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等不易消化及辛辣与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一般来说,服用清内热的中药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服温中类药治疗“寒症”时,应禁食生冷食物;哮喘、过敏性疾病的患者,应少吃“发食”,如鸡、羊、猪头肉、鱼、虾、蟹等;水肿病人应少食咸性食物;皮肤病及疮疖病人应忌食虾、鱼、羊肉等。单味中药与食物的配伍禁忌在中医学文献中亦有大量的记载,如甘草、桔梗、乌梅忌猪肉;薄荷忌鳖肉;茯苓忌醋;蜂蜜忌生葱;天门冬忌鲤鱼;白术忌大蒜、桃、李等。
十七、吃中药时喝茶宜与忌
一般情况下服中药与饮茶并不矛盾,只要两者间隔半小时左右即可。不过,也有极个别的可用茶水的。比如,有一剂治偏正头痛的名方,叫“川芎茶调散”,就是用清茶送服药末或煎汤与茶服的,目的是利用茶的苦寒之性,清上降下以利血行,从而达到熄风止痛的作用,但如无特别注释,喝中药时切勿与茶同服。
而不宜饮茶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1.当治疗胃肠病变时,尤其活动性消化道溃疡患者,在服药期间不宜饮茶,更不宜饮浓茶。因为浓茶中咖啡因含量高,而咖啡因能增强胃分泌,影响溃疡的愈合。
2.服宁心安神药时不宜饮茶,因为茶中的咖啡因能兴奋大脑皮层,从而拮抗安神药的疗效,达不到治疗目的。
3.服滋补中药时不宜饮茶,茶叶中的鞣酸具有收敛作用,会妨碍人体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同时茶中的鞣质与药物中的有效成分作用,会减弱补益作用。因而在服用党参、黄芪、山药等补养药时,饮用茶水,特别是饮用浓茶会降低药效。
4.茶叶中所含的大量鞣酸很容易与生物碱发生不溶的沉淀,从而使药不能吸收发挥不了作用。而很多中药的有效成分都是生物碱,如麻黄含有麻黄碱和伪麻黄碱,黄连与黄柏都含有小檗碱,百部含有百部碱、其他如延胡索、大蓟、小蓟、川牛膝、曼陀罗等的有效成分也主要是生物碱。因此,这些药的煎液和茶水同服,就会发生沉淀而影响药效的发挥。
十八、中药泡茶不宜常服
近年来,中草药当茶饮也成为一种时尚,但是药学专家提醒人们,有些干花、中草药当茶饮用对身体并无大碍,但有些却不宜饮用。
如胖大海是纯粹的中药,只适于风热邪毒侵犯咽喉所致的音哑,因声带小结、声带闭合不全或烟酒过度引起的嘶哑,用胖大海无效。而且,饮用胖大海会产生大便稀薄、胸闷等副作用,特别是老年人突然失音及脾虚者更应慎用。
决明子虽然有降血脂的作用,但同时可引起腹泻,长期饮用对身体不利。
甘草长期服用会引起血压升高。虽然甘草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等功效,但长期服用能引起水肿和血压升高。
银杏叶含有毒成分,用其泡茶可引起阵发性痉挛、神经麻痹、过敏和其他副作用。银杏叶有毒,不可泡茶饮用。
干花泡茶,也不是绝对安全,如饮用野菊花茶后少数人出现胃部不适、胃纳欠佳、肠鸣、便溏等消化道反应,脾胃虚寒者、孕妇不宜。专家指出,不要将干花、中草药当补品饮用。另外,无论剂量过大还是服用时间过长,都可能发生毒副作用。正在服用西药的患者饮用中草药茶更应注意,因为不适当地与西药联用可能对身体造成伤害。
十九、煲汤注意药材特性
从医学角度来看,煲汤的药料也有寒热之分,如土茯苓煲龟属于养阴清热祛湿之用,其性偏凉,不适合虚寒体质的人服用。又如不少家庭用西洋参、鹿茸等煲汤,一家大小都饮用,若家庭中均为成年人问题不大,西洋参有补气生津之用,鹿茸可补肾强筋健骨,但若家中有未成年人尤其是幼儿则不适合,因西洋参含有多种人参皂甙,鹿茸除含有多种氨基酸外,还含有雌激素、雄激素等,对人体有强壮和性激素样作用。在动物实验中发现鹿茸有促进幼龄动物体重增长和子宫发育之功,若作为饮食常用,有促进儿童性早熟之虑。故煲汤选用药材也要分清寒热虚实,方能有助于身体健康。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煲汤药物,现简单介绍各自药性,希望对读者有所裨益:
