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037

第37章 伯利克里时代

从公元前443年起,伯利克里连续十四年担任雅典十将军委员会首席将军,实际上控制了雅典的政权。在他统治时期,雅典各方面的成就颇为当时人所称道。

马克思曾说:“古希腊曾出现两个伟人,其中一个是伯利克里……”

伯利克里六尺开外,长着栗色髯发,面容清癯,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是个博学多才的人。

伯利克里一上任,便召开十将军委员会会议。在会上,他彬彬有礼地站起来说道:

“我提议建立公民大会制度,以这个组织作为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掌握实权,政府机关全部从属于它。”

一个将军莫名其妙地问道:

“公民大会如何管理国家大事,即使能够管理,如何组织呢?”

伯利克里慢条斯理地解释道:

“公民大会每九天召开一次,会前五天公布要讨论的问题。公民大会选举一切高级官员和公职人员,听取他们的工作报告,公布各种决议,决定一切大事,制定法律,决定和战、建交等大事。”

几个将军闻听,不再说什么了。他接着说道:

“年满三十岁的公民都可以当选各种官吏。各级行政官吏任期一年,不得连任,但十将军委员会成员除外。”

说到这里,伯利克里看了看几位将军,见他们没有什么反应,便又提议道:

“另外我还有一个提议,就是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众人听了,一个个目瞪口呆,迟疑地问道:

“那么多人如何开会呀?”

“我的初步想法是五十人为一组,在一年内轮流组成主席团,任期为一年的十分之一,约三十六天,负责日常工作。主席团设主席一人,任期一天,不得连任,每天早上抽签决定。”

大家听了,都频频点头说:

“伯利克里,你的办法真多,也很好!我们大家都自愧不如。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们都听你的。”

伯利克里微笑着鞠了一躬说:

“承蒙大家信任,不胜感激。但我自己的力量是有限的,还需大家集思广益,多提建议。咱们共同努力把事情办好,给后代子孙留下个好传统,为他们打好基础。只要国富民强,以后不管有什么战争,我雅典都能够与敌人周旋……”

伯利克里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把大家说得群情激昂,无不觉得他所提出的建议确是当务之急,更加感到伯利克里是个难得的人才,积极支持他的所作所为。

于是,伯利克里着手制定了严密的监察制度,雅典的官吏从当选到卸任要经过几次审查:资格审查、信任投票——每届主席团任期内,公民大会都要对执政官和十将军委员会成员进行一次信任投票,一年十次。如多数公民对某人投不信任票,则该官员就要到法庭受审、卸任检查——对各种官吏在任期中的活动和帐目进行检查。

采用放逐法,惩处一些有罪的官吏。

法庭实行民主,通过投票表决判决案件。陪审法庭由六千人组成,分为十二组,每组五百人。其中十组为正式法庭,其余二组为候补法庭,任期一年。审理案件时,临时决定由哪一组审理,以防舞弊。这种法庭的优点是:廉洁公正,外人无法操纵,具有权威性。

除十将军委员会成员外,其余一切公职人员都有津贴,使贫穷的公民也可以当选。

一天,雅典剧院门前人山人海,一些公民手里拿着票,依次进入剧院。一个老妪领着一个小男孩子。向守候在门前的收票人员恳求道:

“家中没人看管,孩子又非要前来看剧不可,就让他也跟我进去吧。”

“你真是占便宜没完呀,看剧给你公民观剧津贴,还要带孩子前来,连孩子都看管了。”

老妪满脸带笑说:

“通融通融吧。”

说着,便拉着孩子向里面走去了。

在雅典,公民看剧可以每次拿到两个奥波尔的津贴,足够一天的生活费用了。这样,贫穷的公民也可以享受文化生活。

总之,雅典的民主政治使所有公民都能够参政。伯利克里指出:

“我们的制度之所以名为民主制度,因为它不是顾全少数人的利益,而是顾全多数人的利益。”

当时,无论是贵族派还是民主派都承认,雅典的大多数公民享有了较多的权利。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

“人民统治的优点首先在于……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切意见均交人民大众加认裁决。”

雅典的民主政治,使公民各方面的才能和抱负都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激发了他们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的热情。因此,小小的雅典城能在希波战争中发挥那么大的作用,在马拉松战役和萨拉米海战中战胜在人数上大大超过自己的波斯军队,并于公元前449年胜利地结束了希波战争,捍卫了雅典,也捍卫了全希腊的独立。

一天夜晚,伯利克里几乎走遍了整个雅典城,一边走一边东张西望。不久,他便提出雅典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意见。于是,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显得异常宏伟壮观,建设的速度更是惊人。

由于雅典的民主政治为文化繁荣创造了一种宽松的条件,使各种学派都可以存在,各种观点都可以发表、争论,各种艺术风格都可以得到展示。因此,这时的雅典在文化艺术领域中真是人才辈出,全希腊各种文化精英也荟萃于此。当时人都夸道:“雅典是个大学校。”

伯利克里是个极富修养的政治家,虽出身名门,又是雅典第一人,但他却从不以此自傲。他一生勤奋好学,平易近人,克己奉公。经常有一些没有教养的人与他纠缠。但他从不与之计较。

一天,夜幕降临了,天上没有一丝云。深蓝色的夜幕上,散布着稀稀落落的星斗。那月盘白亮白亮的,就像一面镜子。树木在朦胧的月色中投下神秘的影子。

在通往雅典广场的大街上,走着一个温文尔雅的男子,这就是伯利克里,他表情严肃,衣着整洁。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十分粗野的人。那人嘴里不停地唠叨着什么。他已经跟随伯利克里整整一天了,一直辱骂不停。前面的伯利克里一直未吭声。此时,夜已经很深了,伯利克里忙了一天,该回家了。那人仍然穷追不舍,辱骂不止。

仆人刚要上前与那人理论,伯利克里却摆手吩咐仆人道:

“你打起火把,好生送他回家吧。”

仆人闻听,马上找来火把,送那人回家去。

由于伯利克里提倡民主,触犯了一些人的利益,经常受到这些人的反对,甚至辱骂。但是他豁达大度,从不计较,并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己的意见。他全身心为公民服务。雅典富足,他又身居高位。每年过手的金钱几百塔兰特,但他却从不收受礼品和贿赂。

伯利克里忙于公务,自己的产业无心顾及,便交给忠实的管家全权管理。对家中用度开支,他总是精打细算,连儿子、儿媳都抱怨他小气。

如若说雅典是希腊古典时代的中心的话,那么伯利克里又是雅典鼎盛时期的中心。伯利克里的一生是为了保持雅典的富强,他的愿望实现了,正像他在临终遗言中所说的那样:

“我对雅典是问心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