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世界上下五千年
1752600000078

第78章 蒙古帝国

蒙古国家的兴起蒙古是我国的兄弟民族之一。十二世纪时,在我国长城以北,贝加尔湖以南,东起大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这一片广大地区内,分布着许多蒙古部落。当时蒙古各部落发展水平不一,但大体上是处于原始社会的游牧人。牛、羊、马等牲畜是集体财产,集体放牧。游牧单位称为古列延(即圈子的意思),约一千左右毡帐,由部落首领率领。住下时,毡帐排列成一个圆形。

由于地处中原北部,蒙古人经常以毛皮、牲畜和汉族交换,吸收汉族先进生产技术。十二世纪后期起,日益广泛地使用铁器,能够制造各种武器和放牧用品。随着生产力不断提高,原始公社制度逐渐解体,出现了富有的家族,他们脱离古列延,单独放牧。部落首领(汗)和贵族(那颜),掠夺到许多牲畜、财富以及奴隶,变得越来越富,把部落的牧场、水源等支配权攫取到自己手中,奴役普通的部落成员(阿拉特),进行剥削。

在汗和那颜周围,出现了一批亲兵(那可儿)。他们不事生产,以战争为业,随同首领出征,服从他的指挥,进行劫掠,并镇压普通牧民的反抗。依靠那可儿的武力,那颜等势力日大,他们为争夺水草、牧场,进行着无休止的战争,以致“天下扰攘,相互攻伐,人不安生”。十二世纪末十三世纪初,蒙古各部落面临的迫切问题是统一问题。

在建立统一的蒙古国家过程中,成吉思汗(1162——1227)起了重大的作用。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出生于部落贵族家庭。他父亲死后,部落成员四散,他投靠克烈部的首领王罕,先和王罕联合击败了当时势力强大的扎木合,以后又击败了王罕,最后把蒙古当时较先进的乃蛮部也打败,统一了蒙古。

1206年,蒙古各部落首领在斡难河(今鄂嫩河)畔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号成吉思汗。形成了统一的蒙古国家。

蒙古当时是一个游牧的封建国家,全体人民被划分为百户、千户、万户等单位,由原来部落首领担任千户长、万户长等,职位世袭。这个行政组织同时也就是军事组织,全体成年男子都要服兵役,参加作战,总计军队有十余万人。另外,成吉思汗还挑选强悍的青年,作为自己的护卫军(怯薛),有一万人,是最精锐的部队。

成吉思汗还成立司法机构,设置大断事官,开始记录蒙古习惯法(扎撒黑)用作法律。扎撒黑规定大汗有无上权威,即使那颜也须俯首听命。并严格保护私有财产,藏匿逃亡奴隶及俘虏者,有重大偷盗行为者,都处死刑。另外,还设有掌管宗教事务的官吏,并借用畏吾儿(维吾尔)文字,以记录各项事务。

蒙古国家的扩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后,便开始了大规模的侵略性远征。1209年蒙古军击败建国于甘肃一带的西夏,1211年起进攻黄河流域的金国,山西、河北、山东等地均被占领。在这次战争中,蒙古学到汉族的军事技术,并掳掠汉族工匠去制造大炮,战斗力更为提高。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二十万,进入中亚,侵略花刺子模。花刺子模当时是一个大国,占有中亚、阿富汗、以至伊朗等地,商业发达,物产丰饶。其统治阶级不敢集中兵力迎战,只是分兵守城,消极防御。蒙古军先攻陷撒马尔罕,大肆破坏,“城中常十万余户,国破而来,存者十之一。”接着又围攻乌尔鞬赤,守城军队奋勇迎战,坚持了半年多,蒙古军死伤颇众,但最后还是攻下乌尔鞬赤,大肆抢劫,居民中的工匠被掠走,妇女儿童没为奴婢,丁壮尽遭屠戮,又决阿母河水灌城,全城尽成泽国。以后花刺子模全境被蒙古军占领,其王子扎阑丁继续组织抵抗,但未能成功。1221年,成吉思汗军队追击扎阑丁入印度,在印度河边击败他的军队,扎阑丁只身逃走。

花刺子模灭亡后,蒙古军继续前进,越过高加索山,进入顿河流域。在那里游牧的突厥族波洛伏齐人联合俄罗斯人,组织联军抵抗蒙古。1223年在迦勒迦河边决战中,联军大败,俄罗斯诸封建王公几乎全部被杀。击败俄罗斯后,蒙古军主力回师,接着又去围攻西夏。成吉思汗于1227年进攻西夏时病死。

1229年,窝阔台(1229——1241)继位为大汗。在他统治时期,蒙古军继续侵略。首先南攻金国,1234年灭金。1236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军远征欧洲,先进攻俄罗斯。俄国当时分裂为许多小侯国,互相争斗,不能一致对外。蒙古军轻易地攻下梁赞、科罗姆纳、莫斯科、弗拉基米尔等城。1238年初在伏尔加河支流西季河上,击败俄军主力。

1240年秋,拔都率军进攻俄国南部,很快攻下基辅等地。接着分兵两路,一路进攻波兰,一路进攻匈牙利。侵波蒙军攻下克拉科夫等城,于1241年4月,在奥德河边里格尼茨大败波德联军,但后被捷克军队击败。与此同时,另一支蒙军也击败匈牙利军队。1242年,拔都引兵攻掠亚得里亚海东岸及南欧各地,然后折回伏尔加河下游,建钦察汗国(1240——1480),以撒莱为都城,统治俄国及西部西伯利亚广大地区。

