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世界主要国家安全机制内幕
17837700000019

第19章 美国总统对国安会体制有决定性影响 (4)

日本驻华大使于2002年11月1日向中国方面提出抗议,声称长时间拘禁外国武官违反了日内瓦公约。不过,日本政府于同年11月13日召回了天野宽雅,因为中国政府已经要求天野宽雅主动回国,而日本政府也认为他已经无法在中国继续履行其武官职责。

尽管日本官员的说法和日本媒体的报道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讲话不完全一致,但日方起码承认了以下事实:日本驻华武官擅闯了中国的军事禁区;闯军事禁区时日本武官身携多种侦录器材。

其实,天野宽雅是日本二战后第3个被逐回国的武官。1987年和1996年,日本驻莫斯科和北京的武官因窃取军事机密分别被前苏联和中国驱逐出境。在1996年的那次事件中,1名美国武官和1名日本武官到中国海南省,企图搜集中国海军新型潜艇的情报,结果被中国安全机构逮捕,并从2名武官的身上搜出了有关军事机密的照片和录像带。接连发生的事件证明,日本驻外武官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搜集情报的间谍。

叙利亚篇

叙利亚动乱中的代理人战争

2012年6月3日,巴沙尔总统在新一届人民议会首次会议上发表讲话说:“我们正在面临来自外部的一场真正战争,我们所有的部门都应当为赢得这场战争服务。”尽管把叙利亚境内的冲突称为战争的提法显得略迟,但还是非常重要。因为在此前,“战争”这个词都被小心翼翼地避开。叙利亚现政权曾试图淡化严重恶化的局势,只使用“武装团伙”“恐怖分子”或“基地”组织成员等称呼。实际上,所有叙利亚的邻国都早已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介入了这场战争。

长期以来,叙利亚现政权都处在犹豫不决的状态,曾幻想自己能以最小的代价战胜这次武装反抗,所以直到最后才集中所有力量应对这场危机。它最初高估了自己的力量,低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以及土耳其对反对派武装的支持和援助规模。

2003年,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推翻了萨达姆政权,伊拉克什叶派上台执政,从而使中东地缘政治版图重组。伊斯兰什叶派大国伊朗、什叶派主导的国家伊拉克和叙利亚以及黎巴嫩什叶派民兵“真主党”控制区在地理上连成一片,这是美国在伊拉克问题上的重大失算。伊朗在中东地区逐步坐大的迹象出现。伊斯兰逊尼派大国沙特等海湾国家对此忧心忡忡。2011年3月,叙利亚政局动荡,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与逊尼派主导的国家土耳其联手支持叙利亚反对派推翻巴沙尔政权,以建立逊尼派政权。

事实上,这反映了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内部矛盾。中东地区大体分为两个阵营:一是由沙特和埃及为首的温和国家,二是以伊朗和叙利亚为首的较为激进的国家。而以逊尼派为主导的沙特和以什叶派为主导的伊朗之间的分歧则由来已久。这两个中东地区大国在多个阿拉伯国家形成对抗局面:在黎巴嫩,伊朗支持什叶派的“真主党”,沙特支持逊尼派的前总理哈里里;在巴勒斯坦,伊朗支持哈马斯,沙特支持法塔赫;在伊拉克,伊朗支持什叶派总理马利基,沙特支持在野的逊尼派领导人阿拉维。

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赴叙观察团2011年12月27日开始对叙利亚危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地考察,2012年8月2日联合国—阿拉伯国家联盟叙利亚危机联合特使安南就叙利亚危机的调解活动宣告失败而辞职。

叙利亚境外反对派“叙利亚全国委员会”和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正是利用这段时间向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武装源源不断地提供资金和武器,促使反对派武装的军力迅速增长。

叙利亚北部的邻国土耳其开放长达900公里的土叙边界,为向叙反对派输送武器和资金以及外籍武装人员提供便利,导致靠近叙土边界的阿勒颇省和伊德利卜省广大农村地区被叙反对派武装控制,成为叙利亚北部战场。

尽管叙利亚南部的邻国约旦对约叙边界进行了某种控制,但总体上来说,约旦伊斯兰萨拉菲派武装人员不断进入叙利亚境内与叙政府军作战,造成靠近叙约边界的德拉省农村地区的武装冲突不断,成为叙利亚的南部战场。

叙利亚中部的霍姆斯省与黎巴嫩接壤的古赛尔地区和塔勒卡勒哈地区被反对派武装控制后成为向控制叙利亚第三大城市霍姆斯部分市区的反对派武装输送武器弹药以及外籍武装人员的补给线,霍姆斯省成为叙利亚中部战场。

叙利亚政府2011年4月25日开始动用军力。但是,由于政府军在战略战术上存在重大失误,反对派武装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其军力增长迅速,并把冲突的范围扩大到首都大马士革和叙利亚经济中心阿勒颇市,全面战争爆发。

