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麦克阿瑟传
1667000000099

第99章 告老还乡(1)

6月26日一整天,麦克阿瑟都自信地认为,南朝鲜的反击定会取得胜利,而事实上,人民军不费吹灰之力就横扫了南朝鲜。傍晚时分,北朝鲜的坦克已经进入汉城的城郊。6月27日早晨,美国驻朝鲜的大使约翰·穆西奥通报麦克阿瑟,情况十分危急。汉城就要沦陷,南朝鲜军队向南全面撤退。麦克阿瑟大吃一惊。他不相信事情会发展到如此糟糕的地步。穆西奥向他保证,事实确实是这样。“整个朝鲜全部沦陷了,”麦克阿瑟沮丧地说,“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让我们的人安全撤离这个国家。”现在,他平常自信和乐观的表情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的麦克阿瑟,神情居丧,有些绝望,这是很多盟军最高司令部的参谋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麦克阿瑟。

他黯然地向五角大楼简单汇报了朝鲜的情况,“全军覆没即将发生”。杜鲁门立即召集他的军事和外交政策顾问开会。并通知麦克阿瑟留意有关该电话会议的信息会很快传到东京。这项工作通过在两地之间连通电传打印机和显示屏进行。与会者在各自那边将他们信息编成密码通过电传打印机传送给对方,然后由对方解码,文本就会出现在显示屏上。

当华盛顿的电文传来时,麦克阿瑟正在电传机室。正当他读着屏幕上的文字,他在那天第二次感到巨大的震惊。麦克阿瑟头脑晕眩。他简直不敢相信。哈利·杜鲁门,这个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蔑视的含糊其词的政客,这个由于一个更伟大的总统过世才侥幸入白宫的密苏里州的乡巴佬,这个轻而易举可以被人威胁的懦弱的人,竟然事先没有什么表示就暗示要麦克阿瑟回国。他与罗斯福总统处事方式不同,他会事先告诉他,要他回国,并直接下达命令。这个哈利·杜鲁门身边围着一班油嘴滑舌的拐弯抹角的自由主义者,竟然有胆量打仗吗?

总统做决策时候,关键的两天过去了,但他的决策无声地从电话会议的屏幕上滚下:美国决定提供空军和海军力量保卫南朝鲜。麦克阿瑟深吸了一口气,:“我简直不能相信!”杜鲁门真的要参战?他转向身边的军官。也许他们可以解释到底发生了什么。但他们也都盯着屏幕,惊讶得张大了嘴。“我无法理解!”麦克阿瑟说道。他恍恍惚惚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命令远东空军指挥官开始打击三八线以南的北朝鲜军队。傍晚时分,美国飞机粉碎了北朝鲜的空中掩护力量,并把北朝鲜空军击退。

次日,汉城被人民军攻陷,李承晚逃往汉城东南方向200英里的釜山,这是朝鲜海峡西岸最大的港口。尽管麦克阿瑟在南朝鲜有一个由15人组成的军事观察员小组,他还是决定亲自查看越来越糟糕的情况。6月29日,他乘坐“巴丹”号飞往离汉城20英里的水原机场。当他的飞机准备在水原着陆时,跑道上还有5分钟以前被北朝鲜的飞机炸出的弹坑,一些残骸还在燃烧。

这里还不足以近距离了解情况的发展,因此,麦克阿瑟在3辆被炸的遍体鳞伤的汽车护送下继续向北前进。护送车一路颠簸,遇到了数千南朝鲜士兵往相反方向逃去。当麦克阿瑟到离江岸不到一英里处,他走下车,徒步到山顶。尽管身边枪炮声不断,硝烟弥漫,,但他完全无视这一切。据他观察,很明显北朝鲜军队已经越过了汉江,而且完全没有南朝鲜军队阻止他们的迹象。

他回到车上,又乘车返回水原。在到前线的两小时的行程中,他只开口了一次。“对我来说,这太奇怪了,”他对他的参谋长爱德华·阿尔蒙德少将说,“这些人都有来复枪和弹药,他们都知道如何敬礼,他们看起来都还挺高兴的,但我没看到一个受伤的士兵。没有一个人在战斗!”

回到东京的那天晚上,麦克阿瑟打电话给劳顿·科林斯,告诉他,如果要拯救南朝鲜,他必须征用远东司令部的军队。科林斯告诉他,他将立即派一个团级战斗群(大概5000人)到釜山。麦克阿瑟答复道,“这不够。”科林斯的电文在电话会议的屏幕上显示出来,“你认为需要多少军队支援?”

