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桑榆情缘
16616100000035

第35章 义无反顾支边疆

二楞和银环刚刚从石柱家回去,就接到县里传来的消息,说小宝找到了。二愣一听,不敢怠慢,带着银环又返回了石柱家。“太好了,小宝终于有了着落,现在他在哪?”石柱问。

二愣:“消息说,小宝是十天前被一位朝鲜同志送到李扬部队的,现在很好,正在进行适应性训练,其他情况就不太清楚了。”

“石柱,”金环说“我们要马上通知小宝的家人,免得他们担心。”

“对,现在就去。”石柱把老爸安顿好,和其他几个人来到了小宝家,将小宝失踪又安全回来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小宝的父母。

这几天,张帆一直在忙着做赴新疆前的准备工作,突然,桌上的电话铃急促的响了起来,把她吓了一跳,她赶紧拿起听筒,电话里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说要找张帆,好像有什么急事,“我是张帆,你是谁。”

“你就是张帆?怎那么巧,你听出我了吗?”张帆的脑子一下子飞速的旋转起来,听着比较耳熟,“难道是她?”张帆在熟人的名单中思索着,一个人的名字跳跃出来,“金环?”

“对,就是我,金环。”金环在电话旁跳了起来,笑的是那样的开心。

“金环你好吗?大家都好吗?”张帆问。

“我们大家都好,石柱的伤都好了,已经出院了,暂时在家休息,具体去向还没有定下来。还有二楞和银环也已经结婚了。你看我啰嗦了半天正事忘记告诉你了,失踪多日的小宝终于找到了,听说是被朝鲜同志在一处山崖下面发现的。”

“太好了,他没受伤吗?”张帆说话的语气都带着兴奋和忧虑。

金环告诉她:“消息说,可能受了点轻伤,问题不大。具体情况我也不太清楚。咱们说点你和李扬的事儿吧,最近和李扬联系了吗?”

“没有,这么老远怎么联系呀。”

“英子也好吧,她在你旁边吗?”

“她不在,是关于小宝的事儿吗?什么事儿我一会告诉她。”

“小宝很好,让她不要挂念。”

张帆告诉金环:“有件事告诉你,我和英子马上就要离开赣南了,全旅都要去新疆支边,我第一批走,英子第二批走。我真想你们,不知道什么时候咱们才能再见面。”

金环听了感到突然和惊讶:“啊,去新疆,我听说新疆离咱们这儿可远了,到那么远干活去,那怎么行呀。不行你们俩人都回来吧,将来咱们这些儿时的小伙伴儿都集中在县城,谁家有事儿大伙一起上。年龄大了凑到一起回忆一下儿时的时光不是很好吗?你放心,在县里给你们俩安排个差事儿包在我身上了。”

张帆略有所思地说:“这个……。还是服从国家的安排吧,支边也是国家的需要,建设边疆需要我们。”

“你再好好想想,不要忙于下决定。听见了吗,石柱在旁边说了,你赶紧回来吧,大伙都想你。”

“谢谢大家,关于支边的问题就暂时这样吧。”

“那既然你们的去意已定,我就不再勉强,到那么远的地方各个方面都不适应,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呀,保护好自己的身体。”金环嘱咐道。

接完金环的电话,张帆的心头一下子沉重起来,马上就要去新疆了,李扬现在一切都好吗?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刚才金环的意见她不是没在脑子里转悠,可是边疆缺少建设人才这是事实,国家号召青年人奔赴新疆搞建设这是大局的需要,作为从战争年代滚过来的青年人,更应知道国家落后被人欺负的历史,建设一个强大的新中国是我们这一辈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选择支边这条道儿是正确的。

几天后,旅部的一纸命令,张帆带领第一批后勤保障人员随大部队的主力人员登上了奔赴新疆的专列,英子和其他一部分同志负责大部队走后的善后处理。这趟绿皮儿列车要穿行大半个中国,可惜,在路过李各庄的时候是后半夜了,如果月亮还亮着,也许还能目睹一下村里的变化。

在火车的二号车厢里,王旅长正在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会议:“我们这次去新疆,不是短暂停留,而是要打持久战,要和新疆人民一道,管理好新疆,建设好新疆。”一阵掌声过后旅长接着说:“大多数人没去过新疆,不知道那个地方到底是什么样子,都说新疆是个好地方,都有哪些好?好在什么地方?这些都需要我们大家到那以后慢慢的去体验。我在几年前去过一趟新疆,那次虽然是去也匆匆回也匆匆,但还是走马观花地转悠了几个地方,有的地方确实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人说让我讲讲对新疆的印象,印象吗我想用两个字可以概括,那就是:狂野。可能有人对这俩字提出质疑,为什么叫狂野呢?到了以后你就会感受到它的粗旷和原始。特别是我们要去的那个地方,最具有狂野的味道,总之一句话,赴疆支边的意义重大,我们责无旁贷。”

张帆在会上作了表态性发言:“我们后勤保障部门是第一批赴疆人员,时刻服从领导的指挥,全力安排好后勤保障工作,确保大部队来到之后可以立即投入工作。”

其他同志也根据实际谈了自己的想法。

谁也没想到,火车行至中原大地的时候,因故障暂时停车进行修理。领导着急,急了吧火地让修理工赶快修理。司机不高兴,老这样走走停停得什么时间到呀,就一个司机。火车调度烦,一趟病车影响了这条线上其他火车的运行。也有高兴的,那就是张帆。故障成就了张帆的愿望,她推算过,按照现在的时间和速度,火车经过李各庄南口的时候应该是上午十点多钟。张帆一宿都没睡好,当时钟刚指向六点的时候她立即起了床,逢人就说,十点左右经过我们村,我们村非常漂亮,保证你们看了还想看。整车厢的人都不相信,一个小山村能有多漂亮。

