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全身协调性运动
(1)原地摆臂踏步运动。
(2)弓箭步转身运动。
(3)跳跃击掌。两脚与肩同宽站立位,双手平举,跳跃后并足落地,双手上举至头顶两掌心相击,交替进行。
(4)跳绳。
(5)功率自行车练习、划船、打球、障碍步行/太极拳等活动。
5.Frenkel体操由FrenkelH-S.在19世纪设计的对本体感觉丧失所致的步态失调进行训练的方法。在训练时要患者集中注意力,学会用视觉(反馈)代替消失的本体觉,以便达到控制运动提高运动能力的目的。主要采取卧位、坐位、立位和步行4种姿势,在不同姿势下的活动由简单到复杂地进行,基本模式达120种以上。本方法对脊髓性共济失调的治疗效果优于小脑性共济失调。
(1)仰卧位下训练。
1)屈伸一侧下肢(令其由屈膝位开始,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直至下肢伸直。
2)外展内收髋关节:屈膝,足跟放在治疗台上不动。
3)外展内收髋关节:髋、膝关节伸展,令其下肢在治疗台上滑动。
4)屈伸髋、膝关节:足跟从治疗台上抬起。
5)足跟放在对侧膝部,沿胫骨向足部滑动。
6)两下肢同时屈伸:令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
7)两下肢交替屈伸:令足跟在治疗台上滑动。
8)一侧下肢屈伸,另一侧下肢外展、内收。
(2)坐位下训练。
1)让患者用足接近治疗师的手,每次变动手的位置。
2)下肢抬起,再踏在预先画好的脚印上。
3)-动不动地静坐数分钟(静止)。
4)两膝并拢,交替站立,坐下。
(3)立位下训练。
1)让患者在一直线上前后移动其足。
2)沿弯曲的线步行。
3)在2条平行线间沿平行线步行。
4)尽量准确地踏着预先划好的脚印步行。
6.其他方法
(1)重物负荷法。对肌力尚可但不随意运动明显者有效,其目的是增加局部的感觉输入。重物置于腕、踝、腰等部位,负荷量由轻至重地试用,找到最合适的负荷量。一般情况下,下肢300~600g,上肢200~400g较合适。
(2)弹性绷带法。其目的是增加局部的感觉输入。用弹性绷带包裹在躯干、骨盆、四肢的适当部位。
(3)震动刺激和皮肤电刺激。其目的是增加局部的感觉输入。
(第五节)言语障碍的康复
―、失语症的康复
失语症是指大脑言语功能区、补充区及其联系纤维的损伤,造成了口语和/或书面语的理解、表达过程的信号处理障碍,表现为获得性言语功能减退,甚至丧失的一类言语障碍。其实质是语言和思维二者双向转译机制的崩溃和中断。
(一)失语症的症状及特点
1.自发语流畅度障碍患者在进行自我介绍时,根据失语症类型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言语表现,如滔滔不绝、言语内容空洞、答非所问,或出现说明语、言语迂回、觅词困难、电报式言语(telegraphicutterance)、刻板言语、大量的新造语及缄默(wordutism)。
2.言语听理解障碍言语理解包括字词、单句及复句等不同层次,不同等级的理解,它是高水平的大脑功能的整合过程。包括语音听辨别的能力、音译转换能力及足够的听觉记忆跨度,其中任何能力的降低均会导致言语听理解不同程度的损伤。
3.言语表达障碍患者主要表现觅词困难、错语症、延迟反应、杂乱语、模仿语言、语法障碍等。
4.复述障碍复述能力的强弱是失语症分类的重要依据,复述困难提示病变在优势半球外侧裂周区即下额回后部、颞上回后部及其联系纤维。
5.阅读、朗读障碍表现为不能正确朗读和理解文字,或者能够朗读但不理解朗读的内容。
6.书写障碍书写比其他语言功能更为复杂,它不仅涉及语言本身,而且还有视觉、听觉、运动觉、视空间功能和运动的参与,任何一方有障碍均可影响书写。
(二)失语症的类型
失语症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对失语症发生的基础及观点不同失语症的分类方法也不同,其中有两个对立的派别,一个以解剖部位为基础,即临床一解剖相关;另一个按心理学分类。
(三)失语症的治疗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康复医学兴起并迅速发展,人们已发现单纯临床治疗对语言障碍恢复的局限性。语言治疗学(speech-language-therapeutics)是对语言障碍的患者进行适当的检测、治疗评价和提供必要指导、训练的医学。语言治疗的目的及衡量语言治疗效果的标准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
1.言语治疗目标
(1)总体目标。言语治疗的目的是对言语障碍患者的心理和感情的调整,提高患者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及独立应用语言来交流的能力,并能巩固所获得的疗效,使其与他人的直接言语交际能力得以恢复改善。
