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网络间谍
1747400000055

第55章 是泄密还是炒作(1)

朱总监拿出一个包装很精致的盒子,从里面取出一颗硕大的钻石戒指,透明而高贵的光芒瞬间从戒指上向四面八方折射而去。“帅的不敢出门”张大了嘴巴惊讶地看着这颗钻石,对面的这个穿着打扮并不是那么特别闪耀甚至根本不起眼的男人,他为何能次次出手不菲,不是高档相机就是如此硕大的钻石戒指呢?“这颗戒指按照目前市场估价价值五百多万。”朱总监对对面的“帅的不敢出门”淡淡地笑了一下。“帅的不敢出门”手中的杯子“哐当”一声掉在地上,激起一阵清脆的声响。他木讷地看着戒指说:“这颗戒指可以在北京买两套房了。”“喜欢吗?”朱总监将戒指递给他说。“帅呆了,以后我真不敢出门了。”他说。“它不是一颗普通的戒指,”朱总监轻轻按了下戒指上一个非常细小的按钮,钻石啪的一声像鲜花一般绽放,里面露出一颗白色珍珠状的东西,他指着这颗珍珠说,“这是一个微型的监控系统,里面可以存储监控录像,也可以当相机使用,内存2个G。

”说完他就拿着这个微型监控系统拍摄了一段录像和几张相片,然后从电脑上调出来给“帅的不敢出门”看。高清的分辨率让他目瞪口呆。“你这在哪买的?真是高端产品。”“帅的不敢出门”说。“这是间谍专用设备,市场上没卖的,我通过一些途径弄来的。”朱总监笑着对“帅的不敢出门”说,“你可不要把它卖了兑现啊,这个不能卖,卖了会坐牢。”“为什么呀?”“帅的不敢出门”满头雾水,他对朱总监这种神通广大的社交感到无比惊讶,又对“坐牢”这个词完全不解,不是偷来的、不算抢来的卖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会坐牢?“因为它是正宗的间谍设备!市场上卖的那些仿间谍设备偷拍的有时搞不好还会惹上官司蹲牢房呢,更别说是正宗的了。你到时进去了说你不是间谍,谁信啊?真凭实据,赖都赖不掉。”朱总监看着对面这个网民满脸惊喜中又笼罩着一层愁云,那种拿也不是不拿也不是的样子,他爽朗地笑了。欲望有时就是这样,明知是个随时都可能爆炸的炸药包,却还幻想着炸药外面的铁皮具不具有含金量?难以取舍。

“帅的不敢出门”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赶紧将它放进了自己的背包中。近些年,随着网络上偷拍的流行,很多黑市或者一些商场不起眼的位置也逐渐地摆上很多仿间谍设备,比如手表造型的摄像机、钥匙扣造型的微型相机、打火机造型的偷拍相机,还有一种更让那些乐此不疲的偷拍者大跌眼镜的偷拍摄像机。这种摄像机通常镶嵌在眼镜片上,与眼镜镶嵌的吻合度肉眼根本看不到,它通过眼睛的感光来控制偷拍角度和进程。因好奇心的驱使和网上偷拍的流行,这类商品的市场正在逐渐地被打开。五花八门的偷拍器材让人眼花缭乱,山寨品随处可见,偷拍器材的私下流行又加速了监控器材的盛行。一些上档次的宾馆被硬性要求安装摄像头,有些小旅馆也为了各取所需被安装了摄像头,开房男女之间的那点破事被偷拍后一览无余地曝光在网民眼皮底下,那是一场牵扯法律、道德、人权、传播色情信息的网络大战。

许菲还记得有一次去一家四星级宾馆见随梦而飞,在去房间的路上经过宾馆的监控室,几个保安正在流着哈喇子激情飞扬地观看大屏幕上某个房间里一对男女朋友的实战大戏,让许菲从此对宾馆的摄像头恐惧万分。宾馆的摄像头是比较古老的话题了,现在网上又开始流行私家侦探,黑客们纷纷开办一些小网站专门协助有需求的人破解即时聊天工具、邮箱等以获取他人隐私来坐收渔利,更有些先天具有从商天赋的人因此受启发,纷纷从国外引进手机号克隆工具,克隆被监控人的手机号码帮助顾客获取他人私密信息,从而收取高额费用。实际上很多上当的客户并不知道,中国通讯商早已通过先进的加密技术对手机号码进行多重加密,破解是根本不切实际的事。这种技术实际上是另外一种类似网络IP代理的代理,他们通过软件可以随意篡改拨出去的手机号码在对方手机上的显示,并非为被监控者的手机号码。这种诈骗手段通常通过网上传播,在网上进行交易,所得钱财直接打入对方账户,根本不经过第三方认证,这是一种极具隐性的网络诈骗。因为对加密技术的不了解,受骗者也不计其数。

“帅的不敢出门”接受朱总监的钻戒间谍设备只是出于他对间谍设备的好奇心以及钻戒市场价格的诱惑,实际上他很难弄明白朱总监如何弄来的这“真枪实弹”,但不管怎么说,这真正的间谍设备着实让他大开眼界,也足以让他对朱总监的神通广大肃然起敬。这是一种潜意识里的仰慕,仰慕是最可怕的力量。胡总监大步走到许菲的办公桌前,将一份打印的新闻稿塞到许菲跟前。“这是什么?”许菲抬起头好奇地问,“X讯的?怎么了?”“走,一起吃饭去,楼下大厅等你。”胡总监说完笑着转身朝电梯大步走去,许菲拿着打印的报纸边看边跟着他朝外面走去。他们走进一个包间,胡总监笑着说:“今天能请到咱们编辑部女一号吃饭真是我的荣幸。”“两个人开这么大的包间,太奢侈了吧?”许菲惊讶地说。胡总监笑了一下,说:“刚刚给你的X讯新闻看了吗?”“X讯得到消息总是那么快,连我们内部的谈论都变成了新闻,看来以后在办公室里还真得shut up 了。”许菲悻悻地说,“反正我也不是第一次被X讯报道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在哪里说话做事都有一种被监视的错觉,我都快患上职业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