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杨力讲易经心理智慧
16504600000029

第29章 让自己的心永远向阳:懂得释放自己的快乐源泉(4)

在中国的西北部城市兰州,有一位外国人用他跨越国界的博爱感动了所有认识或不认识他的人。这个小伙子是一位美国人,几年前在中国一个普通城市的郊区当了一名小学老师。几年后,他在电视中看到中国一些贫困地区缺乏师资力量的报道,于是萌发了到中国条件最艰苦的西部去支教的念头。他带着简单的行李来到了甘肃兰州,在一所大学里当了老师。学校给他的月薪是每月1200元人民币,对于一个大学教师来说,这点钱实在不算多,但比较当时兰州的人均工资水平,还是比较高的。

他知道后主动找到学校,要求把工资减到900元,学校一再坚持,经过双方协商后,将他的工资定在了950元。有人曾经问他,就这么点钱够花吗?他笑着说:“够花!我每月的钱除了买些饭票,就用来买些邮票,给家里打打电话,三四百元就够了。”

虽然工资拿得少,但他的教学质量却无可挑剔,人际关系更是无话可说。同事、学生以及学生家长,提起他来都是赞不绝口。他在中国所有的家当都在一个普通的大帆布包里,那里面有他美国家乡足球队的队帽;有一本装满亲人、朋友,还有他教过的学生的照片的相册;一个用相框镶好的他与家人温馨亲昵的合影;两套换洗的衣服,其中有一件军装上装,那是他爸爸年轻时当兵穿过的,已经有40年的历史了;一双还没刷洗的普通球鞋;几件诸如饭盆、口杯、牙刷、剃须刀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还有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当人们问起他随身携带中国国旗的含义时,他老实地承认:“我时时带着它,就是为了提醒自己,我现在是在中国,我要多说中文。看到这面国旗,我就会告诫自己:你现在是一位中国教师,你要多为中国教书育人。”

这位美国小伙的博爱之心不能不让人感动,为了能给中国教书育人,他不知道失去了多少他应有的东西。博爱,就是对其他人有一种热忱的心,去帮助所有需要关心的人。博爱,既是无私的,又是广大的。既能把这种爱给予亲人,给予朋友,也能把这爱给予不认识的人。甚至是在平时反目的敌人遇难的时候也能伸出援助之手!人与人之间如果没有爱,就有矛盾和斗争,再发展下去就是战争。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名利相争,说到底就是一个“贪”字。只要人们相互谦让,以爱为本,慈善为怀,宽容忍让,与人为善,人类就会永远和平。

生活就像是山谷里的回声,你喊“我恨你”,它也会回答我’.我恨你“,你喊”我爱你“,它也会回答你”我爱你“。以自己的诚心爱别人,就像是在生活的银行里存了一笔钱,当你在危难对,你存入的那笔钱自然会起作用。而且你存的越多,收益也就越多,而且它还会给你带来一种附加值,那就是:极好的信誉和人缘。让你在世间越行越畅达。

小城里有一对待人极好的夫妇不幸下岗了,在朋友、亲属以及街坊邻居们的帮助下,他们开起了一家火锅店。刚开张的火锅店生意清冷,全靠朋友和街坊照顾才得以维持。但不出三个月,夫妇俩便以待人热忱、收费公道而赢得了大批的”回头客“,火锅店的生意也一天一天地好起来。几乎每到吃饭的时间,小城里的七八个大小乞丐,都会成群结队地到他们的火锅店来行乞。

