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杨力讲易经心理智慧
16504600000024

第24章 迎着风雨走向成功:在压力与困境中收获幸福(4)

英特尔公司总裁葛鲁夫有句至理名言:“唯有忧患意识,才能永远长存。”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这个国家迟早会出问题,一个企业如果没有危机意识,迟早会垮掉,个人如果没有危机意识,必会遭到不可测的横逆。《易经》旅卦中说:“旅焚其次,丧其童仆;贞厉。”意即在旅途投宿,结果客房被火烧掉,年轻的仆人也逃跑了;这时候即使坚守正道,也会有祸患。这是提示,我们要提防意外事故,时刻保持危机意识才行。在没有危机的时候常常隐藏着最大的危机。许多人在取得成功以后,会认为自己应该有享受成功的权利,很容易滋生一种自满情绪,养尊处优,无危机感和风险意识,久而久之,在奋斗、挣扎时的那种紧迫感逐渐消退。最后,由于抵挡不住竞争中的横逆,败亡也就不远了。

我国进行的首次氢弹爆炸试验,当时决定采用飞机高空投掷方式进行。******总理在听取专家汇报后指出:“飞机投弹投不下来怎么办?你们想过没有?”专家们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已经进行反复训练,从未发生过意外。总理给大家举了个例子说:“这就像母鸡下蛋,有时候,很会下蛋的老母鸡也会生不下蛋来。你们能保证我们的飞机万无一失吗?”

专家们确实没有想过“老母鸡生不下蛋来”的情况,在平时,大家想得都是怎样才能投掷的准,却从没想过扔不下来的该怎么办。经总理的提醒,专家们惊出一身冷汗。一旦出现那种情况,后果不堪设想。于是立即着手研究在飞机投弹不成功情况下,如何确保飞机载弹安全着陆的问题。

结果在正式投弹过程中,飞机驾驶员在航区内连投3次都没成功,不得不返回机场,这叫人不寒而栗。由于预先采取了补救措施,结果飞机载着氢弹安全着陆。

因此,我们在计划每一项工作时,都要以一个惧者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欲思其成,必虑其败。”就如一个登山运动员,在希望成功登顶的同时,还要考虑一旦失足该怎么办?未来是不可预测的,而人也不是天天走好运的,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要有危机意识,在心理上及实际作为上有所准备,以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如果没有准备,不要说应变,就是心理受到的冲击就会让我们手足无措!有危机意识,或许不能把问题消弭,但却可把损害降到最低!

那么,我们应如何把危机意识落实在日常生活中呢?首先,我们应落实在心理上,也就是说心理要随时有接受、应付突发状况的准备,心理有准备,事件发生时,便不会慌了手脚。其次,我们在生活与工作中还要以下的认识和准备:比如,人有旦夕祸福,万一有意外的变化,我的日子将怎么过?如何才能解决困难?万一健康有了问题,怎么办?世上没有永久的事,万一失业了,怎么办……总之,我们应该随时把“万一”摆在心里。人最怕的就是过安逸的日子!

安迪o格鲁夫说:“在危机中生存,反而可以避免危机;在恐惧中生存,化恐惧为动力,反而可以避免外界带来的恐惧。成功的同时也意味着你已成为他人研究的靶子和竞争的对手,针对你而来的力量在聚集,可能使你的成功发生逆转的新技术也在孕育。所以你越用功,跑得就要越快,你跑得越快,就越要注意地平线上有没有出现危险的迹象,只有始终怀有强烈的危机感受才能不断成功。”

心理忠告:

“杞人忧天”的故事一直被用来讽刺那些没事自寻烦恼的人,并且表达了一种乐观主义精神。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杞人忧天”所表现出来的忧患意识,又是许多人所欠缺的。危机意识绝不是简单的“杞人忧天”。而是一种对现状和未来冷静分析和周密思考后的远见卓识。

第42讲:审时度势,推陈出新——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

1916年,位于犹他州小镇的弗纳尔非常渴望修建一座砖砌的银行。这座银行将是小镇上的第一家银行。镇长买好了地,备好了建筑图纸,万事俱备,只差“砖”还没有着落。

就在一切仿佛都进展得很顺利的时候,“问题”出现了。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因为它,整个工程将毁于一旦:因为本地没有砖,而从盐湖城用火车运砖到这里,每磅需要2.5美元。这个昂贵的价格将断送掉一切:没有足够的砖,也就不会有银行了。正当人们一踌莫解之时,小镇里的一位商人想出了一个近乎愚蠢的主意——邮寄砖!结果是:包裹每磅1.05美元,比用火车运送便宜了一半的价钱。事实上,不仅是价格便宜了一半,所谓邮寄过来的砖和用火车货运过来的所用的是同一班列车!而就是这么一个货运和邮递之间的价格差异使情况完全不同了。

几周之内,邮寄的包裹像洪水般涌入小镇。每个包裹7块砖,刚好可以不超重。这样,弗纳尔镇的居民很骄傲地拥有了他们的第一家银行。

歌德说:“我们必须不断变革创新,充满青春活力;否则,就会变得僵化。”我们要开阔思路,不能一成不变。在事情变化的时候,不妨尝试着改变方式、方法,随机应变,不要“守株待兔”,成为冥顽不化、因循守旧的人。特别在遭遇非常事情时,要拿出非常智慧,摆脱常规的思维模式,打破思维定式,跳出老框框,找出新的方式和途径。

