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074

第74章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的兴起奥斯曼帝国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这里四周高山耸立,中间为一大高原,气候干旱炎热,宜于畜牧。地处欧、亚、非三大洲交界处,自古以来,就在地中海东部诸国占有重要地位。

十一世纪后期,在小亚细亚半岛上形成罗姆素丹国家,居民有许多是由中亚迁徙而来的突厥人,仍营游牧生活,少部分也开始转向定居。此外还有原来的希腊人、亚美尼亚人等,后来相互融合形成土耳其民族。蒙古军西侵后,罗姆素丹国家分裂为许多小邦,其中之一称为奥斯曼。奥斯曼突厥人原是一支不大的突厥部落,于蒙古西进时由中亚西迁到达小亚细亚,从罗姆素丹领得一块小封地,位于半岛西北角。首领奥斯曼(1282——1366),乘罗姆素丹瓦解之际,扩张势力,取得独立地位,后遂称这个国家为奥斯曼土耳其。

奥斯曼国家的支柱是整个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土耳其军事封建贵族。这些贵族统率本部落的骑兵,掠夺成性,所以奥斯曼国家一开始就向外侵略。首先占领了拜占廷在小亚细亚的领土,接着就把矛头指向巴尔干半岛,当时半岛上的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国,封建内讧甚烈,彼此也互相侵夺,便于土耳其的进攻。

1362年,土军攻占亚德里亚堡,接着不断向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等进攻,保加利亚被迫称臣纳贡,塞尔维亚也连吃败仗。素丹巴耶塞特(1389——1402)时,进行更大的侵略活动,遣军占领色雷斯、保加利亚全境;并征服小亚细亚各地。1396年,在多瑙河边尼科堡,土耳其军队大败欧洲封建主联军,俘虏一万多名骑士。1399年,帖木儿从东边率军侵入小亚细亚,1402年在安卡拉击溃土耳其军,大肆破坏小亚细亚。此后土耳其又发生人民起义和统治阶级内讧,封建主不得不暂时停止对外侵略。

1453年,土耳其集二十万军队,装备了战船和大炮,经两个月激战,攻陷君士坦丁堡,存在了千年之久的东罗马国家最后灭亡。土军在城中大掠三天,大部居民被杀或被掠为奴,财富被劫掠一空,门户萧条,人烟断绝。此后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成为土耳其首都,原圣索菲亚教堂改为清真寺。

十五世纪下半期,土耳其重新征服了小亚细亚各地,攻占黑海北岸的克里木汗国,占领了几乎整个巴尔干半岛。东南欧人民为反抗土耳其封建主的侵略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莫尔多瓦和瓦拉几亚等地土耳其军队曾被击败。

土耳其的封建统治和农民状况土耳其是伊斯兰教的军事封建专制国家,其统治情况与阿拉伯帝国类似。国家元首称素丹,握军、政、教大权。土耳其国家实行土地国有制,并以服军役为条件,分赐土地给封建贵族世袭领有,由此组成封建骑兵部队。另外还有正规步兵,称雅内萨里。它发源于十四世纪,到十五世纪制度渐趋完备。雅内萨里最初由战俘奴隶组成,以后逐渐征集巴尔干等地十岁至十五岁的异教徒青少年充当,每五年征集一次,施以伊斯兰教的狂信教育和严格的军事训练。他们不准结婚,过集体生活,纪律严厉,但得到优厚的薪饷,享有特权,并可提升为军事,行政官吏。雅内萨里配备有大炮等火器;在战斗中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

农民领有小块土地,得世袭使用,负担沉重的租税。国家编定农民户籍,力图禁止农民自由迁徙,后并规定得于十五至二十年内追捕逃亡农民。

农民交纳的赋税主要是实物。穆斯林农民交纳什一税,谷物,棉花、水果等都要缴纳收成的十分之一,非穆斯林则所纳土地税高达收成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此外,有牲畜税、住房税、结婚税等各种苛捐杂税,非穆斯林还要纳人头税。还有各种沉重的劳役。