夫妇俩总是和颜悦色地对待这些乞丐,从不呵斥辱骂。其他店主,则对这些乞丐连撵带哄,一副讨厌至极的表情。而这夫妇俩则每次都会笑呵呵地给这些肮脏邋遢、令人厌恶的乞丐盛满热饭热菜。最让人感动的是夫妇俩施舍给乞丐们的饭菜,都是从厨房里盛来的新鲜饭菜,并不是那些顾客用过的残汤剩饭。他们给乞丐盛饭时,表情和神态十分自然,丝毫没有做作之态,就像他们所做的这一切原本就是分内的事情一样,正如佛家禅语所说为,这是一对”善心如水的夫妻“。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着,一天深夜,火锅店周围燃起了大火,火势很快便向火锅店窜来,如果温度过高,店里的液化气灌很可能引发爆炸。

这一天,恰巧丈夫去外地进货,店里只留下女主人照看。一无力气二无帮手的女店主,眼看辛苦张罗起来的火锅店就要被熊熊大火吞没,女店主却束手无策,这时,只见平常天天上门乞讨为乞丐们,不知从哪里跑了出来,在老乞丐的率领下,冒着生命危险将那一个个笨重的液化气罐搬运到了安全地段。紧接着,他用又冲进马上要被大火包围的店内,将那些易燃物品也全都搬了出来。消防车很快开来了,火锅店由于抢救及时,虽然也遭受了一点小小的损失,但最终还是保住了。而周围的那些店铺,却因为得不到及时的救助,货物早已烧得精光,火锅店重新开张之后,几个乞丐就做了店里的伙计。从那以后,火锅店的生意更是越做越大,那对夫妇把火锅店的连锁店一直开出了小城遍布了整个城市。

在关爱他人的同时,你就是在为自己播下一枚与人为善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它会发芽、抽叶,直至长得枝繁叶茂。它不仅能够为他人挡风遮雨,也能呵护你、安慰你获得幸福。任何一种真诚而博大的爱都会在现实中得到应有的回报。付出你的爱,给别人力所能及的帮助,你的人生之路将多通途,少险阻。

心理忠告:

曾读过这样一段话:帮助那些应该帮助的人,即使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名字,也会记住我们手心的温度。伸出一双手,换来别人的春天。这段话很有道理,它告诉我们博爱是无私的,博爱是神奇的。为了有知名度,那种作秀式的博爱是虚伪的、狭窄的、自私的,它脱离了博爱的本源,失去了博爱最起码的性质。这样的博爱已成为出名的工具,失去了意义,不属于博爱的范畴了。

第52讲: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归妹以娣,跛能履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总是觉得自己很穷,因为穷而自卑,因为穷而愤世嫉俗,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心理负担,让生活失去了绚丽的色彩,尤其是很多老年人,更是因为”无可奈何花落去“而丧失了美好的追求。在物质生活不能改变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只有不断赋予生活新的意义,超脱到贫也安,富也安的境界。

相传,孔子有学生3000,其中最出名的有72人,而颜回又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颜回的一举一动,在孔子看来,都合乎心意。因此孔子常常以颜回的事例来教育其他学生。

有一次,孔子对学生们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意思是说:颜回,真贤者啊!他住在荒僻的巷道里,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他盛饭用的器皿是竹子做的箪,舀水用的器具是木头做的瓢。这要是落在别人头上,则是不堪忍受的了,但是颜回始终感到满足、快乐。颜回确实是个十分贤德的人啊!

孔子十分赞赏颜回的这种品德。然而这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品德呢?孔安国说,这是“安于贫而乐于道”。

“安贫乐道,恬于进趣”,出自《后汉书·韦彪传》:“建武末,举孝廉,除郎中,以病免,复归教授。安贫乐道,恬于进趣,三辅诸儒莫不仰慕之。”安贫乐道,就是一个人在贫穷的境地中,却能泰然处之,不会因为贫穷而忧心忡忡,怨天尤人,心理失衡,而是依然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并以此为乐。归妹卦中说:“归妹以娣。跛能履。征吉。”嫁女作为侧室,这是婚嫁中的常规。跛脚能勉强行走,出行吉利,是因为能以偏帮助正,相与顺承。告诉我们位卑的人只要能安贫乐道,也能获得吉祥。

