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什么样的教育算成功
16496500000034

第34章 学习经典,运用经典(2)

根据教育儿子的感悟,塞德兹写成了《俗物与天才》一书。塞德兹认为,天才还是俗物,与其说是由先天的遗传、禀赋等因素所决定,不如说是南后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等因素所决定。此书在当时和后世获得了巨大反响,被一代一代的家长奉为教育孩子的圭臬之作。

全面教育才能够造就天才,按照一定“规格”培养起来的孩子,长大后必然成为俗物。比如有些孩子日常活动中行为时常受到大人的限制,总是循规蹈矩,没有自己的思想或者内心压抑,他们的特征是很听话,总是唯命是从,害怕被批评,竭力使自己的举动不出格、不违礼俗、不犯过;他们接受别人教给的东西,几乎从不表示怀疑,这样的孩子能否成长为“才”,可想而知。

小塞德兹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叫格兰特·哈塞,他就是这样一个不自由的孩子。格兰特的父亲哈塞先生是一位医生,也是经常与塞德兹共进下午茶聊天的朋友,塞德兹对他和他的家庭都非常了解。关于格兰特小时候的情形。塞德兹这样讲述:

格兰特一生下来就备受束缚。他被层层衣服捂得严严实实,发现自己想踢腿时却不能自由地踢腿;他有吮吸拇指的习惯,为了不让他养成这个坏毛病,妈妈就把他的手臂绑进袖筒里。或者把什么难闻的东西涂在他的指尖上:当他开始在地板上玩耍时,立刻便会听到“淘气”“肮脏”之类的话。

家庭中总是有那么多恼人的琐事,他的父母时常会因为这些琐事而大声争吵。这些争吵刺痛了小格兰特的神经,他因为害怕而哭泣不止。

这样没道理的哭喊,往往又会招来父母的打骂。

他的父母最关心的是子女不犯错——做好每一件事,所以,当亲戚邻居来拜访的时候,格兰特必须表现出自己是一个有教养的好孩子。在女士们递给他一块巧克力时,他必须说声“谢谢,夫人”;在男人们命令他离开时,他必须恭恭敬敬地说“是的,先生”;他还必须留心在饭桌上的举止,不管有多饿也不能狼吞虎咽,尤其在大人谈话时,必须管住自己不要插嘴。

在智力上,格兰特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说他很聪明。他学习起来毫不费力,成绩十分优秀。但是,他的学校生活却毫无乐趣可言。学校一心只想把包括他在内的所有学生训练成循规蹈矩、言听计从的好孩子,哪怕再不合理的规矩也不能有丝毫反抗。

温馨提示:

天才是什么?就是要有勇敢的精神、自由的头脑,还要有雄伟的气魄。家长要想成就天才的孩子,就要注重从这几方面进行培养。

可以想象,格兰特在学校时也只能学到一些肤浅的、没有多少用处的知识和学问。而且就算接受了高等教育,格兰特也不会知道自己想从事的事业是什么。

格兰特也有过少年的梦想,希望成为一名探险家、飞行员或是画家等,但他的理想往往会换来人们的惊呼:“难道你想靠这种职业为生吗?

你怎么养活你的妻子和孩子?”在他人意见的左右下,格兰特多半会遵从父亲的意志,他完全是为别人而生活,并不是在为自己生活。

塞德兹就曾感慨道:“在这种教育下产生出来的难道会不是俗物吗?

难道我们指望靠这些俗物来实现人类社会的幸福与完美吗?当然不,俗物们只会成为那种狭隘的唯命是从、毫无主见的人,一生只能低头哈腰,这样的人只会使世界变得更糟。”

对于天才的教育方法,塞德兹的天才教育法则中有详细的叙述,家长可以参考:

法则一:纪律会扼杀天才。

塞德兹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形成习惯。而是要经常防止习惯的固定化,孩子的思维被束缚了就很容易成为只会听话、不会思考的机器,所以家长要让孩子在玩乐中提高自己,激发孩子的想象力。

法则二:培养孩子的品质。

塞德兹认为孩子诚实、本分固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个性和智慧。家长要明白,孩子从一生下来,就开始接触身边的人,他的品质也受身边人的影响。所以,家长教育孩子,就要重视自己的一言一行。如果总是责怪自己的孩子,孩子就会不自信,这样,低俗的教育只能培养出低俗的孩子。