叙利亚政府军曾多次对反对派武装采取大规模军事行动,但对反对派武装的打击不力,直到2012年1月底至4月10日对大马士革东郊、霍姆斯市、哈马市和伊德利卜市等城镇反对派武装控制区采取的军事行动仍然沿用过去“驱赶式”打法,即包围反对派武装控制区后留有缺口,让当地居民和武装分子逃跑,以恢复当地的安全与稳定为目的,其结果是武装分子从叙利亚这座城市逃跑到另一座城市。

2012年7月15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发动“大马士革火山”攻势,大约2000名反对派武装人员潜入大马士革东南部市区,与政府军激烈交火,一周后被政府军打败。7月20日,反对派武装又宣布开始“解放”阿勒颇。随后叙政府军展开反攻,才改变“驱赶式”打法,以消灭反对派武装有生力量为目的。但为时已晚,叙境内反对派武装人员从2011年底大约2万人发展到2012年8月大约10万人。

此外,叙反对派武装在叙境内组成数百个8人-10人的武装小组,频繁袭击政府军。而政府军没有及时制定对策,只是在阿勒颇战役中才向反对派武装学习,也采取组成武装小分队的办法对付反对派武装。

叙利亚反对派武装2012年11月7日发表声明宣布,“解放”大马士革第二阶段战役开始。叙利亚各地区的反政府武装、宗教极端武装组织和外籍武装人员在首都周边地区集结了大约2万多人,从大马士革南部和东部发动攻势,遭到叙政府军的沉重打击。

自2012年初以来,大批外籍武装人员源源不断地进入叙利亚境内,从而使叙利亚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主要的“圣战”战场,引起国际社会和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在叙利亚境内的反对派武装组织大体分为三部分:一是以“叙利亚自由军”为代表的世俗温和反对派武装组织;二是以“叙利亚伊斯兰阵线”为代表的本地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三是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武装组织,比如“支持阵线”“伊拉克和沙姆伊斯兰国”(简称“伊斯兰国”)、黎巴嫩“伊斯兰法塔赫”和阿富汗“塔利班”等。这些组织在叙利亚的影响力各有不同。

据阿拉伯媒体报道,在2013年8月,叙利亚境内大约有1000个反对派武装派别,人数至少10万人,其中大约1万人属于与“基地”组织有关联的派别,绝大部分为非叙利亚人,而伊斯兰极端武装组织的人数则在3万-3.5万人之间,还有大约3万名武装人员具有伊斯兰倾向,加入了“叙利亚自由军”等温和反对派武装,这意味着世俗反对派武装人员的数量很少,而外籍武装人员有3万-4万人,来自80多个国家。

叙利亚战争实际上已演变为由美国等西方国家和部分逊尼派主导的中东地区国家与俄罗斯和什叶派主导的中东国家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叙利亚已经成为美俄大国和中东地区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教派博弈的主要战场。

以色列分析人士认为,叙利亚冲突双方都对本地区的安全构成威胁,这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在如何应对叙利亚危机的问题上犹豫不决的主要原因。如果巴沙尔政权垮台,叙利亚可能变为无政府的混乱地区,有可能取代巴基斯坦成为“基地”组织赖以生存的庇护所。

很多西方军事专家寄希望于叙利亚政府军分裂,甚至发动军事政变。尽管士兵开小差的事被阿拉伯媒体和西方媒体大肆渲染,但军队没有高层军官叛变,没有发生连以上单位的成建制倒戈。叙利亚政府军一直保持团结一致。

政府军展开战略反攻

2013年6月5日,叙利亚政府军在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帮助下完全控制了叙中部战略要地霍姆斯省古塞尔镇,恢复了古塞尔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叙利亚政府军6月10日乘胜向北部阿勒颇省推进,展开“北方风暴”军事行动。这表明,叙利亚战局出现一个战略转折点,即叙利亚政府军在与反对派武装冲突的过程中开始从战略相持阶段转为战略反攻阶段。

拥有4万人口的古赛尔镇位于叙利亚中部霍姆斯市西南35公里处,距叙利亚黎巴嫩边界15公里,其地理位置特殊,一年多以前被反政府武装占领。叙利亚反对派源源不断地从黎巴嫩向古赛尔镇输送武器弹药、外籍武装人员和补给,再由该镇的反对派向各战区输送。对叙利亚现政权来说,这不仅威胁叙利亚中部地区的安全,而且威胁首都大马士革的安全。

叙利亚政府军2013年5月下旬开始集中优势兵力包围盘踞在古赛尔镇的数千名反对派武装人员。与此同时,黎巴嫩“真主党”派遣侦察小组前往古赛尔地区侦察。随后,大约有3000名“真主党”武装人员进入古赛尔地区。5月19日,“真主党”武装在叙利亚政府军的炮火支援下从古赛尔镇东部发动攻势,一直打到该镇中心,6月5日,古赛尔战役结束。