曾有媒体报道,天津市百岁老人张荫榕一生清贫,从来没有享受过什么荣华富贵,但是却一直都安贫乐道,倡导重仁义、轻利益的传统美德。

张荫榕老人一直坚持粗茶淡饭,对食物也没有特别的偏好或者禁忌,唯一的爱好就是就着果仁喝杯酒。他还给家里人订了一套家规:长幼有序、恭谦有礼、休戚相关、苦乐与共,并且他自己一直严于律己。而且,他还有着一颗仁慈的心,他平时对子孙们的教育就是要做好事、善事,不能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情。

张荫榕老人最爱看武侠小说,书中武林高手的江湖生涯、铁骨侠士的悲喜人生,更是让老人心驰神往。正因为如此,老人一辈子都坚持练太极拳,身子骨儿非常硬朗。每天下楼散步,50多岁的儿子在后面得用小跑的速度才能跟上他。“楼下小花园的人都知道我100多岁了。”这是老人最引以为豪的事情。

在张荫榕老人99岁时,还曾坐火车去石家庄看二儿子,虽有儿媳陪伴,但一路上下车,全是自己照顾自己。到了石家庄后,硬是不坐孙女为他准备的轮椅,他说:“我是岁数大了,可还不糊涂,能干的事儿我都愿自己干。”这几乎成了张荫榕老人毫不妥协的原则。每天在楼下锻炼完回家,他就扫地、擦桌子,一点儿也不闲着。

张荫榕老人周围的人都知道,他脾气平和,遇事不爱计较。老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家和万事兴”。遇到有人说话冲了,他也只是一笑了之。

在张荫榕老人的影响之下,张家后辈们都奉行“安贫乐道”的做人原则,他们的小日子一直都过得幸福美满。

从张荫榕老人的故事中我们不难看出,“安贫乐道”就是他的修心养生之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穷志不穷,这才是人生真正的价值所在,也是真正的乐趣所在。张荫榕老人正是因为一生都抱着安贫乐道、知足守分、恬淡去欲、乐天知命的思想,所以他才能在困境中收获个人精神上的安宁和愉悦。精神上富足安康了,长寿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安贫乐道应当避免尽善尽美,如果做什么事情都苛求完美,必然会引起许多烦恼。如果能安于现实环境,我们将发现自己身边原来有如此多悠然自得的乐趣。一个安于现实的人可以快乐地度过一生,一个不满于现实的人整天只能牢骚满腹、愤世嫉俗,结果是害己害人。安贫乐道是一种潇洒的人生境界,而其本意则是让人凡事不可强求,只要安于现状才不至于心慌意乱。

安贫乐道,不是让人没有雄心壮志,而是让人修炼一种心境。安贫乐道的人在陷入无路可走的窘境时会不慌不忙。他们会坚定地、努力地踏出每一步。在现实的际遇里,他们会执著向前,没有什么可以阻碍他们的信念。安贫乐道是一种心灵的平静,是战胜阻碍的心胸。一个不知道安贫乐道的人,是很难干成一番事业的,同时也很难明白人生幸福的真谛。

心理忠告:

真正的安贫乐道,不是不经历磨难的超越,也不是逃避现实的懦夫。真正安贫乐道的人会勇敢面对一切,不会因深处高崖而晕头转向,也不会因深处低谷而自暴自弃。无论何时,他们都会坚定向前。因此,安贫乐道不是让我们不思进取,而是让我们安于现状、休养生息,伺机而动。“安”是让我们更清楚地看清机会,只要不强求心才能安,心安情绪才不会浮躁。

第53讲:笑口常开,健康常在——兑,说也

常言道:笑一笑,十年少。不是指年龄,是指心态。笑口常开,健康常在。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笑的作用。美国科学家新近提出,笑容可能是最好的药物。俄罗斯有句谚语,笑是力量的亲兄弟。马克思说,一份愉快的心情胜过十剂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