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小说谍影
1800400000006

第6章 电波疑云 (2)

然而,慢慢地,汪碧茹对谈岳越来越冷淡,越来越疏远。成熟的汪碧茹渐渐发现,谈岳不是自己喜欢的那种类型的男人,尽管她从内心里承认,谈岳是一个不错的人,品行、能力都无可挑剔。

谈岳当然意识到了汪碧茹日渐冷淡的态度。此时,当他离开监察局孤独地走在梧桐树下,汪碧茹妩媚迷人的笑容不断闯进他的脑海,他们在特训班时的甜蜜情节也总在眼前飘来飘去。

想到特训班,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另一个同学——何芳琳。半个月前,何芳琳找过他一次,见了面,她却没说有什么事,左顾右盼了半天,最后只说了一句:“我要过很长时间才能回来。送个小礼品给你,留作纪念。”何芳琳边说边将一串核桃念珠塞到谈岳手中,然后仰起脸看着瘦而高的谈岳,目光中充满了留恋和哀怨,还有一些其他的东西。谈岳当时很意外,也没有细细体会那目光中的含义,但总觉得很特别,让他心里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他正要问她到哪里去时,何芳琳却猛一扭头,匆匆离去。从此,谈岳再也没见过她。

何芳琳离开后,谈岳最初并没怎么在意。但一连五六天没看见何芳琳,他心里有点打鼓了。再联想到那天何芳琳的异样表情,才感觉事情好像与自己有关。于是他就问冯儒,冯儒反问他:“我正想问你这件事呢。你们是同学,关系那么好,你都不知道,反来问我,怪事。”弄得谈岳无言以对。昨天,他实在熬不住了,就去问他们几个共同的上司——杜林甫。他知道,在保密局这样做不妥。但他并不指望得到准确结果,只要能知道与自己有没有关系就行了。

谁知杜林甫黑着脸对他吼道:“你刚来保密局吗?滚回你的办公室去!娘希屁!”杜林甫是浙江奉化人,和蒋介石是同乡,也喜欢这么骂人。

谈岳碰了个鼻青脸肿。但他心里稍稍宽慰一点儿了,这至少说明何芳琳的失踪和他没什么关系。

但她究竟去了哪里呢?又什么时候才回来呢?

江北。

从合肥东行20多公里有一个小村庄,这里地势开阔,几十幢民居掩映在连绵不断的翠竹林中。村庄的南面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鸥鹭低翔。这里是瑶岗村,解放军渡江战役总前委驻地。总前委情报科设在村中心原谢家磨坊内。

谢家磨坊是一座典型的江北四合院。院门左侧是一个小耳房,中间一个大院子,但是庭院上方只有两张桌子大小的天窗,因此光线不是很亮。东西两侧各有两间厢房,正屋四大间,坐北朝南。

情报科报务组组长林秀来这里已经有10天了。她原是华东野战军第九纵队的报务员。济南战役时,虽然她只有20岁,但凭着过硬的业务能力和特殊的禀赋,成功破译了王耀武的电台密码,为艰苦卓绝的济南战役取得最终胜利立下了特殊的功勋。济南解放不久,她从原华野第九纵队报务员升任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机要科科长,并荣立一等功。

今年3月,人民解放军刚刚组建渡江战役总前委,侦讯及情报工作便成为总前委情报科的头等大事。

情报科科长方向晖想到了声名鹊起的林秀,经请示总前委同意后,将林秀从200多公里外的三野七兵团调到这里。

林秀果然不负重望。报到后没几天,她就把报务组的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令方向晖赞赏不已。现在,她正坐在收讯机前,潜心侦听,试图从纷繁细微的电波信号中找到蛛丝马迹。

窗外,午后的阳光透过竹林照在她清秀的脸上。一只白鹭从小河边翩然飞来,轻盈地站在一枝翠竹上。竹梢优雅地低了一下头,一片竹叶飘落在窗台上。

尽管林秀戴着耳机,但她似乎听到了窗外那片竹叶缓缓飘落的声音。她用眼睛的余光看了一眼那片竹叶,随后又去倾听、寻找那些神秘的电波信号。然而,半个时辰很快过去了,除了那些令人难受的无线电噪音外,她一无所获。

她摘下耳机,放在桌上,有点失望地站起来,然后出了电报间,在天井下走了两步,又把头仰起来,望着天井扭了扭脖子。这样的动作可以缓解一下脖子僵硬发酸的感觉。

大约10分钟后,她又回到电报间,给自己倒了一杯开水。正当她把水瓶放在地上的时候,一阵“吱吱”的蜂鸣声钻进她的耳朵。她连忙抬起头,发现电报机上的红色指示灯在不停地闪烁——有电台呼叫!

她连忙戴上耳机,同时向对方发送了“Q简语”——“QRV”。随后,林秀手中的铅笔在电报纸上“刷刷刷”飞快地记录起来,眼睛里放出兴奋而又警惕的神采。

坐在她旁边的吴音似乎感觉到了林秀的神色和举动不同寻常——尽管她也戴着耳机。她扭过头看了一眼林秀。

片刻,“刷刷刷”的记录声戛然而止。林秀很有模样地将铅笔掷向桌子,身子往椅背上一仰,左手捏着那张记录纸细细地看起来。那气派,俨然一位运筹帷幄的女将军!

她仔细端详着电报纸上那一长串神秘的阿拉伯数字,聪慧的目光中又透着一种探究的欲望:“2430 2372 1468 …………”。

她又微微抬起头,瞥了一眼桌子上的电报机。电台上的频率示波器正在闪烁着。那几个跳跃的红色数字她太熟悉了:10.9 10.9 10.9……

她似乎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又看了看电报记录纸上对方的电台呼号:BTB66。不错,是它!真的是它!这个电台呼号林秀再熟悉不过了。

吴音的脸仍然对着自己面前的电台,但是眼睛的余光却悄悄地斜视了一下林秀。

林秀看了一眼窗外。窗台上,刚才落下的那一片竹叶静静地躺在那里。

她终于摘下耳机,掉转身子,对吴音说道:“吴音,把它……”

吴音好像有心灵感应似的,她在林秀刚刚张开嘴唇的时候就已经转过身体,摘下耳机。“组长,什么事?”吴音问道。

林秀在说完“吴音”两个字后,心里却猛然有一个声音对自己喝道:“闭嘴!”她本想让吴音将这份未解密的电文送给电文登记管理员小琴,然后再交给译电员张波解密。

按照情报科电文管理制度,电台报务人员或者收讯人在收到电文或电波信号后,要进行来电登记,然后交由译电人员解密,再报送方向晖处理,无法解密的特殊电文则直接交方向晖。这样做是程序管理上的需要,是对收、译、管三方人员的相互制衡,以防止隐匿、篡改、丢失电文。林秀来到这里后,首先完善强化了这一程序。尽管这样的制衡程序并不是万无一失——毕竟事情是由人来做的。

林秀是报务组组长,方向晖请她来情报科,交给她的职责主要有两个:一是报务组的管理工作,还有一个是侦讯敌台。对于一些正常来电,她也知道密钥,凭着她过硬的业务能力,对于简短的电文,她瞄上两眼就可以知其大意。可是,这封电文好像不太寻常。于是林秀似乎有点歉意地对吴音说道:“没什么事。你看着电台,我出去一下。”

说完她就站起身,向屋外走去,而手中仍抓着那份电文。

吴音看着林秀婀娜的背影消失在门外,接着又戴起耳机,面对着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