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药学知识问答
16701000000024

第24章 教您识别常见中药(9)

正品鹿茸性状特征小结:(1)随着侧枝数增多,茸毛变少,棱筋骨豆逐渐增多,断面孔变大,骨化圈明显。(2)茸形粗壮、饱满、皮毛完整、毛细密、断面密布细孔、无棱筋、无骨豆者质佳。(3)茸毛稀少、有棱筋骨豆,断面孔变大者质差。(4)花鹿茸质量优于马鹿茸。

正品鹿茸片鉴别要点:(1)圆形或类圆形薄片或者破碎薄片,胶质,半透明,无角质化。直径3cm左右。(2)花鹿茸片外皮周边粗糙,红棕色或棕色;马鹿茸片外皮厚,灰黑色。(3)中间软骨细腻,蜡黄色或棕红色,有蜂窝状小孔,质地柔韧,体轻。(4)鹿茸片有轻微腥味,舔食有微微咸味。(5)茸皮不易分离。

2.混淆品驼鹿茸、驯鹿茸、狍鹿茸分别为同科动物驼鹿、驯鹿、狍的幼角。

驼鹿茸主枝呈掌状,侧枝端又分小枝,外皮灰黑色,毛灰棕色,醋密、硬长,手摸粗糙。

驯鹿茸主枝呈方形,外皮灰褐色,毛灰棕色,密,软而长,手摸柔软。

狍鹿茸外皮灰棕色、棕黄色,毛灰白色,密而长,中、下部具骨钉。

3.伪品近年来发现的假鹿茸有

(1)用鹿角冒充呈圆形和半月牙形,中部焦黄色,孔大且多破裂,有些孔内有黑褐色填塞物,外围白色,边缘角质化程度高,甚至会有齿状突起。

(2)将药厂提取过的鹿茸粉晒干,用鸡蛋清调和后用鹿皮包裹,加工成薄片,外观无蜂窝状,口尝粘舌,并能化掉;还有将酒泡或工业提取过的鹿茸片(有效成分被抽提过),除去酒味,冒充鹿茸片。茸片色淡白,茸灰色,外皮不黑,茸片粉性差,蜂窝状小孔大或破裂,无腥气,味淡,不咸。

(3)用动物皮毛(如老鼠皮)包裹其他动物骨,或骨胶、松香经切制而成,有的以猪皮包裹面粉、猪血混合物,还有用小野猫皮包裹淀粉、猪肝、骨胶、琼脂混合物再切片。或以锯末为原料,加胶捏合成花鹿茸模型,外皮裹上动物皮毛再切片。这类假鹿茸片呈类圆形片状,大小不等,较重,不易折断,断面紫棕色,无蜂窝状的细孔,有的有粗孔,外皮毛有接缝且可剥离,腥气浓。

正品鹿茸片入水不变形,加热搅拌不破碎,煮沸不软不糊。而伪品的鹿茸片入水则会软化变形,胶粘部自然脱落、变软,水溶液染色。加热搅拌有破碎现象,煮沸即成糊状。以上伪品只要仔细观察,不难区别。

四十一、教你识别真假蕲蛇

蕲蛇为贵重药材之一,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其体背有黑褐色方格形花纹、腹白色而有黑斑,故名白花蛇。古称此蛇以产于蕲州者擅名,故称蕲蛇;其有剧毒,被咬后,毒发甚速,故又名五步蛇。本品为蝰科动物五步蛇Agkistrodonacutus(Guenther)的干燥体。多于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蛇腹,除去内脏,洗净,用竹片撑开腹部,盘成圆盘状,干燥后拆除竹片。主产于浙江温州、丽水及江西、福建、湖南、广东等地。其性温,味甘、咸,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

1.正品本品卷呈圆盘状,盘径17—34cm,体长可达2m。头在中间稍向上,呈三角形而扁平,吻端向上,习称“翘鼻头”。上腭有管状毒牙,中空尖锐。背部两侧各有黑褐色与浅棕色组成的“V”形斑纹17—25个,其“V”形的两上端在背中线上相接,习称“方胜纹”,有的左右不相接,呈交错排列。腹部撑开或不撑开,灰白色,鳞片较大,有黑色类圆形的斑点,习称“连珠斑”;腹内壁黄白色,脊椎骨的棘突较高,呈刀片状上突,前后椎体下突基本同形,多为弯刀状,向后倾斜,尖端明显超过椎体后隆面。尾部骤细,末端有三角形深灰色的角质鳞片1枚。气腥,味微咸。