1.淮山药、芡实:二药性平味甘,有健脾益肾去湿作用,煲汤时可少佐陈皮以行气,其用量为15—30克,适用于脾胃稍虚、大便软或偏烂者。
2.沙参、玉竹:味甘性平偏寒,有滋阴润肺养胃作用,适用于阴虚体质大便偏干,或有少许咳嗽、口干者,用量为15—20克。
3.龙眼肉、百合:龙眼肉性温味甘,有补心脾益气血之功;百合甘微寒,有清心安神润肺止咳作用,二药配伍煲汤适用于病久体虚、失眠健忘者。龙眼肉可用10—15克,百合则可用量稍大5—30克。
4.石斛、枸杞:石斛属甘微寒,有养胃生津明目之用;枸杞其性甘平,滋肾补骨明目,适用于久病体虚或肝肾阴虚,而见口燥咽干、头晕目眩、眼涩、腰膝酸软等。枸杞子用10—15克,石斛15—20克。
5.罗汉果、甜杏仁:罗汉果其性甘凉,清热润肺止咳通便;甜杏仁又称南杏,其性苦微温,有小毒,滋润养肺通便。适用于阴虚肺热、咳嗽、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者。罗汉果用15—30克,或1—2枚。甜杏仁有小毒,用量为3—6克。
6.玉米须、赤小豆:玉米须甘淡平,利水消肿、清肝胆湿热;赤小豆性味甘酸平,有利湿消肿之用。适用湿热证之脘腹胀满,纳减尿少或水肿等。玉米须可用20—30克。
以上药材可加入排骨、瘦肉或鱼适量煲汤,避免用脊骨与长骨,以免油脂较多于健康不利。
二十、体质偏热别吃冬虫夏草
冬虫夏草实质是一种真菌——麦角菌科冬虫夏草菌。之所以称为“冬虫夏草”,是因为其生产过程。蝙蝠蛾为繁衍后代,会在土壤中产卵,卵随后变成幼虫。冬虫夏草菌会侵入幼虫体内,吸收其营养,并不断繁殖,致使幼虫体内充满菌丝而死,这便是“冬虫”。次年夏天,冬虫夏草菌在幼虫头部长出一株4—10cm高的紫红色小草,这便是“夏草”。“夏草”冒出地面,被采挖、晾干,就变成平时见到的样子。
冬虫夏草适用于肺肾两虚、精气不足、咳嗽气短、自汗盗汗、腰膝酸软、阳痿遗精、劳咳痰血等病症。由于其药性温和,与其他滋补品相比,具有更广泛的药用和食用性,是年老体弱、病后体衰、产后体虚者的调补药食佳品。比如,肾衰、接受放化疗的肿瘤患者,或刚做完手术的患者可以每天吃一两颗冬虫夏草。建议用冬虫夏草泡茶,每天喝上几杯,等到冬虫夏草泡软以后,可以嚼了咽下去。
但冬虫夏草毕竟是补药,不适合所有人群,体质偏热者最好别吃。现代人饮食多油腻,常常大鱼大肉,不少人体内痰热,积蓄的代谢产物排不出去。由于工作压力大、感觉疲劳,他们经常会吃点冬虫夏草进补。但疲劳未必是体虚的表现。除病后、产后等原因明确的体虚者,其他人要吃冬虫夏草,最好先到医院咨询医生。如果盲目进补,可能上火,过量服用还会导致心慌气短、烦躁、面部红斑及四肢浮肿等症。
冬虫夏草只产于青海、西藏、四川、云南、贵州和甘肃,尤为珍贵。目前,市场上假冒的冬虫夏草不少,购买冬虫夏草最好去正规药店,一般可参照以下5个标准:
一是形体完整,丰满肥大。冬虫夏草形体似蚕。长约3—5cm,粗约0.3—0.8cm。
二是观察环纹。冬虫夏草环纹粗糙明显,近头部环纹较细,共有20—0条环纹。
三是外黄亮,内色白。冬虫夏草的外表呈深黄色或黄棕色。
四是从虫足上识别。冬虫夏草全身有足8对,近头部3对,中部4对,尾部1对,中部4对最明显。
五是从头部的子实体上识别。冬虫夏草头部的子实体为深棕色,圆柱形,长4—8cm,粗0.3cm,表面有细小的纵向皱纹。
二十一、医生指导下用偏方
