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言沧炎雪帝都卷
17828400000007

第7章 :斗转星移天不换,往事随风散无尽

一切发生的那么突然,又是那么的井然有序,或者这就是注定。

东方晓白,百官依次的立在乾坤门外,等待着朝钟的响起。

辰时,宫启,百业盛。值令官走过,灯灭。

宫门缓缓地打开,一股腥味突如其来,吓的众人纷纷捂着鼻子,在公公的身后进入。

刚灭不久的夜灯,吐着长长的叹息,感慨万千,最终也不得不消散在无色的世界里,成为不可追寻的淡忘。

这时候,从侧门,一队匆忙的士兵骑着快马,向宫外奔去,然后分散的去了各个城门。

有说书人说,王宫很大,大的咫尺相隔却生死不曾相见,深宫很静,静的即使夜间波涛汹涌,天明一切如旧。

在大夏宫外,镇南王秦匡背对百官而立,台阶上布置了很多精兵强将,怒视外物。

宫门紧闭,公公也停止脚步,静静的站在台阶下。

“大王驾崩,传帝位于王弟镇南王秦匡”大王的贴身总管慌忙的拉开宫门,面露恐惧的跑了出来,喊道。

顿时庭下议论纷纷,各老族旧臣都争着往上跑了,“怎么可能,昨天还好好的,我要见大王,大王呀,大王呀”。

两侧的士兵纷纷举起长矛将一干哭闹的贵族拦下。

公孙晓站了出来,大声向石阶下的百官喊道,大王已经得道位列仙班,你等众人在此胡闹,怕是心怀鬼胎,不想让大王安息呀,还不赶紧推出去。

虎视眈眈的士兵一听命令便强硬的动起手来,双方就这样的胶着。

“够了,现在天下是谁的就得听谁的,都给我下去,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得议论,”秦匡背对的吼道。

胆小的官员也就纷纷的退去,立在那里一动不动,几个年迈的老族人看着大势已去,眼望着太傅无声,也就只能跺着脚的自怨自艾。

流光逝去,天渐渐的明朗起来,琉璃瓦的魅影折射在秦匡的身上,金碧辉煌。

公孙晓带头跪在地上,大呼。

“新王万岁,吾王万岁,”顿时偌大的王宫深墙里响彻着同一个声音穿透云霄。

城外西街,瞎子冯对着玩耍的邻家孩子。

喃喃自语的念叨,天星移位,南方敞亮。怕是要改朝换代了,只可惜......

“可惜什么呀,”路人好奇的问道。

“天机不可泄露呀,万物自有定律,岂是你我凡人可窥见的,何况我这一老瞎子呢,呵呵。”

“算不出来就别再在装瞎蒙骗,还是找个地方等死吧。”说罢,便乐乐的走了,瞎子冯连连的摇着头,“唉,可叹你年纪轻轻,便人生已近呀。”

让开,让开,一个士兵骑着快马往城外奔去,街道两旁的人听到喊叫声都纷纷的躲到了一边。咚,一个年轻人被快马给撞倒了几米外,口吐鲜血,脸色苍白,不能言语。

路人纷纷的围观了起来,不一会便一命呜呼,又恢复了三刻前的熙熙攘攘。

快马在城门口被拦了下来,守城官从士兵的身上搜到一份太傅密函,本来不敢伸张,一旁巡查逃犯高子龙的将军却一把抢了过来,拆开一看,竟是太傅写给北方驻兵大将的求救信,“要求速带精兵来保卫大王。”

将军大怒的说要就地正法,杀了送信的士兵,好不容易的被守城官给拦了下来,五花大绑的押往镇南王府,交给公孙先生。

“王爷,抓紧登基吧,以防天下不稳,我们的主力也都远在南方,一旦北方驰援,怕也不妥。”其他将军幕僚也顺着此意请求道,王爷,还是早日登基,已固我河山。

“容我再考虑考虑吧,毕竟他是我大哥。你们先下去吧,我会好好考虑的,公孙先生,你留下,还有一些事情。”

夕阳沉去,值令官率领着一干奴婢燃起宫灯,秦匡看着逐渐明朗的星空久久无言。

你看那星宫的主星已经黯淡的即将消散,而南方的那颗守卫星正在闪烁的越发明亮,可终究不是星宫的中心。

明天举行登基大典吧。你下去也好好准备下,明天陪本王一道俯视着万里疆土。

夜凉如水,宫中四处充斥着烛火的烟雾,令人心醉神迷。秦匡无法睡去,脑中不停得回想着昨夜的离别,被血腥覆盖的爱情亲情,染红的权利。到底是江山迷恋上了他,还是他忘却了塞外的记忆。

不知觉的走到紧闭的凤和宫外,秦匡不敢进去,无论如何也忘不掉的眼神充满悔恨和绝望,那是兰舒给秦匡的最后离别。

路过的小太监,执着灯火,怯怯的问道,“王爷要进去吗?感觉叫错了什么,马上又改口道,大王,小的现在就给你开门。”

“不了,你是管这里的,好好看着王后的宫殿,没有本王的恩准,任何人不得进入。”说罢便感叹的转身快步离去。

静夜无情,空寂的街道上几批官兵刀剑泛着月光,令人生畏。紧紧的把几个老族旧臣的府邸围得水泄不通,公孙晓在看了下午的太傅密函后也不得不出此下策,以保天亮后的登基大典的顺利进行。

新王登基,百官朝拜。礼仪官按着一如既然的惯例喊道。

秦匡穿着公孙晓早准备好的王袍,站立在大夏宫外。

如昨日那边,初阳洒满四周,被礼仪官形容道,帝王之光,天帝下凡。

擢升公孙晓为首辅太傅,统领百官。前将军南宫为御前都尉统领禁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