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三)
17885000000017

第17章 毛家湾与钓鱼台(4)

张春桥有着文人的聪明之处。他回到上海之后,便放出风声:“上海广大党员和革命群众,强烈要求在党章上写明林彪同志是毛泽东同志的接班人,以保证我们党永不变修,永不变色。”由此,林彪马上回赠了张春桥一个军职——“南京军区第一政委”。这个“政委”伙同另一个“政委”江腾蛟,和司令许世友作起对来。

林彪知道江青的意思,马上向张春桥伸出了救援之手。1968年4月12日下午,吴法宪奉林彪之命,飞抵上海。他来到福州路的市革会礼堂,走上主席台,从口袋里掏出一纸公文。

台下鸦雀无声。人们屏气敛息,等待着吴法宪令从口出。许多人曾作过推测,一定是来宣布当场逮捕“杨余傅”的黑后台张春桥的命令!

可是,吴法宪却当众宣布了来自北京的四点指示,都是维护张春桥的:

“第一,张春桥同志仍然是中央文化革命小组副组长;第二,张春桥仍然是南京军区第一政委;第三,张春桥同志仍然是上海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第四,张春桥同志仍然是上海警备区第一政委。”

四个“仍然”一下把“炮打”弄得烟飞灰灭。张春桥得救了。

因为张春桥名声本来就不好,遭到“炮打”并没多少人同情,只是这件事作为毛家湾与钓鱼台的一次共谋,却是张春桥万万料想不到的。

事实上,“炮打张春桥”浪潮只持续了十几天就平静下来。张春桥被“打”了一下,很快又被保了下来。“打”不过是一个小小的教训,并没有给张春桥定了终身。江青和叶群像猫玩耗子一样玩了一把,从中体会着权力和被人求的滋味。

江青为林彪拍出“传世”的秃头照

他们勾结最紧的时候是1969年。江青在1969年10月27日的一次讨论党章的会上,极力鼓吹要把林彪作为接班人写在党章上,她甚至说得过火和肉麻:“这一条不写上我们通不过。”在党的“九大”召开前夕的一次会上,江青再一次疾呼:

“林副主席的名字还是要写上(党章),写上了,可以使别人没有觊觎之心!”

在“四人帮”被粉碎之后,从江青的住处查获了一份电话记录,光是1969年到1971年9月上旬的两年零九个月中,她和林彪、叶群之间来往的电话即达470次之多,即平均每隔两天多一点,他们之间就要进行一次电话联系。

他们此后的人员来往以及电话来往,大都是请安问好方面的内容。例如:气候有较大的变化;一方或者双方身体感到不舒服;逢年过节;中央召开重要会议的前后;离开北京到外地,或者从外地回到北京等时候,都要相互请安问好。像这类请安问好的内容,叶群大多是直接打电话给江青的秘书,请秘书转告江青,她很少直接打给江青,怕电话的铃声打扰江青。江青打电话或回电话给林彪的时候,也是通过她的秘书打给叶群,很少直接打给林彪,她怕电话的铃声打扰林彪。

作为副主席的林彪,除了去看望毛泽东以外,很少去看望其他人。他对江青保持着戒心,但有一次林彪从外地回到北京,还没回他在毛家湾的家,就风尘仆仆地到钓鱼台看望江青。

那一次林彪亲访江青,看样子有什么事,外人不得而知。江青的秘书看林彪有很久没有理发刮胡须了。秃顶下边一圈的头发长长的,乱乱的,胡须白白的,长长的。但就是这样一副样子,一向讲究的江青,一见到林彪仍旧高兴得眉飞色舞,握住林彪的手,久久不撒开,显得十分亲密。

江青知道林彪怕风、怕冷、好感冒,一年四季只要到室外脑袋就包得严严实实的。江青为此请人给林彪特别订做了一个貂皮围脖,并亲自送到毛家湾给林彪戴上。林彪高兴地拉着江青的手连连道谢,说:“江青同志政治上考虑得周到,生活上想得也很细致。”他指着江青对叶群说:“江青同志在这方面比你强得多。”