对民间流传的偏方、验方等要以科学的态度去对待,使用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病症要明确,偏方要实用。不要不问病情的原委,也不管偏方是否科学、合理,滥用一气。须知许多疾病表面症状似乎差不多,但实质上截然不同。如腹胀可以为许多疾病所共有,可见于胃肠疾病、胆系疾病、肝病及心功能不全等。山楂可以助消化、消除胃肠疾病引起的腹胀,却不能治疗心功能不全引起的腹胀。
2.药名要准确,用量要把握。偏方多数是流传民间经口传耳闻而来,经验成分比较多,不少药物同物异名或异物同名的现象不少,因此在药名、用法、用量、适应症等方面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定的误差;其次患者各具特点,年龄、性别、体质等也各有差异;还有偏方大多为中草药,这些药物在采集季节、炮制方法等方面也有一定讲究。因此,对其药物不能以讹传讹,不加核准,并且在用量上尤应格外注意。
3.食疗法虽好,也要注意病情变化。偏方大体分为两大类,一为纯中草药类;二为食疗药类,如杜仲炖猪腰治疗腰痛,冬虫夏草煮老鸭汤治疗阳萎,这些偏方总的说来吃些无妨,但不能很快奏效,可以辅助。而有些疾病则不然,即使在食疗中,也要密切注意病情变化,不可大意。
4.如果服用偏方时又服用其他药物,要注意偏方中的药物或食品与其他药物有无配伍禁忌或增加毒性等问题。即使没有配伍禁忌,两者服用也最好间隔1—2小时以上为宜。
总之,使用偏方一定要慎之又慎。尤其在得了久治不愈的慢性病或疑难杂症时,切忌“病急乱投医”。
二十二、中药服用有些“发物”要慎食
看中医时,大夫会嘱咐病人忌食“发物”,理由是“发物”会加重病情。那么“发物”究竟是什么,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中医认为,食物之所以能防治疾病,是由于它本身特有的性味所决定的,这就是食物的“食性”。如果不懂食性,对某些特殊体质的人或患者,食性就会诱发旧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或削弱药力,这是食物的“发性”,也就是民间所说的“发物”。多了解发物和忌口的知识,能够避免很多由饮食不当引起的不良后果。
日常发物一共分六种:
一为动火发物,能助热动火、伤津劫液,如烟、酒、葱、蒜、韭菜、油炸物等。发热口渴,大便秘结的人不宜食用,高血压者应忌口。
二为动风发物,多有升发、散气、火热之性,能使人邪毒走窜,如茄子、木耳、猪头肉、鸡蛋等。有荨麻疹、湿疹、中风等疾病者不宜吃。
三为助湿发物,多具有黏滞、肥甘滋腻之性,如糯米、醪糟、酒、大枣、肥肉、面食等。患湿热病、黄疸、痢疾等病者忌食。
四为积冷发物,多具寒凉润利之性,能伤阳生寒,影响脏腑运化,如冬瓜、四季豆、莴笋、柿子等。脾胃虚弱的人要慎食,过食会造成胃虚冷痛、肠鸣腹泻。
五为动血发物,多有活血散血之性,能动血伤络,迫血外溢,如羊肉、菠菜、烧酒等。月经过多、皮下出血、尿血等人忌食。
六为滞气发物,如大豆、芡实、芋头、薯类等。这些食物多具滞涩阻气、坚硬难化之性,积食、诸痛者不宜食。
发物之所以会导致旧病复发或加重病情,一是因为其中的动物性食物含有某些激素,如糖皮质激素,若超过生理剂量,可引起感染扩散、溃疡出血、癫痫发作等。二是其所含的异性蛋白,易成为过敏源,如海鱼、虾蟹会引起或加重荨麻疹、湿疹、牛皮癣等。三是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如葱、蒜易导致炎症伤口难以愈合。
二十三、抗病毒中药不是人人可用
临床实践表明,西药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并不好,而中药对防治此类感冒具有较好的疗效。于是,不少人就走入了另一个误区——感冒了不去医院诊治,而是自行到药店买些具有抗病毒作用的中成药服用。
感冒虽然不是疑难重症,但乱用中成药也是不科学的。目前常用的中成药如抗病毒口服液、清开灵口服液、双黄连口服液、银翘解毒片、板蓝根冲剂等,均具有清热解毒作用,只对发热重、恶寒轻的风热型感冒有效,属于风寒感冒的病人服用后则效果欠佳。抗病毒中药并非人人皆宜,更别指望抗病毒的药能包治各种感冒。一旦用药不当,还会贻误治疗,导致病情加重,甚至引起并发症。
