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春秋左传
18035300000017

第17章 僖公(元年~三十三年)(5)

鲁国军队灭亡项国。各国诸侯在淮地会见后,僖公因有同诸侯相会的大事,没有回国,鲁军就攻占了项国。齐国人认为这是僖公下令进攻的,所以便把僖公扣留了起来。

秋天,僖公夫人声姜由于僖公的原因,在鲁邑卞地会见齐桓公。九月,僖公回国。《春秋》记载说“至自会”,是表示还有国家大事没有处理完毕,而且讳言“被扣留”这件事。

齐桓公的三位夫人:王姬、徐嬴、蔡姬,都没有儿子。齐桓公好色,爱妃很多。宫中受宠的女人中所享受待遇如同夫人的有六人:大卫姬,生武孟;小卫姬,生惠公;郑姬,生孝公;葛嬴,生昭公;密姬,生懿公;宋华子,生公子雍。桓公和管仲把孝公托付给宋襄公,叫他做太子。雍巫受到卫共姬的宠信。又由于寺人貂的关系有机会把美味食品进献给齐桓公,所以也受到齐桓公的宠信。齐桓公答应他们立武孟为太子。

管仲死后,孝公之外的其他五位公子都谋求要成为继承人。冬天,十月乙亥日,齐桓公卒。易牙进入宫内,跟寺人貂一道依靠那些桓公宠幸的如夫人的特殊权势,杀掉一批不同意立公子无亏为君的大夫,立公子无亏为国君。孝公逃奔到宋国。十二月巳亥日,给诸侯国发出讣告。辛已日,晚间大殓入棺。

僖公十八年

【原文】

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诸侯伐齐。三月,齐人杀无亏。

郑伯始朝于楚,楚子赐之金,既而悔之,与之盟曰:“无以铸兵。”故以铸三钟。

齐人将立孝公,不胜,四公子之徒遂与宋人战。夏五月,宋败齐师于甗,立孝公而还。

秋八月,葬齐桓公。冬,邢人、狄人伐卫,围菟圃。卫侯以国让父兄子弟及朝众曰:“苟能治之,燬请从焉。”众不可,而后师于訾娄。狄师还。

梁伯益其国而不能实也,命曰新里,秦取之。

【译文】

十八年春季,宋襄公率领诸侯联军进攻齐国。三月,为讨好宋国,齐国人杀了公子无亏。

郑文公第一次到楚国朝见。楚子赐给他银,不久又深感后悔,就和郑伯盟誓说:“不要用来铸造兵器。”所以郑文公拿它铸造了三口钟。

齐国准备立孝公为新君,却又抵不住其他四公子的反对,孝公逃奔到宋国,四公子的党羽就和宋人作战。夏季五月,宋国在甗地打败齐军,立孝公为新君,接着回国。

秋天。八月,为齐桓公举行葬礼。冬天,邢人、狄人攻打卫国,包围了菟圃。卫把他的君位推让给父兄子弟和朝中的其他人,说:“谁若能治理国家,我就跟随他。”大家不同意,卫侯就在卫地訾娄摆开军阵。狄军便退回去了。

梁伯扩充疆土,却不能往那里迁移百姓,他把新开拓的地方叫做“新里”。后来都被秦国占领了。

僖公十九年【原文】

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宋人执滕宣公。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今一会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

秋,卫人伐邢,以报菟圃之役。于是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

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无阙而后动。”

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冬,盟于齐,修桓公之好也。

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译文】

十九年春季,秦国人于是筑城并迁移居民住在新里。

宋国人捉拿了滕宣公。

夏天,宋襄公派邾文公杀鄫子来祭祀次睢的社神,企图以此叫东夷来归附。司马子鱼说:“古代六畜不能相互用作祭品,小的祭祀都不宰杀大牲口,为什么用人作牺牲呢?祭祀,是为了人。百姓,是神的主人。杀人祭祀,有哪个神会来享用?齐桓公延续了鲁、卫、邢三个被灭亡的国家,来使诸侯归附,义士们还说他德薄;如今君王一次会盟加害了两个国家的君主,又用人来祭祀不当祭祀的神鬼,想用这个来求取霸业,不是很难吗?如果能得到善终,就算幸运了!”

秋天,卫国人攻打邢国,以报菟圃之役的仇。这时卫国出现大旱,为祭祀山川而占卜,所得结果不吉利。宁庄子说:“从前周室发生饥荒,打败了殷商后就丰收。现在邢国正在作恶,诸侯没有领袖,上天或许是要我们卫国攻打邢国吧!”卫君听从了他的意见,发兵就下起雨来了。

宋军包围曹国,是为了惩罚曹国不愿顺服。子鱼对宋公说:“从前文王听到崇侯虎德行昏乱,发兵去攻打,打了三十天,崇侯不投降。文王自动退兵,回国加强教化,不久再去攻打,就住在先前所筑营壁中,崇侯就投降了。《诗》说:‘在嫡妻面前做出榜样,然后在兄弟中成为他们的表率,用它来治理一家一国。’如今君主的德行恐怕还有所欠缺,以此去攻打别的国家,能把它怎么样?何不暂时退兵回去,自我检查一下德行方面的情况,等到德行没有欠缺时再行动。”