(2)长期目标。长期目标是根据言语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不同来确定。对轻度障碍,将以改善言语能力和心理障碍,适应职业需要为目标;对中度障碍,以发挥残存能力及改善功能,适应社区内交流需要为目标;对重度障碍,则以应尽可能发挥残存能力,减轻家庭帮助为目标。
(3)短期目标。根据失语症的不同类型、不同程度,选择各种语言形式的训练课题,设定可能达到的水平及预测所需的时间,将达到最终目标的过程,分成若干阶段逐步设定具体细致的目标。重要的是应设定适应患者能力、切实可行的目标,即由现在的语言功能的水平来决定训练课题,以较现有功能提高一个阶段作为短期目标。训练中注意既要多种方式的组合,又要突出重点。
2.言语治疗原理治疗者给患者进行某种刺激,例如看图或文字,使之能做出反应,正确的给予表扬、鼓励(正性强化);错误的给予指示、纠正(负性强化)。反复这样的过程以形成正确的反应,纠正错误的反应。言语障碍的类型不同,刺激及反应、使用的器具也相异,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适时调整。但无论如何训练,其治疗流程必须符合以上原理。
3.言语治疗原则
(1)治疗前应全面评估,使治疗有针对性。
(2)给予适当质与量的刺激,可用多种途径的语言刺激、反复刺激以强化训练。要根据患者的反应适时调整刺激,并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刺激量。
(3)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家庭状况、生活环境、工作性质以及兴趣爱好等特点选取训练内容。
(4)原则上发病后要尽早开始言语训练。急性期病情稳定即可在床上开始训练。
(5)选择性强化正确反应,以坚定患者信心;避免直接纠正错误反应,而是提供正确答案和继续下一个刺激。对患者的反应应是连续的和及时的。
(6)言语治疗的本身是一种交流过程,需要患者的主动参与。治疗师和患者之间、患者和家属之间的双向交流是治疗的重要内容。
(7)合并有行为、情绪等障碍者,应同时进行心理治疗。
4.言语治疗实施条件
(1)场所。
1)避免噪声,尽可能确保安静。
2)限制人员出入。
3)安排舒适稳定的座椅及高度适当的桌子。
4)室内照明、温度、通风等要适宜,用具简单,摆放有序,以尽量减少对患者视觉和听觉上的干扰。
(2)训练开始时间。
1)早期康复开始时间:目前认为是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经症状不再发展后48小时即可开始。
2)正规的语言训练开始时间:急性期已过,患者病情稳定,能够耐受集中训练至少30分钟,可逐渐开始训练。发病3~6个月为失语症恢复的高峰期,但对发病2~3年后的患者,也不能做出语言功能完全不能恢复的结论。
(3)形式。
1)个人训练:主要有一对一训练方式。优点是患者注意力集中,情绪稳定,刺激条件容易控制,训练课题针对性强,可以及时调整。缺点是患者的交流环境和对象局限且特定,不利于与现实生活的实际交流情景衔接。
2)自主训练:自主训练中可选择图片或文字卡片进行命名练习或书写练习,可利用录音机进行复述或听写等练习,如条件允许可采用电脑语言训练系统,由语言治疗师进行评价和确定训练程序后,让患者利用电脑进行自主语言训练。也可在家庭训练中进行。自主训练适合于训练动机较强,有较好的自我判断、自我纠正及自我控制能力的患者。
3)集体训练:目的是逐步接近日常交流的真实情景,通过相互接触,减少孤独感,学会将个人训练的成果,在实际中有效地应用。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开展多项活动。
4)家庭训练:语言治疗师将评价及制订的治疗计划介绍给患者家属,并可通过观摩、阅读指导手册等方法,教会家属掌握训练技术,逐渐过渡到回家进行训练。
(4)治疗时间。患者每日的训练时间应根据患者的具体状态决定。状态差时,应提前结束;状态良好时,可适当延长训练时间。还需与患者的运动疗法、作业疗法的训练时间进行统筹安排。一般来说短时间多频率的训练比长时间少频率的训练效果好。另外要密切观察患者的行为变化,一旦有疲倦迹象出现时,及时调整训练时间及训练项目(尽量选择在患者精力充沛、睡眠充足的状况下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每天的治疗时间为一次半小时至1小时,每天训练1次或2次)。
5.失语症治疗的代表性方法关于失语症的治疗方法较多,目前尚无统一的分类标准。
(1)刺激促通疗法。Schuell的失语症刺激治疗法(schuell’saphasiatherapy,SAT;schuell’sstimulationapproach,SSA)是多种失语症治疗方法的基础。
