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锁在抽屉里的日记
174200000056

第56章 《死亡笔记》,我喜欢

现在学校旁边的地摊上非常流行“死亡笔记本”,大家好像都特别喜欢。后来找同学“不耻下问”,竟被人家指着脑门骂道:“out!太out了!”不就是个破电影的名字吗?我不过是想考考她们。

今天我在网上下载之后,两部全看完了,意犹未尽。两个帅哥斗智斗勇不说,简直就是“于无声处听惊雷”,把和自己有仇的人全部写在笔记本上,必死无疑,还可以为社会打抱不平。太神奇了,我要是有本“死亡笔记”就好了。我真想把自己恨的那些人写在死亡笔记上,可是我又怕他们真的死去,那不就都是我的责任了吗?尽管不抓我坐牢,但是我也没脸见人。要是有个“如意笔记”就好了,我想干什么,写在上面,就可以办成了。比如说我不想写作业了,在笔记本写上“帮我把作业写完”;我不想听老妈唠叨,再唠叨弄成“静音”……哈哈。多好,哎,还是别做梦了,赶紧写作业吧。

专家知心话

《死亡笔记》是在中小学生中非常流行的日版漫画。内容是有一个笔记本,如果你把一个人的名字写在上面,不久他就会死去。这本来是一虚幻的漫画性的描写,现在却被很多青少年大肆利用,来满足自己的泄恨心理。在死亡笔记中,除了同学,家长、老师也被列入“死亡”名单。

如果我们走进某个校园,很可能会看到这样一幕——

好几个学生拿着黑色软皮封面,仅在正面有排烫金字显眼地写着“DEATH NOTE”(死亡笔记本),翻开内页,上方一个狰狞的骷髅头映入眼帘。长达多30页的中英文使用说明煞有介事地向人们讲述着如何使用死亡笔记:“名字被写在笔记本上的人将会死亡”;“写上名字后,若在40秒内写上死因,那人便会按照所写的死因死亡”;“若不写上死因,一律当作心脏麻痹死亡”;“曾经使用死亡笔记的人,死后不能到天堂或地狱”……

现在很多青少年常年生活在高压之下,内心充满了焦虑、抑郁、不安,他们沉迷发泄球、发泄屋、《死亡笔记》等发泄工具,其实是没有找到合理的抒发渠道的缘故。

《死亡笔记》就扮演了一个类似杀人工具的宣泄渠道,提供了一个变态的宣泄机会。孩子们把得罪自己的人的名字写在日记本上,幻想可以通过超自然的力量将他们杀死,以换取内心的平静。

这是非常可怕的现象,我们不能漠视青春期孩子需要倾诉的心理,应该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多给他们开通健康的心理疏解渠道,从而提高孩子们对不良文化的抵抗能力。

其次孩子对于生命的认识是模糊的。应该教育他们尊重他人、尊重生命、谦恭礼让都是传统文化的精髓。尊重生命是一切教育的核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发育不成熟,缺乏基本的辨别能力,最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侵害,进而走入思想的误区,因此还是要多加强沟通,提高孩子辨别是非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