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麦克阿瑟传
1667000000025

第25章 绝不退缩(3)

1927年伦纳德·伍德逝世。将美菲之间的让人烦恼的关系留给了后人。他对改善菲律宾的财政状况做出了贡献,但是在执行琼斯法案方面,却毫无进展。琼斯法案可以追溯到威尔逊政府时期,法案同意菲律宾在有能力维护自身的稳定和建立一个民主政府时取得独立地位。伍德对菲律宾政界人士的认识是他们永远也不会学会合理地运用手中的权力。

曼纽尔·奎松对种族主义者伍德很是反感,在伍德死后,奎松访问了华盛顿催促柯律治总统任命亨利·L·史汀生任下届总督。史汀生曾在塔夫特政府里担任陆军部部长。与傲慢而又,喜怒无常的伍德不同,他是一个很有教养,高尚的,具有贵族气质的殖民者,菲律宾的精英们都很喜欢他。柯律治于是任命史汀生为菲律宾总督。

等到1928年10月,麦克阿瑟再次回到菲律宾时,史汀生已经注意上了他。史汀生和菲律宾人相处得很融洽,从不伤害他们的民族自尊心。他鼓励菲律宾人参与政治,但是对于菲律宾独立则拒绝加以考虑。他和奎松在私下里达成了一种比独立稍微次之的一种状态——即自治——参照英国和加拿大的模式——但是在正式场合,奎松依然要求给予菲律宾完全独立的地位。

柯律治总统宣布在这年的秋天不再谋求连任,共和党提名候选人的担子就落在了商务部部长郝伯特·胡佛的身上。尽管如此,潘兴热切地希望胡佛承认失败,这样自己就可以以妥协人选来经选总统。潘兴的竞选团队的负责人是《陆海军期刊》的出版商麦克阿瑟的朋友和仰慕者约翰·卡伦·奥洛克林。为了增加潘兴的胜选机会,奥洛克林借用自传的名义给潘兴写了一篇短小的圣徒传,但是这本小书犹如石沉大海,这对黑桃杰克潘兴来说预示了他的期望即将以悲剧结束。潘兴出局以后,奥洛克林将目标转到了麦克阿瑟身上。

麦克阿瑟此时正忙于弄清楚自己这个菲律宾师师长的责任问题。他告诉约翰逊·哈古德,现有的橙色计划以及菲律宾师师长已经没用到家了。如果海军撤出,陆军在敌人来犯的情况下留在菲律宾与敌作战的承诺就不现实的。在麦克阿瑟看来,橙色计划的最大缺陷在于其对于陆军和海军的要求南辕北辙,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伦纳德·伍德的武装和培训成千上万的菲律宾人的建议,让来犯之敌忌惮而不敢进犯。但是如果在菲律宾独立方向上没有政治进步,这些事不可能办到的。

麦克阿瑟通过帮助军官在事业上的进步来赢得意志坚强的军官,如哈古德的仰慕和忠诚。当调令下来要求哈古德回国任上校一职时,麦克阿瑟劝他不要回去。相反他劝他去找总参谋长向他要个军长的职务,当然总参谋长会拒绝你。然后你就再去陆军部要他们给你一个军长的职务,他们也会拒绝你。但是你要坚持说你要去见总统,那么他们就会给你一个军长做。因为现在陆军部要掩饰一些高层军官的问题,他们不可能冒险让国会来调查此事。在这件事上,麦克阿瑟被证明是正确的,哈古德被任命为总部设在奥马哈的第7军军长,。

1929年2月,尚未就职的总统当选人胡佛选定史汀生为国务卿。麦克阿瑟肯定十分希望能接替他的总督职位。在他们简短的工作交往中,两人的关系并不怎么好。麦克阿瑟虽然不同意伍德的关于菲律宾的未来的想法和伍德与菲律宾精英打交道的方式,但是因为两个人深厚的友谊,他们很好地处理了两人的分歧。而另一方面,麦克阿瑟不认同史汀生则主要是因为两人对彼此的恶感。麦克阿瑟很不喜欢史汀生,史汀生则更不喜欢麦克阿瑟。

当时有报道推测麦克阿瑟有觊觎总督之心——这种推测大概是受了奥洛克林的启发,麦克阿瑟对此则没有明确表示肯定或否定。纽约时报的报道称,“据一位朋友透漏,麦克阿瑟将在8年后12年后向白宫进军,在此之前,他先要在菲律宾总督的位置上坐4年,然后进入内阁,要么是国务院,要么进陆军部。”但是无论他想过没有,总督的位置都没有他的份。

他所得到的是胡佛发来的邀请他出任工程兵部部长的函。1927年的密西西比河大洪水使10余个州遭受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并酿成了政治危机。疏通密西西比河将成为自巴拿马运河以来最大的工程。胡佛曾组织对数十万的灾民施以援助,因此对这项工程抱有极大的兴趣。他将任命麦克阿瑟为工程兵部长视为给予他的荣誉。主持这项大工程是对管理能力和政治能力的一种挑战,而非仅仅是接受一项工程。在他看来,麦克阿瑟是“最合适的人选。”

