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解放昌都
18641100000024

第24章 以打求和(5)

青藏高原,村庄稀少,部队所需粮料物资不能就地补给,全靠西宁供应。作战地区远离西宁1500余公里,能不能在1个月的时间里,将部队存放在黄河沿的粮料物资运到玉树来,已成为当时支队能否顺利进行昌都战役的关键。玉树地委对此非常重视,责成称多、玉树两县政府,组成藏民运输队,各带500至800头牦牛,将物资运到玉树、囊谦。到8月末,后勤已在这两处屯集了昌都战役所需的物资,并且采购了一批牛肉,分给连队及机关人员,制成牛肉干,以供部队战时食用。

1950年9月初,十八军五十二师师长吴忠、副政委阴法唐在邓柯,召集一五四团、骑兵支队领导研究昌都敌情,部署战役迂回任务,—五四团团长郄晋武、政委杨军、骑兵支队副政委田惠普和我参加了这次会议。我们向师首长汇报了骑兵支队的实力、侦知的敌军情况和昌都地区兵要地志。当时,吴忠师长指出:昌都是西藏的大门,解放昌都必须将藏军主力围歼于昌都,为尔后进军拉萨,解放西藏全境创造条件。现敌人在金沙江西岸采取重点设防,凭险扼守,其态势南北宽窒近千里,东西长约350公里,兵力分散,间隙大。要合围它,就得实行远距离的战役迂回,切断敌人退路。骑兵支队与五十二师一五四团要共同担任战役外翼侧的迂回任务。取道巴塘、囊谦,消灭类乌齐之敌,直插恩达,断敌西逃退路,然后配合主力,攻取昌都。他还指出:部队进入敌人纵深后,要认真执行党的民族政策,不损坏藏族人民一草一木。要有吃大苦、耐大劳的精神,克服—切困难,猛打猛追,不使敌人逃脱,力求全歼。9月末完成战前准备,待命行动。

我们返回玉树后,召开支队党委会,传达邓柯会议精神和五十二师首长指示。随后将驻巴塘、称多的分队集中于玉树,进行战前训练及思想动员,检修武器装备。地委还责成囊谦县组织藏民支前运输队,用牦牛驮运弹药粮食,尾随部队行动,支援解放昌都。9月末集中精力,进行战斗动员,使干部、战士人人理解,解放昌都对进军西藏所具有的决定性作用。号召干部、战士为统一祖国、解放西藏立新功,各连队也普遍掀起立功竞赛热潮。

昌都战役自1950年10月7日发起到21日结束,历时14天。战役布势:以十八军五十二师、军侦察营、工兵营和一军骑兵支队组成北集团,由五十二师统一指挥,该集团以一军骑兵支队(附五十二师骑兵侦察连)、五十二师一五四团组成右翼纵队,拊敌左侧背,攻占类乌齐、恩达,断敌西逃退路。五十二师主力由邓柯隐蔽渡江,歼灭当面之敌后,直取昌都。北集团左翼由十八军侦察营、工兵营和五十四师炮兵连组成,夺取同普,而后由东向西攻击前进。

南集团由五十三师一五七团及云南军区一个团组成,拊敌右侧背,歼灭宁静守敌后占领邦达,断敌南逃退路。

一军骑兵支队(附五十二师骑兵侦察连)奉命于10月7日由玉树出发,前去巴塘接收空军空投的银元。8日与十八军一五四团会合。9日右纵队通过巴塘草原:翻越位于囊谦以北的5100米的高山,渡过扎曲河,于12日到达囊谦。支队在此补充粮食后,向类乌齐方向挺进。14日夜进入青藏边境时,骑兵支队的电台与十八军前指接通了联络,张国华军长命骑兵支队不等后续部队到达,昼夜兼程南进,攻占类乌齐,夺取恩达。骑兵支队顶着风雪,在夜雾弥漫中通过近20公里长的高山深涧,翻越贼美以北海拔5200米的永戛山。山上呼吸困难,人马难行,战士们互相搀扶着行进,有的则拉着马尾,十分艰难地通过了永戛山口。

