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中药学知识问答
16701000000048

第48章 中药不良反应(6)

1.普及中草药基础知识消除“中药没有毒性和不良反应”的世俗观念,督促临床工作者及患者合理使用,充分认识中药;对易引起误服、误食的有毒中药应准确阐明其毒性,防止中毒事件的发生。特别对关木通及含有马兜铃酸一类成分的药物,对肾损害大的药物,要引起我们的警觉。

2.规范用药

(1)国内著名肾脏病专家叶任高教授曾指出:中医药相对较安全,除《药典》注明有毒性的个别药物外,一般中药只要按《药典》规定剂量用药且服用不超过3个月,至今鲜见有致肾毒性的报道。

(2)对有蓄积中毒可能的药物,应采用小量与间断服用的方法,减少积蓄中毒的可能。

(3)部分中草药有其特殊的煎煮要求,如生半夏先煎、朱砂冲服、肉桂后下等,煎煮器具最好是用陶瓷器具。

3.消除药源污染在中药产区,一方面要十分注意环境保护,另一方面,农药不能使用过多,对于生蜂蜜的应用,要十分谨慎,因为蜜源有可能来自雷公藤等有毒植物之花。

4.严格控制药物质量我国中草药的品种繁多,产地不一,中药厂家在采集、生产、加工、保管、存储等各个环节中,要严格把关,全面符合质量标准。坚决杜绝伪劣品种,是避免发生肾损害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传统的中药都是天然土生土长,我们现在的人工种植和搬迁,很容易改变中药的质地,需要有一整套的科学的经营和管理办法。一切都要围绕着中草药的质量保证,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和实践。

5.过敏体质合理用药对于这部分患者,医生在用药过程中,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不适宜重复使用曾经引起过敏的药物,特别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性别、生理状态,慎用有毒药物。对于老人、孕妇、儿童的用药,医生要慎之又慎。

总之,肾作为体内最重要的排泄器官,对肾毒性药物高度敏感,因此,建议服用含肾毒性中药的患者定期检查肾功能,利用西医检验方法来保证中药治疗效果的安全性。一旦发现肾损害,要及时处理,严重者立即进行血液静化治疗,避免病情恶化。

三十一、中药致肾损害的临床表现

中药肾脏损害的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常常先有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等,这是因为患者肾功能下降,导致机体代谢产生的毒素不能完全排出而在体内积聚引起的。有部分病人可有全身过敏的表现,如皮疹、发热等。以肾功能衰竭者为多见。按病情进展快慢可分为急性肾功能衰竭和渐进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在服用中药后较短时间内(一般为一两天至数周)发生,很快出现氮质血症、少尿,甚至无尿。但也有部分患者无尿量减少。病理表现为急性肾小管坏死,也可为急性间质性肾炎,预后一般较好,及时停药并给予支持对症治疗常可恢复。但也有少数重症者死亡。渐进性肾功能衰竭起病可以表现为类似急性肾功能衰竭,但多数起病缓慢且隐匿,病变均呈进行性发展,往往数月至数年内进人终末期肾功能衰竭。病理多表现为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病变较难逆转。此外,中药导致肾损害还可以表现为肾小管疾病,如肾小管酸中毒、范可尼(Fanconi)综合征及尿崩症等。少数患者还可以表现为肾小球肾炎。

三十二、中药过敏有哪些症状

由于环境污染加剧及遗传因素等原因导致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人类不仅是对西药有过敏问题,而且对于使用中药甚至食物均有可能出现过敏。中药过敏往往与用法、用量关系不大,而与个体差异有关。中药煎剂、中成药以及外用药、肌内注射剂、静脉注射剂,均可引起过敏反应。但中药中以注射剂尤其是静脉注射剂引起的过敏反应为多见,且往往比较严重,应特别引起重视。中药引起的过敏反应主要由以下几种表现。

1.皮肤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荨麻疹、猩红热样皮疹、麻疹样皮疹、多形红斑、湿疹样皮疹。常见的致敏中药为:煎服蒲公英、熟地黄、木香、砂仁、金钱草、瓦楞子、土鳖虫、天竺黄等;冲服的有生蜈蚣粉;口服的有复方丹参片、牛黄解毒丸(片)犀黄丸、回天再造丸、六味地黄丸、小活络丹等;外敷的有五虎丹或石膏粉;肌肉注射的有板蓝根、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等。

