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民国历史大事记
17214900000127

第127章 福建事变(三)

“闽变”序幕前鼓山会议的最后决策

鼓山是福州东郊三、四十里外一座名山,十九路军将领和“闽变”几个策划人在这里开过一次决定性的秘密会议。这是“闽变”前最后一次重要会议,其中经过乃是十九路军内部最尖锐的一次斗争。

约在一九三三年十一月上旬,蒋光鼐由香港回抵福州,传达陈铭枢、李济深等所召开的香港会议的情况,决定十一月间即成立人民政府,所有参加政变人士迅即来闽集中。十一月十五日以前,李济深的旧班底主要幕僚徐景唐、张文、舒宗鎏、张酉录村、尹时中等人;陈铭枢多年罗致的搞政治、文化的一批人梅龚彬、何公敢、胡秋原、王礼锡、刘叔模、陈碧笙、程希孟、林崇墉、林植夫等(其中以具有社会民主党色彩的神州国光社同人为骨干);第三党人黄琪翔、彭泽湘、彭芳草、章伯钧、麦朝枢、郭冠杰、刘伯垂、王亚樵等;“八·一”起义将领叶挺也应蒋光鼐之约来到福州帮助策划。在十一月十七、十八日李济深、徐谦、陈友仁及冯玉祥的代表余心清等也相继到来。在这情况下,蔡廷锴分电沈光汉、毛维寿、区寿年、张炎、谭启秀等五个师长及马江要塞司令云应霖,绥署参谋长邓世增,十九路军参谋长黄强,秘书长徐名鸿等来福州开军事会议。首先由蔡廷锴宣示十九路军要革命,决心反蒋抗日,不反蒋抗日,十九路军就会被南京反动政府所消灭。同时宣布十九路军扩军计划,改称为人民革命军。提出要各师长表示政治态度,报告部队情况。征求有利于反蒋的一切意见,作好战争的准备。另外由政治部主任徐名鸿对当前国内形势作了详细报告,但各级将领还是同今年九月间在龙岩开会的情况一样死气沉沉,沈光汉、区寿年、谭启秀三人只表示回去传达作准备,军人对命令当然要服从,而毛维寿、黄强、张炎、邓世增等人面带笑容不开口,对同红军和平相处,对反对南京政府之事一无表示。蔡廷锴见他们对这样重大的事,如此轻忽,非常不满,也暗生忧虑。平日蔡廷锴带兵是非常严格的,力讲“命令之下不讲理,规定之下不通融”,所以部队才有惊人的战斗力。用在打仗的绝对服从是好的,但是而今蔡廷锴讲起了政治,而部下如此反映,等于没有灵魂一样,将何以对敌?因此使他对举行事变发生犹豫,认为非整顿将领,不足以反蒋。但积重难返,又非假以时日,则难以奏效。

在开这次会议前,十九路军掌握财务后勤负责人员邓瑞人、曾蹇等也由上海赶来,据传闻,他们在政治上不同意即行反蒋,也不同意与红军合作,似有破坏起义的企图。此外尚有已离开十九路军的老将领戴戟,最后来闽,也不同意此时发难,他对六十一师毛维寿等人尚有一定影响作用。

福建形势如箭在弦的时候,蒋介石仍对蔡廷锴存在幻想。先是在十月间,陈铭枢来闽活动时,来电一再查询陈铭枢来福建的具体活动,派飞机来福州接蔡到庐山会晤,蔡廷锴托病不能前往,婉言将飞机打发走了。几天之后,蒋介石又由庐山来电特别说明,如不能离开军中,可另派亲信代表来晤,于是为了解蒋介石对待十九路军及对待陈铭枢的企图,当时福建的前方人员选不出来,乃电令十九路军驻京办事处主任黄和春(广东梅县人,是蔡廷锴在护****讲武堂时代的老同学,相随多年,为蔡办后勤的得力助手)同陆文澜、宋子文一道往庐山见蒋介石。蒋在庐山召见黄和春之后,即着宋子文送蔡数十万元交黄和春带回。蔡廷锴得悉此情之后,知蒋介石的手段毒辣,认为当时蔡兵权在手,如蔡不同意起义,陈铭枢即无所作为。蔡廷锴随即电黄和春将款及南京全部物资全部运闽(这笔款也是蒋送十九路军的最后的一笔)。迨十一月上旬蒋介石通过陆文澜要黄再上庐山会晤,黄请示后拒绝前往。