法则三:家长要解答孩子的所有问题。

塞德兹很重视孩子问家长问题的重要性,他说,家长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孩子才有探索的欲望,学到更多的知识。

法则四:消除孩子的恐惧。

塞德兹认为,孩子的恐惧心理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没有自信心,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试着让孩子经历一些事情,即使孩子产生了恐惧心理,家长也不能嘲笑或打击他,而应该鼓励孩子,让孩子有良好的自我感觉。

要点总结

天才并不是神话,成就天才也并不是一件不可企及的事。家长可以从塞德兹的天才教育法则中汲取精华,寓教于乐,不束缚孩子的天性,不限制孩子的自由发展,让孩子享受爱的教育。

铃木镇一的才能教育法则铃木镇一,提倡用音乐开启“天才教育”的大门,曾轰动全世界。

他用实践证明,才能不是天生的,任何一个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能成功。他著有《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一书。

你可曾看到过3000人同时进行小提琴演奏的情形吗?

在日本,从全国汇集而来的学生,按照从500人到1000人、1500人、2000人的规模,逐渐递增,最后达到3000人的大演奏,把表演大会推向最高潮。你又能相信这些演奏者多半是孩子,甚至很多是三四岁的幼儿,并且完全没有经过统一的训练吗?

恐怕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壮观的演奏会了。这些无法言喻的精彩演奏使与会的所有听众都备受感动,很多人都是边听边流泪——为如此众多年幼孩子出色的演奏而震惊,为那高超优美的音乐所感动。

同样的情形也曾感染了著名的音乐大师们。

1955年的某一个晚上,日本松本音乐学院等待着世界著名的维也纳艺术学院合唱团的到来。在一个合唱队员无法置信,甚至怀疑是否走错地方的家庭宿舍式的小楼里,30名幼儿和小学生用小提琴拉起了巴赫创作的《落第协奏曲》。

刹那间,合唱团的所有成员都显露出了非常惊讶的神色,他们万万没想到,巴赫创作的较难演奏的曲子,竟会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操作的小提琴中发出优雅的声音。

接着,孩子们又合奏了两三个曲子。合唱团的指挥者达皮特教授大声说:“奇迹!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事,这回我想听一听前排小孩子们的独奏。”

被点的孩子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拉了巴赫创作的协奏曲《协奏曲第一号E短调》,拉得非常出色。

接着教授又点了第二个人的名字,她是其中最年幼的一个。她拉了维瓦特创作的《G·莫尔协奏曲》,同样精彩。

合唱团的成员们对孩子们的演奏都感到无限地喜悦和激动,他们与指挥者都并排站在钢琴的旁边说:“让我们一起唱吧。”着装美丽的合唱队和优美的伴奏声使松本音乐学院的破旧大厅顿时变成了盛大的家庭音乐会。

另一个场景。1961年4月16日,在东京文京公会堂的舞台上,400名5~12岁的孩子手持小提琴,整齐地排好了队。他们在等待着20世纪诞生的最伟大的艺术家之一、大提琴演奏家卡扎斯先生的到来。卡扎斯先生刚一进入会堂,当看见舞台上排列着的400名孩子,他就激动地一面高高地挥着手,一面就座。与此同时,舞台上的孩子们一齐奏起了《闪闪星星变奏曲》。

“好!——好!”

这位年迈的巨匠一面惊叹地睁大眼睛观看,一面连连不断地流露出赞叹之声。当孩子们演奏起波巴鲁德和巴赫的《两首小提琴协奏曲》时,他的激动之情达到了顶点。老先生被感动得哭了,他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演奏结束后,他给孩子们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称这是自己“亲眼见到的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激动的场面……”

这样由小孩子组成、人数众多的合奏,如同一人独奏那般和谐。这些孩子既没有经过精心挑选,也没有受过特殊训练,那究竟这样的世界奇迹是怎么创造的呢?就让日本著名教育家和音乐家铃木镇一先生告诉我们答案,让我们一起在音乐中体验幸福。

