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人生第一堂课
16496200000012

第12章 厚德载物,方为君子(3)

专家给父母的话

“忘记该忘记的”,孩子的心里才会容纳更多美好的东西,他的人生成长才会快乐而成功。父母要教育孩子忘记生活中那些该忘记的事物和事情,忘记生活中的不愉快、忘记别人的过错和对自己不公平的对待,这样才能培养起孩子宽广的胸怀、宽容的个性品质。

不要让孩子为小事抓狂

生活中,许多人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争吵得面红耳赤,甚至于大打出手,很多时候仅仅是因为你踩了我的脚,或者我不小心碰了你一下。

在地铁里挨挤,在公交车上抢座位,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有可能成为引爆一场口舌大战或者造成流血冲突的原因。这其实是人们严重缺乏宽容的表现。

现实中,孩子也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由于孩子缺少生活阅历,对生活认识不够,往往不能宽容待人,对待问题很容易急躁和冲动,对别人缺乏理解,不能克制自己,经常为一点点小事而大发脾气、怨天尤人。为此,父母必须让孩子学会宽容,不要为小事抓狂。

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小时候随父母在北京生活过几年,期间他学会了骑自行车,每天他都要抽出时间骑着车在北京的大街上转一圈。

老布什在退出政坛后依然非常喜欢骑自行车。一次吃过早饭后,他骑着车在路上闲逛。这时一位女士也骑着车从对面过来。只见这位女士摇摇晃晃地骑过来,最后由于刹不住车,她竟然将老布什撞倒了。

“你这个糟老头子到底会不会骑车?”这位女士恶人先告状,向老布什破口大骂:“你骑车不长眼睛吗?”

“对不起,对不起。我还不太会骑车。”老布什对那位女士的恶形恶状并不在意,只是不断地向对方道歉,“看来你已经学会很久了,对不对?”

看到对方这么有礼貌,这位女士的火气立刻消了一半。等到她再仔细一看,发现自己撞倒的人竟然是刚刚卸任不久的总统。女士于是羞愧地说道:“不……不……您知道吗?我是半分钟之前才学会骑车的,教会我骑车的就是阁下您。”

老布什的宽容确实令人敬佩,他用宽容征服了别人,同时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融洽的人际环境。歌德曾经说过:“不要因为你的敌人燃起一把火,你就把自己烧死。”如果人经常为一些小事生气,那他将有生不完的气。同样,孩子如果对小事不能够宽容,经常为小事而抓狂的话,那他根本不可能体会到生活的乐趣。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必须帮助孩子控制情绪,平时要指导孩子能够容人之短,不要为一些小事而冲动,告诉孩子想要活得快乐,就必须学会不要为小事而抓狂。

富兰克林小的时候脾气很暴躁,常常为了一点小事而和别人大打出手。老师经常对富兰克林的父亲说,如果他再不管管自己的孩子,那孩子迟早会锒铛入狱的。

一天,在修理马厩的时候富兰克林的父亲给了他一袋钉子,并且告诉他,每当他发脾气的时候,他就可以到马厩里来,在墙上钉一根钉子。富兰克林不解地收下了这袋钉子。

第一天,他钉下了37根钉子。第二天,墙上有35枚钉子……慢慢地,富兰克林每天钉下的数量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要比钉下那些钉子来得容易些。终于有一天,他再也不会失去耐性而乱发脾气了。他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告诉他,从现在开始每当他能控制自己的脾气的时候,就拔出一根钉子。

于是,富兰克林照着父亲的话去做了。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最后他告诉父亲,钉在马厩里的所有钉子都被他拔出来了。

听到儿子的话,父亲握着富兰克林的手来到马厩里说:“你做得很好,我的孩子。但是看看那些墙上的洞,这堵墙将永远不能回复成从前的样子。当你因为小事向别人发脾气的时候,你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就像这些钉子一样,会在别人的心里留下疤痕。不管你后来对他说了多少次对不起,那个伤口将永远存在。”

听了父亲的话,富兰克林从此再也不为小事同别人生气了。

正如富兰克林的父亲所说的,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导致争执,会给双方造成永远的伤害。其实,只要宽容地看待他人,没有什么事是大不了的。在为一些小事而产生的争执中,孩子一时的抓狂常常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甚至有的时候这种后果要以孩子的一生为代价。所以,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因为小事而耿耿于怀的时候,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学会以宽容之心待人,以避免给自己和他人造成不良影响。

1.父母要理解孩子

孩子的情感体验不完全,有时候他会因为一些小事觉得自己受了很大的委屈。当然这在父母看来可能并不算什么,比如父母不让孩子饭前吃零食,这在孩子看来简直不可容忍,但家长却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时父母就要理解孩子的心情,让孩子明白零食不可以替代正餐,吃完正餐之后才可以吃零食。通过说理,孩子就会理智地思考,而不会为了一包零食而大吵大闹。

2.让孩子适当发泄

孩子在心理失衡的时候,父母应该鼓励孩子找机会向同学、好朋友、亲人或者心理医生倾诉自己苦闷的心情,以使郁积在心中的不良情绪得到发泄,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或以日记,书信等方式发泄不良情绪。

3.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当孩子因为小事和别人生气的时候,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做些别的事情,这样可以使孩子的注意力得到分散,孩子的情绪也可以得到缓解。例如,可以让孩子听听音乐、看看电视,或者让孩子进行一些体育活动来缓解孩子的情绪。