陈穆公请求在各诸侯之间重新建立和平友善关系,用以表示不敢忘怀齐桓公的德行。冬天,僖公和陈人、蔡人、楚人、郑人在齐国会盟,这是为了重修齐桓公生前建立的友好关系。

梁国灭亡,《春秋》未记载灭亡它的人是谁,因为它是咎由自取。先前,梁伯喜好大兴土木,多次修筑了城却无人去居住,百姓疲惫得难以忍受,就说:“有敌人要来了。”于是就在国君的宫室外面挖沟设防,又放出流言说:“秦军将要偷袭我国。”梁国百姓惊慌而自各溃散,秦国就趁势夺取了梁国。

僖公二十年

【原文】

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滑人叛郑而服于卫。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

随以汉东诸侯叛楚。冬,楚鬥穀於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译文】

二十年春季,重新建国都的南门。《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工程妨碍农时。(按常规)凡是修筑城门、道路、桥梁应该不违农时。

滑人背叛郑国而归顺卫国。夏天,郑国的公子士、泄堵寇率领军队攻入滑国。

秋天,齐人和狄人在邢国相会并订立盟约,替邢国谋划对付卫国的侵袭。从此卫国才开始害怕邢国。

随国率领汉水东边的各诸侯国背叛楚国。冬天,楚国的令尹鬥穀於菟率领军队攻打随国,订立和约后回国。君子说:“随国被进攻,是因为不知道度量自己的力量。度量好了自己的力量然后行动,祸害就少了。事情的能否成败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吗?《诗》说:‘难道不想在清晨和夜晚赶路?没有办法路上露水多啊!’”

宋襄公想会合诸侯。鲁国的臧文仲听到了这件事,说:“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众人的合理要求是可以的,强迫别人服从自己的欲望,就很少能够成功。”

僖公二十一年

【原文】

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夏,大旱。公欲焚巫尪。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巫尪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

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

【译文】

二十一年春季,宋人和齐人、楚人在宋地鹿上举行会盟,并向楚国要求叫当时已归附楚国的中原诸侯推选自己为盟主,楚人答应了。公子目夷说:“小国争当盟主,这是灾祸。宋国将要灭亡了吧!若失败得晚一点就算是不错的了。”

夏天,鲁国发生大旱。僖公准备烧死巫人和仰面朝天的畸形人。臧文仲说:“这不是解决旱灾的办法。修理城墙,节省粮食,减损开支,致力农耕,劝导施舍,这才是一定要做的。至于巫人和面孔朝天的畸形人能做些什么呢?上天想杀他们,就应当不生他们。若他们能够造成旱灾,烧死了他们,旱情将会更加严重。”僖公听从了。这一年,虽然发生饥荒,但没有伤害百姓。

秋天,宋公和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在宋国的盂地相见。子鱼说:“灾祸可能就要在这里发生吧!国君的欲望太过分,各诸侯怎么受得了?”在会上楚国捉拿了宋襄公并攻打宋国。冬天,在薄地会盟,放回了宋襄公。子鱼说:“灾祸还没有结束,这一次还不足以惩罚国君。”

任、宿、须句、颛臾等国,都姓风,负责掌管太皞和济水神的祭祀,而服事中原各国。邾人灭亡了须句国,国君须句子逃亡来鲁国,这是由于须句是成风的娘家。成风对僖公说:“尊崇神明之祀,保护弱小国家,这是周的礼仪;蛮夷扰乱中原各国,这是周的灾祸。若封了须句国的爵位,这是尊崇太皞、济水神而遵循周礼、缓和祸患啊。”

僖公二十二年

【原文】

二十二年春,伐邾,取须句,反其君焉,礼也。

三月,郑伯如楚。

夏,宋公伐郑。子鱼曰:“所谓祸在此矣。”

初,平王之东迁也,辛有适伊川,见被发而祭于野者,曰:“不及百年,此其戎乎!其礼先亡矣。”

秋,秦、晋迁陆浑之戎于伊川。

晋大子圉为质于秦,将逃归,谓嬴氏曰:“与子归乎?”对曰:“子,晋大子,而辱于秦,子之欲归,不亦宜乎?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从子而归,弃君命也。不敢从,亦不敢言。”遂逃归。

富辰言于王曰:“请召大叔。《诗》曰:‘协比其邻,昏姻孔云。’吾兄弟之不协,焉能怨诸侯之不睦?”王说。王子带自齐复归于京师,王召之也。

邾人以须句故出师。公卑邾,不设备而御之。臧文仲曰:“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诗》曰:‘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又曰:‘敬之敬之,天惟显思,命不易哉!’先王之明德,犹无不难也,无不惧也,况我小国乎!君其无谓邾小。蜂虿有毒,而况国乎?”弗听。