真品蕲蛇的鉴别要点古人总结传统鉴别特征是“翘鼻头”、“方胜纹”、“念珠斑”、“佛指甲”。这就比较准确地描述出真品的主要特征。据此鉴定准确无误。

2.伪品由于蛇的种类很多,在药材市场上,常有用蝮蛇、烙铁头、玉斑锦蛇、尖喙蛇等冒充蕲蛇药用。

(1)蝮蛇蝮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常混充蕲蛇销售。与蕲蛇有类似之处,也有不同。蝮蛇较蕲蛇粗短,体长60—80cm,头呈三角形,宽扁,颈部窄细,眼后有白色眉眼纹,有管状毒牙1对。背部灰褐色至深褐色,背鳞起棱,呈黑褐色,有交错排列的圆形、类方形的斑,有的呈波状横斑纹。外侧黑绿镶白,腹面灰黑色,散有黑白色斑。尾短。质坚韧,不易折断。气腥。

(2)烙铁头长约1m,头三角形,较窄长,颈细,似烙铁。头、背部均为小鳞片,上颌骨上仅有管牙,头顶部有倒“V”形斑纹。背鳞棱棕褐色至红褐色,在背线两侧有褐色斑纹,腹部有多数斑点。

(3)玉斑锦蛇冒充蕲蛇。玉斑锦蛇属游蛇科无毒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常卷成圆盘状,盘径12—22cm。头在中央,有三道黑斑;呈方圆形,先端较窄。体背面呈棕黑色,背中央有一行几十个黑色菱形斑,菱形斑中央及边缘黄色;腹西灰白色,左右交错排列着黑横斑。微腥。无“方胜纹”、“连珠斑”、“佛指甲”。

总之,上述几种伪品蕲蛇,有的在外形上或一部位有近似蕲蛇之处,但只要掌握蕲蛇的主要特征则不难鉴别伪品。

3.掺伪品

(1)真皮假肉以真蕲蛇的皮趁鲜剥下,贴在其他剥去皮的杂蛇身上,烘干后伪充蕲蛇。检查时注意皮、肉的紧贴程度,不难发现。

(2)掺入金属以增加重量。在鲜蕲蛇加工时,插入铁丝、铁钉等,可检查蛇头、蛇背有无异常突起。如有突起硬物,用针或金属探测器探测。

(3)掺入石块多在颈部夹杂。

(4)掺入淀粉鲜时用注射器将淀粉浆注入蛇体干燥,也有趁鲜将蛇皮剥下,用淀粉或糯米粉拌浆粘在蕲蛇背上,再将蛇皮粘上,盘成圆盘状烘干。此类蛇体,外观丰满,质地较重,但与头、尾比较,肥瘦差异较大,折断蛇身时有淀粉末散出,用碘试液检查,呈蓝或蓝黑色。如在灯下检查,可照出斑块及黑影。

四十二、教你识别真假金钱白花蛇

金钱白花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银环蛇BungarusmulticinctusBlyth的幼蛇干燥体。夏、秋二季捕捉,剖开腹部,除去内脏,擦净血迹,用乙醇浸泡处理后,盘成圆形,用竹签固定,干燥。分布在安徽、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贵州、云南等地,主产于广东,是广东著名的地产药材之一。金钱白花蛇性温,味甘、咸;有毒。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等,疗效确切。

1.正品呈圆盘状,盘径3—6cm,蛇体直径0.2—0.4cm。头盘在中间,尾细,常纳口内,口腔内上颌骨前端有毒沟牙1对,鼻间鳞2片,无颊鳞,上下唇鳞通常各为7片。背部黑色或灰黑色,有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相间,白环纹在背部宽1—2行鳞片,向腹面渐增宽,黑环纹宽3—5行鳞片,背正中明显突起一条脊棱,脊鳞扩大呈六角形,背鳞细密,通身15行,尾下鳞单行。气微腥,味微咸。

鉴别正品金钱白花蛇应掌握三点:(2)是头圆形似龟头(毒蛇三角形的居多);(2)是全体间隔有序的白色环纹45—58个,黑、白环纹不等宽;(3)是尾下鳞单行排列。尾下鳞单行是金钱白花蛇最主要的特征。

2.伪品金钱白花蛇因其疗效确切,用量大,价格高,因此市场上充斥着大量伪品。这些伪品金钱白花蛇严重影响了医院临床用药的疗效。主要伪品有以下几种。

(1)金环蛇金环蛇为眼镜蛇科动物金环蛇去除内脏的干燥全体。蛇体卷成圆盘形,盘径2—3cm,蛇头椭圆形,稍大于颈,体鳞通身15行,有的颈部16—17行,背鳞扩大成六角形,背脊显著隆起,尾末端钝圆而略扁。尾下鳞单行。头背黑色,有“∧”形黄纹斜达颈侧。躯干及尾部有黑黄相间的宽环纹环绕周身,两者的宽度大致相等,约为3—5枚鳞片,黄环纹约20—28个。腹部色较淡,气微腥,味微咸。另外有用金环蛇皮肉切成条状,接上普通蛇蛇头,盘成圆盘,伪充金钱白花蛇。伪充品蛇头大,可分离,背部黄环纹稀疏,数量少,体鳞大,无尾。

