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短篇闲说三十六计
18289800000013

第13章 敌战计(4)—— 笑里藏刀

原文: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在三十六计中这个计策依然属于敌战计的范畴,意味着敌我双发的实力接近并处于对峙状态下,此时如何化被动为主动,欺瞒对方,出其不意,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成为了关键。

闲言少叙,我们知道在战国初期的时候秦国非常弱小,被东边六国打得不成样子,尤其是与战国初期最强悍的魏国接壤简直是倒了血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直到秦孝公中后期局面才稍有改观。当然了,这得益于历史上一位赫赫威名的大人物:公孙鞅,因为后来他被分封于商地,后人称其为商鞅。关于他的丰功伟绩以及被车裂这样的悲催结局我就不细讲了,讲起来三天三夜都打不住。这里建议大家有时间去看看孙皓晖先生的《大秦帝国》,非常涨姿势的一本书籍。

今天讲的故事发生在商鞅变法初见成效之后秦国与魏国发生的一次战役。秦孝公中后期,秦国国力上升,秦孝公与商鞅着力于对外扩张,首先就是要收复被魏国侵占的河西之地,而要收回河西之地就必须占领地势险要的崤山一带,这时期镇守崤山一带的是魏国名将公子卬。商鞅还在魏国当公务员的时就与这位公子卬关系非常密切,情知通过正常手段难以取胜的商鞅左思右想之下搞出了一个妙招。这一天,商鞅写了一封信给公子卬,表达了对曾经情谊的怀念以及对时局的一些看法,希望大家化干戈为玉帛,坐下来好好谈谈,最好能签订一个和平协议。这就有点坑了嘛,军队是你带来的,事儿是你挑起的,现在你要跟我讲和平,常人都难以理解吧。可惜人家公子卬不是常人,表示与商鞅的看法完全一致,回信双方约定了聚会的时间,歌妓与烧酒都准备好了,只等签协议了。

到了约定的时间,为了表达诚意,商鞅还把秦军后撤了几十里,公子卬一看大喜,真是给足了面子啊,欢欢喜喜的就赴宴了。从后来的“鸿门宴”我们也知道,赴宴啊,尤其是有利益冲突、敌我双方这样关系的人请客,还是不要去的好。公子卬来到聚会地点,商鞅也没跟他来虚的,都没等他喝上一杯就把他给捉了,然后利用搜出来的大印诈开城门,攻取了吴城,随后无力抵挡的魏国只能无奈割让河西之地与秦国,从此之后秦国攻取东方六国的大门彻底打开,也拉开了秦统一中国的序幕。

怪只能怪公子卬太单纯了,友谊再坚固也是挡不住建功立业的野心的,在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商鞅面前,一切路上的绊脚石,其唯一的命运就是被他踢到一边。后来公子卬也算是明白了这个道理,但是已经晚了。不过后来公子卬也一直带领秦军征战,不得不说他打仗还是较为靠谱的,如果不是脑袋一热相信了商鞅的鬼话,也不至于被初次领兵的商鞅活捉,人生啊,就是这么奇葩。

这个计策的精髓在于通过简单的生活常识迷惑敌人,达到其他目的,但前提是对方的智商不是很高才行。谢谢阅读,下期再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