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118

第118章 启蒙运动的先驱

启蒙,就是启发人们从蒙昧的封建桎梏中摆脱出来,为争取自由而斗争。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思想准备。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位启蒙思想家的事迹。

18世纪60年代的一天,法国有个邮政局在整理邮件时,发现一封奇怪的信件。只见信封上写道:

寄给诗人之王、人民的哲学家、欧洲的守护神、祖国的喉舌、国王的历史学家、英雄的歌颂者、风雅事物的最高鉴赏家、艺术的保护者、惜才的善人、天才的知己、一切迫害的谴责者、宗教狂的对头、被压迫者的救星、孤儿的慈父、富人学习的榜样、穷人的靠山、善人的典范。这封信没有收信人的地址和姓名,该投递给谁呢?“一定是他!只有他才配得上所有这些尊贵的称号。”经手的邮务员毫不迟疑地说。于是,他就把这封信投递给一位著名的诗人、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伏尔秦。果然,信送对了。

伏尔泰为什么能受到法国人民这样的崇拜呢?原来,他做的好事可多着呐!

当时,法国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天主教教会的权力极大,从各个方面残酷地统治和压迫着人民大众。1762年,在土鲁斯发生了一件惨无人道的宗教迫害案。有个名叫卡拉的新教徒,他的儿子因欠债而自杀了。天主教会马上向法院诬告卡拉,胡说他儿子因为想改投天主教,被信新教的父亲杀死了。封建政府的法院当然站在教会一边,就把卡拉全家逮捕,进行严刑拷打,并且判处卡拉死刑。处死的这一天,刽子手们先用铁棒打断了卡拉的双臂、肋骨和双腿,然后把他挂在马车后面,活活地在地上拖死,最终还点上一把火,把尸体烧成灰烬。

卡拉家有人逃到日内瓦,向当地的人诉说了他们的冤屈。这事被伏尔泰知道了,就去进行详细调查,结果证实是一件严重的宗教迫害案。

“我要向全欧洲控诉!”伏尔泰无比激动地说。他把这件冤案的调查报告寄给欧洲许多国家。这样一来,全欧洲的舆论轰动了,纷纷愤怒地痛斥法国土鲁斯的地方法院。法国政府原先还想抵赖,但在事实面前碰了壁,被迫于四年后公开平反,恢复卡拉的名誉,恢复他家属的自由。从此,伏尔泰就被称为“卡拉的恩人”,受到法国人民的尊敬。以后,伏尔泰又为新教徒西尔文、拉巴尔等人的受迫害牺牲案鸣冤,经过了许多年的斗争,终于使他们恢复名誉。所以,法国人民十分爱戴这位伸张正义的学者和诗人。

那么,伏尔泰为什么这样强烈地反对封建政府和反动的教会呢?这是他亲身经历过迫害的缘故。

原来,“伏尔泰”是他的化名,他的真实姓名叫佛兰苏阿。玛利·阿鲁埃,1694年出生于巴黎的一个中产家庭。23岁那年,他写了一篇文章讽刺荒淫无耻的封建宫廷,结果被政府抓进巴士底狱,关了整整11个月。巴士底狱真是一个人间的大地狱哪!只要一定进这座黑洞洞、阴沉沉的堡垒,就能听到“啪啪啪啪”的皮鞭抽打声和令人发抖的惨叫声。皮开肉绽的“囚犯”一排排地躺在潮湿的地上呻吟着。对于那些反对封建政府、反对教会的“政治犯”,更是加倍残酷,把他们分别关在一只只很小的木笼子里,成天不见阳光。只要关上几年,头发就会变白,身子就会虚脱,接着就是衰弱地死去。阿鲁埃亲眼看到封建王朝这种血腥罪行,更加增强了他的反抗信念,在狱中写成一个讽刺贵族寡廉鲜耻的剧本《欧第伯》。出狱后这个戏剧在巴黎上演,大受人们欢迎。由于剧中贵族所干的丑事,和法国的摄政王干的一模一样,阿鲁埃因此又一次受到迫害,不仅被贵族子弟毒打了一顿,而且第二次被关进巴士底狱。出狱后被宣布驱逐出境,他只能远离家乡,流亡到英国。从此,他就改用“伏尔泰”的化名,专写反对法国封建政府的文章。

在英国期间,伏尔泰考察了资产阶级革命后的英国政治制度,研究了唯物主义哲学和牛顿的物理学。回国后,写了一本《哲学通讯》,狠狠地批判了法国的封建制度和教会的反动性,认为人一生下来就应该是自由和平等的。这一下可又惹了大祸,他的书被全部烧毁,人也被再一次驱逐出境。从此,他隐居在法国和荷兰边境的一个女友家里,一住就是15年。期间,他写了不少宣传自由平等的诗歌、剧本和哲学著作。

正在这时,又冒出了一件奇事。普鲁士的王太子菲特烈一再给他写信,表示了热烈的崇拜之情。伏尔泰以为他是一个好人,就和普国太子成了通讯好友。后来,菲特烈做了国王,就派特使请伏尔泰到普鲁士去。法国国王一听这个风声,马上派人召伏尔泰回国任命他为王家史官,还给他当了法兰西学院的院士。可是,伏尔泰不满法国的专制政治,不久就离开巴黎,应邀来到柏林。

照理,菲特烈应该十分尊重伏尔泰了,其实不然。这位普鲁士国王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军人。他对内实行专制的警察统治,对外进行武力扩张,邀请伏尔泰去的目的,无非是为自己披上一件“开明”的外衣。然而,伏尔泰却真的到普国去宣传自由平等的主张,两者怎么能凑合在一起呢?

一天,菲特烈原形毕露地说:“伏尔泰这个人,对我来说,仅仅是一只稿子,我要吸干他的果汁,然后像垃圾一样抛弃他。”伏尔泰一听,知道自己再耽下去就有生命危险,马上离开普鲁士,安居在瑞士。

他的住地离开法国不远,伏尔泰就在那里领导法国人民争取自由的斗争。为卡拉鸣冤一事,就是在那里发起的。1778年,法国封建帝王路易十五死了,伏尔泰满载荣誉返回故乡,于同年5月逝世。

1870年,巴黎人民为伏尔泰树立了纪念铜像,在碑文上铭刻着这样一句话:“他教导了我们定向自由。”

和伏尔泰同时的法国启蒙思想家,还有孟德斯鸠、卢梭和狄德罗。狄德罗主编《百科全书》,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孟德斯鸠提出废除封建专制制度的主张,代之以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制,从而奠定了现今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基础。卢梭在他的《民纳论》里指出:暴君专制制度是非法的,而民主政权的产生是必然的,必须要用暴力去消灭专制制度。他们的政治主张,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力思想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