(2)黑背白环蛇黑背白环蛇为游蛇科黑背白环蛇除去内脏的干燥全体。头与颈区分不明显,鼻间鳞2片,颊鳞1片,入眶,背鳞不扩大,不成六角形。背部没有隆起的脊。背鳞15—17行,尾下鳞双行。市场此类伪品较多。

(3)赤链蛇赤链蛇为游蛇科动物赤链蛇除去内脏的干燥体。盘成圆盘,盘径3—3.5cm,蛇头长椭圆形,前部黄棕色,后部黄白色,蛇头盘在中间,颊鳞常入眶,尾端细,纳于蛇口中。背脊平滑,体背黑色,有60个以上红色横斑。尾下鳞双行。

(4)水赤链游蛇又名水蛇,为游蛇科动物水赤链游蛇的干燥体。通身具多数黑色横环纹,42—60,腹间环纹呈类桔红色。尾短。鼻间鳞1片。额鳞1片,上唇鳞7—8片,通常仅第4片入眶;眼前鳞1片,前端极窄,鼻孔近于背侧。眼后鳞2片;体背面呈橄榄色或青灰色,纵列有多数小黑点。头后至颈部背面中线有黑纵线一条。体鳞最外侧1行带黑色,第二、三行为白色或橙黄色。腹面黄色。

(5)银环蛇加工伪充有用银环蛇成体蛇切成条状,另接上幼蛇的蛇头,然后盘成圆形,伪充金钱白花蛇。此伪品特征:蛇头与蛇身可分离,背部白横纹稀疏,数量不足45—58个,体鳞大,无尾和黄白腹部。有用银环蛇的尾部,切一小段,接上另一种蛇头后,盘成圆盘伪充的。其区别是蛇头与蛇身的大小不一致,头部大,颈部缩小,并可分离,有腹部和尾部。

(6)普通幼蛇涂色伪制盘成圆盘状,盘径约3cm,蛇头较大,椭圆形,蛇头系人为接插的,与蛇颈大小不相吻合,与躯干可分离,背部有人工涂色加工的黑白相间环纹,鳞片平滑,具光泽,腹部鳞片白色,或淡黄白色,较大,易脱落,有尾部,不纳于蛇口中。

仔细观察,环纹横宽窄间距不一,可看出涂色痕迹,水浸易剥落或褪掉。如见到白色环纹明显不规则或形态呆板,超过2片鳞宽且有部分脱落,有的鳞片平滑,具光泽,则鉴别为其他幼蛇涂上了白色环纹的伪品。

(7)普通蛇体切条加幼蛇头伪制用竹片撑成圆盘状,盘径约2.6cm。蛇头椭圆形,红棕色或黄棕色,系人工接插的蛇头,与躯干可分离,腹部与背部区别不明显,无黑白相间的环纹,鳞片较大,白色或黄白色,间有棕色鳞片,鳞片易脱落,缺尾部。

用水将检品泡软,除去支撑的竹签,将蛇体展开观察,若见蛇头与蛇尾分开,蛇体两端有明显截断的痕迹,则可判断其为金钱白花蛇的伪制品。

(8)另有一种掺伪品是将已煎煮过的金钱白花蛇掺入商品中,其特征为:圆盘较松,全体皆被药汁染成黄棕色,腹部及白色环纹处尤为明显,鳞片大多脱落,唯腹部尚存少许,因受热后,鳞片卷曲不平,质地坚脆,易断。以上鉴别特征较明显,可区别。

综上所述,一些伪充品的蛇与金钱白花蛇的性状鉴别点主要在于黑白相间的环纹数目及是否有序排列以及尾下鳞是否单行。而一些拼接品、掺伪品一般在颜色、鳞片的大小变化以及衔接等方面都不太自然,仔细观察,不难发现。

四十三、教你识别真假蛤蚧

有关蛤蚧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开通本草》,是一种名贵的动物类中药,为壁虎科动物蛤蚧GekkogeckoLinnaeus的干燥体。全年均可捕捉,除去内脏,拭净,用竹片撑开,使全体扁平顺直,低温干燥。主产于广西南宁、百色等地区。云南、广东、福建、台湾等省均有分布。此外,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亦有分布。性平,味咸。归肺、肾经。具有补肺益肾,纳气定喘,助阳益精功效。用于肺肾不足,虚喘气促,劳嗽咳血,阳萎,遗精等证。

