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杨力讲易经心理智慧
16504600000011

第11章 做一个心情的赢家:不要让心态为外界所左右(1)

一个肯于虚心吸收观察一切,经常反省、审察自己缺点和优点的人,在求智慧上,就比那些不懂得自省和观察的人来得快速多了。

——三毛(台湾著名作家)

掩饰自己罪过的,不能有幸福的人生;承认过失而悔改的,上帝要向他施仁慈。

——《圣经》

第17讲:丢掉固执,学会变通——顺而止之,观象也

有的人其人生的终点与起点没有什么区别,而别一些人能把自己不断提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区别就在于人是否能做出人生重大选择时有一种变通的心态。

《易经》剥卦中说:“剥,剥也,柔变刚也。‘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意思是说,剥乃是剥落衰败之象,此时阴柔力量强大,侵蚀改变了阳刚的性质。不利于有所前往,说明小人的势力正在增长。君子在此时应顺应时势,停止行动,从观察卦象便知此理。君子应注重事物消亡生息、盈盛亏虚的变化,这些都是大自然的运行法则。由此可知,我们在面对苦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执着不变,而是要学会变通的原则,掌握好有利的方法去摆脱。

很多时候,我们会在身边发现一些“悲情人物”。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虽然并不愚钝,却常常陷入某一个绝对没有好处的事情中不能自拔。任凭他人如何劝说,他们总是执迷不悟,甚至还要找出很多幼稚的理由来欺骗自己,直到有一天,当他受尽折磨,终于解脱的时候,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

某地发生了水灾,整个乡村都难逃厄运。许多村民纷纷逃生,一位对上帝非常虔诚的牧师爬到屋顶上去,等待上帝的拯救。

不久,大水浸过屋顶,刚好有只木船经过,船上的人要带他逃生。这位信徒胸有成竹地说:“不用啦,上帝会救我的!”木舟就离他而去了。

片刻之间,河水已浸到他的膝盖。刚巧,有艘汽艇经过,要拯救这位尚未逃生者。这位信徒则说:“不必啦,上帝一定会救我的。”汽艇只好到别处进行拯救工作。

半刻钟之后,洪水高涨,已至信徒的肩膀。此时,有一架直升机放下软梯来拯救他。他死也不肯上机,说:“别担心我啦,上帝会救我的!”直升机也只好离去。

最后,水继续高涨,这位信徒被淹死了。

死后,他升上天堂,遇见了上帝。他大叫:“我是你的忠实的信徒,我相信这40年你也看到了我的所作所为,可是在这最关键的时刻你为什么不前去救我?”

上帝听后叫了起来:“你还要我怎样?我已经给您派去了两条船和一架飞机!”

多么固执一个牧师啊,他没有想到上帝也是会运用别的工具进行救援的。浮夸、傲慢、懒惰、墨守成规是构成固执心理的要素之一。这种人常表现为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性较差,不懂变通,对周围环境或人漠不关心,易与人发生摩擦,处不好人际关系。自己的内心苦闷,却又不能耐心地听别人讲话,因而使自己的心理积聚无处排解,最后陷入心理变态的泥潭之中。

有一个心理学专业的博士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历练之后,以前的那股锐气和豪情壮志自然是没有了,而是被磨炼、被累得一副不堪重负的样子。他怨自己学错了专业,又选错了行业,到了一个不具有自己优势的陌生行业,如今一事无成。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换个行业试试时,他说,干了这么多年,付出了这么多,放弃这些,再从零做起,觉得亏。心里满是“放弃了,以前不是白干了”的不舍与失落。所以坚守,一直坚守,5年如此,10年亦如此,如今更是不甘了,唯有死撑下去。而他的许多熟悉的朋友“见势不好”早已悬崖勒马,从零开始,现在已经是大有作为了。

其实我们好多人也是这样,我们一开始进入的行业、所从事的工作往往是一种被动选择,但是有多少人一方面感叹“我不喜欢这个工作”,“再这样下去我的专业都荒废了”,另一方面却在“待遇不错”、“工作还算轻松”、“某领导对我很器重”的自我麻醉下沉寂下来,沿着一个内心深处并不希望的方向固执而又心安理得地走了下去。若干年后你一时警醒会不自禁地说:“要是我当初果断地跳出来重新选择多好。”

