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047

第47章 柏拉图学院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年)出生于雅典的名门世家,他的母亲是梭伦的后裔,父亲所在这族则可以追溯到古雅王卡德鲁斯,在这样一个高贵的家庭里,柏拉图受到了当时所可能达到的最好的教育。

柏拉图的老师是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留下的很多对话著作,多数以苏格拉底为主要角色。然而这位可亲可敬博学多智的老师被雅典的当政者判处了死刑,说他“败坏青年”。苏格拉底宁死不屈,饮毒酒而死,柏拉图由此认识到了政治的丑恶与肮脏,他离开了雅典,开始周游世界。

柏拉图到了埃及、南意大利等地方,他认真地学习了毕达哥拉斯派的很多知识。经过约10年左右的时间,柏拉图回到了雅典。正当壮年的柏拉图开始招生讲学。学院建在阿卡德米,在雅典不远的西北郊。

柏拉图是唯心主义的最伟大代表。柏拉图特别重视数学,在柏拉图学院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证明了柏拉图对数学重视的程度。

柏拉图认为真正的实在是理解,如我们所画的、所看到的圆,其实纯粹的圆是不存在的,但我们认为是圆,而忽略那些误差,这就是理念。用现代科技观点来看,柏拉图很多具体的理论是荒唐的,但是他的很多思想给后世带来巨大影响,其中也不乏有价值的想法。

柏拉图形成了他特有的唯心主义,后世称为“唯实论”,他开创的雅典学院一直维持了9个世纪之久——直到公元529年,罗马查士丁尼大帝才把它封闭。

在柏拉图学院中,有两位十分杰出的人物,他们在天文学、数学上贡献杰出。一位是欧多克斯,一位是亚里士多德。

欧多克斯(公元前409~前356)约于公元前368年加入柏拉图的学院,在加入学院之前,欧多克斯已经名声很大,是很多人的老师了。现在遗留下来的有欧多克斯的纸草著作残篇。

柏拉图受毕达哥拉斯影响,认为圆、球这些形状是最完美的,天体都是神圣的,所以它们的轨道是圆周。

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出发,欧多克斯建立了一个宇宙模型。他认为宇宙是由透明的同心球叠加而成的。每个运动的天体都遵循一层天球的表面,这个球的轴两端固定在外层较大的球上。这样,最最外层的球一转动,会带动它内侧的球转。内侧的球,再带动更内侧的球,于是宇宙中的天体就这样运动。欧多克斯把当时所见的五大行星又加上日、月等等,共需要27个同心球。这27个同心球由最外层的大球的转动引起转动,天体就是这样运动。

其实他的出发点就已经是错误的了,因为他以地球为中心,实际上茫茫宇宙有无数中心,无数个星系,何况地球也不是太阳系、银河系的中心。最有趣的现象是越向后发展,球越多,因为欧多克斯是建立在当时肉眼所及的星体之上的,随着观察的越来越多,这个模型不断地变,人们加来加去、不厌其烦,最终心灰意冷,抛弃了这种学说。

但是欧多克斯提出了一种可贵的思想。就是著名的“拯救”方法。当人们面对自然界的变幻莫测时,怎样找到根本规律呢?建立一个模型,建立一个规则,把杂乱的现象加以规整,有助于整理归纳,从而认清规律。这样的一种模式思维方法,就是拯救观念。

柏拉图之后,希腊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是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是欧洲科学史上的里程碑。他是古代知识的集大成者,被人们称作“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出生,他的父亲是马其顿国王的御医。亚里士多德很不幸,幼年时父母双亡,是亲戚把他抚养大的。17岁时,亚里士多德到雅典的柏拉图学院学习,前后长达20年,直至柏拉图去世。

亚里士多德提倡归纳法,提倡进行科学研究要有目的。讲究系统和组织。他在知识分类方面成绩巨大。在各门科学和哲学领域内,亚里士多德著作丰富,在物理、天文、气象、生理及胚胎等等领域都留下了许多真知灼见。当然,亚里士多德的错误是很多的。如伽利略后来推翻了他的一些理论。