“真主党”武装人员战斗经验丰富,在古赛尔战役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大大缩短了这次军事行动的时间。这是“真主党”首次大规模参与叙利亚战争,并将对叙战局产生重要影响。

叙利亚政府军2013年2月和3月进行战略反攻准备,4月开始在全国各战场全线出击。在此次战略反攻中,政府军采取正规军、准军事武装和地方民兵协同作战以及传统战争和非对称战争相结合的打法对付反对派武装的游击战打法,先后收复大马士革郊区、霍姆斯省、阿勒颇省一些战略要地和大片农村地区。黎巴嫩“真主党”参战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

伊拉克篇

萨达姆政权的国家安全机构

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自1979年上台至2003年垮台,统治伊拉克达24年之久。萨达姆政权赖以生存的秘密武器就是萨达姆父子亲自领衔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除了伊拉克的正规军之外,伊拉克最重要的专政手段当属伊拉克的国家安全系统。由于其秘密性质,这些秘密警察、特务和准军事组织几乎不为外人所知。更鲜为人知的是,所有这些警、宪、特秘密机构均由伊拉克国家安全委员会来协调运作。

伊拉克的情报安全机构庞大、部门重叠,它们名义上由内务部所管辖,但实际上受萨达姆及其亲属直接控制的国家安全委员会管辖。下设的安全情报机构主要是负责国家安全事务的秘密警察部门,专门负责对境内外国人和本国对政府不忠的人员或组织的侦缉。情报总部是伊拉克负责收集国外情报工作的机构,原是执政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特工机构,其负责人历来都是由萨达姆的亲信担任。1974年至1983年期间的负责人是萨达姆的同母异父的兄弟易卜拉欣,后来由巴纳克接任。1989年,萨达姆的堂兄弟萨巴韦就任部长。该机构负责派遣以外交人员、游客、商人等身份做掩护的情报人员,到国外搜集有关国家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情报。这个机构还负责策划针对以色列和西方国家的特殊活动。同时,它还资助一些阿拉伯民族主义组织,并帮助他们训练人员。

国家安全委员会成员组成

伊拉克国家安全委员会的成员包括:伊拉克情报局、特别安全局、总情报处、军事情报局、安全总局、总统办公室等。伊拉克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是萨达姆总统,副主席是伊扎特·易卜拉欣和常务副主席萨达姆的次子库赛。国家安全委员会的办公室就设在巴格达一处总统官邸内,全体成员每周开一次碰头会。当然,在美国大兵压境之际,国家安全委员会随时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不过,地点不一定在总统府,而是临时选个地方,有时可能在萨达姆的家乡提克利特的总统府邸,也可能是巴格达特别共和国卫队的营房,也可能是政府某机构的办公室。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被潜伏在巴格达的美国间谍或者可能渗入巴格达的美国特种兵掌握行踪,以免被美国人一锅端。

伊拉克国家安全委员会下设一个名为“联合行动室”的执行机构。这个联合行动室权力了得,是唯一可以随时调动驻巴格达各安全部门的部队。联合行动室设在巴格达的总统官邸内,库赛是这个机构的办公室主任。联合行动室按萨达姆每天签发的命令,调整部署巴格达城内的安全部队。

为了确保调兵和命令能准确无误及时传达到驻巴格达各安全部队,联合行动室内通过一个局域网与各部队保持全天24小时的网络联系,有专家对伊国家安全委员会拥有极其先进的局域网倍感疑惑。美国CIA解疑说,这个局域网的电脑设备全都是神通广大的伊拉克情报人员通过约旦走私到巴格达的。因此萨达姆并不担心遭到美军网络精英的侵入。不过,出于谨慎考虑,有消息说在开战之前,萨达姆会改用手写便条下达调兵命令。

曾经打算暗杀老布什的“伊拉克情报局”

“伊拉克情报局”又称“伊拉克情报总部”,它是萨达姆绝密专政机构中名气最大最响的一个。伊拉克情报局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国内外政治和安全情报,职责相当于集美国中央情报局和联邦调查局(或者英国的军情五处和六处)的功能于一身。具体地说,“伊拉克情报局”的头号任务是:监视其他警察情报机构、政府部门、部队和非政府组织的活动。表面上伊拉克情报局隶属于内务部,实际上是直接听命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及其两个儿子。

1993年情报局密令准备暗杀美国前总统老布什,但被科威特安全机构及时破获了这起暗杀阴谋,逮捕了16名嫌犯,其中2名是伊拉克情报局的特工,他们企图用一辆满载炸药的车袭击老布什。为此,萨达姆总统后来解除了情报局局长——他的同母异父兄弟萨巴威的职务,任命非常有经验的伊拉克情报官马吉德少将为情报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