1)Schuell刺激法的原贝U。
2)治疗课题的选择。
(2)实用交流能力训练
1)交流促进法(promotingaphasicscommunicativeeffectiveness,PACE):是在训练中利用接近实用交流的对话结构、信息在治疗师与患者之间双向交互传递,使患者尽量调动自己的残存能力,以获得实用化的交流技能。此法适用于经言语训练后,症状已有一定程度改善,需进一步促进交流能力的患者。
练习方法:将一叠图片正面向下扣置于桌上,治疗师与患者交替摸取,不让对方看见自己手中图片的内容。然后运用各种表达方式(如呼名、迂回语、手势语、指物、绘画等)将信息传递给对方,接收者通过重复确认、猜测、反复质问等方式进行适当反馈,治疗师可根据患者的能力提供适当的示范。
停止训练的标准:在PACE法中治疗师与患者都不知道刺激物的内容,只能依靠患者调动自身的能力,这种情况下患者有可能感到压力过大。如患者只习惯于过去的训练方法,对PACE法不理解,甚至反感或抗拒时,不应强制施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例练,患者的语言功能已超过应用此法的水平,如呼名成功率高等,亦应停止PACE的训练。
2)功能性交往治疗:应用于日常活动有关的信息,提高患者的表达能力以满足心理及生理的需要,侧重于日常的交往能力和信息交流,是对传统语言治疗的补充。
练习方法:消除不恰当的交流行为。与患者建立交往伙伴关系,治疗师担任主动角色引发对话。交往技能的转移,将患者由封闭式治疗室逐渐转移到室外或社会环境中去。训练有关人员,对患者的家庭成员介绍治疗方法和原则,使患者的交流能力改善,提高疗效。
二、构音障碍"dysarthria)的康复
构音是把语言中枢组成的词转变成声音的功能。构音障碍是指由于发音构音器官结构异常、神经肌肉的器质性病变或功能性因素而造成的发声、发音、构音、共鸣、韵律等言语运动控制障碍。患者通常听觉理解正常并能正确选择词汇和按语法排列,但是在说话上,轻者发音、言语不清,重者完全不能讲话或丧失发声能力。
(一)构音障碍的类型及症状特点
构音障碍主要可分为三类(运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中枢或周围神经系统或肌肉系统损害引起言语运动控制的障碍(无力、缓慢、不精确或不协调),表现为听理解正常并能正确选词和按语法排列,但有发声困难、发音不准、咬字不清和声响、音调、节律及速度的异常和鼻音过重等言语听觉特征的改变,其损害与神经、肌肉受损的程度是一致的;言语器质性构音障碍是由于发音说话器官的构造异常所致;功能性构音障碍是指错误构音成固定状态,但找不到引起构音障碍的原因。脑血管意外最常见的是运动性构音障碍,运动性构音障碍各种类型的症状特点如下述。
1.痉挛型构音障碍属于中枢性运动障碍,导致自主运动出现异常模式,伴有其他异常运动,如肌张力增强、反射亢进、无肌萎缩或失用性肌萎缩、病理反射呈阳性。言语特征:表现为发音增强及说话费力、音拖长、自然的中断、音量、音调急剧变化、粗糙音、费力音、元音、辅音歪曲、鼻音过重。
2.迟缓型构音障碍属于周围性构音障碍,出现肌肉运动障碍、肌力低下、肌张力降低、腱反射低下、肌萎缩。言语特征:表现为不适宜的停顿、气息音、辅音错误、鼻音减弱。
3.失调型构音障碍属于小脑系统障碍,出现运动不协调,肌张力低下,运动速度减慢,震颤。言语特征:表现为以韵律失常为主,声音的高低强弱呆板、震颤,初始发音困难,声音大,重音和语调异常,发音中断明显。
4.运动过强型构音障碍属于锥体外系障碍,伴有迅速的不自主运动,肌张力异常,扭转或扭转运动,运动缓慢,不自主运动,肌张力亢进。言语特征:表现为语音不准确,异常拖长,说话时快时慢,刺耳音,辅音不准确,元音拖长,变调,刺耳音,语音不规则中断,音量变化过度或声音终止。
5.运动减弱型构音障碍属于锥体外系障碍表现为范围和速度受限、僵硬。言语特征:表现为单音调,重音减弱,辅音不准确,不恰当的沉默。
6.混合型构音障碍属于运动系统多重障碍,出现多运动障碍的混合或合并。言语特征:出现各种症状的混合,速度过慢,低音调,紧张窒息音,鼻音过重,音量控制障碍,不适当的音调和呼吸音、重音改变。
(二)构音障碍的治疗
根据构音器官和构音评定的结果决定治疗顺序和方法,首先是运动功能方面的训练,然后是在此基础上的构音和表达的训练,在发音的顺序上应遵循由易到难的治疗原则。一般从三个方面着手对构音障碍患者进行训练,直接对障碍的说话功能进行训练,强化和补助残留能力的训练,也可以对患者家属及改善周围环境进行指导。
治疗方法:
(1)松弛训练。通过一系列的运动使患者达到松弛状态,目的是为了降低言语肌的紧张性,因此对痉挛型构音障碍较重要。按顺序做足、腿臀松弛,胸腹背部的松弛,手与上肢的松弛,肩、颈、头的松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