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渔璜生于1664年,死于1694年,字起渭,贵阳人,清朝时的大诗人。曾参预编修《康熙字典》《渊鉴类函》,他著有《桐望诗集》。下面有一个关于他的有趣的传说——饯行。
有一年,周渔璜出任江南主考。主考完毕,明日就要启程回京。晚上,文武官员聚集在巡抚衙门,设宴给他饯行。
巡抚站起来,举着酒杯,瞟了周渔璜一眼,不冷不热地大声说:“江南一地,乃世代才子之乡。这次周大人奉旨前来主考,真是辛辛苦苦地白跑了一趟。像周大人这样学问高深的,真是不曾多见;回京复旨,定当受到皇上加官重赏。来来来,各位大人,为周大人的锦绣前程,大家痛饮一杯!”
周渔璜摆摆手,站起来躬躬身子,平静而严肃地说:“大人过奖。谈到学问,我周某僻处贵州,蒙皇上看重,这次有机会见识见识这江南世代才子之乡,实在是开了不少眼界。”
周渔璜的话音刚落,就有个身穿绿袍的官员站起来,抹了抹油光光的嘴巴“嘿嘿”一阵干笑说:“周大人恕我直言。你那个‘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的家乡,下官去过,贵同乡的才学,嘿嘿,不怕你周大人多心,下官也亲自领教过。”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有人发出一阵阵刺耳的嬉笑声;巡抚也得意地斜着眼睛瞅了瞅周渔璜,一语双关地问道:“如何?”
周渔璜神情坦然地对绿袍官员说:“大人既然不远千里去过敝乡,还亲自考究过学问,实在是敝乡人的荣幸!但不知大人是如何的考法?”
堂上突然鸦雀无声。人们都注视着身穿绿袍的官员。只见那绿袍官员摇头晃脑地说:“很简单。有一天,我对一个挑着粪桶下地的农夫说,听说你们贵州人很有学问,还出了个了不起的翰林(指周渔璜),我现在出个对子给你对。”
那官员讲到这里,文武官员忍不住异口同声地问道:“他对得出来吗?”
绿袍官员哈哈一笑,说:“哪有那么简单!”
巡抚高兴得一仰脖子喝了杯酒,抹了抹满嘴的络腮胡说:“快把你出的对子念出来,好让大家当面领教领教!”
绿袍官员于是咳了两声,然后有板有眼地大声念道:“远望宝塔,八楞四方六面。”
众官员一听,连连点头称赞:“绝对!真是绝对!不要说山野村夫,就是在座的,也没有哪个对得起。”
周渔璜等众人安静了一点,才对那个得意忘形的绿袍官员说:“请问大人,当时那个农夫是怎样回答你的?”
“怎样回答?他被吓得连话都不敢跟我讲了,只是连连向我摆手,就转身下地去了。”
“如此说来,大人差矣!你出的对子,他已经给你对了出来,只是你粗心大意,未知其意罢了!”
文武官员听周渔璜这么一讲,都不由得大吃一惊。只有巡抚咧嘴一笑说:“那么周大人,你晓得那农夫是咋个对的啰?”
“这很清楚。农夫不是当即伸出手掌连连摇摆么?这就对出来了,他的意思就是:‘近观手掌,五指两短三长’。”周渔璜说到这里,停了下来,扫了目瞪口呆的巡抚和满堂官员一眼,意味深长地说:“可惜,大人的心胸太狭窄了,一时还不明白。”从此周渔璜的才华远近皆知。
心胸狭窄之人,最是容不得杰出之士,最终却只能自取其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