16日拂晓前,支队以两个连兵力袭击贼美,骑兵连在浓雾中突然发起攻击,毙敌30余人,俘20人。战斗结束后,支队又向东急进,于17日当午到达类乌齐,藏军第七代本400余人在此防守。我们从观察中看到,敌在类乌齐南北山地和镇边的房屋上先我展开。支队以五十三师骑兵侦察攻占南山要点并向镇东攻击,以骑三连攻取北山,以骑一、二连向镇西攻击。在重机枪和炮火掩护下,骑一连首先突入镇南,防守南北山之敌,边战边退,在骑兵追击下,大部溃散,躲藏到山密林中,第七代本带百余名残敌向东逃窜。此次战斗,我毙伤、俘敌60余人,缴获大批弹药和军用物资。

攻克类乌齐,只是打开了进军昌都的西大门,北集团右翼纵队的战役迂回任务尚未完成。支队决心不顾部队疲劳,和战马不断倒毙的困难,集中力量于当日黄昏出发,奔袭恩达。支队参谋长郭守荣留守类乌齐,组织无马的战士搜山清剿,又召回—批藏兵投降,并督促前运粮料。

18日拂晓,骑兵支队以骑三连袭击恩达,歼灭第七代本一个排,生俘10余人。从俘虏口中证实第七代本残部70余人向西逃跑。我占领了恩达,截断了敌人唯一退路后,决心依托恩达,在扎曲河铁索桥两岸构筑阵地,组织防御准备阻击敌人,等待右纵队主力的到达。

19日,张国华军长指示,主力部队已攻入昌都,但守敌大部溃逃,去向待查,可能向西逃跑。“你们即向昌都攻击前进,抓住敌人,猛打猛追,敌人逃到哪里,你们就追到哪里。”支队接命令后,立即向昌都攻击前进。20日拂晓,进抵昌都以西的宗驿山口。从群众口中得知,此处有大小道各一条,均经浪达至昌都。为防止敌人从两条路上逃走,支队领导研究后决定,以骑一连张宽连长带没有马的骑兵携重机枪一挺,取小道经朱古寺向浪达攻击前进。支队主力取大道越宗驿山口,同时向浪达攻击前进。

前卫连下山后,即与敌一个山炮连遭遇,骑兵乘马冲击,敌人就地缴械投降。我们除留少数兵力打扫战场外,主力迅速前奔浪达。从当地藏民中侦知:西逃的敌人抢了村里的马匹,取小路向朱古寺方向去了。骑兵支队和五十二师骑兵侦察连即从浪达进入朱古寺谷道东口,途中遇见阿沛·阿旺晋美派出的与我军联系的代表。在他们引导下,主力急速奔向朱古寺。

张宽连长所带的步兵,取小道向朱古寺搜索前进,发现寺院附近驻有藏军,即令部队抢占朱古寺西山口的各个要点,一面向敌进行火力射击,一面用藏语喊话,使藏军终于向我投降。20日下午2时,支队主力与张宽所带步兵会合于朱古寺。朱古寺东西山口要道及藏军聚集地区内的各个要点,均被我骑兵控制。被围的藏军和家属惊恐不安。为防止意外,由魏家祯、田惠普两同志负责指挥部队,由我带警卫人员和藏族干部益喜楚臣进入朱古寺,会见了西藏昌都总管阿沛·阿旺晋美及他属下四品以上官员10余人。

我向他们讲明了当时的形势和我军的政策,希望藏军放下武器,走祖国各民族团结、统一的道路。阿沛及在座的官员均表示感谢解放军,即命令藏军放下武器,并当即交出了英籍特务福特、印籍报务人员和全部通信器材。会见后,藏军按指定地点送交武器。这时一五四团政委杨军同志带骑兵侦察排也赶到朱古寺,该团主力20日进抵恩达。

22日,支队副政委田惠普组织干部建立遣散站,对藏军官兵及其家属发放遣放证明,路费(银元)、粮食,对于妇女儿童和伤病官兵还发了马匹,共遣散连排军官85人,士兵2562人,发放路费2万多银元,发给马匹510匹。被遣返的人员无不感谢解放军的宽大政策,有的叩头流泪对我军干部说:你们新汉人是菩萨军,是救命恩人,返回家乡后,再不替西藏反动派卖命了。

