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影视表演艺术——创作理论与实用教程
18270200000005

第5章 演员“个性”的觉醒(2)

“平衡”借用于表演学中是指演员在接受角色假定性创造过程中,自我感觉与角色感觉的均衡和谐状态;平衡是暂时的,不平衡是主导。演员在创作角色的过程中,演员自我感觉误以为自我已经变成角色,但那只是一种瞬间的幻觉,由于演员情感的积极投入,可以把瞬间的幻觉扩散到自我感觉中,所以每当演员在创作中获取了一定数量的瞬间感觉后,演员的不平衡性便会向平衡深入递进,从而使演员在创造的享受中更加深入地信任角色的假定性,更加真切地完成角色体验的深入。因此,平衡是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是从较低水平的平衡过渡到较高水平的平衡。

演员在进入角色的假定性后,随着信念的深入,自我感觉也会逐步深化稳定,此时,在演员的创造中会产生享受感,这是一种独特的兴奋感,于是演员用以创作的身心无论从生理上、心理上以及个性上,都会发挥空前的潜力和心智并带来创作的快乐,从而实现深入稳定的角色体验。只有这时,演员才能获得创作中最佳的角色自我感觉。获得正确自我感觉的三个环节:其一,肯定自我的重要因素是树立信念。

其二,在自我经验系统中寻找感觉。

其三,在自然生活的行为中体验深化角色。

(2)实现自我感觉的四个层次。

其一,恢复本能——演员主要是在创作中恢复人类自身的心理、生理的一般能力,诸如:真听、真看、真感觉、注意力集中、适应、判断以及行动的自如性和有机性等等。

其二,解放本能——演员更加自如地发挥自我的心理能力,使自我的心理、个性更突出地运用于创作之中。

其三,发挥心智——这是演员自我感觉中最良好的创作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演员的心理能力不仅能达到日常生活中的最高水平,而且在创作中可以接受各类即兴的刺激并现场发挥心智,应该说这种状态是一种超越生活常态的更高的具有创造力的表现。

其四,培养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表演艺术创作的成果是精神产品,在发挥心智的过程中,主体会感觉很轻松,自我的感觉(经验、情感等)会自然地流露出来,于是,真实的情绪会相对削弱对技巧的依赖,真实的情感会削弱因技巧的不成熟所导致的紧张。是否可以这样理解,自我感觉的缺失,演员艺术能力的不完善,是因为其生活能力向艺术能力转化的过程中出现了障碍,而诸多障碍的核心是心理障碍,要排除这种障碍就要先研究其心理。由此,在表演艺术创作过程中培养“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将成为开启演员自身资源、实现自我感觉的一把特制的钥匙。

二、个性魅力与审美心理的统一

姜文、葛优、陈道明、李雪健等优秀演员的外形应该不是属于偶像型,但这种不完美恰恰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太完美的东西往往是非现实的。正如皮鞋太亮怀疑是革的、包子没褶怀疑是馒头,于是菜市场上带着泥的蔬菜反而透出一种新鲜的活力。它反映在艺术的审美观念中,使非标准的形象“残缺”显出一种突出的真实感,由美学的角度而言,鲜明、强烈的具有突出特点的生理外形,加上艺术的幽默感和生动的个性化,使角色的常态丑完成了向艺术美的转化。即使是演员常态的丑,在艺术因素的挑逗下,拨动了观众的激情和兴趣,使非标准化的演员生理形象更加突出了个性化,于是,那“美”的欠缺在激情的观众的眼里便产生了“情人眼里出西施”的效应。

影视的特性决定了影视表演是以展现素质为第一性原则,以实现角色感觉为最终创作目的。人们透过影片透过银幕发现角色发现演员,透过他们发现的去感觉到一些可看清的和看不清的,看清的是演员的素质,看不清的是他们在想象中加以完美的更美好的“事实”。葛优那“老好人”的样子往往给人们造成诸如性格的好感、道德的好感、是非的好感、审美的好感、意识形态的好感甚至是说不清楚的朦胧的好感。而这之中,性格的好感是最为稳定的,“他”既带着角色的性格信息又带着非角色的演员的性格信息等等,人们在感叹角色性格好的同时,也对演员有了肯定的评价。这诸多好感造成的印象产生了情感的互动,使好感达到了恒定,也同时弥补着演员个别部分的“欠缺”。

