旦,观测时机,以求谋取在中原最大的利益。

徐州城中,每日往来的侦察兵络绎不绝,基本上,每隔半个小时便会有一匹快马驰回徐州城,将燕军和晋军的最新战况报告给唐一明。

徐州城府衙内,唐一明端坐在一张椅子上,看着面前的地图,自言自语地说道:“以燕军的实力,不应该会节节败退啊?”

“大王,燕军经历了一年多的血战,损兵折将近二十万,平灭了秦、凉、代三国,实力上难免会受到损伤。可是晋朝不同,这两年来,一直趋于稳定,虽说前次桓温兵临关中无功而返,却也没有收到多大损伤,加上这两年来又从我国得到了不少和燕军相同的武器和装备,实力上自然是大大的增加了,燕军节节败退,也合情合理。”坐在一边的魏举说道。

“话虽如此,不过以燕军这种败退的速度,倒像是在诱敌深入。你看,燕军的败退路线十分的有规律,为了不让晋军看出门道,他们且战且退,每天都退兵一定的距离,这分明是在诈败之策。”

“十天前,慕容正还在淮北一线,十天后,他居然能够退守到了谯郡之后,慕容正的性格刚胆,又有三万大军,如果不是接到了密令,根本不会如此这般一味的退让!”唐一明一边指着地图上的一些地方,一边对魏举说道。

“大王,急报!”门外一个侦察兵大声喊道。

“快进来!”唐一明大声冲外面喊道。

侦察兵进入大厅之后,敬了一个礼,便大声喊道:“启禀大王,慕容正又后撤了五十里!”

唐一明立刻问道:“向什么方向退去了?”

“向西!”侦察兵答道。

唐一明急忙低下头,看了看地图,突然哈哈大笑道:“我懂了,我懂了,这果然是燕军的诱敌深入之计。”

“大王,常炜大人派人送信来了!”陶豹快步走入大厅,朗声说道。

唐一明先是摆了摆手,示意侦察兵继续侦查,然后对陶豹说道:“快让来人进来。”

“诺!”陶豹大声说道。

不多时,一个汉子便走了进来,当即向着唐一明叩拜道:“小的奉常大人之命,特来拜见汉王!”

“这个时候来到这里,必然有要事,你且说说!”唐一明道。

那汉子道:“汉王,常大人让小的转告大人,慕容俊驾崩了,慕容恪已经接掌燕国军国大事,一切兵权都在他的手中握着,而且采用了诱敌深入的计策,把晋军引到许昌一带,准备和晋军主力进行决战!”

“你……你说什么?慕容俊驾崩了?什么时候的事情?”唐一明感觉到很是诧异,便问道。

那汉子道:“十天前,慕容恪秘密封锁了消息,让慕舆根将慕容俊的遗体运回了邺城,秘不发丧,以便惊扰了燕军的士气。汉王,小的不能在此久留,就先告退了!汉王保重!”

唐一明对陶豹说道:“陶豹,送他安全离开汉国!”

看到陶豹送走了来人,唐一明又盯着地图看了看,突然拍了一下大腿,大声叫道:“慕容恪,你真******是个天才,这样的事情就想的出来!”

“大王……怎……怎么了?”魏举不解地问道。

唐一明道:“这个慕容恪,怕我会趁火打劫,故意采取了坚壁清野的策略,将晋军引入与我汉国相隔足有一千多里的许昌,如果燕军胜了,就会沿着许昌南下,如果燕军败了,就会全线退守洛阳,将中原大片土地让给晋军。慕容恪知道我觊觎中原之地,故意以退为进,将中原丢给晋军,到时候,我军若要抢占中原之地,就必然要和晋军打起来,他便变成了一个观战的人,坐山观虎斗了!”

魏举听了,点了点头,说道:“此计甚妙,慕容恪确实是一个名将,如果他能归顺大王的话,何愁天下不定?”

“呵呵,我也是这样想的,可惜慕容恪是不会归顺我的,所以,要想打败燕国,就必须先打败慕容恪。既然知道了燕军的真实意图,那我也就知道该怎么办了。魏举,立刻修书一封,转达相国,让他带着姚襄、刘三、黄二、孟鸿等八万人随时准备西进兖州,只要燕军和晋军的决战开始,不管谁胜谁负,兖州都必须攻取!”唐一明斩钉截铁地说道。

魏举听后,当即操持笔墨,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书信,然后交给了侦察兵,让人送了出去。

汉国本土境内的二十五万兵马,让唐一明一分为四,八万军队陈兵在济南和泰山一线,交给王猛负责,三万海军由苏芷菁亲自率领,漂浮在港口,相机而动,而他自己则带着八万军队驻守徐州,时刻关注着前线动向,其余六万士兵保卫汉国本土。

另外一方面,他早就给了驻守三韩之地的黄大命令,命令他准备攻取辽东,不过,那个时候也是五月底了,燕军和晋军的决战,要么还在进行中,要么就已经结束了,但无论怎么样,都无法阻止黄大攻取辽东的意图。

六天后,燕军全部退守许昌一带,而晋军也大股而进,桓温带着十五万主力大军,陈兵在颍川与许昌的燕军相持。

中原,古来便是厮杀的战场。只是现在的中原,经历了几十年的****,已经成为了无人之地,在许昌和颍川之间的这一大片开阔的地上,人烟罕见,植被稀疏,极目望去,苍茫一片,周围连接着高低不一起伏绵延的山地,像一道道推开的波浪。

这片土地寂寥、凄凉,阵阵野风吹过杂草,露出埋在沙土中的堆堆白骨。远远近近都可寻觅到一架架人和马匹的骨骸与折断了的、锈蚀了的戈矛箭镞。它们都静静地躺在那儿,装点着这片死寂的古战场。高远的天上却经常能见到几只慢慢滑翔的苍鹰,它们有时竟然一动不动,像挂在空中;有时则突然拍打着翅膀俯冲下来,似乎在提醒人们,这里仍然是片活着的土地。

燕军的主力经过长时间的诱敌深入,逐渐地全部汇聚在了这里,足足有三十万。慕容恪在这里摆开了战场,准备迎击晋朝桓温的大军。

桓温的大军攻入燕国境内后,势如破竹,进展十分顺利,使得桓温和晋军都有了骄狂的气息。虽然有谢安等人的劝阻,却也无济于事,此时的桓大司马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要一雪前耻,势必要完成晋军的北伐大业,光复旧都,同时也要成就他的丰功伟业!

几天前,晋军的探马已发现了燕国大军的集结与动向。听到燕国大军全部退守在许昌,准备迎战的消息,桓温显得十分兴奋。他也正盼望着一场决战,消灭燕军的主力,光复旧都。

桓温先是命令罗友带着他的前锋部队三千余骑抵达了许昌和颍川之间的旷野上,他们与燕军的前哨部队接触后,双方都不恋战,各自退走。燕国大军正在陆续开进到这一片无人的旷野上,守城对于燕军来说,太过繁琐,他们喜欢野战,在野外战斗胜利的几率远远大过在城中坚守。晋军也忙于集结,都在为一场大决战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