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中国历史大讲堂.隋唐史话
15959700000010

第10章 玄武门之变

唐高祖李渊的皇后生了4个儿子,长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早亡),四子元吉。太子建成经常在长安,辅佐李渊处理军国大事。次子世民却常领兵出征,不断平定割据势力,镇压各地农民起义,以扩大唐政府的占领区,对唐朝立有很大功劳,威望甚高。但李建成是长子,按着传统的宗法制度,他应是李渊帝位的继承者。秦王李世民既有战功,野心又大,也想当皇帝,因此他们兄弟间争夺皇位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在双方斗争中,齐王元吉是站在太子一边的。他们双方为了自己的利益,都积极采取措施壮大自己,打击对方,瓦解对方。首先,他们各自都拉拢朝中高级官员,争取他们的支持。在宰相里面,裴寂和封伦支持太子,而陈叔达和萧瑀却支持李世民。由于裴寂既是太原元从,又是李渊的宠臣,因此在中央政府中,最初太子处在有利地位。

在地方上太子和李世民也都设法培植自己的势力,李世民在平定王世充和镇压农民军时,积极招纳山东豪杰。太子建成在河北作战时,也极力拉拢罗艺,利用他在河北发展势力。

由此看来,到武德末年,在最高统治集团内部,围绕着太子建成和秦王世民,已经形成两个集团,唐高祖李渊是支持太子的。这两个集团在政治上存在很大分歧。李世民赏罚严明,注意论功行赏。例如武德四年(621)在中原打败王世充以后,当时因淮安王李神通有战功,李世民以陕东道行台身份赐他数十顷田地。而李渊宠妃张婕妤的父亲却依仗裙带关系,从李渊那里弄去一道勅令,强迫李神通退田给他。其次,对待突厥的侵犯,两个集团也持不同态度。武德七年(624),颉利可汗从原州(甘肃固原)南侵,进逼关中。李渊、李建成、元吉、裴寂等都主张焚毁长安,迁都襄邓,并且派人外出勘查地形。当时李世民挺身而出,坚决反对迁都,主张严厉打击突厥,制止了李渊、李建成的妥协活动。

武德七年以后,全国已经统一,唐王朝的统治地位已相当稳固。于是太子和秦王争夺皇位的斗争日渐更加明朗化。

在一个霪雨连绵的下午,秦王正在专心致志地阅读兵书,忽有卫士进来报告:“太子派人投书。”秦王拆开一看,原来是太子请赴宴。王府亲随劝秦王提高警惕,最好不要去。秦王认为:过去兄弟之间虽然发生矛盾,也许还不会达到谋害同胞的地步,于是便前往东宫。

太子准备的宴席非常丰盛。席间太子和齐王频频举杯劝酒,不断颂扬李世民的武功。喝着谈着,忽然,秦王觉得头晕目眩,两脚发软。秦王情知不妙,他挣扎一下想站起来,但身不由己地倒在地上了。这时窗外大雨滂沱,惊雷闪电映照在秦王惨白的脸上,非常可怕。齐王看见他二哥倒下,便紧张起来,赶紧问太子:“这,这,怎么办?”太子把眼睛一瞪,喝道;“慌什么?派人送回去。”

李世民回到秦王府,灌了许多解毒药,吐了不少苦水,才保住生命。皇帝晓得这件事以后,狠狠地申斥了太子一顿。

太子见秦王没死,还不甘心,就怂恿皇帝到郊外打猎,并要求秦王陪驾前往。父皇命令,秦王只好跟随出行。

太子叫部下给秦王备了一匹烈性马。秦王没有想到太子又在耍阴谋,在打猎场上,纵马操弓,追赶一头鹿。突然,烈马野性发作,仰颈狂跳,把秦王甩出一丈多远,险些摔死。

秦王府的兵精将猛,是众所周知的事。为了削弱秦王的势力,太子和齐王绞尽脑汁设法瓦解秦王的队伍。凡是有调兵遣将的机会,他总是竭力设法把秦王的部将调开。例如,程咬金原来是秦王府左三统军,在打败宋金刚和平定王世充的战斗中,身先士卒,斩将蹇旗,建立奇功,封宿国公,是秦王府一员得力的干将。因此,太子很担心自己抵挡不了秦王,于是在皇帝面前造谣,结果把程咬金调任康州刺史,使他离开了秦王府。但程咬金并未立即离开长安,他设法拖延时间,以便维护秦王的安全。

另一方面,太子对于暂时无法调离秦王府的武将,利用收买的手段拉拢。例如,尉迟恭是秦王亲手提拔的将领,膂力过人,勇猛善战。太子曾用一车金银珠宝收买他,但遭到尉迟恭的拒绝。太子虽然没有买通尉迟恭,又以金帛贿赂段志玄和李安远,“潜引以为党援”。不过太子的瓦解活动都没有成功。