这也正是演员所展现的素质的一个重要部分,正是这个赋有个性的“素质”使得角色更具有感觉、情感,更具有人情味儿,这也正是观众欣赏他、喜欢他的作品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层面。可见,成功不完全靠机遇,除了对更多艺术实践的积累、艺术技巧的娴熟掌握之外,人们的赏美心理以及人格魅力带来的更多的人气也成为魅力成功创造的重要因素。

三、个性的回归与个性的觉醒

前面我们提及演员要大胆利用个性去参与创作,很多优秀的演员在创作中不单单是敢于将个性参与创作,更重要的是他们参与的程度和层次更加深入。因此,我们提出:演员要实现在艺术创作中个性回归的前提是个性的觉醒。

1.个性全息的觉醒

每个人都有一个可突破和不可突破的观念的临界点,这之中包括思维方式、道德评判、家庭理念、性格逻辑等诸多条件的制约,以及物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我们强调演员个性的觉醒,但不是每个演员想觉醒就能够觉醒的了的,并且,其觉醒的程度、层次、速度等都必将受到以上临界点的限制,否则大批“觉醒”后的演员都成功了,那影视界将出现怎样的盛世。我们试图做一个解释:不同质量的金属料被投入钢炉,高温下它们熔化了,但在熔化的过程之中,不是每一块儿都愿意或是同时熔化的,于是,先熔的带动后熔的、主动的带动被动的、快的带动慢的、大的带动小的,来完成熔化的“任务”,甚至到了出炉时还有实质上顽固不化的。也就是说,它们不是能同时做到彻底的熔化,可一旦进入特定的模子要出成品时,就必须形成熔化的状态。个性在“熔解”的过程中,只好用可熔的带动不可熔的去熔入特定的模子里。

演员的个性进入“觉醒”的大熔炉时,某些个性也有不听话的时候,于是,积极地运用已觉醒的部分去激活还没有觉醒的部分,赶在别人的个性还没有彻底被熔化的时候,使自己原本不能展示的本能、才华彻底实现流动,使自己的能力、智慧发展到高层次。

2.个性全方位的觉醒

我们强调了个性的觉醒是“全息”的,而同时更需要挖掘演员自身各个角度、各个层面的本能和才华。生活中,每个人在成长的每个阶段的生理都是需要觉醒的。

正如,孩子的第一声啼哭、第一次哑哑学语、第一次蹒跚学步;成年人的相识、相知、相恋、相爱;老人的童趣、儿童的早熟;中年人的再一次困惑和选择……诸多的第一次形成了人在各阶段的生理层面的觉醒。

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使社会的经济、政治体制及法制改革等不断地深入,这是社会、人类发展的不断觉醒,这种发展形成了人们的观念、需求、欲望、理念等心理层面的觉醒。

艺术创作中,演员的训练从敢于上台,到敢听、敢看、敢于去做,再到敢于去感觉,这是具备层次的,这种层次不断递进本身就是一种觉醒,一种解放。因此,演员的个性也需要在生理、心理等诸多角度及层次得到全方位的觉醒。

综上所述,在表演艺术创作中我们强调个性的参与、个性魅力的展示,而最重要的是强调演员个性的回归、演员个性的觉醒。优秀的演员们在创作中,之所以能使每个角色都形成“这一个”的独特,是因为其个性得到尽早解放,敢于大胆地将个性参与到创作中,更可贵的是他们有敢于将个性进行到底的勇气。个性的全息觉醒和全方位的彻底性也成为“这一次”的创作中,最为独特的重要因素,使演员能在每个角色的生活中陶醉着、实施着“这一次”中真实的、活生生的“个性流动”,这正是表演艺术创作中个性创造的本质、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