在蒙哥汗(1251——1259)统治时期,蒙古又向亚洲西部进军。1256年,旭烈兀率军侵入西部伊朗,进抵两河流域。1258年,攻下巴格达,杀哈里发,阿拔斯王朝灭亡。巴格达遭破坏,居民被杀者数十万人,许多艺术品及建筑物荡然无存。旭烈兀率军继续西进,直抵大马士革,后来为埃及军队所败,被迫停止西进,在伊朗、阿富汗、西亚一带建立了伊儿汗国(1258——1388)。

蒙哥死后,忽必烈自立为大汗(1260——1294)。1271年改国号称元,迁都大都(今北京)。1279年,蒙古灭南宋。蒙古统治者还侵略朝鲜、日本,南下攻掠缅甸、印度支那、爪哇等地。在半个多世纪内,形成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帝国。

蒙古帝国的瓦解短期内建立的庞大蒙古帝国是不能持久的。它没有统一的经济基础,只由于暂时的军事征服而组合成国家,内部充满矛盾,很快即开始分裂。

成吉思汗在世时,把征服地区分封四子,以后随着征服地区的扩大,形成四大封地,通称四大汗国,即窝阔台(蒙古西部)、察合台(我国新疆及中亚)、伊儿(伊朗、阿富汗、西亚等地)、钦察(俄罗斯及西伯利亚西部)四部分。蒙古本部和中原地区是大汗所在地,以和林(建于窝阔台时,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西南)为都。名义上各汗国服属于大汗,受其册封。

随着征服过程,蒙古本身封建关系加速发展,阶级矛盾激化。千户长、万户长等贵族在战争中均大发其财,而广大牧民则地位下降,沦为统治阶级牧奴。从军者或则伤残死亡,或则流落各地,其家属仍要负担贡赋及徭役,遭受剥削。其次,蒙古统治者和广大被征服人民也存在尖锐矛盾。蒙古统治阶级的军事征服,以残忍著称,攻下一地后,往往大肆屠杀劫掠,破坏性很大,激起人民的强烈仇恨和反抗。被征服的人民要负担沉重的赋税徭役,包括牲畜税、土地税,供应驿站马匹及各种劳役等。加以民族歧视,矛盾重重。人民时常起义反抗,如十三世纪三十年代中亚人民就举行过猛烈起义反抗蒙古统治者。蒙古统治阶级对这些反抗更采取高压政策,结果压迫愈深,反抗愈烈,他们的政权愈益不能巩固。在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汗位和权势,也不断内战,自相残杀。各封地脱离中央,各自为政,关系日益疏远。

十四世纪初年,窝阔台封地并入察合台封地。察合台诸汗以河中地区为统治中心,日益与当地统治阶级合流,改宗伊斯兰教,不久分裂为两部分。当十四世纪后期河中兴起帖木儿政权后,它的势力便完全衰落了。

钦察汗国(即金帐汗国)统治西部西伯利亚及俄罗斯等地,俄国诸封建王公都向金帐汗称臣,缴纳贡赋,并以得到其册封为特殊尊宠。蒙古统治阶级派出官吏,在各处勒索赋税,剥削人民,并建立八思哈制度,加紧镇压。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一些蒙古人仍按部落游牧,由那颜统率,和当地的突厥人日渐融合。各那颜独立性越来越大,和汗对抗,时起斗争。十四世纪末,金帐汗国受到当地人民的反抗和帖木儿军队的侵袭,势力衰落,到十五世纪分裂为喀山、阿斯牦拉罕、克里木诸汗国。

伊儿汗国以伊朗为中心,统治阶级包括蒙古、突厥的军事封建贵族和当地封建地主。蒙古统治者残酷剥削,农村残破,人民逃亡,到处发生起义反抗。到合赞汗(1295——1304)时,进行了改革。统治阶级改宗伊斯兰教,用法令固着农民于土地,并用严刑峻法镇压农民反抗;同时也规定税率,兴修水利,以缓和人民不满。但这些并不能挽救伊儿汗国的衰亡。在人民起义的打击下,十四世纪中叶,这个国家终于分崩离析。

蒙古统治者所建立的元朝,于1368年被朱元璋领导的农民起义所推翻。蒙古人大都退入蒙古草原,但和内地仍保持密切往来。

蒙古帝国的历史地位庞大的蒙古帝国在世界历史上发生了一定影响。从蒙古民族来说,起初消除了氏族部落的混战,得到统一,又接触先进文化,生产力得到发展,进入封建社会。蒙古帝国成立后,统治阶级为了巩固统治,建立驿站制度,保护商路,奖励商业,一时从中国直到西欧,交通颇为发展。和林和大都货物云屯,商人群集。意大利商人马可孛罗即于此时来中国,留居甚久,根据他的经历写成的《马可孛罗游记》一书,是中世纪欧洲人借以了解东方的宝贵著作。

蒙古统治阶级所进行的战争是大规模的侵略战争,在四处侵略的过程中,毁灭了不少生产力,破坏了众多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又掳掠各国工匠,徙居和林,使一些地方的生产为之停滞。这样自然激起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在人民的打击下蒙古帝国迅即四分五裂,土崩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