秦王李世民针锋相对,也加强自己的军事力量。武德九年(626)他曾派张亮带领1 000余人,带着大量金帛到东都一带,“阴引山东豪杰”。在设法争夺太子的人员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效果。例如,常何与敬君弘原来都是太子的爪牙,担任防卫宫城的重任,经过秦王的瓦解活动,常何和敬君弘暗中脱离太子集团,变成了秦王的助手。

武德九年(626)六月的一天夜里,在秦王府的内殿,高烧着红烛,殿外站着一列卫士,秦王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秦王和长孙无忌走进内殿,后面跟着两个身穿道服的人,卫士正想拦阻,秦王对卫士挥一挥手,就放他们进去了。两个穿道服的,正是秦王邀来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他们是为了躲避别人耳目特意化了装的。

紧接着,尉迟恭也进来了。房玄龄先发言:“目前太子和齐王日夜想谋害大王。一旦发生事变,不仅大王有生命危险,社稷更不堪设想。俗语说得好,‘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现在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正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希望大王以果断方式消灭未来的祸乱。”

杜如晦表示支持。

秦王说:“不知有多少人这样劝我,难道一定不能避免流血吗?我们还有其他办法没有?”

尉迟恭怒气冲冲地说:“现在和大王最亲近的只剩我们几个人,齐王还在皇帝面前耍阴谋,说我会打仗,要我率领精锐部队跟他出征。有朝一日我带部队离开秦王以后,大祸就要临头。请大王快下决心,先发制人,否则为人所制。”

这时卫士进来报告说东宫的官员王晊求见。

秦王会过王晊回到内殿,按捺不住心头怒火,说:“王晊从东宫来告密,说:太子和齐王已计议好,最近齐王出征,想借给齐王饯行的机会,席间杀我。真没想到,太子的手段竟这样毒辣!”

“王晊是深明大义的人,东宫传来的消息当然是千真万确的了。”长孙无忌说。

秦王慨叹道:“我总希望王晊讲的不会变成事实。”

“大王,先发制人,后发为人所制。现在大祸迫在眉睫,对太子不能抱任何幻想了。”房玄龄说。

尉迟恭愤慨地说:“等太子发动时,大王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应付呢?假若大王不立即采取行动,我情愿上山去当土匪,不愿再跟从大王了,免得被太子抓去杀头。”

“大王如果不接受我们的请求,不设法除掉太子,我们也和尉迟恭一道当土匪去了。”几个人同声说。

最后,秦王感叹地说:“既然如此,我也不好违反大家的意志。”

王府的秘密会议到半夜才散。秦王立刻派1 000余人,分头出动,埋伏在玄武门内外。他自己骑着马,率领部下走向玄武门。当时繁星满天,马蹄得得声和士兵步伐声打破了深夜的沉寂。

第二天日上三竿,只见太子和齐王骑着马,带领卫士,缓步走进玄武门。把守玄武门的中郎将常何等他们走远了,迅速把门牢牢关闭。

太子和齐王下了马,拾级登临湖殿。太子的眼光向周围一扫,发现殿东西的角落里,埋伏着秦王的部队。李世民他扯一下齐王的衣袖,转身飞快走下石级,翻身上马,奔向玄武门。齐王骑上马,和太子一齐跑去。这时,伏兵尽起,把太子和齐王杀死。

玄武门里的战斗刚要结束,太子的翊卫车骑将军冯翊和冯立闻讯率东宫2 000 余骑赶来。由于中郎将常何投向秦王,守门卫士拒不开门,门外的守军奋力抵抗。副护军薛万彻等见到在玄武门外战斗无济于事,便想调转马头进攻秦王府。正在这个时候,尉迟恭用长矛挑着太子的人头跑出玄武门,向太子的残兵败将喊道:“奉皇帝陛下勅令,杀了太子和齐王。我们只杀罪魁祸首,不杀好人,希望你们赶快放下武器。”冯翊和谢叔方见了太子和齐王的首级,呆若木鸡。秦王又高声喊道:“识时务者为俊杰,现在太子和齐王已被斩首,你们何必替他们卖命呢?”东宫的将士听到秦王的劝告,都纷纷放下武器。薛万彻不听劝告,带着数十骑,杀出阵外,奔终南山去了。谢叔方眼看太子的人马逃散投降,下马号啕大哭,秦王以好言劝慰,并赦他无罪。

对于太子集团的其他文臣武将,只要他们表示愿意和秦王合作,也都被任用,并给以应得的礼遇。秦王这样做,团结了大多数,扩大了他的政权的基础。

数日后,唐高祖李渊立李世民为皇太子,并且宣布:“自今军国庶事,无大小悉委太子处决,然后奏闻。”李世民实际上已经当了皇帝。七月,重新改组中央政府,任房玄龄为中书令,高士廉为侍中,封德彝为尚书右仆射。第二年正月,改元贞观,李世民当了名实相符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