但是,疏浚河道与修建港口是麦克阿瑟在年轻时就避之不及的工作。把这样一份工作交给他做直接给了他一种存在危机感。不管被吹的多高,他都不愿意仅仅做个管理者,他要做的是高级指挥官,一个指挥千军万马作战的指挥官,以及一大堆可以证明这些的勋章,尽管一些应该属于他的勋章他并没有得到。

“我认为就我的情况担任工程兵部长是个巨大的错误,”他在给萨默罗尔的电报中说。“我并没有这项需要很高的专业技能的职位所需要的技术能力。此外,菲律宾司的重新组建正在进行之中,包括新的作战方案的制定,项目的建设已经首次被证明能够给菲律宾群岛提供足够的防御。而这些工作都离不开我,我至少还应该在那儿再待上一年的时间。”

拒绝此项任命无疑会惹恼胡佛,而这对麦克阿瑟成为总参谋长的愿望也将是致命的一击。当个工程兵军官意味着不再指挥部队作战,而总参谋长是作战部队的最高职位。如果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他就只能拒绝胡佛。现在他所能期望的最好结局是如果胡佛不任命他为总参谋长,胡佛的继任者可以帮他实现这个梦想。

萨默罗尔因为年龄的原因至迟会于1931年离任。根据奇怪的计算方法和晋升制度,麦克阿瑟届时将会是最资深的年轻少将,并且还有至少4年的服役时间。但是资历并不代表一定会出任总参谋长,尤其是现在他触怒了总统。

胡佛并不缺总参谋长的人选。1925年他一共提拔了6名少将,尽管麦克阿瑟在这六人中是晋升最早的,他比具有很高声望的前任副总参谋长丹尼斯·诺兰的晋升时间只早了一天,比现任副总参谋长福克斯·康纳早半年。他也不比受人尊敬的战争学院院长威廉·D·康纳的资历深多少,而约翰逊·哈古德的资历与他就更接近了。

陆军部更支持麦克阿瑟。陆军部部长帕特里克·J·赫利是来自俄克拉荷马州的年轻富有英俊的律师,也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赫利十分认同由一位年轻的少将来出任军队的最高职位,但是他和麦克阿瑟从未谋过面。而赫利的常务助理乔治·冯·霍恩·莫斯利准将是麦克阿瑟的强烈支持者,在麦克阿瑟不在场的情况下,强力支持麦克阿瑟为候选人。但是,赫利对此持怀疑态度。

麦克阿瑟到衣荷华锡达拉皮兹市出席伍德的葬礼时,遇到了当地指挥官约翰逊·哈古德并给哈古德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不久,赫利来到奥马哈的第7军调查军长关于总参谋长人选的问题。令他没想到的是哈古德竟然赞扬了麦克阿瑟。难道麦克阿瑟不是爱慕虚荣吗?难道他不傲慢自大吗?他不是不能容忍比自己强的人么?不是对平民威风八面吗?哈古德对这些毫不理会,他说,麦克阿瑟是军中“能力最强,最优秀的士兵。”

胡佛此时听到的对麦克阿瑟的评价几乎相同,不同的是他听到的更多一些。他的军事顾问坎贝尔·霍奇斯是麦克阿瑟的西点同窗,他不遗余力地向胡佛大赞麦克阿瑟能力如何出众。前任总参谋长佩顿·马奇对此也是不遗余力。

出版商罗伊·霍华德是霍华德报系掌门人,霍华德报系一直在积极推销胡佛大力打造的进步共和党人,因此霍华德是白宫的常客。每一次他觐见胡佛的时候都大力推荐麦克阿瑟出任总参谋长,但是总统依然不能释怀麦克阿瑟对自己提名其为工程兵部长的拒绝而不予采纳。

萨默罗尔则对推荐麦克阿瑟的态度模棱两可。但是可以肯定地是在总参谋部支持诺兰的呼声最高。至于潘兴,则依然对麦克阿瑟抱仇视的态度。这种仇视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在赫利重病期间,他去探望赫利时还不忘劝赫利不要推荐麦克阿瑟做总参谋长。潘兴推荐的人选是弗兰克·麦克考伊。虽然病体严重,但是赫利还是像以往一样不改信念,他依然继续支持麦克阿瑟。

但是潘兴并不气馁,他打出了最后一张牌,他要见总统。潘兴直截了当地请求胡佛无论提名谁也不能提名麦克阿瑟。胡佛依然不愿意把这项重任交给麦克阿瑟,他建议赫利或许找出一个妥协人选是一更好的主意。即使是在这样大的压力下,赫利依然坚持提名麦克阿瑟。霍华德也是提名麦克阿瑟的,霍华德名下的霍华德报系是胡佛唯一信任的一家媒体。赫利和霍华德强有力的支持使麦克阿瑟成为目前最强大的候选人。

1930年8月,麦克阿瑟被召回国出任总参谋长。在50岁这年,他终于登上了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职业之一的巅峰。当消息传到他耳朵,他自己也吃了一惊。他从未想过胡佛会任命他为总参谋长。他接受了这项任命时是“惴惴不安的”,当然他也是非常兴奋激动的。父亲没有完成的宏愿终于由他实现了。他肯定想过,如果父亲能够活着看见自己取得如此大的成就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