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国家软实力
1855300000021

第21章 催化剂与倍增器:软实力与科学技术(2)

当今世界,美国不仅拥有广受欢迎的文化和价值观,还主导了传播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在天基侦察、直播、高速计算机方面都出于领先地位,集成复杂信息系统的能力更是无与伦比。196美国还控制了互联网的核心技术:中央处理器、操纵系统和浏览器都是美国包揽制造的;美国主创的域名注册标准和 ICP、 TP 传输协议等作为全球性的互联网工业标准,在全世界得到推广应用;全球13台顶级域名服务器中,10台位于美国。197强大的传播技术决定了美国在运用软实力时成效会更大。西方发达国家在传播技术方面占据了巨大的优势,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即使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也苦于没有传播能力而无法发挥其软实力效应。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软实力能否得到有效传播,不仅取决于技术手段,还受资金投入、传播内容、传播策略等因素的影响。

(二)高科技文化产业对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文化软实力的实现不仅仅依靠大众媒体进行的国际传播,还需要国际文化贸易这一重要手段。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贸易成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主要方式,文化贸易的规模甚至超越了传统制造业贸易。自1996年以来,美国的文化产品出口就超过航天工业成为第一大出口创汇产业;英国文化产业也已发展到相当大的规模,到2001年,文化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接近900亿英镑,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日本文化产业的规模比电子业和汽车业还要大,截至2005年底,日本与动漫有关的市场规模已超过2万亿日元,动漫产业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198

一国文化产品要成为软实力资源,吸引他国公众,就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这种文化产品既反映了人类的普遍价值,又具有民族特色。二是这种文化产品的传播样式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199在信息化时代,文化产品内容应当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传播,其表现形式应当尽可能的实现多媒体化,将文字、声音、图象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高新技术的应用成功的改变了文化产品传播样式,使其适应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首先是促进了图书、电视、广播等传统文化产品的数字化,如数字图书、数字化出版、数字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播客、移动电视、数字电影等等;其次是创造了全新的文化产品,以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信息通讯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科技,与文化产业相融合,不断产生新的文化产品的形态和种类,如电脑动画、电脑游戏、数字电视、网络电视等等。

高科技与文化产业相结合而形成的高技术文化产业是一国有效运用文化软实力的关键。凡是成功实现这一结合的国家,其文化软实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美国的电影业和传媒业、日本的动漫产业、韩国的网络游戏业、德国的出版业、英国的音乐产业等都成为国际文化产业的标志性品牌。例如美国电影产量仅占全球的6%,而市场占有率却高达80%;日本的动画产业占世界市场的62%,游戏领域则占世界市场的三分之一。200伴随这些文化产品出口的并不仅仅是娱乐元素,还有一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并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得到他国民众认同。

(三)科技文化对软实力的提高

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而科学技术是人类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过程中的产物,显然也是一种文化。科技文化有三个方面:一是科学技术精神,其要义是是尊重事实, 崇尚理性, 追求创新。201;二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以及认识和改造自然与社会过程中积累的经验、知识和技能;三是物化的工具、设备、仪器等,以及非物化的运用工具、设备、仪器的方法和规则。202

在前农业社会和农业社会,各国政府并不重视科技发展,甚至将外来的先进技术视为“雕虫小技”, 甚至斥为“奇技淫巧”、“下九流”加以排斥。但到了全球化时代,开放和发展成为大多数国家追求的目标,吸收、利用别国先进的科技文化成果有助于发展经济发展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并且科技文化凭借这种鲜明的实用色彩,在世界上各个国家,不论其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方面具有多大的差异,往往都具有较强的吸引力。2002年皮尤全球态度调查项目(Pew Global Attitudes Project)进行了一项名调查,发现尽管世界各地的人们对美国电影、音乐、民主价值观的看法存在巨大差异,但绝大多数都十分羡慕美国的科技成就。在43个国家调查的平均值显示有近80%的人羡慕美国的科技成就,而喜欢美国音乐、电影、电视的只有不到60%,喜欢美国民主价值观的只有50%。即便在民众普遍讨厌美国的国家,也对美国的科技十分喜欢,如在7个穆斯林国家的调查显示,尽管只有30%多一点的人喜欢美国的民主价值观,仍有近70%的人羡慕美国的科技成就,在约旦,尽管只有四分之一的人对美国持积极看法,仍有近六成的人羡慕美国的科技成就。203