土耳其在大规模侵略战争中掠夺到很多奴隶,使用奴隶劳动的地方不少,大部分用于耕种和采矿,或作战船上的桨手,一部分则作为宫廷奴仆、太监和妃妾,他们的情况更为悲惨。

奥斯曼帝国的继续扩张十六世纪,土耳其在东西两方面都进行了扩张,成为一大帝国。

十六世纪初,在阿塞拜疆地方兴起了伊朗人的萨非王朝(1502——1722),逐渐征服中亚各地以及伊朗、伊拉克等,版图东至阿富汗,西达幼发拉底河,北抵阿姆河,南至波斯湾,以大不里士为首都,形成一个庞大的国家。土耳其的扩张和伊朗发生冲突,苏丹塞里姆(1512——1520)以维护逊尼派正统为名,向信奉什叶派的萨非王朝宣布圣战,率大军进攻伊朗。1514年,双方作战于伊朗西北部乌尔米亚湖(今雷扎耶湖)东边的查尔地兰,各有军队十余万人。土军取得胜利,占领大不里士,掠回许多财物及工匠。

接着塞里姆率军进攻叙利亚,叙利亚当时为埃及的马木路克素丹所统治。1516年,土军在阿勒颇地方击败埃及军队,然后攻占大马士革、巴勒斯坦地方。1517年占领开罗,还占领了当时属于埃及的汉志以及麦加、麦地那城市。此后土耳其素丹被承认为哈里发,成为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

素丹苏里曼一世(1520——1566)统治时期,率军进攻欧洲,1521年攻下贝尔格莱德(当时属匈牙利)。1526年,在多瑙河边摩哈赤地方击溃匈军,然后进入布达,扶植傀儡,在各地烧杀抢劫后回国。

1529年,苏里曼率大军围攻维也纳,久攻不克,不得已撤围而去。此后土军还数度进攻匈牙利,在海上击败德国和威尼斯的舰队,威胁西欧。

在东面,苏里曼继续遣军和伊朗斗争,攻下巴格达,占领两河流域,把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一部分也并吞过去。在非洲,则从埃及西进占领的黎波里和阿尔及利亚。奥斯曼帝国成为横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土耳其的扩张产生了重要后果。它控制了东地中海,在各地设关卡、征税款,限制意大利商人的贸易垄断权,促使西欧商人更积极地另找到达东方的新航路。当时西欧已产生资本主义,开始了远洋航行及殖民地掠夺,各国因贸易竞争矛盾日益尖锐。土耳其在军事上对西欧形成很大威胁,欧洲一些国家想讨好土耳其,以压倒对手,法国就和土结盟,反对德国皇帝,西欧国际斗争形势更加复杂化。

城市和工商业十六世纪时,土耳其的生产有了较大增长。城市人口增加,工商业有一定繁荣。供应宫廷、军队和封建主的手工业,如纺织、武器制造、被服、制鞋等业,优先得到发展,其他磁器、木工、建筑、开矿等也很发达,当时俄国还请土耳其制毯及织布工匠去传授技艺。

城市手工业者都组织在行会中。行会对手工业生产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规定产品所用原料质量、产品品种及价格等,手工业者按规定地点购买原料和出售产品,不得违犯。行会成员是独立小生产者,其领导为选举产生的长老。长老主要职责为监督成员遵守规章,并设有理事会,处理工匠违章事宜,从罚款直到开除出会。长老及理事会由地方法官领导,法官还规定物价,仲裁行会间纠纷,规定行会从业范围,所以手工业受着政府严格控制。

行会工匠受政府重税盘剥,被政府低价强制收购产品,十分不满,时起反抗斗争。行会内部也不平等,贫富之间充满了矛盾斗争。

国家对商业的控制也很强。市场受严格管理。在国际贸易上,威尼斯等地商人,在得到素丹允许后,仍可出入各港口,经营东西方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