2.全身过敏反应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胸闷气短、血压下降等,严重者可致心律失常、溶血反应,也可以引起血管神经性水肿、哮喘等症状,甚至出现休克。若抢救不及时,后果则不堪设想。容易引起此类过敏反应的药物有:口服的牛黄解毒丸;肌肉注射的板蓝根、穿心莲、柴胡;静脉滴注的复方丹参注射液、清开灵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等。全身过敏反应主要出现在中药注射液,并且症状较重。

3.局部过敏反应如口服六神丸、枇杷膏,可以引起喉头水肿。

为了预防中药过敏,在购买药物前,应详细了解药物成分、性能及可能发生的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用药时,要遵医嘱对症用药,切不可自行其是,擅自加大剂量。用外敷药时,还要注意用药方法,先从小片试验,观察24小时后,再扩大使用面积。如果在用药时出现过敏反应,应当立即停药,马上采取抗过敏治疗措施。症状轻微者,可服用抗组织膀药如苯海拉明、扑尔敏、非那根和钙剂;症状较重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如强的松、边塞米松等。另外,中药注射液过敏反应发生率较高,症状较为严重,建议不要在家中用药,应该去医院输液,密切观察不良反应。

三十三、哪些中药会导致过敏反应?

有人统计文献资料发现可致敏的中草药有100多种,可引起过敏反应的常见动物类中药有白僵蚕、水蛭、地龙、蜂乳、乌贼骨、蟾蜍等;植物类中药有鱼腥草、穿心莲、板蓝根、番泻叶、丹参、红花、大黄、山豆根、三七、乳香、人参、紫草、葛根、辛荑、苍耳子、大青叶、川贝、鸦胆子、胖大海、熟地、柴胡等;矿物类中药有冰片、雄黄、石膏等。还有一类过敏与中药的光敏性有关,如补骨脂、白芷、天竺黄、荆芥、防风、沙参等,这一类中药具有光敏性,患者服用后对光敏感性增加,可能出现日光性皮炎等,在临床应用中也应该注意。

另有资料统计认为,单味中药过敏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为:三七、天花粉、水蛭、乳香、没药、鸦胆子、雷公藤、番泻叶、蜈蚣等。

中成药及复方制剂过敏反应发生频率较高的为:清开灵注射液、复方丹参注射液、双黄连注射液、清热解毒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银黄注射液、肝炎灵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正天丸、六神丸、牛黄上清丸、华伦再造丸、跌打丸、三九胃泰、牛黄解毒片、新复方大青叶片、霍香正气水、正红花油、白敬宇眼膏等。

三十四、乌头碱类中药中毒的表现

乌头类药物均含乌头碱,对心脏毒性大。其中以雪上一枝蒿毒性最剧烈,其毒性是川乌、草乌毒性的几十倍。草乌的毒性大于川乌,附子为川乌的子根加工品,其毒性小于川乌。附子药用有三种规格,盐附子毒性大于蒸制过的黑附片、白附片。

乌头碱主要引起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症状体征,其中以血管系统的症状最为严重,常危及生命。在神经方面,先兴奋后麻痹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其次是先兴奋后麻痹胆碱能神经和呼吸中枢,最后则由于呼吸麻痹、中枢抑制而死亡。在心脏方面,由于乌头碱强烈兴奋迷走神经,引起窦房结抑制,使心肌内异位节律点兴奋性增加,产生各种心律失常,以室性心律失常最常见,其次为窦性心动过缓、房室传导阻滞等。乌头碱可抑制血管运动中枢,使血压下降,甚至抽搐、昏迷等。

1.乌头碱中毒的诊断要点

(1)有服乌头碱类中药或草药的病史。

(2)中毒的临床表现。(1)神经系统症状:先有皮肤粘膜异常感觉。继而口、舌及全身麻木,紧束感。可有头痛、头晕、耳鸣、复视。重者四肢肌肉僵直、阵发性抽搐、意识不清甚至昏迷。(2)消化系统症状:迷走神经兴奋,表现为恶心、呕吐、流涎、腹痛或腹泻,少数可有血样便,里急后重。(3)循环系统症状:心悸、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厥冷、血压下降、出冷汗、心动过速和各种心律失常。严重者心跳呼吸停止,表现为急性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

