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每天学点实用理财学(Mbook随身读)
1682500000005

第5章 走出消费心理误区

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对所需商品有不同的要求,会出现不同的心理活动。这种消费心理活动支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不健康的我们称之为消费心理误区。为了不过那种上半月富人、下半月穷人的尴尬生活,为了望着一时冲动买回来的无用物而兴叹的事少发生,我们要学会花钱,走出消费心理误区,做个聪明的消费者。

盲从心理

中国人喜欢盲从,购物上也一样,盲目跟风是很典型的消费心理误区。很多人在购物认识和行为上会有不由自主地趋向于同多数人相一致的购买行为。

盲目追随他人购买,表面上是得到了某种利益,事实却并非如此。很多人都曾受抢购风的影响而买回一大堆东西,事后懊悔不已。消费者的合理消费决策必须立足于自身的需要,多了解商品知识,掌握市场行情,才能有效地避免从众行为导致的错误购买。

求名心理

许多人在购物时都容易有求名心理。名牌是生产者经过长期努力而获得的市场声誉,名牌代表高质量,代表较高的价格,代表着使用者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果消费者为了追求产品的质量保证,或者为了避免因自己商品知识不足而导致购物后的懊悔而选择名牌产品,那是明智的;但如果买名牌是为了炫耀阔绰,以求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则是陷入了购买名牌的误区。

求廉心理

求廉心理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其中主要原因是经济收入不太充裕和勤俭持家的传统思想,用尽可能少的经济付出求得尽可能多的回报。

所谓物美价廉,这种想法是不错的,但它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后果:一方面,在观念上求廉心理引导着消费者低水平消费、吝啬消费;另一方面,有的消费者的求廉心理走向极端,购物时永远把价格便宜放在第一位,进而发展为只要是廉价商品,不管有用没用照买不误。所以有求廉心理的消费者在市场上寻求价廉商品的同时,必须考虑商品的实用性和一定的质量保证,否则会得不偿失。

走出消费心理误区,你才能做到理智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