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改变,直到这个世界为你让步
17583200000016

第16章 伸出双手才能抓住奇迹(3)

世界上万事万物是互相联系的,适用于某个领域的规律,同样也会适用于其他的领域。我们知道,习武之人都知道在武术里面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即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这是一条十分重要的打斗策略。在打斗的起始阶段就应该积极争取主动,抢先进攻,争取先机。如果你占尽先机,通过积极的进攻早早地结束一场打斗,不给对方机会施展拳脚,更不给他机会进攻,那么你就能够把握住机会,将对方彻底击败。同样,我们可以这么说,在商场上,在职场中,先下手为强易,后来者居上难。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在一次中层干部会上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答案五花八门,有人说“把石头掏空”;有人说“把它放在木板上”,张瑞敏说“没有木板”;有人说“石头是假的”,张瑞敏强调“石头是真的”,最后有人站起来回答:“速度!”张瑞敏笑着回答说:“正确!《孙子兵法》上说:‘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是否能漂起来。”在变化万千的市场机会面前,争取速度是制胜的一个法宝。

传说有一位商人,带着两袋大蒜,骑着骆驼,一路跋涉到了遥远的阿拉伯。那里的人们从没有见过大蒜,更想不到世界上还有味道这么好的东西,因此,他们用当地最热情的方式款待了这位聪明的商人,临别赠与他两袋金子作为酬谢。

另有一位商人听说了这件事后,不禁为之动心。于是他带着葱来到了那个地方。那里的人们同样没有见过大葱,甚至觉得大葱的味道比大蒜的味道还要好!他们更加盛情地款待了商人,并且一致认为,用金子远不能表达他们对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的感激之情,经过再三商讨,他们决定赠与这位朋友两袋大蒜!

美丽的景色总是被走在最前面的人所看到。这个故事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先下手为强易,后来者居上难,走在前面的人远比后面的跟随者更容易成功。

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早起步,先下手为强,抢占工作制高点。美丽的景色总是被走在最前面的人所看到。如何设法走在别人前面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常常跟在别人后面就很容易失去主动,受人制约。在经济社会中充满了竞争,别人不会把先进的东西轻易传授,等你得到了也就成了淘汰的落后技术,其新一轮的更新换代又完成了,剩饭的滋味永远比不上鲜美的佳肴。所以,抢占先机是事业取胜的灵魂。

下面的一个小故事更能让你有所感触:

两个小和尚分别住在相邻两座山上的庙里,山之间有一条小溪,他们每天都会在同一时间下山去溪边挑水,久而久之,他们便熟了。

突然有一天,左边山上的和尚没有下山挑水。一个月过去了,左边山上的和尚仍然不见踪影。右边山上的和尚决心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等他来到左边山上的庙里之后,不禁大吃一惊,因为他的朋友竟在练太极拳,而且精神很好,一点也不像一个月没喝水的人。练拳的和尚带着右边山上的和尚走到庙的后院,指着一口井说:“这五年来,我每天做完功课后,都会抽空挖这口井。一个月前,井口终于冒出了清水,我也就不必再下山挑水了,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练我喜欢的太极拳。”

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为自己挖一口井呢?在你紧张匆忙的生活中,哪怕每天拿出很少的一点时间去多读几页书,多学习一点实用的知识,多留意一些别人平时不在意的事情,不经意间,你的积累也许就能在关键时刻助你一臂之力。“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不要小看了那一点点的收获,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一滴的努力,你就会走在别人的前面。记住,先人一步处处黄金,多留意从你身边溜走的时间,和时间赛跑,那你就会离成功不远了。

一个优秀的员工,即使老板在不在身边也会卖力工作,而这样的员工将注定会获得更多奖赏。在别人的眼皮底下才肯卖力工作的人,是很难有更大成就的。

在别人要求下工作,永远是被动的,机械的,如果不能给自己设定一个严格的工作标准,那么工作对你来说就是漫无目的,你的职位也不可能上升到非凡的高度。

如果你对工作没有期望,干成什么样算什么样,那么你肯定干不出出色的成绩。如果你的期望始终高于老板的期望,那么你就是优秀的,如果你能一直达到自己设定的最高标准,那么你就是成功的。一个对工作有高标准的员工,应是自动自发地做事,而不是在老板的吩咐下被动地应付。在这种自动自发的习惯下,纵使面对缺乏挑战或毫无乐趣的工作,仍然能够积极主动的完成,最终获得回报。

作为员工,要想获得最高的成就,就要永远保持主动率先的精神,在工作中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和智慧。成功取决于态度,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使命,知道自己工作的意义和责任,并永远保持一种自动自发的工作态度,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坚持不懈的努力,终将到达成功的彼岸。那些获取了成功的人,正是由于他们用行动证明了自己敢于承担责任而让人百倍信赖。

美国南北战争爆发之时,美国总统需要马上与古巴的起义军将领加西亚取得联络。加西亚在古巴的大山里——没有人知道他的确切位置,可美国总统麦金莱必须要尽快能与他合作。

怎样才能找到他呢?有人对总统说:“如果有人能够找到加西亚的话,那么这个人一定是罗文。”

于是总统把罗文找来,交给他一封写给加西亚将军的信。至于罗文中尉如何拿了信,用油纸包好、上封,放在胸前藏好;如何坐了4天的船到达古巴,再经过3个星期,徒步穿过这个危机四伏的岛国,终于把那封信送给加西亚——这些细节都不是我们这里要讨论的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当美国总统麦金莱把信交给罗文让他交给加西亚时,罗文接过信并没有问“他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要找他”“怎么才能找到他”“别人去不行吗”等一系列的问题,而是立即行动起来,自动自发、不屈不挠地完成了“把信送给加西亚”的任务。

以上是由著名作家阿尔伯特·哈伯德所著的畅销书《致加西亚的信》的所述情节,该书首次发表于1899年,之所以很快就风靡全球,至今还能畅销不衰,是因为它倡导了一种理念:对上级的命令,自发执行,并以结果为导向,全心全意完成任务。

在《致加西亚的信》中,阿尔伯特·哈伯德这样写道:我钦佩的是那些不论老板是否在办公室都会努力工作的人,这种人永远不会被解雇,也永远不会为了加薪而罢工。如果只有老板在身边时或别人注意时才有好的表现,卖力工作,这样的员工永远无法达到成功的顶峰。

有些员工,每当领导交待工作任务时,总要问该怎么办。他们总是被动地应付工作,虽然他们遵守纪律,循规蹈矩,做事却缺乏热情、创造性和主动性,只是机械地完成任务,这种做事方法长此以往就会使他们失去对工作有效执行的态度。

有3个人到一家建筑公司应聘,经过考试,他们从众多的求职者中脱颖而出。人力资源部经理对他们说了一声“恭喜你们”后将他们带到一处工地。那儿有几堆摆放得乱七八糟的砖瓦。

经理告诉他们先每人负责一堆,将那些砖瓦码放整齐,然后在三人疑惑的目光中离开了。甲说:“我们不是被录取了吗?为什么把我们带到这里?”乙说:“经理是不是搞错了,我可不是来干这个的。”丙说:“别说了,既然让我们干,我们就开始干吧。”说完就开始干了起来,甲和乙也只好跟着干。还没完成一半,甲和乙就慢了下来,“经理已经走了,我们还是歇会吧。”甲说,乙跟着也停了下来,丙却还在继续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