十一月中旬(约十六、十七日),蒋介石和蔡廷锴几次通长途电话之后,并亲笔专函,又派徐康良驾飞机来福州接蔡前往南昌。

此函大意是说十九路军东征北伐以来,十余年中建树雄伟,勋绩彪炳,实党国忠勤奋斗有光荣历史的军队,岂能为一、二人之私产。值此颠危震撼之际,当必能本爱国保民之精神,而矫然有以自立,断不能以私害公,致供任何人叛党乱国之牺牲。尤不应因一、二人反复而盲从附和,举已往出死入生所造之勋绩光荣随之毁灭等语。企图挑拨离间,动摇蔡的信念。

蔡廷锴与陈铭枢虽然在行事作风上有矛盾,但是抗日、反蒋、联共三点基本上一致,而且蔡廷锴对老上级很尊敬,对十九路军的感情更是无法割舍。于是即将飞机扣留,飞行员令空军队长刘植炎看管。蒋介石这一阴谋便宣告破产。

十八日陈铭枢提议在鼓山开一次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有李济深、陈铭枢、黄琪翔、徐谦、陈友仁、李章达、蒋光鼐、蔡廷锴及各军军长、总参谋长十余人。终日开会,都是讨论成立人民政府的时间和有关修正政纲政策问题,同时讨论有关废弃青天白日党国旗与有关军事、财政等问题。在会议上主要讨论发难时间花费时间很长。陈铭枢和蔡廷锴的意见不一致。

当时陈看到蒋介石先后两次派飞机来福州接蔡,怕他变卦,强调组织政府的人员已集中,各方代表已将到齐,时间迫切刻不容缓。他一面分析发难后蒋介石在江西的“围剿”部队抽不出来,义旗挂出,西南、西北、华东、华北必然有人响应。

因蒋介石七、八年来的政治已弄得天怒人怨。一面又过高地分析十九路军力量,假使敌人以十个师的兵力来犯,十九路军一个师可以击败敌人两个师,加上红军的沿途阻击,也有战胜希望。即使失败了,我们是抗日反蒋的,失败也是光荣等语。

蔡廷锴当即反对现在发难,力主再拖一、二个月看看情况,迨明年一九三四年一月间再动。他的主要理由从军事方面来说,认为蒋介石一定要用武力解决,两广半独立形势不可能出现,因为十九路军联络了红军的关系,因此毫无和平希望。而当前部队未调整,防务未布署,财政未筹措,后方防御工事未构筑,杂牌部队未就范,内部敌人未肃清等等,引起会上七嘴八舌,议论纷纷,辩论不休。最后陈铭枢摆起老长官、老革命的架子,表示要革命就不怕牺牲,“丢那妈几大就几大,尽地一煲(粤语拼命之意),如再拖下去,不同意立刻通电的话,只好把我们送南京立功去”等语。蔡廷锴当时压制情感,不予争辩,认为事已至此,为顾全团体,明知败亡,只可同意提前发难。最后继续讨论了一系列难以兑现的政纲(这些宣言、政纲早由陈铭枢的智囊团王礼锡、胡秋原、梅龚彬、彭芳草等拟好)。蔡廷锴始终认为事变的成败在于军事,而军事主备如此疏忽,成功的希望非常小。他觉得陈铭枢这是在蛮干。