专家给父母的话

不为小事计较是一种风度,不为小事抓狂是一种胸襟,要让孩子学会宽容,不要让孩子因为小事而破坏自己的心情,毕竟厚德载物才是真君子,斤斤计较的人才最可悲。

让孩子懂得谦让

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与人沟通的桥梁,更是心灵交接擦亮的愉悦火花。“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孩子对别人谦让,别人才能对他谦让,而孩子之间在相互谦虚礼让之中才能够学会宽容彼此。谦让是宽容的前提,如果孩子每天都在为一些小事争来争去,那他就只能生活在矛盾和争吵之中,他的精力也会被琐碎的事情耗费殆尽。谦让是孩子必须学会的重要品质之一,它像雨后的彩虹、雪中的火炉、沙漠中的甘露,给别人也给孩子自己营造出美丽、温馨、滋润的生活环境。

安徽省中部偏南的地方,有个盛产桐油的县叫桐城。桐城县城里有一条小巷,叫“六尺巷”。这条小巷,六尺多宽、百米来长,不过是条平平常常的小胡同,但它却有一段佳话,为诗书礼仪之乡的桐城,添了不少光彩。

据说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博闻强记,是个才子。他中了进士以后,步步高升,官越做越大,直至文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

张英在京中做了高官,张英的儿子在老家就神气起来。这一年,张英的儿子决定要扩建府第,便在邻居身上打主意,他要求邻居让出三尺宽的地面,以便自己家修院墙。但这邻居非寻常百姓,乃是桐城的另一大户叶府,叶府的主人是与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也是当时的权贵,所以叶府对张家的无理要求,根本不买账。张英的儿子见叶府寸土不让,便修书一封,派专人送给在京城当大官的父亲。他认为自己的父亲在京城人称“张宰相”,声势赫赫,官比叶家还大,只要他出面和叶侍郎一说,何愁叶府不乖乖让步。

张英见信后,对儿子依官仗势欺凌乡里的不端行为十分不满,深感忧虑。张英写诗一首回复儿子:

千里家书只为墙,

让他三尺又何妨?

万里长城今犹在,

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英的儿子看了父亲的诗,觉得很有道理,便命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的人听说张府派人进京正焦虑不安,忽见张府让地三尺,大为困惑。一打听才知道,是张英在京中定的主意。于是,叶府忙把此情禀告侍郎。叶侍郎听罢很受感动,便令自己家人也将院墙后移三尺。

原来,两家人为争三尺地界剑拔弩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如今,张英一首诗化干戈为玉帛,张叶两家的院墙之间,就形成了六尺宽的巷道,成了有名的“六尺巷”。张家和叶家也由此消除隔阂,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这事在桐城和京中传开来,人们都夸张英待人宽厚,有长者之风。

当地人纷纷传颂这件事,引为美谈。有人还据此作了一首打油诗:

争一争,行不通;

让一让,六尺巷。

面对争端,张英选择了宽容待人,虽然他失去了祖传的几分宅基地,但换来的确是邻里的和睦及流芳百世的美名。谦让能够折射出与人为善、团结友爱的美好愿望。善待他人,即是善待自己;尊敬别人,就是尊敬自己;为难他人,就是为难自己。互不相让,双方心灵都受到伤害。“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知道,相对于争执和吵闹来说,谦让更能赢得别人的好感,遇事对人多一分谦让和包容,别人也自然不会难为自己。这样,孩子就能和别人和谐相处了。

对于怎样教孩子学会谦让,专家给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改变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父母要让孩子了解集体与个人的关系,改变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

应该让孩子从小懂得,大家生活在一起,他需要的别人同样也需要,同样有享受的权力,不能一人独占,要想着别人。例如:吃东西时让孩子学会愉陕地把大的好的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把小的不好的留给自己,使他懂得谁最辛苦谁就应该得到更多,自己不是家庭中的“功臣”。

2.不要过分宠爱孩子

家长的宠爱造成了孩子缺乏和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的愉快体验,久而久之便滋长了唯我独尊、独占一切的思想。如有的孩子常常会说:“我喜欢的玩具,干吗要给他玩……”这些家庭的骄子不懂谦让,也不会谦让。

3.家长要公平、公正

家长对待孩子一定要公平,多个孩子在一起玩时,如果发生摩擦,家长不能一味咬定是大孩子的不对,家长需要耐心帮孩子分析谁对谁错,尽量做到公平。这样小的孩子不会无理取闹,大的孩子也不会觉得委屈,而孩子也会在公平、公正的环境中学会谦让。

4.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机会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父母可以通过体育运动等实践操练来培养孩子的谦让意识。比如,通过教孩子学习围棋,让孩子体会棋艺高超者的谦让,使他懂得骄兵必败的道理。再如练习跆拳道,也讲究礼仪,也能让孩子瞳得谦让。

5.教育孩子谦让要有原则

在教会孩子谦让的同时,父母要告诉孩子谦让要有原则,对同伴的谦让并不是一味的无原则的忍让,谦让要以不能严重损害自身利益为准则,否则宁可不谦让。

在生活中,教育孩子在待人接物时做到谦恭礼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孩子之间难免出现碰撞和摩擦。但父母只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培养孩子的宽容心并非难事。

专家给父母的话

让孩子学会宽容、谦让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为谦让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没有谦让,世界将混乱不堪。相反,如果孩子们都学会谦让,那么他们的生活将会拥有鲜花、阳光和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