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外语在耶鲁听演讲
16087500000017

第17章 真爱上帝与邻居(4)

如果你不置身其中,你都无法为这些基本但重要的问题找到答案。比如说:穆斯林妇女为何要蒙面纱?伊斯兰教徒为何要去麦加?然而到底什么是穆斯林妇女的面纱?这些微乎其微的细节值得我们所有人去思考。我们有些政治要人甚至无法告诉你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不同--所以这就无怪乎为什么我们对于宗教恐怖极端分子的反应是去攻击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人了。

可恨的是,那些伟大信仰的大批追随者对我们共同的祖先知道的少之又少--甚至认为我们同属于一个上帝,一个相同的上帝。而我们这样做是出于一个相同的敬畏和无上的奉献之心。

作为一个相信基督的美国政客,对于伊斯兰教我最多的了解就是我对这个宗教的了解还远远不够。所以当谈到伊斯兰教的时候,美国政客要做的事就是更多的倾听和更少的发言。

我相信我们有义务以和平共处的名义去了解彼此。我们有义务融入到彼此当中去。宗教信仰--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必须推陈出新。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共同遗产?成为兄弟姐妹到底意味什么?我们是否要对彼此负责?抑或是《古兰经》、《摩西五经》和《圣经》只是空谈而已?所以,比起我们的先人们,我们关于亲人这一概念的理解必须取决于一些更基本的东西:对我们共同人性的认同。我所看到的好现象是,对于差异带来的挑战,所有的宗教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一个建立在所有人尊严上的道德真理。甘地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宗教都是来自"同一"花园的美丽花朵。

每一个宗教都拥有自己的金科玉律,都有自己慈悲宽容,和普度众生的心怀。当耶稣被问道:"老师,什么是最重要的戒律?"耶稣回答:"首先,你要爱你的真主,也就是上帝;其次,你要爱邻如爱己。""你希望他人如何对待你,你就如何待他人。这就是戒律的重点所在。"《塔木德》犹太法典记载:在罗马时期一个非宗教信仰者找到著名的拉比希列,要求他一条腿站立着教授《摩西五经》。希列用一只脚站着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摩西五经》的真谛所在,其余的都是其注释罢了。"哲学家穆罕默德说只有当你想别人所想时,你才真正的成为了一个有信仰的人。

佛教的经文也教导我们:"不要用自己觉得受到伤害的方式对待他人。"美国人也秉承这样的精神:我们与万物皆有缘。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善待他们。

任何一个坚持这一基本原则的人都必须意识到:我们今天所面临的精神挑战是巨大的,但我们可以相互扶持。数以万计的人还生活在贫困中。从太子港到达卡都有人在为了家人而奔波。在南非的棚户区里,身患艾滋病的孤儿抚养着他们年幼的兄弟姐妹。这个星球正在被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人类践踏毁坏。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都有人生活在暴力和绝望中。

考虑到以下这些未解决的挑战,我们应该同舟共济。中东人口中65%在25岁以下,失业率是15%,这些失业的人中有一半年龄在15到24 岁之间。就以这种难以接受的现状来算,随着人口的增加, 在未来15年里这里需要8千万的工作职位。极端分子以及暴力宗教分子常常利用政府和社会失误来激起人们的愤怒,从而从中获利。阿富汗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0年,塔利班趁机充任了无人任职的空缺,并侵占了国家社会以及宗教机构--这些对改正不公平没有充分认识,缺乏教育和社会异化的领域。我并不是指像巴格达的萨德尔城这样的地方,这是开罗的写实,甚至是巴黎周边郊区荒芜的侨民区的写实。煽动者企图通过滥用和扭曲宗教观念来挑起事端从而稳固地位--失败的政府,工会以及政府的腐败都为他们提供了契机。

此次谈话必须涵括的内容是我们要如何去表达一种共同的道德准则来避免剥削,与此同时,要寻求一个可以赋予人民力量并真正解放宗教信仰的管理机构。

让我们把某些事情明确一下:探讨我们一起分担的挑战,并不是为了缩小我们宗教之间的差异。我们不用为了到达宽容和和平共存而那样做。我们也不希望信仰的影响在公众生活中变得荡然无存。事实上,我们都不用去尝试。如果我们不是由信仰塑造的,那我们又何来信仰。

我们不用因为要为了相处而去委曲求全--相反的,关于和平共处我们需要考虑一些严肃的问题。形成亚伯拉罕伟大的信仰,乃至所有信仰时,我发现至少有两种争议:第一种我称之为传统的不同信仰之间;第二种是我们如何能够在某种程度上,和平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种和平和谐是指尊重彼此的差异,同时又共同为人类的尊严努力的和平和谐。在政治和社会问题没有解决之前,这种神学的谈话是无法实现的。

我们必须努力意识到信仰值得我们为之付出生命,但却不能成为杀戮的借口。我们要努力争取一种全球性的伦理规范,一种既允许我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信仰,又可以使我们凝聚在一起的伦理依据。

我们伟大的传统习俗是否能相互融合?并在让人们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实现信仰这一方面达到一致呢?如果我们不能在什么是主要权利这一问题上达成一些大体上一致,我认为就无法全球一起进步。除此之外,我们还要保障我们星球上每个人的利益。与此同时,我们要讨论、阐述、分享我们对上帝的特殊理解和上帝叫我们如何生活的旨意。

信仰的交流有很多办法,政府可以致力于发展第二种说法。在相互理解上有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不仅仅是在信仰方面,还体现在被这些信仰所影响的民族之间。政府有资源去提倡教育交流,让留学在外的学子们受益,为学术合作和交流提供机会。

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光有探讨也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学习如何付诸行动,尊重彼此。举个例子来说,拿破仑到达埃及,可是后来他却洗劫了整个国家。对于一项好的事业来说,光讨论是不够的,我们要用实际行动来支持共存原则。

我相信我们共同的道德标准里应该包括理解他人,向他人学习,或是试着去理解他人。最近我一直在想,从面纱到麦加,在某个地方一定还有一个朝圣圣地--吉达,也许在那里,所有拥有不同信仰的人都可以齐聚在一起,一同祈祷--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我们的星球和他的子民健康长寿祈福。

当今,所有的宗教里面都有温和主义思想和极端主义思想--也就是说有人崇尚和平,有人则持相反主张。在我们信仰的交流中,在崇尚和平与崇尚暴力的人之间促使人们勇于以一种不抵触世界和平的方式去表达他们的信念。

甘地说过:"欲变世界,先变其身"。我们都想要一个巨大的改变。在任何有宗教战争和宗教和谐的地方,我们所有信仰所追求的"爱"就是--宽容,接受他人的信仰自由。"一个共同的誓言",让我心存感激的是其不仅单纯地想要一次更好的对话,还让我们站出来表达出这些心里话。

我们已经聚在一起来诚心诚意的为理解而努力。当你励志于此时,无论你的宗教信仰是什么,我相信,你都是在为上帝服务。

我们的先人--约翰·温俊普在马萨诸塞州看到了他的领地,称之为"巅峰之城"--这是一个教人们如何幸福生活的好例子。现在是时候由我们来建立一个新的巅峰之城了:一座不用城墙包围的城,一座不会将持有不同观点的人拷上枷锁或是赶到荒野里的城。我们需要为世界树立一个榜样。就现在,我们要给世人上一课,这一课就是:"不能关爱他人就只有死路一条。"我们必须学会热爱我们的信仰,并与所有信仰互相扶持。这就是我们21世纪的"巅峰之城"。感谢大家!

(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