11月20日召开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

上午9时在福州体育场举行了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到会代表计广东:黄琪翔、蔡廷锴、蒋光鼐、许锡清、钟喜焯、李章达、翁照垣、蔡省渊、徐名鸿、张文、何彤、舒宗鎏、曾蹇、丘岛人、黄艮庸、潘光远、卢任侠、麦朝枢、尹翠微等;广西:李济深、朱清等;安徽:徐谦、戴戟、余心清、王亚樵、方范、章伯钧等;福建:刘继屏、何公敢、陈耀琨、林植夫、丘哲、陈碧笙、林崇墉、刘勉己、吴仲禧、葛越溪等;湖南:欧阳予倩、阮淑清、陈伟器、彭岳渔(泽湘)、陈公培等;湖北:梅龚彬、孙华辅、胡秋原、刘剑米等;江苏:罗家骥、许默生、汤西台等;浙江:陈伯璋(即陈公培)、张荔英、殷公武、李吴桢等;江西:程希孟、王礼锡、徐伟等;河北:万灿;北平:关瑞平、鲁秀英;四川:吕玉夫、刘幕冰;山东:王夫;山西:罗汉夫、彭信威等;河南:王咨清;陕西:方天中;甘肃:徐穆;新疆:高素之;西康:龚士奇;云南:尹时中;贵州:谭志贤、彭焱、胡蕴英;黑龙江:祁万钟;吉林:李培中;辽宁:张葆恩、张锡祓;察绥:方振武(姚礻是昌代);华侨:陈友仁、黄琬、李民欣、董冰如、李天敏;东北:王凤起等,共百余人。

来宾有萨镇冰暨民众团体等。

9时40分由总指挥丘国珍宣布开会。全体推举黄琪翔、徐名鸿、戴戟、方振武(姚礻是昌代)、陈耀琨、何公敢、刘剑米、章伯钧、彭岳渔、梅龚彬、李章达、钟喜焯、翁照垣、林植夫、程希孟、关楚璞、余心清等十七人为主席团。复由主席团互推黄琪翔为总主席,由黄致开会词。黄演说后,萨镇冰、李济深、余心清、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姚礻是昌、戴戟、李章达、何公敢、关楚璞、翁照垣、徐谦、陈耀琨、王凤起等相继先后演说。演说毕,由黄琪翔宣读“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人民权利宣言”,全文如下:

“中国各地之人民代表,在以蒋中正为灵魂之卖国政府公然积极勾结日本帝国主义出卖国家、残杀人民,痛民族的危亡,已至最后的关头,为救护国家、保障人权起见,乃临时集会于福州。大会一致认定中国革命之中断,与年来中国殖民地化之加深以及人民种种痛苦,皆由蒋中正媚外残民之结果。为求中国自由独立起见,大会一致作如下之基本决议:

甲、(一)中国为中华全国生产人民之民主共和国,中国最高权力属于生产的农工及共同支持社会结构的商学兵代表大会。(二)中国国家之独立为不可侵犯之最高原则。(三)全国人民不论种族、性别及职业,除背叛民族、剥削农工者外,有绝对之自由平等权。

乙、(一)为排除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打倒军阀,铲除封建残余制度,发展人民经济,实现彻底的民主解放。(二)否认一切帝国主义强制订立之不平等条约,首先实现关税自主。(三)实行计口授田,以达到农业共营、国营之目的;一切森林、矿山、河道、荒地概归国有。(四)发展民族资本,奖励工业建设,凡有关于民族生存、民生日用之重要企业,概归国营。(五)人民有劳动之权利义务,肃清军阀、官僚、豪绅、地主等寄生分子及地痞、流氓等游民分子,肉体劳动及精神劳动均受最大之保护。(六)人民有身体、居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示威、罢工之自由。(七)人民有武装保卫国家之权利义务。

丙、人民临时代表大会认为国民党政府为买办、军阀、豪绅、地主之反革命政府,且为民族最可耻之巨敌,为迅速推翻此反革命政府起见,大会更宣言:(一)否认南京国民政府。(二)号召全国反帝、反卖国政府之革命势力即组织人民革命政府,打倒以南京政府为中心之国民党系统。(三)于最短期间召集第一次全国生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解决国是。

中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1933年11月20日,自福州发。

宣读毕,即开始讨论提案。议决:

(一)中国为中华全国生产的人民之民主共和国,中国最高权力属于全国的农工及共同支持社会结构的商学兵之代表大会。

(二)中国国家之独立,为不可侵犯之最高原则。

(三)全国人民不论种族、性别及职业,除背叛民族、剥削农工者外,有绝对之自由平等权。

(四)实现农工生产人民之彻底解放。

(五)否认一切帝国主义者强制订立之不平等条约,首先实现彻底的关税自主。

(六)实行计口授田,以达到农业共营、国营之目的;一切森林、矿山、河道、荒地概归国有。

(七)发展民族资本,奖励工业建设,凡有关于民族生存、民生日用之重要企业,概归国营。

(八)人民有劳动之权利义务,肉体劳动及精神劳动均受最大之保护。

(九)人民有身体、居注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信仰、示威、罢工之自由。

(十)人民有武装保卫国家之权利义务。

(十一)立即组织人民革命政府。

(十二)于最短期间召集第一次全国生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宪法,解决国是。

会场一致通过。跟着由安徽、福建两省代表提议建立人民革命政府,请主席团接受。经过主席团会商后,由主席团主席黄琪翔宣称:大会决定无条件接受此项提案。于是把原提案宣读付表决,又一致举手通过。再由翁照垣、丘国珍展开制定的新国旗,形式为上红下蓝二横条组成,中嵌黄色五角星一颗。跟着举行升旗礼,全场向国旗致敬,礼成。各代表摄影,高呼口号后,即出发游行。

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接受了大会组织人民革命政府的提议后,11月20日晚8时,在福州绥靖公署召开主席团会议,到有黄琪翔、徐名鸿、戴戟、方振武(姚礻是昌代表)、何公敢、刘剑米、翁照垣、钟喜焯、梅龚彬、彭岳渔、李章达、程希孟、章伯钧、陈耀琨、关楚璞、余心清、林植夫等十七人。议决:接受人民代表提案,成立人民革命政府,政府委员人数为十一人;政府名称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首都设在福州。推定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戴戟、黄琪翔、徐谦、李章达、余心清(代表冯玉祥)、何公敢等十一人为人民革命政府委员,又推定李济深为主席。定于11月22日举行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典礼,政府委员及主席同时宣誓就职。

11月22日上午9时,人民革命政府中央委员会假福建省政府礼堂举行成立典礼。政府主席李济深和委员陈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戴戟、黄琪翔、徐谦、李章达、余心清、何公敢等十人同时宣誓就职。全市悬挂新国旗。由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代表梅龚彬向主席授印,李济深受印,受印后宣读誓词,签字盖章。誓词云:“余等谨接受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付托,誓以至诚努力实现人民权利宣言。谨誓。”誓毕,梅龚彬致训词,来宾殷公武、萨镇冰、沈光汉、谭启秀、丘岛人相继演说;次由李济深答词;陈铭枢、蔡廷锴又相继演说。词毕,呼口号,奏乐,散会。

