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新四军令人称奇的十大战役
1797600000006

第6章 繁昌保卫战粉碎了敌人“扫荡”皖南的野心(5)

下午4点,敌人的有生力量已被大量消耗,再也没有进攻的能力,只派出小股部队,在机枪火力的掩护下到阵地前来拖尸、收集武器。这时,新四军战士们看到了难以想象的情景,法西斯匪徒不仅用战刀把死者的头砍下来装进大麻袋,而且把重伤兵的头也砍了下来!他们在尸体上浇上燃烧剂,点火烧起来。田野上到处冒起了焚烧死尸的黑烟,难闻的臭味顺着北风一阵阵飘过来,整个塘口坝成了日军的火葬场,几百具日军士兵的尸首,在烈火中化为灰烬。

时近黄昏,阵地上的一切都静了下来,只有断树、焦土、累累的弹坑在无声地诉说这场殊死的战斗。敌我双方僵持着,都已经筋疲力尽。

陈仁洪托着伤臂,看着这决战之后的场面,心里不无遗憾:此时哪怕只有一个连的机动兵力出击一下,那塘口坝这场阻击战的战果就会更大,日军的失败将会更加惨重!只可惜当时第3支队在皖南的兵力已穷其所用,抗击日军的进攻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晚上7点,黄浒方向突然又来了一批日军,他们匆忙控制了附近几个小制高点后,汽艇便在黄浒至塘口坝的小河里来回运送伤兵和武器。日军就这样慌慌张张地撤出了阵地。(《新四军·回忆史料》(1),第340~347页)

塘口坝战斗就这样以敌人的惨败和新四军的胜利而告终。这次战斗,敌人前后投入的总兵力达2200多人,死伤300多人,川岛中佐指挥官被击毙。

11月21日拂晓,日军又出动2000余兵力,分五路进攻繁昌城,妄图挽回“皇军”军威。谭震林针对敌人增调兵力、以求决战的诡计,在战前召开干部会议,周密地部署了兵力,研究了战法。在他的指挥下,第3支队各营先在繁昌城西北山地进行运动防御,并以一部兵力利用地形,节节阻击,以疲劳和消耗敌人。日军至21日下午才进入繁昌城。

当敌人入城以后,谭震林一面命令部队坚守峨山头制高点,展开反复拼搏,打垮了敌人多次进攻;一面布置兵力,将繁昌城包围起来,组织部队向城内频繁出击。日军困守城内,交通被切断,完全处于被动挨打境地;更兼雨雪交加,粮尽弹绝,恐慌异常。

23日凌晨,日军企图突围,遭新四军5团痛击后又缩回城内。7时,日军拼死突出城外,向马家坝方向逃窜而去。

11月8日至23日,经峨山头、塘口坝、繁昌城三次较大战斗,历时15天,新四军共歼日军450余人,第四次繁昌保卫战胜利结束。

10、《繁昌之战》歌曲传唱大江南北

日寇不甘心失败。12月21日,日军1200余人,第五次进犯繁昌,于22日中午侵占繁昌城和峨山头。

新四军第3支队组织反击,经两昼一夜鏖战,歼日军100余人,重新夺回了繁昌城。

谭震林率领的第3支队在1939年的一年中,在繁昌打了十余次比较大的战斗,胜利地保卫了繁昌,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扩大了新四军的政治影响。

年底,在第3支队召开祝捷大会,国民党繁昌县县长代表政府献上了“保障繁昌”的锦旗。新四军战地服务团演出了大型话剧《塘口坝血战》。

繁昌血战的胜利消息,伴着战场隆隆的炮声,随着新四军政治部新编的《繁昌之战》的歌曲,传遍了大江南北,也给了全国抗日军民以极大的鼓舞。

皖南门户,长江边上,

平静的繁昌,成了烽火连天的战场。

无耻的日本强盗,海陆空军一齐进攻,

七次大规模的侵犯,

遭受了次次重大的杀伤。

峨山头的搏斗,塘口坝的血战,

我们用雪亮的刺刀,爆烈的手榴弹,

把敌人打下山冈,

发扬了我们的英猛攻击,无比的顽强。

我们艰苦奋斗,不怕凄风苦雨,

我们英勇牺牲,牺牲,

不怕饥寒死伤!

我们顽强战斗粉碎敌人的“扫荡”!

谁说我们游而不击,

谁说我们不能打大仗。

七次伟大的胜利。

我们坚决地保卫了繁昌!

这是一首充分反映谭震林亲自指挥繁昌之战取得胜利的颂歌,也是控诉日军侵略罪行激励干部、战士抗日斗志的生动教材。至今,许多新四军老战士和繁昌地区的老游击队员仍能随口吟唱,备感亲切。

11、 谭震林结婚轶事

参加此次作战的新四军第3支队,战役期间的领导人主要是副司令员谭震林、政治部主任胡荣。

有人问谭震林,繁昌之战指挥如何如此高明,谭司令情绪为何一直轻松愉快?谭震林不假思索地说:“新郎官能不高兴吗?”噢,原来谭震林在这次大战前刚刚完婚。

谭震林,生于湖南攸县。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县工人纠察队队长。1927年冬起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任茶陵县县委书记、农兵政府主席和总工会主席、永新县区委书记、湘赣边特委书记、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委员兼工农工作委员会主任等职,参与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随红四军主力进军赣南、闽西,先后任红四军第二纵队政治委员、第四纵队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古田会议。1930年5月起任红1军团第12军政治委员、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委员等职。1931年11月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任福建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积极组建地方部队,为主力红军输送大批后备力量。期间率部参加了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作战。1933年在“左”倾冒险主义领导者开展的反“罗明路线”斗争中受到错误批判。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主力开始长征后,谭震林任闽西南军政委员会军事部部长、副主席等职,领导闽西南军民坚持了3年游击战争,为革命保存了力量。

