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三)
17885000000022

第22章 陈伯达“不识庐山真面目”(3)

所以,他们想把纸上的东西变成现实,一个理想的步骤就是先当上国家主席。

人们都很清楚,“九大”是在一种极不正常的情况下召开的。

当时,在“造反”和“夺权”运动的冲击下,全国省市级党委基本瘫痪,在林彪和江青集团的活动下,原八届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被选进九届中央委员会的,只有53人。

八届十一中全会时的政治局委员陈云、陈毅、李富春、徐向前、聂荣臻等人被排除出政治局;刘少奇、邓小平、彭真、彭德怀、贺龙、乌兰夫、张闻天、陆定一、薄一波、谭震林、李井泉、陶铸、宋任穷等人连大会也未能出席,处于隔离审查之中。

而九届一中全会选出的21名政治局委员中,林彪的主要干将和追随者达12人之多,占60%,已占多数。所以林彪酝酿提出的要当国家主席的设想,似操有胜券。

可是毛泽东在1970年3月8日召开的为四届人大和修改宪法做准备的会议上,偏偏提出改变国家体制,不设国家主席的建议。3月9日,中央政治局根据毛泽东的建议,开始了修改宪法的准备工作。

毛泽东的建议深深触动了林彪集团敏感的神经。在他们眼里,四届人大是继党的“九大”以后又一次分配权力的会议,他们想通过会议捞到更多的油水。

林彪当时住在苏州。他知道了毛泽东的意思,又喜又忧。喜的是,毛泽东表示他自己不当国家主席。毛主席不当,当然就要轮到他这个第二号人物当了。忧的是,毛泽东同时又提出主张不设国家主席。如果真的不设,那就是说,谁也别想当这个主席。

向来是“毛主席表态我表态”的林彪,这时也顾不得自己创造的“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的名言了。因为他很清楚,现在如果不反对,到时毛主席正式讲了话,大家肯定都会举手同意,到那时就不好办了。他下了决心,果断出击,尽早让毛泽东改变主意。

3月9日,也就是毛泽东提出意见的第二天,林彪指使叶群给黄永胜、吴法宪等人打电话说:“林副主席赞成设国家主席。”要他们制造设国家主席的舆论,先稳住阵脚。

接着,林彪又两次给毛泽东打电话,提出“要毛主席当国家主席”,意图很明显。他希望听到毛泽东说:国家主席我是不当了,要当,你就当吧。

可是毛泽东不仅没这样说,还让秘书给林彪回话,说“问候林彪同志好”,其他的什么也没说。这倒使林彪捉摸不透:问候我好,莫非是觉得我不好?是指身体,还是头脑?

4月11日深夜,在苏州的别墅里,林彪躺在沙发上,闭着眼睛,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只是从他偶尔跳动一下的眉尖上,判断他是在下什么决心。果然,夜里11时30分,林彪把秘书叫进来,口述了他的一份所谓“建议”:

一、关于这次“人大”国家主席的问题,林彪同志仍然建议由毛主席兼任。这样做对党内、党外、国内、国外人民的心理状态适合。否则,不适合人民的心理状态。

二、关于副主席问题,林彪同志认为可设可不设,可多设可少设,关系都不大。

三、林彪同志认为,他自己不宜担任副主席的职务。

(转引自图们、肖思科:《特别审判》,中央文献出版社)

为了这个“建议”,林彪真动了一番脑筋:第一条,他直接建议毛泽东当国家主席,好像设不设国家主席的问题已经解决,而只有设了国家主席,毛泽东才可能当;后面两条:他不当副主席。那就是说:要么毛主席当,要么他当,副的他是不当的。这几条建议,说出口还可以冠冕堂皇,而把自己的意图又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真是林彪的一份“杰作”。林彪不愧是谋略家,阴险的谋略家。

林彪口述完自己的建议,让秘书复诵一遍,确认无误,便叫秘书立即用电话报告中央政治局。

4月12日,中央政治局向毛泽东报告了林彪的意见。毛泽东作了批示:“我不能再作此事,此议不妥。”