如果你干了一件事,三年五年还没有起色,那就请参照《易经》的话——变易。赶快找原因,然后做出或者换项目、或者换课题、或者换单位、或者换人的决策。因为人生苦短,弹指一挥间,在我们有限的工作岁月内,经不起几个三五年无起色的情况。唐代王勃说:“人之百年,犹如一瞬。”还有人说:“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这些都在提醒我们,生活是经不起碌碌无为的消耗,一旦发现碌碌无为,就应该立刻改变。变通能促进人们思考,提醒人们注意观察,广义地讲则能为创造发明指点迷津,有助于推进人类文明的进程。如果老是固执,不会学会适当的变通,只是依照学来的东西死板地运用,那么,学来的东西还是别人的,永远不是你自己的。

那么,我们如何调整自己的固执心理呢?

1.克服虚荣心

人无完人,谁都会有缺点和错误,这用不着掩饰。我们要以真诚的态度来对待生活,要树立远大的目标,追求美好、崇高的东西。不要夸夸其谈、不懂装懂,要把精力引向事业,使虚荣心这种变态“能量”得到转化,达到心理平衡。

2.加强自我调控

要善于克制自己的抵触情绪,以及无礼的言语和行为,学会使用感情转化的心理调适方法。对自己的错误,要主动承认,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

3.学会接受新事物

固执常和思维狭隘、不喜欢接受新东西,对未曾经历过的东西感到担心相联系。因此我们要养成渴求新知识,乐于接触新人新事,并学习其新颖和精华之处的习惯。

4.读一些好书

法国数学家和哲学家笛卡说过:“读一些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实验表明,经常阅读伟大人物的传记,能使那些固执的人得到心灵上的慰藉。丰富的知识使人聪慧,使人思想开阔,使人不至于拘泥于教条的陈规陋习。

此外,个人修养、平时所交往的对象也是固执形成和发展程度的重要因素。常与个人修养好,善于应酬周旋、灵活性强或虚心随和的人交往,往往会改变或减弱本人的固执程度;而固执的人与固执的人交往,会促使双方更加固执。

心理忠告:

测试:你有固执心理吗?

仔细回忆一下,近3个月以来,是否经常出现下列情况。建议你在自然的状态下,真实地填写出来。

1.把面子看得很重,为了面子,是否始终坚持自己的东西?

2.改变了自己的东西,心情不愉快,你是否坚持改回来?

3.办事欠妥当,你是否仍然坚持欠妥当的做法?

4.饮食不科学,你是否还是按照自己的习惯来?

5.被人家指出缺点以后,你是否仍然我行我素?

6.过于陈旧的东西,你是否仍然坚守着不放?

7.工作方法不正确,你是否就是不想改正?

8.你是否喜欢与不同意见的人争吵?

如果以上问题有2个以上回答“是”的话,说明你已经有了固执心理,应该引起高度的重视。需要通过有意识的调理,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使自己变得开朗与大度起来。

第18讲:改过迁善,迷途知返——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易经》复卦中说:“不远复,无祗悔,元吉。”“不远复”是说,走没多久就返回了,离起点不远,返回得快,返回得早。也就是说一个人有错误能很快认识,并及时改正,因而获得大吉。为人者皆有缺点,也难免会有过失,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论语》中言:“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过则勿惮改”等等。言下之意:过错人人难免,关键是知错能改,同样的过错不再次重犯。

孔子说:“过而不改,斯谓过矣。”意思是说:犯了一回错不算什么,错了不知悔改,才是真的错了。古人云:“盖世功劳,当不得一个矜字,弥天大罪,当不得一个悔字。”民谚更有“浪子回头金不换”的说法,改过迁善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必须要遵守和实行的原则。犯错误不算什么罪大难饶的事,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只有放下了面子,不再固守所谓的自尊,人才能坦诚地面对自己、面对别人。

战国时的蔺相如本来是赵国一名宦官的门客,地位低下,因为偶然的机会才为赵王所知,赵王派他带着和氏璧出使秦国,他不辱使命,出色完成了任务。从此以后,他接连被提拔,最后官拜上卿,名字排在廉颇之前。廉颇很不服气了说:“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保卫国家的汗马功劳,可是蔺相如仅仅靠耍嘴皮子立了一点功,他的爵位却在我的上面。况且,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原来不过是太监总管手下的一个舍人。我同一个出身低贱的人担任同样的职务,实在是感到耻辱,而且现在还要我做他的下手,这我简直受不了。”