人民革命政府成立以后,首先发表政府成立宣言和对外宣言,用电报拍出。人民革命政府成立宣言全文云:“全国人民、各机关、各军队及各报馆公鉴:自蒋中正凭借其御用之国民党系统及其祸国残民之武力,背叛革命,攘据政府以来,中华民族趋于危亡,全国人民生计陷于绝境。当‘九一八’事变之初,蒋即令张学良不加抵抗。十九路军于淞沪作战之际,又绝其后援。使东北三省转归沦丧,驯至一送热河,再送滦东流域,签订塘沽协定,出卖中国北部。近更同意与日本秘密订立经济协定,无异承认满洲伪国,实行降日。对东北义勇军之活动,则多方破坏;对西南请缨义军,则多严令制止。蒋氏之卖国行为,国将不国。自蒋中正当政以后,制造内战,酿成天灾,人民因之而死者,何止千百万。其幸而生存者,则欲耕无地,欲工无所;或则虽工虽耕,而仍不得一饱。反动政府对此饥寒交迫之广大群众,不特不加救济,抑且不容其自救。凡主张人民自救者,不目为反动,即指为****,罪名一出,剿杀随之,数年来人民被其残杀者不知凡几。穷蒋氏之恶,国将无民。且在蒋中正等统治之下,政治黑暗,官吏贪污,纲纪废驰,骄奢无度。此皆蒋中正等祸国残民之末节,然全国人民已莫不切齿痛恨。对于蒋氏政府之存在,已不可一日容忍;对于新政权成立之要求,已不可一日迟延。以此之故,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乃于公历1933年11月22日成立于福州,济深等同时宣誓就职。谨以最大之诚意,向全国宣布其使命:(一)求中华民族之解放,形成真正独立自由之国家。(二)消灭反革命之卖国政府,建立生产人民之政权。(三)实现国内各民族之平等权利。(四)保障一切生产人民之绝对自由平等权。(五)排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打倒军阀,铲除封建残余制度,发展国民经济,解放工农劳苦群众。以上多端,实为本革命政府之中心任务。决自成立之日起,彻底肃清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提高行政效率,实行法治精神,并领导全体公务人员,节衣缩食,刻苦耐劳,以贯彻根本之主张,树立兴国之规范。本革命政府尤愿表示其为和平而奋斗之决心。国民党政府之亡国政策,既扰乱世界之和平,本革命政府为保障世界及中国之和平起见,不得不坚决反对此亡国残民之政策。希望全国人民及各政治集团与各军队,深切了解本革命政府之使命及保障和平之决心,一致奋起,拥护革命政府,与蒋中正御用之国民党卖国政府作殊死战,以实现中华民族之最高理想。谨此布闻,诸希亮鉴。人民革命政府委员李济深、陈铭枢、陈友仁、蒋光鼐、蔡廷锴、戴戟、黄琪翔、徐谦、李章达、余心清、何公敢。中华共和国元年11月22日。

对外宣言要点:反对亲日、亲英美政策,认为不适宜;中国真正的权力,必须建立在民族基础之上。最后警告列强,勿与南京政府借款,无论金钱、商品、军器。声明以后,任何该种借款,全盘加以否认。

福建事变(三)X

中华共和国国旗

发表了人民政纲-最低纲领十八条,全文如下:“中国之社会,系在帝国主义者统治之下半封建的社会。

中国革命之最大目的,在消灭帝国主义在华之宰割;同时扫除一切封建势力,以树立完全代表人民权利之政府,并须立即实现如下之最低纲领:

一、废除不平等条约,与各国重定双方平等互惠之条件。

二、外资经营及外人管理之企业与文化事业,有违害中华民族利益者,得制裁没收之。

三、整理新旧外债,凡祸国之政治借款,绝对否认;其他则应分别予以有条件的偿还。

四、实行对外贸易统制。

五、厉行关税自主。

六、开放政权,凡依附帝国主义及军阀之反革命分子,不赋予政治上之一切权利。

七、中华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得自由联合革命,确认民族自决。

八、确定人民身体、居注言论、集会、结社、罢工、示威、出版绝对自由。

九、实行普选。

十、废止一切苛捐杂税。

十一、立行耕者有其田,实现计口授田,森林、矿山、河道完全国有。

十二、银行与交通一切重要企业归国家统制。

十三、以政治力量及国家资本,扶助农民生产科学化。

十四、严禁高利贷。

十五、取缔奸商,人民生活用品由国家专卖?/span>

十六、制定农工法,改良农工生活,并保障扶助农工团体之发展。

十七、厉行教育普及。

十八、实行征兵制,武装民众,并援助民众之反帝及经济斗争。

同时制定了“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组织大纲”,条文如下:

第一条人民革命政府受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之付托,执行中华共和国最高权。

第二条人民革命政府统率陆、海、空军,并领导一切武装人民。

第三条人民革命政府有对外宣战、媾和、接受使节及缔结特约之权。

第四条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以会议方式处理国务。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会议规程另定之。

第五条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主席一人,由委员公推之;人民革命政府委员员额有增加之必要时,得由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会议议定。