4月下旬,在中央政治局的会议上,毛泽东用三国时的历史故事,告诫林彪等人,不要再提设国家主席的问题。毛泽东说:孙权劝曹操当皇帝。曹操说,孙权是要把他放在炉火上烤。我对你们不要把我当曹操,你们也不要做孙权。

毛泽东的话对林彪是个沉重的打击。但他并不死心,就像当年要攻克敌人据点一样执著。他发动他的党羽四处活动,制造坚持设国家主席的舆论。同时,指使参加政治局宪法起草小组的陈伯达、吴法宪、李作鹏,要他们坚持在宪法草案中规定设国家主席。

叶群还约吴法宪来毛家湾谈“事情”。叶群对吴法宪说:“九大后,一○一是副主席,是主席的接班人,这是上了党章的。但是,还没有相称的行政职务,这对于首长来说,是不合适的,工作起来也不方便,我把这个意见曾向首长交换过,他也有同感,你的意见怎么样?”叶群经常不停地在一次讲话中变换着对林彪的称呼,多数是随着谈话对象以往的称呼,有时又有很大的随意性。

“我的看法与主任一样,有什么指示请主任说,我一定照办,在九届二中全会上我一定坚持这点。”投靠毛家湾以后,“照办”成了吴法宪的第一选择。

“九届二中全会,将讨论四届人大的事宜,许多人事安排将被提及,如果不设国家主席,林总怎么办?往哪里摆?”

“是的,主任的看法很正确。”

“林总对你很信任,你又是林总的老部下,所以在庐山会议上,你一定能紧跟首长。”

“这没问题,我一定听林总的指挥,听叶主任的安排。”

当天晚上,叶群又去钓鱼台找陈伯达。不几天,陈伯达就转来一份马、恩、列、斯论天才的语录。

但是林彪的活动,遭到了江青一伙的反对和抵制。江青他们也不肯把“国家主席”的职位让给林彪。他们抱定的一个念头就是他们年轻,可以等。所以参加政治局宪法起草小组的康生、张春桥,坚持不设国家主席。在讨论中多次发生争论。

最激烈的一次争论,发生在8月13日下午的会议上。开始争论的是,要不要在宪法里提“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要不要提林彪在《再版前言》中提出的“三个副词”(即“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吴法宪坚决贯彻林彪的旨意,和张春桥大吵起来,坚持要把这“三个副词”写进去。会议期间,吴法宪还给黄永胜打电话,告诉他会上发生的争吵。要黄永胜立即打电话报告林彪、叶群。黄永胜当即表示完全支持吴法宪的意见。

这次会议一直开到深夜。散会后,吴法宪到陈伯达家里密谈。14日上午,吴法宪又自己打电话向林彪、叶群报告了情况。

林彪听说张春桥竟敢否定自己讲过的话,大发脾气,要给毛泽东写信。还是叶群沉得住气。她估计写信不一定有好结果,劝林彪说:“张春桥算老几,犯不着同他斗气,显得我们小家子气。”

林彪这才作罢。他让叶群给吴法宪打了一个电话,表示嘉奖和慰问:“林总说,吴胖子抓住眼镜(指张春桥)的辫子,放了一炮,说得对,干得好,有功。”鼓励他继续和张春桥等人对着干。

但是有江青撑腰的康生、张春桥也硬得很,不肯让步。

8月21日,林彪、叶群的专机在九江机场降落。已是中午时分,机场安排了饭菜。叶群指挥着:“这顿饭就在这里吃,吃过饭就上庐山。”

早有内勤通告了林彪、叶群的饮食习惯。所以端上来的菜很别致:林彪的是青蒜狗肉一盘,清蒸鲑鱼一盘,再加一碗三合面糁儿的粥(黄豆面、大麦面、玉米面);叶群是清蒸哈蜊肉一盘,红烧斑鸠肉一盘,再加上几盘时令鲜菜。林彪吃得很少,吃罢就退席回贵宾室去了。叶群吃饭很慢,饭菜也不对口味。但碍于是出差开会,偶然一顿,就算了。要是在毛家湾,她动起火来,能把饭菜掀了。