10月28日骑兵支队撤离朱古寺,带着战斗胜利的喜悦,返回玉树归建。我和田惠普同志带着藏军的高级官员前往昌都向用废布料,撕成细缕,结成长条,以代替青麻和皮筋制成牲口的用具。”

当然,这是一个并不十分复杂然而却是十分艰苦的创造过程。工作首先在五连展开。这个连在营长唐保兴的直接领导下,集中了大家的智慧和经验,试成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方法,他们结的笼头,打的缰绳,既结实又美观。于是在“向五连学习”的口号下,全团都采用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从此,新的创造像雨后春笋,不断涌现。一连三排长陈金保,他用老乡的破纺车当作打绳工具,打出来的成品又快又好。但是纺车太少,找遍驻地也只找到几架。因此,八连又想出了—个新办法,他们把木板凿上眼,穿上一根弯曲的木棍,比纺车还顶用。

劳动人民出身的战士们,有着不甘落后的争胜心和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因而,工作进展十分迅速。一连胡洪云3天打成了20多根缰绳。他说:“缰绳打不好,任务完不成,进军西藏如何立大功!”全营在他的影响下,4天内就打成了400根缰绳。又如,六连张其礼由于精心钻研,结笼头由1天结一个,提高到1天结两个,并鼓动全连一齐下手,取得了5天结80多个马笼头的好成绩。而八连的黄洪君更是手勤眼快,废寝忘食,3天就结了13个马笼头。

最后,方刚笑逐颜开地告诉我:“1个星期之后,770匹牲口都换上了崭新的笼头、缰绳和捆绳。一个个问题,一个个困难,被解决,被战胜了。当一个又一个运输连整装出发时,许多人望着自己辛勤劳动的结晶眼睛都湿了。当然,每一个领导干部也深受教育,任何困难也挡不住为人民事业永远前进,永远战斗着的人们!”

四、重拳出击,多路部队打昌都

金沙江素称天险,水流湍急。西藏噶厦(原西藏地方政府)凭借天险在金沙江设下第一道防线,妄图阻挡人民解放军入藏。

1950年10月6日,昌都战役打响,我各路部队按既定部署向目标进发。5日,我跟随由十八军侦察营营长苏桐卿、军直政治处主任王达选率领的北线集团左路部队(包括侦察营、工兵营),到达金沙江附近的德格县新村。黄昏,部队开始向约三公里以外的金沙江边悄悄接近。这段路的急行军,非同寻常,战士们除身上背着装具、粮食以外,两个人还要合扛五十多公斤重的牛皮船(用牛皮缝制),几十人合抬一条木船。战士们沿着柯鹿河边(金沙江支流)的山坡小路,向金沙江边一步步逼近。战士们肩贴肩,齐心合力地向前移动,头被树枝刺伤了,脚被岩石擦破了,但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深夜,战士们巧妙地将船隐蔽在悬岩下的水面。此时,我忘记连续行军的疲劳,整个身心融入到这支部队的群体中。

夜色浓重,星光时隐时现。苏桐卿营长来到金沙江岗托渡口东岸一片沙滩上。这片沙滩约一百余米长,地带开阔,无遮无掩,而对岸则是一座高山,居高临下,地形对我不利。但是,这里只有这个渡口,别无选择。部队事先摸清敌情,敌军大多住在对岸藏胞的房屋中。部队立即在沙滩上构筑掩体,布置火力。6日凌晨,金沙江两岸万籁俱寂,对岸敌军毫无动静,突击连的勇士跳上木船、牛皮船,放入激流,箭一般地飞向对岸。这时天已大亮,敌军的机枪响了,子弹像雨一样密集,把我军沙滩上的掩体击得黄沙四溅。

我军出现了伤亡。苏营长跳出掩体,手指着对岸敌军的火力点高喊:“向对面开炮!”(无后坐力炮)但同时苏营长要求炮手不要打着藏民了。战士们这时完全理解苏营长的命令:这是一场特殊战争,我们打昌都战役,是为了和平解放西藏,既要粉碎敌军的抵抗,又要保护好藏胞生命财产的安全。