林彪和叶群知道江青植物神经紊乱,睡眠不好,也特意给江青送去一台负离子发生器,是进口的。与此同时,林彪怕江青出楼门、下汽车被风吹着,伤风感冒,还叫叶群带上邱会作和建筑房子的设计师到江青住的钓鱼台11号楼,看现场、选地点,给江青修建了一个直接通往楼内的汽车库。

党的“九大”以后不久,江青在11号楼对叶群说:“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伟大领袖毛主席亲自缔造的,是林副主席亲自指挥的,我对解放军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想抽时间到军营去走走。”叶群很机灵,马上从总后勤部找了裁缝,很快就给江青做了三套陆、海、空三军军服,并亲自送去,江青高兴得很,左试右试,十分欣赏。

林彪知道江青爱吃南方的西瓜及其他水果,经常派人从海南岛给江青用飞机运来无籽西瓜,以及荔枝等水果,供江青享用,越是冬天天寒地冻时运得越勤。

当然有时夏天也送。1971年9月8日,也就是林彪外逃的前几天,林彪叫叶群从北戴河打来电话给江青,叶群在电话里格外热情地说:“林彪同志问候江青同志,请江青同志保重。林彪同志今天给江青同志送去几个大西瓜,请江青同志尝尝。”

江青收到林彪送来的4个大西瓜舍不得吃,在钓鱼台11号楼的前厅放了4天,于9月12日下午,也就是林彪叛逃的前几个小时,江青特意带上这4个大西瓜,到颐和园游玩,十分得意地对那里的干部、职工们说:“你们看,这几个大西瓜,是林副主席送给我的,我再送给同志们,这是林副主席对我们的关心,让我们大家一起感谢林副主席。”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几个小时后,在远方发生了一次爆炸,差点将她牵连进去。

除了叶群保持对江青的敬畏之外,在林彪的接班人地位确定之后,江青也不失时机地为林彪“服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人都清楚地记得那幅林彪学毛选的照片。

那是1971年6月初,江青叫谢富治给她找了一大块蓝色的幕布作背景,又从新华社借了8个灯具,在钓鱼台17号楼精心布置了一个照相室。6月9日,江青特邀林彪、叶群到钓鱼台照相。当时,林彪并没有思想准备,因为他连胡子都没有刮。江青为了给林彪照得好,使他满意,就把他带到11号楼刮胡子。林彪不太情愿,说:“年龄大了,有胡子没有关系。”叶群忙劝说:“江青同志亲自给你照相,不刮胡子不好,刮了显得年轻,精神焕发。”江青最善于从政治上做文章,也劝说:“你是党的副主席,解放军的副统帅,照的相应有领袖气派。”两个女人一左一右,劝说着,林彪也就勉强同意刮了。

回到17号楼,林彪缓缓地坐到椅子上,那架式好像仍在理发。江青便忙乎开来。调整好了焦距和灯光,马上就要按动照相机的快门了,突然又想出一个点子,说:“请林副主席把帽子摘掉,我想给你照一张免冠像。”

林彪眉头一皱,他的头顶光秃秃的,本不愿暴露于天下,但是,在那种场合又不好说什么,只好把帽子摘掉,扔给他的工作人员。

江青等林彪摘掉帽子,第二次准备按动快门的时候,突然又说:“我觉得这样照还是不够理想,没有林副主席的特点,林副主席最好是拿着一本《毛泽东选集》两手捧着,就像是在看书。”“还是江青同志想得周到。”叶群夸奖说。江青命令工作人员跑回11号楼把她的《毛泽东选集》四卷合订本拿来,交给林彪。