登上庐山,林彪、叶群被安置在一座傍峰的别墅里,即汪精卫别墅旁边的一栋设施条件较好的新建别墅。而其他老帅的住房就相对差一些。如朱德住的236号别墅和叶剑英住的237号别墅,都比较破旧。林彪住的这座别墅,平房数十间,客厅、卧室、卫生设施一应俱全。离别墅不远的山峰上,还有一座用竹木搭成的竹楼,环境十分优雅。

林彪和叶群向来不同居一室,上了庐山也是如此。林彪住在临近客厅的一间卧室里,叶群住在他旁边较小的一套房子里。

往常,陈伯达总往毛泽东那边跑,如今在毛泽东那里不讨喜欢,他又朝林彪这边跑。林彪抵达庐山的当天下午,“理论家”去林彪那里,谈了一个多小时。

他们商量了如何对“陆定一式的人物”发动攻击。陆定一早在1966年5月被打倒了。眼下,他们所说的“陆定一式的人物”是有着特殊的含义——指的便是张春桥。因为直接与毛泽东冲突,他们不敢;与江青、康生交锋,还不是时候;最合适的攻击目标,便是张春桥。在他们看来,张春桥的腰杆还不算太硬。“先打弱小之敌”,兵家历来如此。

8月22日下午,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到林彪住处,与林彪、叶群进行了长时间的密谈。李作鹏、邱会作和陈伯达都是与林彪同一天到达庐山的,吴法宪则早一天到达。林立果乔装“军委秘书”,一起上了山。他们还安装了6条电话专线,并带了两架云雀式直升机在山上待命。几个人谈完了,叶群提议去逛仙人洞。那几个人都明白,游玩事小,主要是叶群要借这个机会留个合影,以表“团结战斗”的决心。这年的5月14日,叶群就和四员大将站在长城上合过影。

他们按黄、吴、叶、李、邱的次序,胳膊挽着胳膊,紧紧挨在一起,一字排开,好一个“长城永不倒”,一个个眉开眼笑。当然这不是一张普通的游览照,而是为了纪念“五一三”事件三周年。1967年5月13日,林彪利用一次文艺团体演出的事件,挑动派性,支持和保护了吴法宪、李作鹏等人。从此,他们便把这个日子作为一个纪念日。每年这一天,都要搞向林彪、叶群表示效忠的活动。那时,他们发誓要“相将奋起卫红旗”,而今要“乱云飞渡仍从容”了。

但这些人也发现叶群不像以前那样,游玩时手舞足蹈,拍照时指手画脚。她的脸上隐约挂着一丝忧虑。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叶群虽然嘴上仍为同伙们鼓气,刚才坐在汽车里还对吴法宪等人说:

“设国家主席的事,还是要坚持。”她还从皮包里拿出一叠语录卡片,摇晃着说:

“如果不讲天才,马列还算不算数!”但她心里明白,这场斗争的前途不会太妙。

他们不仅面对着江青、康生、张春桥那一伙,最主要的是他们的主张得不到毛泽东的支持。就在这天上午,中央政治局常委开了会,为即将开幕的九届二中全会做最后的准备。会上,林彪、陈伯达再次提出了设国家主席的问题,结果又受到了毛泽东的批评。毛泽东还提出,要把这次会议开成一个团结、胜利的会,不要开成分裂、失败的会。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方针,而是针对两个集团说的。实际上也是警告林彪等人,不要再挑起争论。看来,设国家主席的事是凶多吉少。

叶群心里不痛快,还有另一层原因。这就是与她越来越近乎的“老情人”黄永胜没有来,既无法合影留念,也无法团结战斗,不由得一阵茫然。

原来黄永胜是要来的。可是临出发前,8月18日,周恩来确定,会议的前一阶段,黄永胜留在北京看家,到会议的后一阶段再派别人来换他。黄永胜提出不同意见,受到周恩来的批评。他没法儿,只好留在北京了。