难熬的四个小时终于过去了,张帆把车窗打开,尽量让给战友观看,她在旁边儿解释:“大家朝北边儿看,那条绵延几百公里的是鹊山山脉。这个鹊山故事可多了,到了新疆后有时间我讲给你们听。那个背靠鹊山,坐落在半山坡上的村庄就是我的老家李各庄,群山环抱,气候宜人。大家快看,村东口那颗硕大的大槐树,它可是我们祖祖辈辈留下来的镇村之树呀。有了它,我们李各庄村民就能过上好日子。大槐树的故事我给你们讲了不少,将来有机会再给你们讲。”

“怎么还讲上迷信了。”谁也没看见什么时候旅长走了过来,他接着说“你们看,咱们的张帆一讲起家乡来,真是眉飞色舞,滔滔不绝。”

“本来嘛,您可以看。”

旅长隔窗看了看,说:“确实不错,如果将来转业,你回家乡吗?”

“回家乡,因为她是我的根。”张帆坚决地说。

火车在北京做短暂停留后,沿京新线直奔目的地——新疆。

这个整编旅共计四千余人,第一批一千人,剩下人员也将于近日奔赴新疆。

张帆他们在四号车厢,这节车厢的都是负责后勤保障的同志和随行的医务人员。张帆座在最后一排,一张简易办公桌横放在了挨窗的位置。

正是午休时间,车厢内一片寂静,张帆坐在办公桌前,离开北京的时候还可以,窗外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树木向后倒去,祖国西部的原生态美让人如醉如痴,虽然美景稍纵即逝,但给人的印象还是非常深刻的。也有让人看了后心酸的地方,火车大约走出五百公里后,看不到尽头的戈壁,别说是树木,少得可怜的那点绿洲,随着飞沙走石的不断侵蚀也在逐渐缩小,一路上基本看不到动物,走了几百里才偶尔看到几只迷途的野鸟飞过,只此而已。

赣南营区一片忙乱,第二批赴疆部队已经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

英子比较忙,自从张帆走了以后,这里的后勤保障工作全部落在了她的身上。自从知道小宝的下落后,这几天英子的心情非常好,干起工作来浑身带劲。她带领大家夜以继日地做着各方面的准备,为第二批赴新疆的部队作好保障。

石柱的去向一直是老人和金环心头的大事,在这个问题上石柱与金环发生了矛盾。

金环认为,既然国家有这方面的政策,而且身上又有伤病,不如退役算了,回到地方一样为国家做贡献。

石柱认为国家花那么多钱为我治伤,现在伤好了,我是一名军人,应该立即返回我的工作岗位。俩人时不时的就争论几句,最严重的一次把金环气的哭着跑回了家。

石大爷坐在板凳上,抽着关东叶,不紧不慢的说:“养儿当兵是天经地义的事,我儿在部队干得不错,为保家卫国,为朝鲜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我认为还是尊重他他自己的意见,”石大爷喝口水接着说“柱子,要想回部队你就去吧,不要牵挂家里,我的身体经过上次住院调理,现在好多了。对了,上次住院怕你分心,所以住院的事儿当时没告诉你。”

“金环后来告诉我了,我是很生气,埋怨她您住院为什么不告诉我?他与您说的一样,我很理解。”石柱说。

“当时我在炕上疼得直打滚儿,实在没办法了金环他们才找车拉着我去了医院,半道还遇见了难走的路,是二愣背着我赶到了医院,如果没有二愣和他们几个,咱爷俩估计就见不着面了。一共住了三个月,大部分时间都是金环陪伴着,当时我也不知道你也在那个医院疗伤,等我出院到了家金环才告诉我。”石大爷说。

石柱跟金环说:“你的保密工作做得不错,我和爸爸同住在一个医院,并且基本是同一个时间住的院,我们爷俩相互就愣不知道。太神奇了。哎,金环,我认为你在武装部工作有点儿屈才。”

“那去哪工作,你说说。”金环很认真地问道。

“你应该到国家保密局工作,在那肯定是个优秀的保密干部。”石柱说玩哈哈地笑了起来。

“贫劲儿又来了,还得让护士扎狠你。”金环说:“为了你们爷俩都尽快的养好身体,所以几乎全医院的人都瞒着你们爷俩,这是医生的意见,但这是善意的。”

“你一直不是在这照顾我的吗?”石柱有点疑惑。

金环告诉他:“我有事出去就是到爸爸床前陪爸爸,为了你们爷俩治病,我请了三个月的假。这回好了,爸爸的病好了,你的伤也痊愈了,我明天也该上班了。”

石柱表示:“我明天就跟上级请示,如果部队还要我,我将义无反顾地返回部队。如果让我退役,我也高高兴兴地服从组织安排,你们看怎么样?”爷仨一致同意。

经过上级有关部门研究,考虑到石柱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在抗美援朝中的表现,根据家庭情况,石柱如果退役,地方政府将给予适当安排工作。石柱告诉爸爸和金环说:“我已经跟部队首长进行了联系,后天回部队,估计在九月底之前应该能到达朝鲜志愿军师部所在地。到时我再听听李扬哥的意见。”

夜幕降临了,银色的月光洒满了李各庄家家户户的窗棂。

石柱一家三口人围在桌前,打开新买的收音机,收听着各地的新闻和朝鲜战场的情况。

突然,播音员嗓音洪亮的宣布:朝鲜战场发生重大转折,在中朝军民的强大攻势下,中美朝三方于一九五三年七月二十七日在朝鲜签订了停战协议,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胜利完成了入朝作战的全部任务,从即日起到一九五八年年底前将分批撤回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