铃木镇一生于1898年的名古屋。其父铃木政吉,经营着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生产工厂,他这种对产品不懈追求和研究的热情以及努力的姿态对铃木镇一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刚开始,铃木镇一只是把小提琴当作一种玩具而已,他对音乐的感悟主要源于一次听《阿贝·玛丽亚》的经历。铃木年轻的心完全为那种优美动听的声音所陶醉,为那种天鹅绒般的柔软曲调所震惊。他没料到过去曾认为是玩具的小提琴竟能发出如此美妙的声音……《阿贝·玛丽亚》打开了铃木对音乐的憧憬之心。他从工厂取回一个小提琴,并跟着海顿作曲的《小步舞曲》反复练习。当他取得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后,他对小提琴就更加迷恋,于是他选择了学习音乐,此后,命运也就发生了转折。

由此,我们也不难看出“音乐教育”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特别注意音乐教育的方法。

温馨提示:

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它是思维着的声音,人在真正的音乐中,会有一千种心灵的感受和体悟。

在音乐的教育中,家长要教给孩子的不仅是技术,还有音乐的本质。

比如,克林古拉先生不仅热心地给铃木讲解亨德尔是如何以崇高的宗教感编写这首曲子的,而且还亲自演奏一番给他听。对关于人与艺术间的关系问题也不厌其烦地进行指教。

在柏林生活期间,铃木有幸被朋友介绍给著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接触到世界第一流学者及其周围的杰出人物,并与他们建立了友好感情。后来,铃木毫不犹豫地把他的相对性理论作为推进才能教育的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而且是人人皆知的小提琴演奏家。无论他到哪里都拎着小提琴,真是爱不释手。不论是巴赫创造的《恰空舞曲》,还是自己擅长的曲子,他都拉得很出色。他的手指动作像流水般轻飘,小提琴发出的声音又是那样优雅、温柔。他如实、无言地向铃木表明,音乐对人类的进步起到多么巨大的作用。

家长用音乐的方法教育孩子,可以让孩子从中体会大师们的智慧和善良,感受音乐带来的巨大幸福,这不仅指导了孩子的价值观,也给了他们无形的力量。

家长对孩子实行才能教育法,就可以学习铃木先生的《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他在实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才能教育进行了理论总结,要点如下:

法则一:让孩子从容易的事做起。

铃木认为,无论多困难的事,只要让孩子从简单之处学习,通过不断的训练与进步,总有一天会顺利完成。这一过程既是对孩子技能的训练,也是对他自信心的培养。家长教育孩子,也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孩子取得的成绩要予以表扬,此外,还要不断增加新的内容,增强孩子的上进心。

法则二:不要任意指责孩子。

铃木认为,孩子即使不听话,也不能任意责备,一味的责备,不用说孩子,就连大人都会失去信心。家长应该用冷静的态度和温暖的心去对待孩子,要注意发扬孩子的优点,以宽大的胸怀和极大的热忱培养孩子的能力。

法则三:要正确矫正孩子的错误。

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不犯错误。铃木认为,与其责备孩子的缺点。不如正确地矫正它,并且用新的行为来覆盖它、超越它。孩子的年龄越小,接受能力就越强。所以,家长一旦发现孩子的缺点就应及时指出并加以修正,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对提高孩子的能力很有好处。

要点总结

音乐能够造就“天才”,铃木就是在音乐的教育中提炼出了教育的观点,从而创造了教育的奇迹。因此,家长运用铃木的才能教育法则时,要鼓励孩子从小事做起,即使孩子做错了事,也不要任意指责,而应该合理地矫正。

多湖辉的实践教育法则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们在对其经济和政治发展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的同时,也对日本的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许多外国研究者认为,日本近代经济上的成功正是高识字率与教育水准提高的结果。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朝野上下一直在讨论一个话题:教育投资论。这种理论认为,不应该把教育开支看做消费,而应视为投资。这种思想深刻影响了一代日本政府的决策和家长的教育观,全社会掀起了一个教育改革的高潮。正是在这种大的背景下,涌现出了一批颇具影响的教育家。多湖辉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为一名杰出的日本教育家,多湖辉教授对儿童心理和脑力开发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多湖辉认为增强孩子能力的最好办法,就是使家长成为“教育的实践者”,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而且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有“学习”的机会。

例如,某小学的老师给学生讲工厂的传送带,让学生自由提问时,有人就提出在传送带流水作业中途想去厕所怎么办这类意想不到的问题。

这位老师非常重视这种日常生活中的疑问,为了不马马虎虎地回答,他把班里全体学生提出的大大小小的问题归纳起来写了一封信,寄给实际从事这项传送带业务的厂家。厂家也诚心诚意地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