冬末春初的感冒以咳嗽、流清涕、乏力为主要症状,部分人也有咽痛、头痛的表现,大多属于风寒型,是感受风寒引起的。患者可以服些祛风寒的药。早期症状较轻者可服:荆芥10g,防风10g,苏叶10g,生姜3—5片,桂枝10g,甘草3g。熬汤当茶饮,一天喝两三次。
感冒唇干者,注意饮食要清淡,可以吃些滋阴滋津、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莲子粥等。但也不能太寒凉,更不能喝凉茶、冷饮。
二十四、服药禁忌未必都是辛辣食物
生病服药时,特别是服用中药时,不少医生会嘱咐“禁食辛辣食物”。这让不少患者感觉难以遵从,因为如果严格禁食辛辣食物会令他们感觉没有食欲;如果吃了又怕影响治疗效果。那么服中药真的不能食用辛辣食物吗?回答这个问题前,首先要知道辛辣食物都包括哪些。
辛辣食物是指具有辛辣味道的刺激性食物。包括鲜辣椒、干辣椒、胡椒面、芥末、生葱、洋葱、生蒜、韭菜、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豆蔻、生干姜、白酒等(葱、蒜等做熟后辛辣味大减,食用禁忌可适当放宽)。
1、需要禁食辛辣食物的疾病。
热病和阴虚类疾病一定要禁食辛辣食物。中医所说的热病主要指病人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干等症状的患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实火症”或“上火了”。此时过食辛辣食物会加重内火,这对热病来说等于火上浇油,同时也能抵消清热及滋阴药物的作用,因此阴虚少津患者(常见症状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神烦气粗、尿黄便干等)也不宜多吃辛辣食物。热病和阴虚类疾病比较常见的有:
(1)皮肤疮疡及痔疮。皮肤疮疡多属病菌感染性病灶,辛辣食物极易引起炎症扩散、疔毒走窜、病情恶化。长粉刺者吃辛辣食物也会加重病情。辛辣食物还可引起肛门烧灼刺疼,增加肛裂、痔疮患者的痛苦。辛辣食物能增加肠火,以致粪便过于干硬引起便秘,并促使痔疮出血。
(2)胃肠溃疡及食管炎。过食辛辣食物会剧烈刺激胃肠黏膜,使其产生充血、水肿,甚至糜烂溃疡、蠕动加快、胃液过多分泌,从而引起胃疼,诱发或加重病症。辛辣食物刺激食管黏膜,会加重食管炎、食管溃疡。
(3)夏季中暑。夏天中暑身体本已伤阴,再食辛辣食物会进一步伤阴耗气,不利于中暑后的康复。辛辣食物会引导血液流向胃肠,使脑部血流量相对不足,会加重中暑导致的头晕、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
2、可适量食用辛辣食物的疾病。
(1)食欲不振及消化不良。辣椒不但营养丰富,还有健胃、助消化的药用功能。辣椒中所含的辣椒素能刺激舌部味觉细胞,增加食欲;能增强胃肠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增加胃黏膜血流量,加快胃黏膜代谢,发挥助消化、抑制肠内异常发酵、排除消化道中积存气体的作用。
(2)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时,用辣椒和生姜熬汤喝,可增强辛温解表药的作用,利于风寒感冒的治疗。
(3)男性性功能减退。红辣椒和生姜等辛辣食物可以有效地改善血液循环,刺激神经末梢,有利于阴茎勃起,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
二十五、服解表药后喝些温热米粥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