说来也巧,他们正在仙人洞下说东道西,天空竟淅淅沥沥下起雨来了。叶群等人连忙钻进汽车往回跑。几个人都不说话,一种不祥的预兆像雨一样飘落。

刚吃过晚饭,陈伯达来访。照例是叶群接待。两人坐在客厅里闲谈一阵便转入主题。叶群夸奖陈伯达说:“首长对你历来很欣赏,你写的条幅‘天马行空,猛志常在’就挂在首长卧室的正堂上,很醒目。”

“天马是一种神马,出入六合,游乎九州。那是对首长一生戎马生涯的写照。”陈伯达从古典解释着现实。

“要把我们的观点讲给委员们,凭你身份、才华和渊博的知识,你说话是很有分量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不敢说,不敢说。”陈伯达谦虚起来。

“你摘录的马、恩、列、斯、毛称天才的语录很好,会后要给你庆功。”

“那是我动了脑子的。”陈伯达也不客气。

“坚持毛主席是天才是对的,毛主席就是天才。国家没有个头,名不正,言不顺。”

“那是,那是。”

“不设国家主席,首长往哪里放。”

“我理解,我理解。”

大概也就坐了20分钟,陈伯达就要告辞。叶群送他走出客厅,言犹未尽,站在门口又对陈伯达说:“总之,我们的原则、方法都是在北京定了的,只要老帅一发言,定了调子,几位大将一表态,代表们还不是随声附和,主席也不会驳大家的面子。”

陈伯达仍是点头同意。

8月23日,习惯于上午睡觉的叶群一大早就起了床。布置秘书:“下午全会要开会,首长可能要讲话,赶紧把原来准备的讲话稿改一改。”

秘书把讲话稿誊清后,叶群、林立果立即拿着稿子,钻进林彪的房间,进行了长时间的策划。

下午3时,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人民剧院礼堂开幕。开幕前,中央政治局常委在礼堂的小会议室集合。毛泽东问周恩来和康生:“你们谁先讲啊?”

毛泽东的话刚一落,林彪突然说:“我要讲点意见。”

周恩来、康生都说:“那好吧,你先讲。”

林彪要讲话,讲些什么内容,多数常委事先都不知道。在常委会讨论九届二中全会议程时,林彪并没有说这个问题。

毛泽东看了看林彪,说:“你们三人讲吧!”

这时,开会的铃声响了。常委们进入会场并在主席台上就座。毛泽东宣布开会,林彪首先讲话。

林彪一开头说:“昨天下午,主席召集了常委会,对这次会议作了重要指示。

这几个月来,主席对于宪法的问题和人代会的问题都是很关心的。宪法的修改、人代会的召开,都是主席提出的。我认为这很有必要,很合时宜。在国内、国外大好形势下开人代会和修改宪法,对于巩固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成果,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反帝反修斗争,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都是有深远影响的。”

林彪在讲完开场白之后,逐渐转入正题,他说:“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毛泽东同志天才地、创造性地、全面地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提高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毛泽东同志是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的,毛主席是我们党、政府、国家、军队的缔造者。我们有今天的胜利,决定的因素就是毛主席。”

林彪还说:“这次我研究了这个宪法草案,表现出这样一个特点,就是肯定毛主席的伟大领袖、国家元首、最高统帅的地位,肯定毛泽东思想作为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这一点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毛主席的这种领导可以说是我们胜利的各种因素中间的决定因素。这个领导地位,就成为国内国外除极端的反革命分子以外,不能不承认的。我们的工作是前进还是后退,是胜利还是失败,都取决于毛主席在中央的领导地位是巩固还是不巩固。”他强调说:“我们说毛主席是天才的,我还是坚持这个观点。这次宪法里面规定毛主席的领导地位,规定毛泽东思想是领导思想。我最感兴趣的、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