突击连勇士们乘坐的船正在接近对岸,但遭到敌军愈加疯狂的扫射,有的船被击中漏水,有些战士受伤,情况十分紧急。副连长沈景义坐的船上,有六个受伤,一人牺牲,船在不断进水,沈景义一手捂住自己身上的伤口,一手堵漏,他高呼:“坚决完成任务,快快划过去!”战士杨子荣用衣服堵住漏口,用双手当桨划船,船离岸还有十多米远,他纵身入水,迅速把船推到岸边,接着,他迅速在岸上隐藏好伤员,端着枪向敌军据点冲去。1班长胡广贤带领三个战士,用冲锋枪和手榴弹仅十多分钟就占领了一处敌军营房。

在我军勇猛攻势下,敌军纷纷向村后高山溃逃。在战斗过程中,有些藏胞冒险给我军送酥油茶、糌粑和热牛奶。村里的头人安朗多杰冒着弹雨给我军引路。当天,岗托的藏胞派出代表,用牛皮船把我左路部队一批批接过了金沙江。我军过江以后,立即给被俘的受伤敌军包扎伤口,给他们发放路费(银元)和口粮。藏胞称赞我军是“菩萨兵”,是“新汉人”。

我军过了金沙江,在岗托短暂休息,便抓住战机,追击溃逃的敌军。部队沿着通向昌都的古商道前进。有一天傍晚到达名叫觉雍的地方,一个信息使部队大为振奋,被敌军派“乌拉”(差役)的藏胞跑回来给我军送信,他们说,前面一个马站的路程(一个马站约三十公里)就有很多敌军。敌军骑马,我军是步兵。报信的藏胞认为解放军追不上。藏胞现在还不知道我们这支队伍是一支意志无比坚强的善于打硬仗、打恶仗的队伍。入夜,部队召开了排以上干部的动员会,分析敌情,作出日夜兼程追歼敌军的部署。苏营长、王主任在会上要求部队:坚决响应军党委的号召,吃大苦,耐大劳,打好昌都战役,胜利完成进军西藏的任务!

记得部队在川西眉山县城举行的进军誓师大会上,十八军政委谭冠三向全军作了鼓舞性极大的讲话,他在讲话中用浓重的江西乡音问道:“同志们!刺刀磨快了没有?枪炮擦亮了没有?”会场上立即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回应声:“磨快了!”“擦亮了!”每一位参加了这次誓师会的战士,都受到了很大的鼓舞。如今,部队已过金沙江,昌都在前面,一股敌军就在不远的前面。觉雍的干部会开得热气腾腾,灯下大家摩拳擦掌,表示不怕疲劳,不怕牺牲,一定要把前面的敌军抓住,不要错过战机!部队立即埋锅做饭,重整装具,饭后连夜上路。

部队夜以继日地连续急行军,沿途发现敌军马匹拉下的大量粪便还是湿的,有的地方还留下敌军宿营做饭的痕迹,这表明,敌军离我们已经不远了。川西大练兵时的凌晨拉练,“生活高原化”,重庆工人特制的干粮,在如今空前强化的高原急行军中,都派上了用场,显出极其重要的作用。

几天几夜,部队摸过险岗,穿过草地,蹬过冰河,部队的情绪空前高涨。战士们过河后,打湿的衣裤就很快结了冰。部队小休息,烧一锅开水就冲代食粉吃,吃饭行军两不误。部队通过江达的第二天夜里,行军二十余公里,前面的队伍突然停住不动,原来,一连尖兵班传来令人惊喜的情况:前面几百米处发现有手电闪亮,草滩上布满了帐篷。经再仔细侦察,确认是敌军在这里宿营。战士细声向队列后面的人传话。啊!敌军到底被我们追上了!

此地名叫拉者山口。寒星在天上闪烁。一片宽阔的草坝两边被山环抱。已是深夜了,部队静悄悄地停在原地,等待作战命令。苏营长果断地作出部署:三连在左,一连在右,从浅河中扑过去,从山脚穿过去,直插敌军宿营地,用近战速战速决。苏营长把我叫到身边,随着营部前进,这时我也拿着52师给我配备的手枪,准备参加战斗。