麦克阿瑟的回答是一个团级战斗群保卫釜山,随后再派两个师组织反击。如果不能满足他的要求,“战斗会在10天内结束。请把我的话转告总统。时间紧迫,请立即作出抉择。”科林斯指出现在是华盛顿时间凌晨3点,总统正在睡觉。麦克阿瑟不由分说,“那么,把他叫醒。”然后结束了这次电话会议。陆军部长一直等到凌晨5点才打电话把杜鲁门叫醒。在12小时之内,麦克阿瑟奉命将他的4个师中的两个师人调往朝鲜。

杜鲁门决定派大批地面作战部队参与战斗并不意味着在这危机时刻他对麦克阿瑟的信任有所增加。事实完全不是这样。总统让参谋长联席会议给麦克阿瑟下达“总统的命令……告诉他总统要他每天做详细的报告。”在二战时期,杜鲁门向国家安全委员会抱怨说,“实际上,我还要打电话给麦克阿瑟,才能从他那里了解到情况。”不能让这种事重演。

杜鲁门心怀疑虑,而麦克阿瑟则感到厌烦。电话会议系统原本为了改进通信,加快决策的制定。但使用电话不怎么安全,用电传机就可以安全地对所有的信息都进行编码和解码。然而,杜鲁门对麦克阿瑟的不信任意味着没有什么事能快速做出决定。所有事都必须通过总统。不管麦克阿瑟什么时候提出问题,他得到的答复都是“请稍等,我们在会几小时后通知您。”然后有人把这个问题交给国防部部长,国防部长再到白宫请示杜鲁门,之后才得到答复。麦克阿瑟在等了几次要几个小时后才有答复,暴跳如雷,“这太令人气愤了!当我是总参谋长的时候,随时可以与赫伯特·胡佛直接对话。但现在,不仅要通过陆军参谋长,还要通过陆军部长和国防部部长。他们这样做简直是岂有此理!”

人民军从汉城向釜山外围进军的时候,参谋长联席会议的成员们飞到东京和麦克阿瑟商谈。他告诉他们,他很有信心保住釜山。他希望各位参谋长“强行征用太平洋上的每艘船”来巩固美国在朝鲜的军事力量。“让往常的商业活动见鬼去。”没有人就到底是欧洲重要还是远东地区更重要进行争论。“我们要么在这里胜利,要么就在所有的地方失败。但如果我们在这里胜利了,我们能提高其他地方取胜的几率。”为了做到这一点,他打算部署反击。他还不能说出他将何时、何地如果发动返工。但有一点他们没有搞错:他打算消灭人民军,不仅仅是把他们逐回三八线以北。一旦达到那个目的,联合国就能“平息朝鲜局势并统一朝鲜”。参谋长联席会议在第一大厦楼顶举行了小型意识,以此结束这次访问。科林斯向麦克阿瑟赠送了一面联合国的旗子,象征着他被任命为朝鲜联合国部队总司令。麦克阿瑟庄严地从科林斯手中接过这蓝白相间的旗子。“我以最深沉的感情接受这面旗帜,”他说道。过去两个星期的过度劳累都在麦克阿瑟死灰色的脸上刻下了那道道皱纹。他看起来的确是和七旬老人没什么两样。

同时,北朝鲜军队继续从汉城兵分几路向釜山前进。少数部署在朝鲜以阻止北朝鲜的美国军队被撇在一边。即使这样,人民军还是以每天六英里的速度前进。这支部队没有显示出机动灵活的作战能力,而且担心自己的坦克遭到美国空军的袭击。他们谨小慎微使麦克阿瑟的三个师有时间前往朝鲜,他在釜山以北50英里处——这里刚好是在整座城火炮射程范围内——将这3个师部署成一个长达30英里的弧形阵势。人民军到达这条防守线开始试图突破的时候已经是7月下旬了。

罗伯特·艾克尔伯格创建了第8集团军,并把它视为自己引以为荣的作品。他在1948年回到美国,历经刊刻。虽然他最终获得四星上将的荣誉,但这并没有给他带去任何快乐。因为这个荣誉是在他和麦克阿瑟都去世后才追认的。艾克尔伯格把第8集团军交给了沃尔顿·H·沃克中将,一个身材矮胖,十分好斗的的得克萨斯人。沃克在二战期间由于担任乔治·巴顿手下一支装甲部队的指挥官而出名,但他能否在复杂而不安的防守战争中,出色指挥一支没有经验、训练不足,装备不精的军队,还值得怀疑。麦克阿瑟认为他不够聪明,或者说,因为他61岁了,精力不足以担任紧张作战指挥,布雷德利也这么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