在逻辑学上,亚里士多德开创了三段论。他开创了演绎形式。在伦理学上,文学研究,政治研究上,都留下不朽著作。

我们今天常说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就是从亚里士多德那里来的,因为他后来开创了与他的老师不一样的知识体系,他说过这样的话:“我敬爱柏拉图,但我更爱真理。”

公元前343年,亚里士多德做了亚历山大的老师。亚历山大就是历史上所向披靡的大帝,人称亚历山大大帝。亚里士多德常常在散步时和学生讨论学术,因此又被称为了“逍遥学派”。第一章 伊索寓言

你知道《狼和小羊》的故事吗?这个故事说。

有一天,狼和小羊碰巧都在小河边喝水。狼想找借口把小羊吃掉,便责怪小羊把水弄赃了,害得他不能喝水。小羊回答说:“你在上游,我在下游,我怎么会把上游的水弄赃呢?”狼—计不成,又生一计,气势汹汹地说;“你去年骂过我的父亲。”小羊连忙分辩说:“那时我还没有出生呢。”狼恶狠狠地说:“即使你辩解得再好,我也决不放过你!”说着,便猛扑过去,把小羊吃掉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坏人存心要做坏事,总是可以找到借口的。《狼和小羊》的故事,是著名的《伊索寓言》中的一篇。相传伊索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某奴隶主的一个家奴,后来获得解放。他相貌丑陋但绝顶聪明。伊索创作过许多寓言故事,反映了广大奴隶和下层平民对奴隶主贵族统治的不满和反抗,表达了这些受压迫者的聪明才智和生活理想。除了上面说的《狼和小羊》以外,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农夫和蛇》的故事说:一个农夫在冬天看见一条蛇冻僵了,很可怜它,便拿来放在自己的胸口。那蛇受了暖气就苏醒了。等到回复了它的天性,便把它的恩人咬死了。农夫临死的时候说:“我怜悯恶人,应该受这个回报。”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决不要怜悯蛇一样的恶人。《农夫的儿子们的争吵》讲的是:农夫的儿子们时常争吵,农夫屡次劝导无效,便拿一束木棒叫儿子们折断。儿子们用尽力气也折不断。农夫又将一束木棒解开,每人发给一根,儿子们狠容易地折断了。于是农夫教育儿子们:“你们看吧,假如齐心一致,你们就不会被敌人征服,但若是离心,就要被打倒。”这个故事说明,团结就是力量。

其他如《龟免赛跑》劝诫人们不要骄傲;《乌鸦和狐狸》讽刺某些人的虚荣心;《狐狸和葡萄》嘲笑无能者的自我安慰;《打破神像的人》表现了对神明的怀疑;《鹰和螳螂》赞美了劳动者的聪明和智慧……

伊索创作了许多寓言故事,触犯了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因此奴隶主和贵族千方百计要迫害他。据说公元前的560年的一天,伊索被押到了爱琴海边一块高耸的岩石上。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伊索仍然昂首屹立,坚定不屈。最后,刽子手把他推下了山岩……

伊索被杀害了,但是他创作的寓言却一直在人民中间流传着。不过伊索在世时,以及他死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寓言还没有成书。直到公元前3世纪左右,即大约伊索死后二三百年,一个希腊人把当时流传的200多个故事汇集成册,题名为《伊索故事集成》。可惜这本书后来散失了。到了公元1世纪初,又有一个获释的希腊奴隶,大体取材于上书,用拉丁文写了寓言100余篇;同时,另有一个人用希腊文写了寓言122篇。到公元4世纪,又有一个罗马人用拉丁文写了寓言42篇。后来,又有人加进了许多印度、阿拉伯和基督教的故事。经过这样多次收集整理,改写增删,就成了我们今天所谈到的《伊索寓言》,共360篇。这些寓言,有的是伊索创作的,有的是他同时代人或后人创作的,其中不免夹杂了一些糟粕。但是,《伊索寓言》毕竟保存了许多有深刻意义的故事,直到今天,仍然使我们得到启发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