林彪被几个大灯烤得满头大汗,江青递给他一条毛巾擦了擦汗水,摆弄好姿势以后,终于按动了快门。

一个月以后,林彪的这张照片刊登在《人民画报》和《解放军画报》七、八期合刊上。江青给这张照片命题为“孜孜不倦”。1971年7月31日,《人民日报》刊载了一条消息,说:“两本画报都以单页篇幅刊登了毛主席的照片,刊登了毛主席的亲密战友林副主席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照片,这张照片把林副主席无限忠于毛主席的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生动形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给了人们巨大的激励和鼓舞。”

林彪的照片刊登以后,叶群给江青打电话说:“江青同志给林彪同志拍的照片太好了,它不但有艺术价值,还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如此看来,形象教育有时比文字教育更有影响力。林彪同志非常高兴,他感谢江青同志的辛勤劳动,也热烈祝贺江青同志的作品公开发表,我们也希望江青同志的其他作品也在报刊上公开发表,以教育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江青回电话说:“请林副主席保重,摄影艺术是一方面,主要是林副主席的形象好,是学习毛主席著作最好、最高的代表。”

所以知道林彪摔死的消息后,江青大喊大叫,她是受林彪迫害的,“秃头照”和“西瓜”的事再也不愿提起。西瓜吃掉了,找不到什么证据,还好说;一提起来让她挠心的是那个“秃头照”,印了多少万份杂志,几乎人人都见过,如何掩盖得起?

但是,林彪与江青为各自的利益勾结不假,但其都瞄准了共同的目标,常有利益冲突,也是矛盾不断。别看他们都在高喊向对方学习,私下里也有咬牙切齿的时候。

在“黄永胜出国”和起草“九大”报告中发生矛盾

大反“二月逆流”可以说是林江两大集团合作完成的最大工程。当他们庆祝“工程”竣工之时,由于个人野心的利害冲突,两大集团又开始了拉锯式的磨擦。这次磨擦在黄永胜出国问题上表现得特别突出。

本来黄永胜出国,去参加1968年11月份召开的阿尔巴尼亚党代会的事,是在八届十二中全会结束前由中央文革碰头会内定的。可是代表团临出发前,江青却发出一纸禁行令,坚决反对黄永胜出访。理由很简单:他不配!当时知情人很少,不知情的人便十分惊讶,江青为何要阻止黄永胜出访?这本来是一件不大的事。

叶群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但她怕外界议论,便有意掩盖真相。可她又是一个破嘴,细心的人便很容易从她的情绪和只言片语中得知一二。

前面已经提到,黄永胜是在打倒“杨余傅”之后,取代杨成武升为总参谋长的,并任改组后的军委办事组组长。黄永胜对于林彪的委以重任自然感激不尽,可又很犯愁。因为他长期从事一方局部工作,一下子担此重任,不免手脚生疏,力不从心。特别是当时毛家湾和钓鱼台像两座山一样立在他后面,他作为总参谋长,事关全军,两座山哪座也不能得罪,他夹在中间,日子很不好过。他毕竟是个军人,对林彪自然是忠诚不二,可对钓鱼台的“文人”们难以融洽,特别是对江青,喜怒无常,摸不准她的脾气,自然也讨不得好。江青也在暗暗观察黄永胜,看其对自己有几分热情,无奈越看越别扭,谈不到一处去。

叶群仰其鼻息,江青不满意,她也不好说什么。秘书就听她随口说过:“黄批出的文件,钓鱼台都不愿意看。”她还透露:“这个总长的人选不大理想。”

1968年6、7月间,秘书张云生在人民大会堂值班。一天,叶群带回一份文件,让他看后讲给林彪听。叶群交代:“这是11楼批出的文件,她让我送给首长看。我去送,就得我亲自讲。但我去讲,首长听了肯定不耐烦。我这个角色也太难哪!”叶群推脱的,都不是什么好事,只不过说得好听罢了。她想了一下,又说:“给首长讲过之后,你们替他在江的批件上画个圈就行了。首长不必表态。”