2.中毒原因

(1)煎煮时间太短乌头类入煎剂,一般要求久煎,即煎煮1小时以上,可减低其毒性。乌头类药物含有毒性大的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化学性质不稳定,经加热、水煮后,易水解成毒性较小的单酯型乌头原碱,乌头原碱的毒性只有乌头碱的1/200—1/500。由于病者忘记医嘱,或中药调剂人员交代不清,或病者煎药嫌麻烦等,以至煎煮此类药物时间太短,服后出现中毒。

(2)用药过量《中国药典》规定川乌、草乌常用量是1—3g,附子3—10g,最大可用30g,而某些高等院校中药学教材上记载的川乌、草乌用量比《中国药典》大1—3倍,开方医生或使用者超量,出现中毒。用药时间过长也易出现中毒。长期服用含乌头类的中药汤剂和中成药,易蓄积中毒。

(3)配伍不当川乌、草乌、附子化学成分相似,如果川乌、草乌、附子同用,易中毒。

(4)药物炮制不当乌头类内服禁止生用,生用则多指外用。因而要求正确炮制,如炮制未达到合格要求,易引起中毒反应。

(5)服药时间不当药代动力学研究表明,等量的乌头类药品在不同时间服用,测其乌头碱的在体内的血液浓度有显著差异,上午高于下午,中午最高,晚上则最低。故服用乌头类的中药,下午、晚上较为安全,中午服用则增加其中毒机率。

三十五、乌头碱类中药中毒的解救措施

乌头碱是附子、川芎、草乌、一枝蒿、落地金钱、搜山虎等乌头类植物所含有毒成分,口服0.2mg即可中毒,口服3—4mg即可致死,其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律失常和呼吸衰竭。因此,服用此类药物时不宜饮酒,以免加重中毒。

乌头碱类中药中毒轻者停药后可自行缓解,中毒较重者需要进行急救处理。抢救措施包括催吐、洗胃、导泻、补液。

1.西医治疗措施

(1)立即停止使用含乌头碱类药物。

(2)早期应即刻催吐、洗胃及导泻。食入4—6小时内者应立即洗胃,可选用0.5%—1%鞣酸液,或以浓茶替代,亦可在洗胃前注入活性炭吸附毒物后再洗胃,或用1:5000高锰酸钾液洗胃;洗胃后注入硫酸钠或硫酸镁溶液导泻,也可用2%的盐水高位结肠灌洗。

(3)大量补液,加速毒物排泄。50%葡萄糖溶注液,60ml加维生素Clg,静脉注射,以氧化并加速毒物的排泄。

(4)对心跳缓慢、心律失常者可应用阿托品。皮下、肌内或必要时静脉注射,每次0.5mg—2mg,4—6小时可重复注射,重者可用阿托品0.5mg—1mg加入葡萄糖溶液中缓慢静脉注射,直至恢复正常窦性心律。国内临床经验:应用大剂量阿托品治疗乌头类药物中毒,不但可迅速减轻症状,心脏异位节律也能迅速消失,恢复正常窦性心律。

(5)严密监护。心电监护直至恢复正常窦性心律,有心律失常及时处理;注意体温、血压、呼吸,有呼吸中枢抑制时,立即给予呼吸中枢兴奋剂。

(6)对症与支持治疗。吸氧,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压突然下降可给予升压药;呼吸抑制、心力衰竭、抽搐或心搏骤停等均可采取相应措施治疗。