八月丁未,公及邾师战于升陉,我师败绩。邾人获公胄,县诸鱼门。

楚人伐宋以救郑。宋公将战,大司马固谏曰:“天之弃商久矣,君将兴之,弗可赦也已。”弗听。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战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济。司马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歼焉。

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子鱼曰:“君未知战。勍敌之人隘而不列,天赞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犹有惧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耇,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明耻教战,求杀敌也,伤未及死,如何勿重?若受重伤,则如勿伤;爱其二毛,则如服焉。三军以利用也,金鼓以声气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声盛致志,鼓儳可也。”

丙子晨,郑文夫人芈氏、姜氏劳楚子于柯泽。楚子使师缙示之俘馘。君子曰:“非礼也。妇人送迎不出门,见兄弟不逾阈,戎事不迩女器。”

丁丑,楚子入享于郑,九献,庭实旅百,加笾豆六品。享毕,夜出,文芈送于军,取郑二姬以归。叔詹曰:“楚王其不没乎!为礼卒于无别,无别不可谓礼,将何以没?”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译文】

二十二年春季,鲁国攻打邾国,收复了须句国,送回须句国国君,这是合乎礼制的。

三月,郑伯到楚国访问。

夏天,宋襄公征讨郑国。子鱼说:“我所说的祸难就在这里了!”

先前,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时候,周大夫辛有到伊川岸上视察,见到披头散发的在野地上祭祀的人,说:“一百年之内。这里就要被西戎占领了土地了!这里的礼仪已经先消亡了。”

秋天,秦、晋两国共同把陆浑之戎迁移到伊水流域。

晋国的太子圉在秦国当人质,他准备逃回晋国时,对怀嬴说:“我和你一同回去如何?”怀嬴回答说:“您是晋国的太子,却在秦国受屈辱。您想回去,不是很应该的吗!国君派我来侍奉你,照料您的起居生活,其目的是让您安心留在秦国。如果同你一起回晋国,就是背弃了国君的命令,我不敢同去,也不敢报告这种事。”于是太子圉便偷偷逃回了晋国。

周太史富辰对周天子说:“请您把太叔从齐国召回来。《诗》上说:‘只要能同邻居融洽相处,姻亲关系才能很和睦。’我们连兄弟都不融洽和睦,怎么能埋怨诸侯不顺从我们呢?”周天子听了很高兴。于是王子带从齐国回到了京师,这是周天子召他回来的。

邾国由于须句的原因,出兵攻打鲁国。僖公瞧不起它,先不设防就贸然抵抗。臧文仲说:“一个国家不论大小,不可以轻视它。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国大人多,也是不可以仗恃的。《诗》上说:‘遇事小心谨慎恐惧啊,如同面临深渊,如同踏上薄冰。’又说:‘警惕啊,警惕啊!天道是光明无私的啊,得到天命不容易啊!’先王有那么美好的德行,还没有很容易的事,没有不害怕的时候,何况我们仅仅是一个小国呢?君主不要认为邾国弱小;连黄蜂、蝎子都有毒,更何况是一个国家呢!”僖公不听。

八月丁未日,僖公和邾国的军队在鲁地升陉开战,结果鲁军大败。邾军取得僖公的头盔,把它悬挂在鱼门上。

楚人攻打宋国,目的是救援郑国,宋襄公准备迎战,大司马子鱼进谏说:“上天遗弃商已经很久了。君王企图复兴它,违反上天意愿的罪过是不可赦免的。”宋襄公不听。

冬季,十一月己巳日,朔日,宋襄公在泓水边上同楚人交战。宋国军队已经摆好阵势,楚国军队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大司马说:“楚军兵力强,我军人少,乘他们还没有完全渡河的时候,请君主下令进攻。”宋襄公说:“不可以。”楚军全部渡河还没有布成列阵的时候,大司马又建议立即发动攻击。宋襄公说:“还不行。”一直等到楚军已经摆好阵,才下令开战。结果宋军大败溃散,宋襄公腿部受伤,护卫国君的门官全部阵亡。

国都中的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君子不攻打已经受伤的人,不捉拿白头老人。古代作战,不在地势险要的地方阻击敌方。我虽是商朝亡国的后代,但不进攻阵势没有布好的敌军。”子鱼说:“君王不懂得作战。敌人在险要的地方无法布阵,这是上天在帮助我军;趁机堵截将他们加以攻击,不是很可以的吗?既然如此,还害怕不能取胜呢。更何况现在面临的强大对手,都是我们的敌人。即使是老人,俘获了就抓回来,何必考虑他头发是否花白呢!让军队懂得什么是耻辱,训练他们作战的方法,目的就是为了杀敌。敌人受了伤而没有死,为什么不可以再伤害他一次?若可怜敌人的受伤人员而不去再次伤害,那么一开始就应当不伤害他。可惜敌人中头发花白的老人,那就应当向他们屈服。三军将士,有利时就加以利用;鸣金击鼓,是用声音来鼓舞勇气。出现有利的时机,而加以利用,在险路进行攻击是可以的;战鼓的声音高而士气高昂,趁着敌人没有摆开阵势而加以攻击也是可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