张云生拿过文件看了看。这是中央专案组的一份报告。江青在上面密密麻麻地批了许多话。专案组的报告本身并不怎样引人注意,令人吃惊的是江青那些怒气冲冲的批语。报告开头写的是“江青、永胜……”等4个人的名字,大概这4人是这个专案小组的负责人。黄永胜在他的名字上画了圈,并批了三个字:“拟同意。”另外两人也已圈阅。从江青的批语看,她是最后看到这份文件的。也许就是由于这一条,才引发了江青的歇斯底里。她批的大意是:我(江青)是这个专案小组的主要负责人,黄永胜有什么资格越过我批这份文件?这是夺了我的权!这是黄永胜有政治野心……

仅此而已黄永胜就背了个大黑锅,足见江青的霸气。

张云生也觉得好笑,便问叶群:“我给首长讲这份文件时,如果首长问,黄为什么不先把文件送江青批,我怎样回答?”

“11楼最近的身体不大好。”叶群说,“她交代过,一个月之内不要送给她文件看。”江青也真是自作多情:一个月都不批的文件有什么重要?

张云生还是想不通:“她交代过不看文件了,为什么还责怪别人越过她,夺了她的权?”

叶群眉头一皱:“你问我,我问谁去?”看来她也搞不太清楚。

张云生有些不安地给林彪讲文件。凭他的经验,他想林彪可能要为江青的无理发一通怒火。可结果并不是这样。林彪听后,什么话也没说,表情也没变化。

林彪的城府的确很深。他在工作人员面前从来都是含而不露。

此事过后不久,又有一份江青批的文件到达毛家湾,是江青要林彪和毛泽东看的。原件是中央文革的一个记者写给江青的信,信中反映说,在中南的几个省份,“造反派”正在受压,“保守派”正在得势。许多地区虽然成立了革委会,但多是“老保”掌权,那里仍是一片“白色恐怖”。在那里工作过的中央文革记者,也一个个被当作“坏头头”揪斗,至少是被排挤、压制。来信人认为,这根子不仅在广州军区,而且广州军区的上头还有。来信人并未点出“广州军区上头”的根子是谁,但很容易就猜出是黄永胜。

江青又在上面批了许多话。大意是说,她看了这封信后非常气愤。她认为信中反映的情况不仅中南各省有,而且在全国其他很多省份也都存在。她提出必须揪出这个“根子”。她还建议用中央名义把这封来信和她的批语转发全国,以引起普遍注意。

当张云生将这个文件讲给林彪听了之后,林彪仍是反应冷淡,只是问:

“这份文件主席看过了吗?”

“主席还没看。”

“先送主席看。”林彪选择了又省事又不担风险的办法。

秘书照办。但这份文件到了中南海之后,再也没有回音。

没有回音就可以理解为主席不同意,至少不积极。也就是说江青的设想落空了。

果然不几天后,叶群从外边开会回来,就冲着几个秘书喊起来:“黄出国了!

这可真是不易啊!黄出国本是中央内定的,可是临要动身了,有人又出来反对。

弄得没办法,只好请主席决定。主席点头了,问题才解决了。”

很明显,叶群乃至整个毛家湾还是站在黄永胜一边的。从骨子里说,林彪还是信赖他的几员干将的。秘书们也发现,自此,毛家湾与钓鱼台之间的关系起了质的变化,双方的阵营也日渐分明。在明处,他们还继续在互相捧场;但在暗地里,却开始了一连串的勾心斗角。暂时看,双方势均力敌,谁一时也吃不了谁。

但到头来,在利害冲突无法调和的时候,总会有一天公开摊牌的。然而究竟谁在最后占上风,并不取决于他们自己,而要看政治天平的重心倾向哪一方了。

黄永胜出了国,江青在此事上没有得逞,心中憋着一股怒气,一直想找机会出出气。江青与黄永胜也没有什么私人交往,见面时,不是迎送外宾就是开会。

黄永胜作为军委办事组组长,就怕江青一伙给他出难题,所以开会时总盼着叶群能出席。而狡猾的叶群不愿夹在江青和黄永胜之间,得罪一方,就借故不来,或者派秘书去记录。有一次开会,她又叫张云生去作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