1.正品呈扁片状,头颈部及躯干部长9—18cm,,头颈部约占三分之一,腹背部宽6—11cm,尾长6—12cm。头略呈扁三角状,两眼多凹陷成窟窿,口内有细齿,生于颚的边缘,无异型大齿。吻部半圆形,吻鳞不切鼻孔,与鼻鳞相连,上鼻鳞左右各1片,上唇鳞12—14对,下唇鳞(包括颏鳞)21片。腹背部呈椭圆形,腹薄。背部呈灰黑色或银灰色,有黄白色、灰绿色或橙红色斑点散在或密集成不显著的斑纹,脊椎骨和两侧肋骨突起。四足均具5趾;趾间仅具蹼迹,足趾底有吸盘。尾细而坚实,微现骨节,与背部颜色相同,有6—7个明显的银灰色环带,有的再生尾较原生尾短,且银灰色环带不明显。全身密被圆形或多角形微有光泽的细鳞,气腥,味微咸。

蛤蚧真品鉴别应掌握五点:(1)是成品多为类圆方形扁平状,长9—18cm,尾长6—12cm;(2)是全体密披圆形或多角形微具光泽鳞片,背部可见散在橙红色斑点,背与腹部鳞片近等大;;(3)是头略呈三角形,两眼凹陷成窟窿;牙生于颚边,无大牙;(4)是足均具5趾有“吸盘”;(5)是尾细长,有数条深浅相间环纹。如果牙生于颚内,有大牙;背部鳞片远比腹部鳞片细小;足无吸盘则是伪蛤蚧。

2.伪品随着人们养生观念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转向蛤蚧,但是由于蛤蚧来源较少,价格昂贵,所以在市场上常常出现伪品。其伪品种类很多,常见的有同科的壁虎、多疣壁虎、无蹼壁虎;鬣蜥科的喜山鬣蜥、蜡皮蜥;马鬃蛇科的马鬃蛇;蝾螈科的中国孽螈、红瘰疣螈等,市场极为混乱。因此蛤蚧的进行鉴别分析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具有深远意义。

(1)壁虎干燥体亦称为小蛤蚧,提醒与蛤蚧相似,但形体较小,长约7—9cm,尾部占全长的大部分,约5—8cm。吻鳞切鼻孔。背部呈褐色,粒鳞微小,覆以细小疣鳞,生活时尾易断。

(2)多疣壁虎俗称小蛤蚧,全长20cm以下,无眼睑,吻鳞切鼻孔,鳞片细小如蛤蚧,背部覆以不规则疣鳞,生活时尾易断。

(3)蜡皮蜥属鬣蜥科,其干燥体俗称为红点蛤蚧。全长约40cm,尾长约为两倍体长,有眼睑,鳞片细小,体表无疣鳞。背部呈黑色,有橘红色圆形斑点,体两侧有条形橘红色斑纹,指、趾狭长而细,均具爪。

(4)喜山鬣晰鬣晰科动物喜山鬣晰除去内脏的干燥体,俗称西藏蛤蚧。全长约35cm,尾长大于体长,有眼睑,吻鳞不与鼻孔相切,口中有大齿。背脊有几行大鳞,四肢及尾部鳞片具有棱,指趾细长呈圆柱形,均有爪,足底无吸盘,足间无蹼迹。

(5)红瘰疣螈蝾螈科动物红瘰疣螈去或未去内脏的干燥体。全体呈条形,长13—19cm,其中尾长约7cm。头近似圆形,较大而扁,头顶部有倒“u”字形棱,中间陷下,无吻鳞。体表无鳞片覆盖,身体两侧有瘰疣,覆以密集的疣粒。足具4指5趾,趾间无蹼,足底无吸盘。尾侧扁而弯曲。

(6)山溪鲵小鲵科动物山溪鲵去除内脏后的干燥体。呈长条状,体形略扁,通体呈棕褐色或黑褐色,微有光泽;腹部色稍淡,体长与尾长略相等,具短小四肢、前、后肢均具四趾,后肢比前肢长大。全身无鳞,气腥,味咸。

(7)石龙子石龙子科动物中国石龙子的去除内脏干燥体。条形,头颈及躯干长约9cm。头部钝圆,有鼻鳞、无后鼻鳞,鼻孔介于两枚鼻鳞间;背部深褐色,鳞片平滑,正中两行鳞片与背侧其余鳞片等大或略大;腹面黄白色。

综合以上所述,蛤蚧的真伪鉴别主要利用原动物及性状特征,包括蛤蚧的长度、头部、吻鳞、眼睑、鳞片、背腹部、指趾、尾及其他特征,为更直观,下面列表作以总结。

四十四、教你识别真假鸡内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