2.中医治疗

(1)黑大豆30g、黄连10g,水煎服。

(2)生姜120g、甘草15g或绿豆120g、甘草60g,煎服。

(3)独参汤或参附汤,煎服。

(4)生脉散,煎服。

(5)苦参30g,水煎服,对乌头碱所致的心律不齐有纠正作用。

(6)银花、甘草、生姜各15g,水煎服。

由于人们对中药的毒副作用认识不足,而且通常认为中药为天然药物,其毒副作用发生率和严重程度均低于西药,有时为提高疗效,擅自加大药量。服用了剂量、成分不清的药物,中毒后往往又由于各种原因而易被忽略或被延误诊治,极易造成中毒死亡,因此应重视中药中毒,不仅要采取常规的解毒治疗措施,而且必须进行心电监护,特别是对乌头碱中毒的青壮年患者,不论中毒程度轻重,都应常规心电监护至少4h,有条件者可进行血液过滤或血液透析治疗。同时要加强对乌头类毒性中药的用药宣传教育,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内服药一定要用炮制品,禁用生药,严格防止超量使用、长期使用,防止滥用,切忌与酒同服,以免增加吸收。

三十六、哪些中药含有乌头碱类成分?

含有乌头碱的中药材主要有乌头、附子、草乌、雪上一枝篙、关白附、落地金钱、血乌、铁棒锤等。

含乌头类(川乌、草乌、附子)药物的中成药约有100余种。主要分布在补阳药、祛寒止痛等类中成药中,如海马补肾丸、大活络丹、健步壮骨丸、强力天麻杜仲胶囊、木瓜丸、痹通药酒、长春红药片、创伤散、跌打风湿药酒、二仙丸、风湿骨痛丸、风湿寒痛片、风湿酒、复方蛤青片、复方夏天无片、复方小活络丸、复方羊角胶囊、骨刺丸、骨刺消痛液、固肾定喘丸、寒热痹胶囊、寒湿痹颗粒、和合丸、回天再造丸、活心丸、活血舒筋配、济生肾气丸、接骨片、筋骨疼痛酒、救急散、橘核病气丸、灵仙跌打片、女宝胶囊、盘龙七片、前列舒丸、人参再造丸、参桂理中丸、参茸黑锡丸、参茸酒、参茸木瓜药酒、参茸三鞭丸、参茸壮骨丸、参茸追风酒、参三七伤药散(片)参赓活络丸、肾炎温阳片、疏风再造丸、舒筋活络丸、四逆汤、痰饮丸、通痹片、透骨镇风丸、厄痹颗粒、温经丸、温脾止泻丸、温胃舒胶囊(颗粒)乌梅丸、五加皮酒、消肿片、小儿泄泻停颗粒、小金丸、肖金丹(丸)心宝丸、雪莲药酒、血宝胶囊、腰息痛胶囊、腰椎痹痛丸、益肾灵颗粒、益心丸、右归丸、玉龙油、愈风丹、云南红药胶囊、止痛风湿丸、中风再造丸、中华跌打丸(酒)壮骨木瓜丸、壮骨追风酒、追风活络酒、追风透骨丸等;以及处方名中已含附子的成药,如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附桂骨痛片、参附强心丸等。

三十七、马钱子类药物中毒的表现

马钱子含番木鳖碱(即士的宁)及马钱子碱,毒性大。由于马钱子的最佳有效量与轻度中毒量非常接近,安全范围小,所以应从小剂量开始给药,并注意用药监护。嘱咐患者注意按照医嘱用药,不能随意加大剂量。

马钱子中毒最初出现头痛、头晕、舌麻、口唇发紧、烦躁、呼吸增强、肌肉抽筋感,下咽困难,呼吸加重,瞳孔缩小、胸部胀闷、呼吸不畅,全身发紧,然后伸肌与屈肌同时作极度收缩、对听、视、味、感觉等过度敏感,继而发生典型的惊厥症状,最后呼吸肌强直窒息而死。

三十八、马钱子类药物中毒的解救措施

1.停服含马钱子的药物,使中毒者静卧暗室,保持安静,避免声音、光线等刺激。

2.可使用镇静剂制止惊厥。如吸入乙醚作轻度麻醉,或选用中效、短效巴比妥类药物缓慢静脉注射,以迅速制止惊厥。也可使用10%水合氯醛保留灌肠或其他镇惊剂,如氯丙嗓、地西浮等。

3.应予吸氧。

4.惊厥停止后可选用1:5000高锰酸钾、1:250的碘配水稀释液等解毒剂洗胃。

5.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等以促进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