科技因为能够改善普通人的生活而变的富有吸引力,而某些关键科技领域,如基础科学研究和航天科技,尽管不会直接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但由于其具有高度的象征性,一旦一国在这些关键科技领域取得的杰出成就,可以为其赢得崇高的声誉和威望,极大的提高其文化、价值观、和社会制度的吸引力。诺贝尔奖中的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即三大科技奖是科学界最权威的奖项,它所奖励的是原始性创新科技,是对人类整个文明、社会进步都有重大作用的基础科学研究。诺贝尔奖不仅成为衡量科学家个人成就的标准,更成为判断世界各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及经济和教育成效的客观而有效的标准。所以不仅科学界关注诺贝尔奖,普通民众也对各国的获奖情况十分在意,每年诺贝尔奖的评选结果都会得到世界各国媒体的广泛报道。20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被三名日本物理学家分享,荣膺化学奖的三位学者中,也有一名日本化学家。这给处于金融危机中的日本人带来了极大的鼓舞。10月7日,日首相麻生太郎亲自打电话向获奖者贺喜:“国民也倍感欣喜。现阶段日本没什么鼓舞人心的消息。衷心感谢你们带来了愉快的心情。”中国媒体有感而发,认为日本的科技发展“不仅成就了带动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更打造了一张精致无比的科技软实力名片,其对外不断强化的所谓‘酷日本’CoolJapan)的文化辐射,使这个国家在国际社会畅行无阻。”204美国获诺贝尔科技奖的人数更是世界第一,遥遥领先其他国家,为美国赢得了巨大的声誉。

航天科技具有更大的象征意义。航天事业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系统工程之一,它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科技水平的发展。一个国家载人航天技术的发展,可以反映出这个国家的整体科学技术和高科技产业水平,如系统工程、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系统、推进能力、通信、遥感和测试技术等诸多方面。另外,只有拥有雄厚经济实力的国家才能发展航天事业,因为航天事业耗资巨大,2007年全球航天开支高达2510亿美元,其中美国的开支占了其中的81%。205 航天事业的象征意义还体现在对人们心理的巨大影响上。人类自古以来就对浩瀚的太空充满了好奇和崇敬,一个国家能够在航天事业上有所突破,会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极大的心理冲击。一个国家如果能将自己的宇航员送入太空,不仅仅是国力的体现,而且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增前民众的自豪感,提高民族精神,增强凝聚力。1957年苏联将第一颗人造卫星送上太空。当时在很多人看来,这不仅表明苏联在航天技术方面领先于美国,更表明苏联更注重发展科技事业,体现了苏联社会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美国无法推翻这一观点,只能努力发展自己的航天事业,通过超越苏联的成就来展示资本主义的优越性。今年来中国的航天事业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誉。中国公布了登月计划之后,日本和印度也公布了各自的登月计划,都试图抢在中国之前成为亚洲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国家。各国在这场竞赛中不仅是为了获取硬实力,更是为了获取软实力。

神州七号太空行走的成功提升了中国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与援助对软实力的提升

优秀的科技文化不仅能得到他国民众的羡慕,为国家赢得名誉,还有助于其以科技交流、合作的方式开展公共外交。科技研究离不开科学精神,而科学精神的与政治价值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开透明、广泛公平的参与、不论资历而尊重成就、实事求是、敢于突破成见等。科学是一种全球通用的语言,能够超越深刻的政治和宗教分歧。在两国由于政治、宗教极度对立而无法开展交流时,科技交流能够使两国保留最基本的沟通渠道。 206在冷战期间,美苏科学家之间的“第二管道外交”,不仅起到了促进了双方的科技进步,还促进相互理解,缓和了两国间的矛盾。科技交流还使很多苏联科学家深受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影响,有些科学家成为苏联内部人权和自由化的积极倡导者。207

如今美国凭借自己先进科技文化吸引了大量海外留学生。美国的海外留学生中很大一部分都是来学习科技学科的。美国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至2006学年在美国学习的564,766名外国留学生中,专业是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STEM)的留学生占33.09%。208因为留学生会在几年的学习期间完全浸没在美国的文化环境里,他不仅仅学到了美国先进的科技,也会吸纳美国的文化和价值观。留学生大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回国后很可能成为社会精英,将美国的价值观发扬光大。即使一些留学生最后选择留在美国工作,在信息化时代,他们也会与祖国保持密切的联系,成为“离散族群外交”(Diaspora diplomacy)的实施者。

科技公共外交除了科学家、留学生交流之外,还有重大项目的多边国际科技合作,如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研究计划等。科技公共外交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国际科技援助,是较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支持,以促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一国积极参与科技公共外交会赢得他国民众的好感,提升自己的软实力。

综上所述,科技发展可以直接提升国家在国际机制中的控制力和主动权,还可以提升国际传播的效力,催生高技术文化产品,推动科技文化进步,推动科技公共外交,多方面的提升一国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的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