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是对已有事物的否定,也就是说,创新是一种突破,一种飞跃和前进。勇于走进“禁区”,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勇为天下先,走出自己的惯性思维,换个角度想问题,尝试“不按常理出牌”,才有可能采撷到丰硕的果实。《易经》革卦中说:“革,巳日乃孚。元亨利贞,悔亡。”意即世界所有的物体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旧的东西不适应了社会就应该舍弃,就应该被淘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会有进步,有发展。

李强是一家大公司的高级主管,他正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一方面,他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他又非常讨厌他的上司,经过长时间的忍耐,最近他发觉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了。在经过慎重思考之后,他决定去猎头公司重新谋一个职位。猎头公司告诉他,以他的条件,再找一个类似的职位并不费劲。

回家后,李强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妻子。他的妻子是一位教师,那天刚刚教学生如何重新界定问题,也就是把你正在面对的问题换一个角度考虑,把正在面对的问题完全颠倒过来看——不仅要跟你以往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也要和其他人看这问题的角度不同。她把上课的内容告诉了李强,这给了李强启发,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浮现。

第二天,他又来到猎头公司,这次他是请公司替他的上司找工作。不久,他的上司接到了猎头公司打来的电话,请他去别的公司高就。尽管这位上司完全不知道这是他的下属和猎头公司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正好这位上司对于自己现在的工作也厌倦了,所以没有考虑多久,他就接受了这份新工作。

当这位上司接受了新的工作后,他目前的位置就空出来了。李强申请了这个位置,于是他就坐上了以前的上司的位置。李强本意是想替自己找个新的工作,以躲开令自己讨厌的上司。但他的太太给了他灵感,就是替他的上司而不是他自己找一份新的工作。结果,他不仅仍然干着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摆脱了令自己烦心的上司,还得到了意外的升迁。

“人生瓶颈”是指一个人遇到了“关卡”——上不能上,下不能下,进不能进,退不能退。这时候,唯有推陈出新才是出路。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往往都是凭借原有的思维活动的路径(即思维定势)进行思维的。要想提高思维能力,就必须要突破原来的思维定势。打破陈规,勇于创新,不被条条框框所限制是工作中最需要的精神所在,固执于原有的思维,过分依靠原有的优势和经验是工作中的大忌。

要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要挖掘自身的想像力,敢于大胆提出设想。想像是人类所特有的心理活动形式,是大脑突破固有知识束缚的非逻辑性重组。人们只有借助丰富的想像力,才可能提出新的设想,从而实现新的发现与创造。二是要勤于思考,面对司空见惯的不起眼的事物也要深入思索。看似寻常的事物充分思索就可以产生新的创意。三是要努力打破固定的思维方式,采取逆向思维、横向思维,发散思维等多种方式思考问题。

敢于打破陈规,力求革新,固然能显示一个人的勇气和胆识,但是,在革新的过程中一定要慎之又慎。革卦中说:“革言三就,有孚。”意即革新是必要的,但在具体进行或采取革新的措施时,必须一而再、再而三地慎重的讨论、研究。不可急躁冒进,也不可太过刚性,否则会出问题。

心理忠告:

打破陈规,以求事业有所飞跃猛进,是没有错误的。但是打破常规,并不是胡来乱干。如果不考虑客观条件,不量力而行,盲目蛮干,就会导致失败。这是告诫人们在“打破常规”时不能单凭勇力,还要运用智慧、讲究策略和方法。革卦中说:“巩用黄牛之革。”用黄牛的皮革包裹起来,喻示此时尚不可以有所作为。打破陈规,推行革新要看条件是否具备和时机是否到来。如果不具备改革的条件和适当时机,不宜匆忙变革。若急于变革,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第43讲:正视失败,总结教训——倾否,先否后喜

对于“失败”这个词,每个人都不会陌生,从小到大谁都会遭遇过几次失败,但是对于“教训”这个词,就不见得人人都熟悉了,因为许多人都无法正确地看待失败,只把它们当成自己毕生的耻辱,却从来不曾仔细思考过教训和成功之间的关系。教训是用理性的目光和头脑去看待和分析挫折与失败的原因,从而使人们得知在这次失败中自己最不该做的是什么。

成功的经验大多相似,失败的原因却千差万别,从失败的教训中学到的东西,往往要比从成功的经验中学到得多。所以聪明人通常都善于从教训中衍生经验,避免同样的失误,从而获得成功。比如有些企业在推出新产品之后,总要派出工程师和营销人员到顾客家里去了解这些新产品的缺点,然后在研发下一批产品时扬长避短,以此来增加顾客的满意度和企业的竞争力。做成一件事有收获,做不成一件事同样有收获,甚至后者比前者的收获还要大,对你登上成功的巅峰更有帮助。

有位船长曾经驾驶着一艘简陋的帆船在大海中漂泊了半个月最终死里逃生。后来,他有了一艘机动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行程几千海里到达了海洋的最深处,因此在当地博得了“船王”的美称。船王早年丧妻,只有一个儿子在他身边,他希望这个唯一的继承人能够学会并掌握他所有的驾船技术和经验,他的儿子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长大后对驾驶机动轮船的知识已经十分丰富。

于是,船王放心地让儿子一个人出海了。但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回来,连同那条船王最心爱的机动轮船一起被台风卷入了海底。船王悲痛欲绝,伤心之余又不免有些想不通: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么会这么差劲?我从他懂事起就教他如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如何对付海中的暗流,如何识别台风的前兆,如何采取应急措施……凡是我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了,他也学得十分用心。可是,为什么第一次单独出海就出事了,并且是死在一个很浅的海域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