全国抗战爆发后,谭震林先后任闽粤边特委军事部部长、新四军第2、第3支队副司令员等职,率部在皖南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开辟皖南抗日根据地。1940年4月主持苏南东路地区工作,任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指挥部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领导开展敌后抗战。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第6师师长兼政治委员、苏南区委员会书记等职,领导苏南军民粉碎日伪军“扫荡”、“清乡”以及国民党顽军的进犯。1943年2月任新四军第2师政治委员、淮南区委员会书记等职,领导淮南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抗战胜利后,谭震林任华中分局副书记、华中军区副政治委员兼华中野战军政治委员等职。内战全面爆发后,同粟裕指挥苏中战役,获得七战七捷的重大胜利。1947年1月任华东野战军副政治委员,参与指挥莱芜、孟良崮等战役。后兼任东线兵团政治委员,与许世友指挥胶东保卫战。1948年9月参与指挥济南战役。后为淮海战役总前委成员,参与淮海战役的组织指挥。1949年2月起任第三野战军第一副政治委员兼第7兵团政治委员等职,参加渡江战役,尔后进军浙江,解放杭州,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浙江军区政治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任华东军区暨第三野战军副政治委员。1952年起任中央华东局第三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54年12月后长期在中央和政府部门担任领导工作。“文革”中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1938年4月,正是皖南杜鹃花盛开的季节。上旬末,谭震林风尘仆仆地来到距皖南重镇屯溪15公里的岩寺新四军军部报到。

先他几天到达的新四军军长叶挺、副军长项英闻讯,赶忙将谭震林迎进作为新四军临时军部的金家大屋。

红军长征后,谭震林与张鼎丞、邓子恢等奉命坚持闽西南游击战争。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闽西南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第2支队,由张鼎丞、谭震林任支队正、副司令员,邓子恢则留军部担任政治部副主任。3月下旬,张鼎丞、邓子恢率第2支队从闽西抵达岩寺,谭震林因处理其他事宜,稍迟几日赶到。

在军部,谭震林刚坐定,项英便代表军部向他宣布了新的任命:调任第3支队副司令员。项英握着谭震林的手,恳切地说道:“震林同志,因为第3支队司令员由军参谋长张云逸同志兼任,现建军伊始,司令部有大量冗繁的军务需要参谋长主持,所以云逸同志不可能兼顾支队工作;副司令员粟裕同志已有新的任务,率新四军先遣支队挺进苏南作战略侦察,目前第3支队迫切需要配一位军事、政治双肩挑的副司令员,经我和叶军长研究,认为你这员从井冈山上下来的大将是最合适的人选了。”

谭震林是爽快人,素来快人快语。他从椅子上腾的站起来说道:“服从组织决定。我这就去3支队报到。”

1939年春,谭震林率第3支队司令部进驻繁昌县中分村时,已满37岁。

新四军的各级领导干部绝大多数是经历南方3年游击战争的幸存者,他们中许多人的妻子都牺牲于战乱之中。像项英、陈毅、谭震林等高级干部当时均是独身。部队改编成新四军之后即忙于集中整训、作战,无暇顾及此事。待到各个支队在大江南北展开,形势粗定,不少干部便开始考虑个人问题,但当时军部对此控制较严。

1939年2月,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视察新四军军部期间,听到了不少反映。他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二八五团”的原则,即年龄超过28岁,参加革命满5年的团以上干部可以结婚。此举大受欢迎。这以后,一些热心的战友便开始张罗谭震林的婚事。

其实,谭震林本人对此早有考虑。他心中的革命伴侣就是从军部服务团分配到第3支队做民运工作的皖北姑娘田秉秀(现名葛惠敏)。

田秉秀原籍安徽省蒙城县,1920年出生于商人家庭,从小在蚌埠长大,后入南京汇文中学读书,毕业后在上海继续求学,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以后与组织失去联系。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从上海奔赴延安,1937年10月到临汾八路军学兵队受训,半年后被分配到新四军战地服务团工作。1938年8月重新入党。1939年3月奉调到繁昌新四军第3支队,从事铜陵、南陵、繁昌3县妇女民运工作。

田秉秀虽然当时年仅19岁,但已经接受过3年革命斗争实践的锻炼。她身材颀长、眉清目秀,穿一身自己改制得体的军装,操一口清脆响亮的淮北话,显得格外英姿飒爽。

在田秉秀等人的努力下,铜南繁三县妇委会很快组建起来,由田秉秀担任宣传委员,并分工在中分村主持开办铜南繁三县妇女训练班。谭震林经常抽空去看望学员,关心训练班的教学情况,给训练班的学员讲话,对田秉秀的工作给予了热情的支持。

1939年夏天的一个晚上,第3支队在中分村召开文娱晚会,田秉秀突击为中分村青抗会赶排了“卢沟桥事变”的节目,因时间仓促,到节目快开始时,尚缺20余支道具枪。这时谭震林正站在台口指挥部队就坐,组织各营拉歌。“导演”田秉秀急忙上前向谭震林求援。不到10分钟,谭震林便从台下调齐20支枪送到后台。演员们拿着真枪,演得格外认真。演出结束后,谭震林还到后台对演员们进行热情的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