他对外扬言:“我如果碰到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听到这些话,总是避免和廉颇见面。每次朝会的时候,蔺相如常常假托有病,不愿和廉颇争位次的先后。有一次蔺相如外出,远远看见廉颇来了,他立即把车子掉转方向躲避。后来蔺相如对自己的门客说:“其实我哪是怕廉将军啊,我是为了国家着想啊。现在强秦之所以不敢发兵来攻打我们赵国,只是因为我和廉将军两人还活着。两虎相斗,必有一伤。我之所以忍辱退让,是由于我首先考虑到国家的患难和安危,而把个人之间的仇怨摆在次要地位的缘故。”

这话传到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毕竟是个正直的人,感到很惭愧,觉得自己的境界实在太低了,于是真诚地负荆请罪,两人终于和解。

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为过失辩解,那么过失就会更醒目。”对待过失的态度,其实就是衡量一个人思想水平的尺度。明智者会勇于承认自己的过失,并能认真反省,仔细分析原因,从而避免在以后再犯类似的错误。古往今来,善于自律自责者,易于取得成功;善于听取不同意见、从谏如流者,也往往会伴随着更多的成功。因为这样做能减少个人考虑问题的片面性,因而也就会减少失误。事实上,能反省自己,发现过失,承认过失,重视过失,就是改正过失的开始。连偏执狂安德鲁·罗格都曾说过:“我们所有处于管理岗位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担心一旦承认错误,就会毁掉自己千辛万苦赢来的尊敬。但事实上,承认错误的确是力量、成熟和正直的标志。”

在很多情况下,有些人出于面子或是想维护自己的地位,明知错误也不敢承认,在那里讳疾忌医,甚至还要找出无数理由为自己辩解,这样做只能是欲盖弥彰,起到相反的作用。结果必然是死要面子反而失了面子,甚至使小的错误发展成大的错误,影响了自己的前途。

复卦中说:“不远之复,以修身也。”离开不久就返回,是说及早改过,修身克己,及时开始恢复工作,这是吉利的。有了问题和失误,要及早地恢复到正道上来,发现走错路,就要赶快回头,不要越走越远。这是我们提高自我修养所应注意的。有错不思改正,或者口是心非,当面一套,背后一套,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俗话说: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一个人难免有一时的疏忽失误。或是偶尔冲动,或是一念之差,或已有坏习气沾染,或正与损友为伍,或正开始萌生不良念头,此刻就须回顾先哲之教诲,检点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过失,哪怕只是苗头,也应及时改正。因为人生不能重复,小过也会铸成大错,那时就会追悔莫及。

古人说的好:“改过宜勇,迁善宜速。”许多人有自识的能力,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自识阶段而不落实于行动,那只能是自我作茧式地品味痛苦。总而言之,“不贰过”、“不贵于无过,而贵于改过”,这是前人的经验教训,无论对平民百姓,还是对名人伟人都是有益的诤言,现代人仍当奉行之。

心理忠告:

有的人犯了过错以后,会认为反正都这样了,不能后退,不能给别人看笑话,还是保持所谓的面子要紧,甚至以错掩错。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一错再错,将小错误发展成为大错误,最后不可收拾。复卦中说:“中行独复。”意即行至中途,独自返回。错误的计划或决策有时尽管已经实施过半,但为了避免损失的进一步扩大,甚至灭顶之灾,也应立即回复到正确的道路上来。

第19讲:相信自己,丢掉自卑——栋桡,凶

《易经》大过卦中说:“栋桡,凶。”过度的刚强,过于的绝对,排斥了阴柔的辅助,就像屋顶中央的栋桡一样,有倒塌的危险。说明过分的刚强而又毫不惜重,强调了过于自卑,得不到辅助,往往会带来危险。一个人如果被自卑心理所笼罩,会使其背上沉重的思想包袱,其身心发展及交往能力将受到严重的束缚,聪明才智也得不到正常的发挥,丧失前进的动力,进而影响其的一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