第六条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之下,设下列各会、部、院:(一)经济委员会;(二)文化委员会;(三)军事委员会;(四)内政部;(五)外交部;(六)财政部;(七)农工部;(八)最高法院。各会、部、院分别设主席、部长、院长一人,由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会议议决推任之;各会、部得设副主席、次长一人,由各该会主席、部长分别提出会议议决任命之。各会、部、院组织大纲另定之。

第七条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设秘书处,置秘书长一人,由主席提出会议议决任命之。秘书处组织大纲另定之。

第八条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于必要时得设置直属机关。

第九条本大纲由人民革命政府委员会议决并修正之。

根据人民革命政府组织大纲,中央机关任用了以下各人员:经济委员会:主席余心清(代冯玉祥),委员蒋光鼐、许锡清、黄琬、钟喜焯、章伯钧、丘哲、杨建屏、董冰如、张子柱、关楚璞等;章伯钧兼任土地委员会主任委员。

文化委员会:主席陈铭枢,委员梅龚彬、章伯钧(兼)、程希孟、刘剑米、徐名鸿、欧阳予倩、王礼锡、黄艮庸、林植夫、林崇墉、王亚南、夏治中、吴自贤、胡秋原、吕中、陈耀琨等;程希孟兼教育行政委员会主任委员;梅龚彬兼民众训练处主任;胡秋原兼文化宣传处主任;刘叔模为秘书长。

军事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委员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戴戟、黄琪翔、邓世增、徐景唐、沈光汉、毛维寿、谭启秀、区寿年、张炎、李章达等;黄琪翔兼军事委员会参谋团主任,张文为副主任,舒宗鎏、张酉录村为高级参谋;陈铭枢兼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主任,徐名鸿兼副主任。

外交部:陈友仁兼任部长。

财政部:蒋光鼐兼任部长,许锡清兼任次长。

最高法院:徐谦兼任院长。

人民革命政府秘书长:彭岳渔(泽湘);秘书:麦朝枢、万灿、詹显哲。

地方制度亦有所改变,将原来福建分为闽海、延平、兴泉、龙汀四省和福州、厦门两特别市,并实行省长、市长制。

一、闽海省长何公敢,副省长阮淑清。

二、延平省长萨镇冰,副省长郭冠杰。

三、兴泉省长戴戟,副省长陈公培。

四、龙汀省长许友超,副省长徐名鸿。

五、厦门市长黄强。

六、福州市公安局长丘国珍。

军事机构和部队也从新改组,设置第一方面军总司令部,下辖十九路军总指挥部和七个军、两个空军大队。

一、任蔡廷锴为第一方面军总司令,兼十九路军总指挥,邓世增为副指挥。

二、任沈光汉为第一军军长,李盛宗为副军长;毛维寿为第二军军长,张励为副军长;区寿年为第三军军长,黄固为副军长;张炎为第四军军长;谭启秀为第五军军长;翁照垣为第六军军长;卢兴邦为第十五军军长。

三、任刘占雄为第一师师长,邓志才为六十师师长(第一军辖),庞成为第二师师长,梁世骥为六十一师师长(第二军辖),张君嵩为第三师师长,云应霖为七十八师师长(第三军辖),谢琼生为第四师师长,阮宝洪为四十五师师长(第四军辖),司徒非为第五师师长,赵一肩为第七师师长(第五军辖),洪文德为第六师师长,余承学为第八师师长(第六军辖)。

四、任刘植炎为空军第一大队队长,邓粤铭为第二大队队长。

福建人民革命政府的成立,是国民党内部一部分进步势力第一次脱离控制所发动的抗日反蒋运动。它的性质,同1927年武汉国民政府和1931年广州非常会议的反蒋运动有所不同,体现在以下各种事实:

第一,与共产党进行合作。

第二,所有国民党党员宣布脱党。

第三,组织有原第三党与其他政治团体分子共同参加的生产人民党。

第四,在国民党内的政治和军事各实力派系,除冯玉祥、方振武两方面及其他个别人有联系外,所有当时国民党内各派系和各军事集团均不发生关系,而它们均表示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